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室外微区模拟试验,在3、6和9cm3个不同蓄水深度处理条件下,对稻田土壤氮磷的变化动态及固定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铵氮(NH4^+-N)、硝氮(NO3^--N)和总磷(TP)含量与蓄水深度显著负相关;蓄水处理对土壤中总氮(TN)含量变化影响不大。施肥后随蓄水时间延长,土壤NH4^+-N和NO3^-N呈下降趋势,而TN和TP呈上升趋势。土壤对NH4^+-N、TN和TP的固定作用较强,而NO3^--N不易被土壤胶粒所吸附。  相似文献   

2.
硝化抑制剂DMPP对菜园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进一步完善蔬菜硝酸盐污染的调控技术体系,采用好气培养法研究了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菜园土壤NH4^ -N,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过程中,土壤NH4^ -N含量呈现出先减少后略有升高的变化趋势,而NO3^--N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减少的变化趋势,DMPP处理的土壤中NH4^ -N含量高于硫硝镀(ASN)处理,NO3^--N含量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和比例的氮素对水稻苗期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H4^ -N/NO3^--N比例的减小,根系鲜重、根日生长率、根系含水量、全氮和全磷含量增加,但在全硝态氮条件下减少;当NH4^ -N/NO3^--N比例为50/50时,水分利用率最高;叶片光合作用对不同形态比例的氮素反应差异明显,NH4^ -N/NO3^--N比例为25/75时,光合速率最大。由此表明,过高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均会引起水稻有机物合成和生物量积累的减少,其中铵态氮的影响尤为严重。当NH4^ -N/NO3^--N比例为50/50和25/75时,水稻表现出最佳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水培川梨Pyrus.pashia Buch-Ham幼苗为试材,研究了氮素形态对培养介质pH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与NH4^ -N比值为1:1时pH变化不大,NH4^ -N区pH下降,NO3^--N区pH升高,而NH4^ -N引起pH值下降的程度大于NO3^--N引起pH增加的程度;NO3^--N与NH4^ N比值为7:3时,根活力和根系生长最好;以NH4^ N为唯一氮源时,根活力最低,且表现为NH4^ -N毒害症状。  相似文献   

5.
以种植作物和未种植作物作为对照,运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石灰性碱性土壤和春小麦(甘春20号)作供试土壤和作物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单施尿素配合不同控释剂的施用,运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对各个盆栽处理作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尿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与单施尿素相比,尿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延长了尿素的利用时间并提高了尿素的利用率;试验分析表明,上述处理有效的保持尿素水解后土壤中NH4^+-N的含量,并显著降低(NO3^-+NO2^-)-N的富集,大大降低了脲酶的活性,减少了NH3挥发和NO3^-的淋溶,促进了肥料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无机氮和氨基酸态氮对甜瓜幼苗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培条件下,研究相同浓度(3.0mmol·L^-1)的无机氮(NO3^--N、NH4^+-N)和氨基酸态氮(Gly-N)对甜瓜幼苗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NH4^+-N和Gly-N显著影响甜瓜幼苗的生长、根系形态和氮素吸收。与NO3^-N处理相比,NH4^+-N和Gly-N处理都显著抑制了甜瓜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不同氮素形态处理的甜瓜植株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均表现为NO3^-N〉Gly—N〉NH4+-N(p〈0.05)。甜瓜的叶绿素含量、植株平均氮素含量和氮素吸收量均表现为NO3-N〉Gly—N〉NH4^+-N(p〈0.05)。与NO3^-N处理相比,NH4^+-N和Gly-N处理提高了甜瓜根系的氮素分配比例。NH4^+-N处理显著降低了营养液的pH值,而Gly-N处理提高了营养液的pH值。不同氮素形态处理营养液pH值的变化是影响甜瓜幼苗生长和氮素吸收的重要因素。虽然甜瓜是喜硝作物.氨基酸态氮也可以成为其良好的氮源。  相似文献   

7.
大田条件下应用通气法,研究了双氰胺(DCD)和双氰胺与硫配合施用(DCD+S)对苹果园酸性土壤尿素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40天内,N+DCD和N+DCD+S处理土壤NH4^+-N含量均高于N处理,其中N+DCD处理在第6~20天极显著高于N处理,而N+DCD+S处理直到第30天仍极显著高于N处理;两个添加硝化抑制剂处理土壤NO3^--N含量显著低于N处理,降幅达18.72%~58.91%。N处理氨挥发速率峰值最大,但持续时间最短;N+DCD处理氨挥发持续时间为19天,N+DCD+S处理持续时间最长,分别比N和N+DCD处理延长17天和7天。添加硝化抑制剂的处理氨挥发总量显著高于只施尿素处理,但各处理氨挥发总量占施氮量比例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NaCl胁迫下氮形态对水稻幼苗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aCl浓度为0、43、86mmol/L条件下,研究了水培水稻幼苗对不同质量比例(9/1、5/5和1/9)铵态氮/硝态氮处理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3种盐浓度条件下,水稻幼苗均在NH4^+-N/NO3^--N为1/9时生长量最少,吸收氮素最少,培养后营养液pH最高;NaCl浓度为0和86 mmol/L时,NH4^+-N/NO3^--N为1/9处理的植株吸磷量最少。  相似文献   

9.
采用现场采样和室内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瓦埠湖沉积物各层的TN、NH4^+-N、NO3^--N的赋存特征。结果发现,TN上层比底层低,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硝化作用相对减弱,NO3^-N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少,NH4^+-N的含量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H〈9时,pH对NH4^+-N释放的影响规律不是很明显,pH〉9时,NH4^+-N释放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NH4^+-N的释放量增大。好氧、厌氧条件下,NH4^+-N都有释放,且在好氧条件下NH4^+-N呈低释放状态,厌氧状态下NH4^+-N呈高释放状态。  相似文献   

10.
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的氮素营养特征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在正常及PEG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水稻对不同质量比例(100/0,75/25,50/50,25/75和0/100)铵态氮/硝态氮处理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两种培养条件下,水稻均在NH4^ -N和NO3^--N混合营养时生长更好,氮素养分吸收更多;正常培养的水稻幼苗在NH4% -N/NO3^--N为75/25时生长最好,而模拟水分胁迫培养则以25/75处理生长最好;模拟水分胁迫处理显著促进水稻对NO3^--N的吸收并抑制NH4^ -N的吸收;正常培养条件下,NH4^ -N/NO3^-N为75/25时水稻幼苗可获得最高的水分生产效率,而模拟水分胁迫培养的幼苗水分生产效率随NO3^-N施用比例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施比例对氮素释放及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旨在筛选有利于东北春玉米高产及氮素高效利用的包膜肥料与普通尿素比例,为控释氮肥在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和海城市两地以当地主栽品种东单6531和铁研358开展田间试验。供试肥料: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两个试验区均设置了不施氮处理(CK0)、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CK)和减氮对照处理(CK1)、树脂包膜尿素较CK减氮处理(T0);沈阳试验区还设置了3个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及减氮处理(T1、T2、T3),海城试验区设置了两个处理(T1、T2)。T1、T2、T3处理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的配施比例分别为8:2、6:4、4:6;沈阳试验区常规氮肥用量为244 kg·hm -2,减氮处理施氮量为220 kg·hm -2;海城试验区常规氮肥用量为217 kg·hm -2,减氮处理施氮量为195 kg·hm -2。玉米生长季内各生育时期分别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植株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每个小区单独采收记录产量。 【结果】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且随着配施比例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T2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10 250 kg·hm -2),CK1产量最低(9 307 kg·hm -2)。在等氮素条件下,玉米产量表现为T2>T3>T1>T0>CK1,籽粒产量较CK1处理增产幅度为3.89%—25.76%。在减氮10%条件下,T2处理产量与CK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土壤中无机氮含量,树脂包膜尿素可以为玉米中后期生长提供氮源,且在等氮条件下,随着包膜肥料与普通尿素配比增加,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益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均以T2处理最高,CK1处理最低,两地结果一致。 【结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的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益均优于普通尿素处理,其中以T2处理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为6:4,效果最好;根据两种肥料不同时期的释放特点,通过拟合曲线,在辽中南地区,当62%包膜尿素搭配38%普通尿素条件下,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高且最合理,可以充分发挥普通尿素和包膜肥料优势,可有效增加春玉米中后期土壤无机氮供应能力,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13.
农业面源污染是引发湖泊、河流水域富营养化的一个主要原因,人工湿地被认为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但同时存在占地面积大,没有粮食生产力的问题.水稻田作为环境友好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流入水体的农业面源污染物.作者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垄作、平作以及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稻田生态系统对外源污水中N的消纳效果.结果表明:全N(TN)浓度为15 mg/L(其中NH4+ N13.5 mg/L,NO3- N1.5 mg/L)的污水加入3 d后,稻田田面水中NH4+ N浓度平均降低了93%,垄作和平作没有显著差异.各处理NO3- N浓度在灌水后均迅速上升,3 d后达到峰值,平均为9.1 mg/L;7 d后垄作NO3- N浓度平均降至6.8 mg/L,平作为3.5 mg/L;14 d后平均降至1.4mg/L,不同耕作处理与施肥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田面水中有机氮(ON)含量均在污水加入1 d后达到峰值,完全施肥处理下田面水中有机氮(ON)含量为11.6 mg/L,显著高于减量施肥处理的浓度(4.3mg/L),说明稻田田面水中的N主要来自施肥.完全施肥处理下田面水中N含量在淹水后的初期高于减量施肥的处理.但两周后肥料处理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施肥淹水后的前两周对控制流入水体的N是关键时期.研究表明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在1周以内就可以有效控制污水中的无机态N.  相似文献   

14.
基施尿素对土壤剖面中无机氮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氮肥作基肥是我国农业生产中获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作物对基肥氮的反应取决于土壤肥力条件及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本研究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尿素一次基施对高肥力草甸褐土中无机氮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播前尿素作基肥施入土壤后首先影响表层土壤(0-20cm)无机氮的动态。施氮4d后土壤铵态氮达到高峰,随后的10d内迅速下降至对照水平;而土壤硝态氮一直平稳升高于施肥后14d左右达到最大值,以后直到冬灌前均无明显变化。说明本试验条件下土壤中尿素的水解和硝化作用在2周内基本完成。小麦生长期间土壤剖面中铵态氮的含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几乎不受施氮水平的影响。而土壤0-100cm剖面中硝态氮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硝态氮向下层土壤移动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但从各处理100-200cm运动场支中硝态氮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的结果判断,冬前基施的尿素在冬小麦季淋溶出1m土体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研究二乙酰一肟法测定乳中尿素氮浓度的测定波长、沸水浴时间以及精密度和回收率,对该法测定乳尿素氮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在测定波长为525 nm,沸水浴时间为13 min时,测定结果较好,批内CV值为2.32%,批间CV值为3.40%,平均回收率为97.6%。该法测定乳尿素氮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可用于乳尿素氮的日常分析。  相似文献   

17.
缓释尿素不同用量对土壤氮素变化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缓释尿素用量与土壤氮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缓释尿素对土壤全氮的含量没有影响,能够增加土壤碱解氮的含量,但是不同层次增加的幅度不同,由表层向下依次增加,说明缓释尿素容易随水向下土层迁移。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萌芽前至开花期明显增加,开花期到坐果期基本稳定不变,说明由于缓释尿素的缓释作用,在不追肥的情况下,能够使土壤碱解氮在坐果期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措施对柴达木枸杞园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施用不同量氮肥和硝化抑制剂,研究其对柴达木枸杞园土壤无机氮转化和枸杞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的施氮措施。田间试验设置10个处理:除 CK 处理不施用任何肥料外,其余处理均施用1 667 kg/hm的商品有机肥和725 kg/hm的重过磷酸钙。N667~N0 处理依次施氮667、534、400、267、133、0 kg/hm,Ni400~Ni133处理是在N400~N133处理的基础上,配施 Nitrapyrin 2、1.33、0.63 kg/hm 。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土壤NO-3-N含量在 0~200 cm土层中均出现双峰,且 0~200 cm土层土壤NO-3-N平均含量较N0处理增加34.65%~75.64%。施用氮肥增加0~40 cm土层中NH+4-N含量,但对深层土壤无明显影响。Ni400~Ni133 处理80~ 200 cm土层土壤NO-3-N含量较N400~N133 处理降低12.13%~15.27%,但表层土壤 (0~20 cm) NH+4-N含量增加338.5%~600%。Ni267处理0~2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N667处理降低 29.9%,但其枸杞产量较N667处理增加 6.94%。适宜的氮肥用量以及增施 Nitrapyrin 可有效降低枸杞园土壤NO-3-N含量及累积量,同时使土壤中NH+4-N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施氮量为267~400 kg/hm且配施纯氮量0.5% 的Nitrapyrin为柴达木地区高肥力枸杞园的适宜施氮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自制)和尿素等肥料在灰潮土中对芹菜生长、氮吸收、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质地的灰潮土中施包膜尿素较尿素使芹菜增产11.5%~15.2%,N吸收增加5.9%~9.5%,土壤氨挥发损失N减少12.2%~14.4%,淋失和反硝化N损失减少25.5%~28.3%,N素利用率提高20.1%~27.9%,土壤持留N量占施氮量的32.0%~37.3%;芹菜产品中NO3^--N含量降低44.2%~60.3%,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品质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业科学》2015,(11):21-23
通过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多年筛选的无机有机复合包膜肥料对油菜的生长及其氮素释放的影响。通过测定土壤中的速效N,P,K,油菜生物量,Vc,硝酸盐,还原糖,叶绿素等,对包膜肥料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从油菜产量来看,包膜尿素生物量比尿素有所降低。这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油菜的生育期较短,而有机材料包膜养分在短期内不能释放,所以导致了产量降低。从油菜的品质来看,包膜肥料能够提高油菜Vc、还原糖、叶绿素的含量,降低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