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蜜期分蜂不当容易引起盗蜂。一般情况下,大群分出小群,回来的老蜂再去盗小群。大群盗小群,小群盗小群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形成这种局面,分蜂基本上就无法进行,这样就错过了分蜂养王的时机,也就耽误了为下一个流蜜期培养采集适龄蜂,影响了收入。笔者通过多年的业余养蜂实践,摸索出1种在缺蜜期分蜂防盗的办法。在当天蜜蜂停止工作前3~4h(小时),从大群分出蜜脾,并将正在出房的子脾组织的小群,立即关死巢门,不让蜜蜂进出;若蜂箱破旧,应将漏蜂的地方用泥堵死,不让蜜蜂串通。在箱外侧听,即使闹哄哄也无事。笔者曾经做过试验:把10框蜂放…  相似文献   

2.
在蜂群缺蜜、断子 ,受巢虫、蜂病严重危害 ,箱内蜂脾少 ,新王无处产子 ,群内闷热通风不良以及蜂群受到不断惊扰 ,怪异臭味刺激 ,蜂群巢门前及上方有不利定位及飞翔的障碍 ,盗蜂经常侵扰等不良条件影响时 ,不论是单方面因素或是上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对于具有喜分蜂爱逃亡 ,不断寻觅最佳生态环境 ,生活选择性强的中蜂来说常常会弃巢外飞。观察表明 :中蜂的飞逃呈现季节性 ,还具有连动性。蜜蜂的逃亡多发生在酷暑炎热 ,蜜源缺乏 ,天敌猖獗的渡夏期以及缺蜜的秋季。而那些缺蜜受盗蜂为害的小群和交尾群及新王无处产子的繁殖小群是蜜蜂逃…  相似文献   

3.
<正>一、如何制止非缺蜜性盗蜂中蜂嗅觉灵敏,盗性强,饲养管理稍有不慎,即会发生盗蜂。根据盗蜂发生的原因,我们认为应该将其分为缺蜜性盗蜂和非缺蜜性盗蜂两大类。将其分类是为了在处理盗蜂时采取的措施更有针对性,能有效制止蜂群间的盗蜂行为。缺蜜性盗蜂大家都比较熟悉,养蜂书籍上介绍防盗的办法也很多。我们这里所讲的是非缺蜜性盗蜂。其实,非缺蜜性盗蜂也很常见,只是先前大家没有注意与缺蜜性盗蜂分开来罢了。仅2015年和2016年,我们亲  相似文献   

4.
1交尾群"幽闭法"防止盗蜂的体会 更新老蜂王是养蜂工作中的重要一项,蜜源期大批换王自然很好,但令养蜂员头疼的是非蜜源期提的交尾群很容易被盗:大群缺蜜,小群则既缺蜜又无防盗能力,稍不小心就会引起交尾群被盗,而且一经被盗很难制止.  相似文献   

5.
延安中蜂不攻王我业余饲养中蜂22年,无论人工分蜂群、失王群、工蜂产卵群,都是将王台、处女王、产卵王直接放入,流蜜期、缺蜜期都不发生围王。人工分蜂群:白天分蜂、傍晚放入,失王群:工蜂产生失王征候时放入;工蜂产卵群随时都可。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峰如下生物学现...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盗蜂养蜂人无不深恶痛绝。发生盗蜂的蜂场,轻者溃不成群,重者全场覆没。盗蜂多发生在外界蜜源断绝,由箱内缺蜜所致。因此,非流蜜期要保证蜂群饲料充足,以免引发盗蜂。2008年晚秋,我的蜂友田师傅的蜂场发生了一起离奇的蜂群互盗。一、引进良种,追求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业余定地混养中、意蜂的实践中 ,我发现蜜源淡季 ,尤其是在晚秋和早春 ,蜜蜂尚有繁殖和采集活动的缺蜜期 ,偶尔发生过盗蜂侵扰 ,个别中蜂弱小群被盗垮 ,主要是由附近外场蜜蜂侵入和本场蜂群缺食引起的。一般是中蜂先盗意蜂 ,主要是由于中蜂嗅觉灵敏 ,在检查意蜂时常有个别中蜂作盗 ,这对卫巢能力较强的意蜂群不足为患 ,仅有少数死伤 ,也有中蜂留居于意蜂群中相安无事的。一旦发生意蜂反盗中蜂 ,尤其是卫巢能力较差的小群遭盗时 ,有时较激烈 ;如不及早有效处理和控制 ,会有严重死伤和整群被盗垮覆灭的危险。本人的处理办法是 :1先治标…  相似文献   

8.
养蜂场发生盗蜂是常有的事。有强群盗弱群,大群盗小群,多群盗一群,蜂场之间互盗等。一旦发生盗蜂,就会给蜂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不但打乱了蜂群的正常秩序,盗空了存蜜,还因攻守双方相互斗杀而死蜂遍地。有时甚至连蜂王也被螯死。特别发生全场互盗时,损失更大。因...  相似文献   

9.
蜜蜂饲养过程中,每年都要经过盛花期和缺蜜期。缺蜜时要进行饲喂,补给饲料的方法有加蜜脾和糖水等。喂糖水易引起盗蜂。经过几年的实践,在缺蜜期我采取用干白糖喂蜂的办法。具体方法是在饲喂器内装满白砂糖,箱内严重缺蜜时一大槽糖4天就能吃完。外界有少量蜜源时箱内白糖消耗就少,  相似文献   

10.
盗蜂的发生,往往都是人为所造成的,如果对蜂群管理不适当很容易引起盗蜂。(编者注:盗蜂,实际上是蜂盗,指蜜蜂偷取和抢夺蜂蜜的行为。这种本能行为并非蜜蜂常有,只是在自然界蜜源缺乏,或人为造成蜂群缺蜜,或受到蜜或糖的引诱时,才会发生盗蜂。产生偷盗行为的蜂群...  相似文献   

11.
蒋志农 《蜜蜂杂志》2006,26(4):19-19
1交尾群“幽闭法”防止盗蜂的体会更新老蜂王是养蜂工作中的重要一项,蜜源期大批换王自然很好,但令养蜂员头疼的是非蜜源期提的交尾群很容易被盗:大群缺蜜,小群则既缺蜜又无防盗能力,稍不小心就会引起交尾群被盗,而且一经被盗很难制止。刺槐花结束后,笔者的蜂场因群势太强,经常有蜂群发生自然分蜂,夜晚箱外工蜂爬满。本想推迟到荆条花期育王分蜂,但当时只好将强群中的老子脾提出部分来进行分蜂。提好脾后,第一天让老蜂返巢,第二天安台,并于当晚补喂白糖水,谁知第三天早上仍有一半以上的交尾群发生盗蜂。看来,这次育王可能要失败。笔者急中生…  相似文献   

12.
编者近来收到四川省眉山蜂场一位李蜂友以及其他一些蜂友的来信,反映缺蜜期盗蜂严重,无法制止。其实,本刊曾发表过许多关于盗蜂方面的文章,只要翻阅一下1996年以前的《蜜蜂杂志》,就不难找到一两种防止盗蜂方法的,但考虑到有的蜂友是本刊的新读者,因此本刊这次特集中发表有关盗蜂方面的文章,以满足这部分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1小群喂越冬饲料的方法 小群蜂少,一般人怕直接给小群喂越冬饲料会增加越冬蜂的负担,影响越冬蜂的寿命,所以主张喂大群,等大群将糖脾封盖后换入小群,或换入整蜜脾.这种做法在南方高温地区可能行得通,但在温度低、越冬期长的北方地区,有时达不到预期目的,到了越冬后期会出现贮蜜吃光,整群饿死的现象,我和当地蜂友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养蜂场发生盗蜂是常有的事。有强群盗弱群,大群盗小群,多群盗一群,蜂场之间互盗等。一旦发生盗蜂,就会给蜂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不但打乱了蜂群的正常失序,盗空了存蜜,还因攻守双方相互斗杀而死蜂遍  相似文献   

15.
龚绍安 《蜜蜂杂志》2012,32(10):31-31
大流蜜期前期和中期,取蜜不会发生盗蜂;后期取蜜,易发生盗蜂。这是蜜蜂护蜜的本能,尤其是冬季取全年最后一次蜜时,盗蜂特别严重,因为此时百花已凋谢,就要进入越冬期。一蜂友养蜂30多箱,2011年11月27日取最后一次油茶和野菊花混合蜜,3人从清早到上午9:00多,只取了一半。由于盗蜂严重,无法继续取下去,我将借脾取蜜的方法告诉他后,第二天2人轻轻松松取完剩下的一半。湘西山区野菊花、油茶蜜源多,为了让蜜蜂安全越冬,必须在11月下旬前取尽野菊花蜜中含有的油茶蜜,这样在取最后一次蜜时不至于发生盗蜂。笔者多年来采用借脾取蜜的方法,简单易行,从未在取最后一次蜜时发生盗蜂。现把方法介绍如下:我地在10月20日关王,11月10日左右子脾出尽,这段时间在管理上要有意识地抽脾缩巢,抽掉老脾和差脾;根据蜂数多少留脾,冬季子脾出尽后,蜂数只减不增,强群留4-5张脾即可,使蜜蜂高度密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脾少蜂多,贮蜜集中,可节省提脾、抖蜂、摇蜜时间;二是蜂多于脾能有效防盗蜂。  相似文献   

16.
黄坚 《蜜蜂杂志》2004,(3):20-20
养蜂人讲起盗蜂都会感到头痛,然而发生盗蜂是常有的事,有强群盗弱群,大群盗小群,多群盗一群,蜂场之间互盗等等。蜂场一旦发生盗蜂,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要防止盗蜂,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会发生盗蜂,才能对症下药。从蜜蜂生物学特性和其生活规律来看,蜜蜂盗抢、储存饲料,是蜜蜂长期生存斗争中形成的本能,这种本能的遗传因子会世代相传。在流蜜期它们勤奋地在野外寻花采蜜,此时蜜蜂的注意力一般不会针对蜂巢;当野外流蜜停止,外界已无蜜可采时,蜜蜂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蜂巢上来,尤其那些老蜂,闻到箱内粉蜜的气味就会向巢门、箱缝等处拼命侵入…  相似文献   

17.
<正>一般不在缺蜜期用蜜、糖浆饲喂蜂群。在缺蜜期急需补充蜜、糖的蜂群,以调入整框封盖蜜为最好。处于缺蜜期又必须饲喂的,一般应在傍晚、夜晚进行,喂给量要限定在天亮前"吃"完。如不小心糖浆倒在箱底流出来了,可用大蒜素溶液喷在蜜液上,盖住蜜味即可防止他群蜜蜂寻味来盗。不过有2个时期饲喂一般不起盗:一是低温时期(5℃及以下),蜜蜂不能正常飞行采集故不会起盗,但此时饲喂本群蜂一般也不采食,可采用下述塑料袋  相似文献   

18.
在提交尾群时,选择颜色大小与大群一样的蜂箱,放在大群后面。小群的巢门紧挨着大群后箱壁,巢门关小到只能两只蜂进出。从大群提两脾蜂放入后面小群,在邻近的大群里再提一张正出房的子脾和一张蜜脾放在交尾群的另一侧;一天后小群采集蜂全部飞回原群,导入王台,处女王出房后就以将小群搬到新址,让蜂王交尾。如交尾群起盗可用青草挡住巢门,让工蜂只能出不能进,盗蜂自然停止。如果处女王被围可将小群还原,不起盗后再搬回。此方法的依据是原群提的交尾群放在大群后面,  相似文献   

19.
交尾群是人工培育蜂王时,从大群中抽出部分蜂、子脾另行组织起来的一个临时性的小群,是给处女王交配使用的。交尾群是引起盗蜂的主要根源。因为组织交尾群的时间,大都是在蜜源的后期或结束期,紧张忙碌的外勤蜂无蜜可采,到处寻找食物,行盗的内在要求已经形成。这时组织交尾群,将一部分采集蜂带了出去,这些  相似文献   

20.
正邢台市的山区自从荆条花期结束以后,就进入了缺蜜期,尽管有一部分花草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加上今年荆条整体情况不好,缺蜜是大家谈论的焦点。我认为保证有大量存蜜是养好蜂的关键所在。一是加强饲喂不松劲。在荆条期没有储备足够蜜脾的情况下,饲喂就是最明智的选择。为预防喂蜜的气味而引起盗蜂,可用白糖替代,每天或者隔天晚上饲喂0.5~1.0 kg糖水,不至于让蜂饥饿,能提高幼子哺育力,对秋季繁殖影响很大。否则,出现秋季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