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牛杂交改良人工输精技术应用,要求选好输配点,做好技术培训。要求输精员操作熟练,正确使用和保管器械设备设施,提高冻精输配的受胎率,母牛饲养户接受,促进牛杂交改良人工输精工作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岚县从1975年引进人工输精技术,即利用冷冻颗粒精液输精改良本地黄牛,收到明显效果。开展该项工作30多年来,累计输配母牛3万余头,现有各种杂交牛0.5万余头,占到全县总牛数的60%以上,受胎率由试点前的33.5%提高到现在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是一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从事黄牛改良工作30余年,每年改良肉牛700-1 000余头,受胎率均在85%-90%之间。20世纪80年代刚开始搞牛的改良,主要是用开膣器输精法输配,每年输配牛500余头,受胎率在80%左右。从1996年到现在16年的时间,开展了直肠把握输精法,经过不断的反复试验,不断摸索,目前直肠把握输精的母牛受胎率达到95%,受到了养牛户的一致好评。现将笔者在牛的直肠把握输精方面的体会和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岚县从1975年引进人工输精技术,即利用冷冻颗粒精液输精改良本地黄牛,收到明显效果。开展该项工作30多年来,累计输配母牛3万余头,现有各种杂交牛0.5万余头,占到全县总牛数的60%以上,受胎率由试点前的33.5%提高到现在的85%左右。但是受胎率的高低很不平衡,有的才66%,有的达95%。为了提高受胎率,岚县从1998年起每年聘请省市技术人员对全县从事改良人员进行培训,重点掌握母牛的发情规律和人工授精技术,提高母牛受胎率,现将掌握母牛发情规律的要点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母牛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过程中,影响母牛正常繁殖的因素很多。母牛发情鉴定不够准确、输精时机把握不准、冷冻精液解冻方法欠妥及人工输精技术操作不当等是影响母牛正常繁殖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历,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提高母牛冷配受胎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平定县从2010年开始普及猪人工输精技术,通过几年来实践和示范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益,在猪常温精液推广上应掌握好以下主要五点:  相似文献   

7.
大型输配水工程规模大、目标多,供水保证率高,对原水水质、水量要求较高。通过综合考虑水源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并实施了一系列合理的水源保护措施,为输配水工程的安全、有效运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波尔山羊及冻精输精改良的意义 波尔山羊产于南非,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肉用山羊品种,我国从1998年开始引进推广。波尔山羊体型大,增加质量快,出肉率高,肉质好,性成熟早,繁殖力强,一般两年三胎或三年五胎。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的质量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工受精技术在生猪繁殖与改良应用中得以广泛应用,是目前我国保障生猪繁殖和生猪供应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1 国外草原改良机械化的现状畜牧业发达国家超过半数的牧业产值从牧草转化而来,美国为73%,法国、德国为60%,澳大利亚、新西兰占90%以上,但由于尚末开发的干旱荒漠草原比重很大,已利用草原逐年退化,因此,国外比较重视草地的改良、保护和建设。1.1 国外草原改良机械化国外一般采用两种机械化方法开发和改良草地:(1)对于尚末开发的荒原,采用清理草地,翻耕整地,播种优良牧草,建设人工草地。(2)对于已利用草地的改良,一是采用上述方法,建立人工草地;二是采用免耕法切开草皮补播施肥。国外人工草场改良多引用成熟的工程机械和…  相似文献   

11.
小黑麦是由小麦和黑麦属间杂交后,染色体加倍合成的一种人工创造的新型饲草作物。阐述小黑麦的形态特征、性状优势、培育历程及研究现状,分析其在抗旱方面的生理生化变化,为提高小黑麦生物产量、推动抗旱节水小黑麦种质在育种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强 《农业工程》2012,2(5):17-20
该文概述了BP神经网络在农机总动力预测、农业专家系统信息决策、虫情测报、农作物水分和养分胁迫、土壤墒情、变量施肥、分类鉴别和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总结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优点,指出其在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业中的重要理论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3S技术应用于农业普查项目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调查的结合。以全国农业普查为例,3S技术应用于农业普查中的主要工作包括一类测量、二类测量和空间分布测量,并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3S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Agricultural Systems》1999,59(2):163-176
In this paper, empirical maximum likelihood (ML) and weighted least squares (WLS) estimates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mand for private veterinary services in the high potential agricultural areas of Kenya are derived using probit analysis. While ML estimates explain 65 and 56% of the variation in demand for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nd clinical services, respectively, WLS estimates explain 74 and 72% of the variation after correcting for sample selection bias using the Heckman two-step procedure. Based on the ML and WLS coefficients, herd size, number of breeding cows, farm income, education, knowledge of husbandry practices and time devoted to farm activities are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demand and are used to construct producer demand profiles. Using the predictive success rate together with information on the profiles, the model correctly classifies the demand for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nd clinical services to be higher than demand for vaccination and herd health services.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以后,我国的机器视觉技术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机器视觉的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畜牧业也正在从传统放养向集约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机器视觉技术与畜牧业结合交叉最早应用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当时的养殖环境、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硬件的制约,仅仅停留在初级研究阶段。如今,图形图像、视频信息和自动控制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以改善目前传统落后的养殖模式迎来了新的挑战。从机器视觉在家畜的个体跟踪、性能测定和行为判定3个方面的应用角度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机器视觉在畜牧业中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Agricultural Systems》1998,58(3):395-415
Agricultural research impacts in sub-Saharan Africa are often location specific and arise through a lengthy process of technology generation and adoption. A framework for technology assessment is presented which clearly demarcat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mension of potential research benefits, but is also compatible with broader research planning efforts and available human resources. Application to Kenya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brassica and snap bean research themes demonstrates that location-specific commodity production base, the potential for technology generation, and the potential for technology adoption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research impact. Commodity market structure and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lso influence the magnitude and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benefits.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中国肉牛繁育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借鉴国际先进肉牛养殖国家的经验,建立了适合中国的商业化肉牛繁育大数据平台。该平台主要完成肉牛种质信息资源的整合,在线自动测定肉牛关键繁育性状,全程服务支撑肉牛繁育过程,形成肉牛种质资源大数据分析决策,并实现肉牛联合育种创新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商业化肉牛繁育大数据软件平台开发思路,包括数据中心的实现、软件平台前端开发技术和后端开发技术等,并总结了该平台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内容,包括肉牛种质资源与良种管理系谱深度挖掘技术,非接触式繁育性状自动获取评价技术,以及多源异构信息融合提供智能决策支持等,为中国肉牛种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促进肉牛育种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杨晓宇 《农业工程》2022,12(7):25-28
水在维持家畜正常生理功能活动、营养代谢和生产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供给充足、温度适合和清洁的饮水是提高牲畜生长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提高西北地区寒冷季节牲畜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解决牲畜饮用温水问题,介绍了牛用恒温加热饮水装置研究现状,分析了电加热、太阳能加热、沼气加热及其他加热饮水装置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对西北不同地区养牛场恒温加热饮水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规模化养殖新格局的初步形成,奶牛智能养殖装置的不断涌现,奶牛饲喂技术发展呈现出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趋势。通过分析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与奶牛自动饲喂装备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对国内外奶牛养殖技术装备进行总结,国内中小型养殖场仍存在自动化水平较低、饲喂技术与装备结合不完善、饲喂效率较低等问题;大规模养殖场面临核心技术需进口、养殖成本与装备研制成本较高的问题;国外的智能养殖装备技术相对成熟,相关装备系统已经大范围使用。此外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我国饲喂技术装备的改进方向,针对实际养殖情况对装备技术进行研发,促进我国自主装备及核心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奶牛养殖装备技术向精细化、智能化发展,切实提升我国奶牛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区块链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数字农村、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推进中,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能够减少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提升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但是,当前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尚不成熟,加强相关应用研究很有必要。在分析区块链技术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讨论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意义与瓶颈,提出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