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珍 《林产工业》2016,(8):67-70
随着国家对史迹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对史迹型风景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植被规划,在理论上与方法上却显得相当单一。通过对史迹型风景名胜区植被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史迹型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并以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植被修复规划为例,通过对风景区场地生境的调查、植被调查、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推演出现状植被评价结果,结合现状植被评价结果以及总体布局,提出风景区内植物修复以及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为相关风景区植被修复与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秀丽的丹霞风貌在粤北群山中,位于仁化县城东南九公里处有一座岩红石丹、风景独特的名山——丹霞山。它与罗浮山、西樵山、鼎湖山一起,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山。在距今约一亿年前,丹霞山地区曾是一个烟波缥渺的湖泊。后来由于流水的作用,周围山坡上的泥沙砾石都被冲积湖中,这些沉积物经过了强烈的氧化和钙质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溶洞景观和黄大他古迹游览及清凉世界、避暑胜地闻名海内外。经多年的风景林培育和封山管护,区内森林繁茂,植被葱郁,已成为风景名胜区内一大景色和中心景观,吸引无数海内外游人前来观光游览和避暑度假,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摸清风景名胜区内风景林植被类型、生长状况、分布特点及演替过程,我们对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林植被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风景林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以及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工基本情况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中部金华市区北侧的金华山(…  相似文献   

4.
韶山风景名胜区植被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韶山风景名胜区丘陵植被小区所辖地理区域内调查的13个标准样地;采用样地植物物种重要值进行样地欧氏距离计算的等级聚合分类法和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系统,对韶山风景名胜区原生森林植被类型进行划分,共划分出4个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广东省仁化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从地类和优势树种组两个景观级别,分析了县域内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的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有林地为景区的主要景观要素,其中以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等面积比重较大,且分布较为集中;优势景观要素具较高的空间连接性;景区整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明显,保持着较好的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森林资源景观调查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森林资源、森林生态因子、森林植被、古树名木、野生动物和群落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森林景观资源,对红枫湖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城市内风景名胜区的人为干扰越来越多,逐渐提高的人工植被及硬质铺装数量增加了斑块破碎度,但并未使植物多样性及景观异质性得到提高。文章在对东湖风景区核心区植被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各景区斑块现状,并对城市内风景名胜区的植被规划提出建议,以期为城市风景区绿地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调查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植被及重点景观植物现状,分析了景观特色,结果表明:由于受人为干扰和长期破坏,原生林已退化为次生常绿阔叶林或灌丛,在植被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次生性。经过多年的人工造林和绿化栽植,景区的植被大部以天然次生植被为主。从植被现状看,目前的各个森林植被类型季相变化不甚明显,层次结构单调,色彩变化少,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效果还较差。  相似文献   

9.
最近,由我国青年风景师俞孔坚与吉庆萍合作完成的广东丹霞山旅游村的设计在国际持续社区设计大赛中,获资源与能源利用头奖。该设计根据多年的实地考察和大量的数据资料,设计方案探讨了如何将自然风景资源,乡土社区的文化精神和乡土景观  相似文献   

10.
郁闭度对风景游憩林林下植被及林内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郁闭度对林下植被和林内景观的影响,探讨部分群落生态学因子与林内景观美景度的关系,为风景游憩林经营管理提供数量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林的林内景观美景度不高,急需进行人工干预;不同郁闭度类型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成分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存在差异,郁闭度0.6~0.7时,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最大,生态优势度最小;尽管林内景观美景度与郁闭度的关联性不显著,但林下植被物种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均匀度与美景度标准化值呈显著负相关,生态优势度与美景度标准化值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风景游憩林的多种功能需求,本研究认为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林的郁闭度以0.6~0.7为宜。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大多偏重定性分析和经验决策,而较少引入定量化的分析和规划手段,在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传统的植被规划方法理应有所突破.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为例,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对规划前后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比较,为探索RS与GIS在风景名胜区植被景观格局规划中的运用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省万宁市神州半岛区域现有植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路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野外植被调查方法,研究该地区植被类型的情况。依据《中国植被》的植被分类原则把该半岛的自然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6个群系,并对各个植被类型的基本特征给予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五大连池风景保护区的自然状况,以景观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对五大连池风景保护区通过生态区位和功能进行植被恢复规划区划分,以达到尽快恢复保护区植被,确保景区自然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生态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茶南县省级滨海-玉苍山风景区中滨海景区迎海-面坡绿化现状的调查,提出营建和改造森林植被景观,丰富景区风景旅游资源内涵的造林绿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丹霞山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游客、当地居民和景区工作人员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丹霞山生态旅游区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5个方面探讨其可持续发展对策。认为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力争通过生态旅游产品认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丹霞山生态旅游区环境建设;加大“三Z”投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发展社区参与生态旅游(CBE),重视当地居民的利益;建立旅游解说系统,加强对游客的生态环境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是全世界丹霞地貌科学研究基地和丹霞地貌科普传播基地。近年来,丹霞山率先转型,打造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教育模式,吸引广大公众到丹霞山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总面积292平方千米,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相似文献   

17.
杨华 《林业科技情报》2011,43(2):14-15,19
根据五大连池风景自然保护区的概况,论述了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现状以及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五大连池风景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恢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匡山森林公园基本情况、风景资源特色、森林植被特征等,以森林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确定了规划目标,进而提出了规划构思及功能布局,以充分挖掘公园旅游价值,探讨适合该公园的规划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选择海南省琼海市东线高速公路以东的沿海农村周边自然植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路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野外植被调查方法,研究该地区自然植被的物种组成及其植被类型的情况,结果显示:该地区自然植被物种比较丰富,共记录维管植物有426种,隶属108科,311属,其中双子叶植物占绝对优势。另外,对该地区的不同生境下的自然植被聚类结果显示,总体植被类型可分为3个植被型,10个群丛。  相似文献   

20.
基于河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的详细调查结果,按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有5主类151处代表性景观资源单体,并对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公园生态类型多样、植物区系复杂、生物种群丰富、生态系统完整、珍稀古树众多,拥有原生性极强的森林植被景观资源,保持着天然的面貌,保护价值高;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综合评分值为43.6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I级标准,其资源和旅游价值较高;同时探讨了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