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蜜蜂杂志》2004年第10期刊登了《对蜂王剪翅的异议》的文章,认为蜂王剪翅不可取,并用“于心何忍”作结束语,我认为值得商讨。蜂王剪翅,在过去养蜂书籍中大为鼓吹,近年来的养蜂书籍多不介绍;过去提倡横剪1/2或1/3,是将硬翅剪掉,血管、神经的损失可想而知,对蜂王的正常生活极为  相似文献   

2.
<正>分蜂期前给蜂王剪翅,能给养蜂人省去不少的麻烦。正常的蜂王剪翅方法是左手轻捏蜂王,右手持剪剪翅。这样做有个缺陷,每剪一次必须清洗双手,否则,被剪翅蜂王身上会留下其他蜂王的气味,放回蜂箱引起围王。中蜂对非本箱蜂王的气味更敏感,连续剪翅,即使每次洗手,偶尔也会出现围王。本人经过摸索,掌握了单手剪翅的方法,从发现蜂王到剪翅完毕,两秒钟内结束,比传统双手剪翅速度快,且不会出现围王现象。  相似文献   

3.
肉鸽剪翅饲养,可使增重加快。据试验,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出壳后就剪翅饲养的幼鸽,28天后每只平均体重为750克,最重者为940克,已达到成年肉鸽的最大体重;而出壳后未剪翅饲养的肉鸽,28天后每只平均体重在600克左右,最重的为720克,分别比剪翅饲养的肉鸽少150克和220克。 对肉鸽剪翅,宜在幼鸽出壳后的3天内进行,以出壳当天和第二天为  相似文献   

4.
天蚕蛾剪翅剪足产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蛾剪翅剪足产卵技术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为增产增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对天蚕蛾剪翅剪足产卵技术尚未见报道.为探索天蚕蛾剪翅剪足对产受精卵及孵化的影响而进行了试验调查.  相似文献   

5.
为了防止蜂群自然分蜂或逃亡的损失,仍有不少人还替蜂王剪翅,在中外养蜂书报中,大都只介绍说:“剪去三分之二或五分之三”,所以一般养蜂工作者,对蜂王剪翅,大都是横剪的。但在三十多年前,《中国养蜂杂志》1951年第九卷第四期,曾刊登过曲克孝同志介绍蜂王剪翅斜剪的好经验,他是将蜂王大翅斜剪软翅的一半,便可达到防止蜂王飞翔的目的。从蜜蜂生物学来看,蜂翅中有血液和神经的存在,硬翅更是主干,若将硬翅剪去三分之二或五分之三,损失可想而知。蜂王探  相似文献   

6.
产卵中蜂蜂王的重剪翅效应陕西扶风县城关中学(722200)张建国为了防止自然分蜂时老王带蜂飞走,我常对爱分蜂的中蜂王,进行剪翅处理。有一次,我采用“行进剪翅”的方式,对一只正在爬行着的产子中蜂蜂王剪翅,由于不慎下剪过重,剪去蜂王翅膀总长度的六分之五左...  相似文献   

7.
作者更正     
叶有才 《蜜蜂杂志》2005,25(5):19-19
控制蜜蜂自然分蜂采取蜂王剪翅的办法,自养蜂前辈曲克孝1951年发表以来,在以后的二三十年间,有关养蜂书籍多有转载,如1957年养蜂前辈黄子固与黄文诚合著的《养蜂学》,1981年福建农学院主编的《养蜂学》等多种蜂书,不仅有文字介绍,还有插图示意。方法是:将有蜂王的巢脾提出,斜靠箱边,用右手拇指与食指将蜂王前翅捉起,转移到左手拇指与食指夹住蜂王胸部(背翅向上),然后由右手执剪横剪一边前翅。也有人主张不应横剪,有伤前缘硬翅,而是斜剪,将前翅尖端和后缘软翅剪掉。笔者在数十年的养蜂生涯中,对蜂王剪翅过程稍有改动,自我感觉良好,于2003年撰…  相似文献   

8.
控制蜜蜂自然分蜂采取蜂王剪翅的办法,自养蜂前辈曲克孝1951年发表以来,在以后的二三十年间,有关养蜂书籍多有转载,如1957年养蜂前辈黄子固与黄文诚合著的<养蜂学>,1981年福建农学院主编的<养蜂学>等多种蜂书,不仅有文字介绍,还有插图示意.方法是:将有蜂王的巢脾提出,斜靠箱边,用右手拇指与食指将蜂王前翅捉起,转移到左手拇指与食指夹住蜂王胸部(背翅向上),然后由右手执剪横剪一边前翅.也有人主张不应横剪,有伤前缘硬翅,而是斜剪,将前翅尖端和后缘软翅剪掉.  相似文献   

9.
徐子成 《蜜蜂杂志》2012,32(4):25-25
过去养中蜂的人见中蜂好分蜂,竞将交尾成功并产卵的中蜂王进行剪翅。如今养西蜂的人怕西蜂分蜂,也将交尾成功并产卵的蜂王进行剪翅。不论是中蜂蜂王剪翅,还是西蜂蜂王剪翅;不论是剪去蜂王翅膀的1/2,还是剪去蜂王翅膀的1/3,都是怕已达“分蜂热”蜂群的蜂王带蜂飞逃,借以减轻养蜂人收捕飞逃蜂之苦,我认为这看似养蜂人之喜,实则养蜂人之忧。  相似文献   

10.
<正>捕捉蜂王,是平时蜂群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情。比如一些人为了预防自然分蜂,经常会采用剪去蜂王翅的方法。给蜂王剪翅,首先得捉住蜂王,然后才能剪去一边或两边的翅。现在普遍采用的捕  相似文献   

11.
在蜂王产卵查看巢房时,双翅往上撬起来,趁这个机会用小剪轻轻一剪,就给蜂王剪了翅。这样在剪翅时,由于不必捉住蜂王,没有碰伤蜂王的危险,工作时心理安定,也不使蜂王受惊,方法筒一单、容易作、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家禽》2001,23(7)
据试验,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出壳后就剪翅饲养的幼鸽, 28天后每只平均体重为 750克,最重者为 940克,已达到成年肉鸽的最大体重;而出壳后未剪翅饲养的肉鸽, 28天后平均体重在 600克左右,最重的为 720克,分别比剪翅饲养的肉鸽少 150克和 220克。  对肉鸽剪翅,应在幼鸽出壳后的 3天内进行,以出壳当天和第二天为最好,过迟了则不利。对当天出壳的肉鸽可在出壳后 4~ 5小时采用锋利的剪刀进行剪翅,于幼鸽翅膀基部 0.5厘米处剪断,并迅速用烫红的烙铁 (有条件的可用电烙铁 )对伤口处烙烫止血,然后放回笼中饲养,要保持安静,避…  相似文献   

13.
正经过育王实践,得出了一个道理:中蜂新王别折腾。一般讲在花期养中蜂王还是容易的。只不过为达个人养蜂目的总想把蜂王剪翅,以防逃跑。实践中对4只新蜂王剪翅,均遭失败:都是交尾待产新王,其中2只因手指触摸致使新王丢失,另2只可能因我剪翅的手法较粗野,新王受惊而被蜂群淘汰。  相似文献   

14.
给蜂王剪翅的做法我认为不可取,因为:蜜蜂分群是其繁衍、发展的需要,是本能行为。1群蜜蜂到了它要分群的时候,老蜂王的翅即使被剪掉了她还是要出箱的。试想,1只被剪了翅的蜂王在空中失去平衡后掉到地上,而旁边刚好有1只鸡或鸟的话,那不就完啦。据我所知,鸡和鸟对活的工蜂不感兴  相似文献   

15.
蜂王剪翅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夏之交,分蜂热很快进入高峰期。虽然经过改善蜂群环境,割除雄蜂蛹,破坏王台,进行人工分蜂等,但由于蜜蜂拥挤,难免有隐蔽的王台被遗漏,引起原群老王率领一部分蜜蜂自然分出。甚至引发多群联合分蜂,造成损失,增加高处收捕分蜂群的难度。因此,给蜂王剪翅对阻止自然分蜂群在高处集结,能起到一定作用。蜂王剪翅对于初学养蜂者和年迈的养蜂者,却是一项难以得心应手的工作。为了与蜂友交流,现将笔者的做法介绍如下。笔者常将左手拇指与食指指甲蓄留,以便捉蜂王剪翅时用。具体是:在蜂场秩序安定,气温适宜,蜜蜂飞翔较少时进行蜂王剪翅的工作。先揭…  相似文献   

16.
用一个喷雾器 ,雾化程度越细越好 ,装上清水或糖水 ,水温 2 0℃为宜。左手提脾 ,右手拿喷雾器距蜂王 30~ 4 0cm。连续喷 2~ 3次 ,喷雾之后蜜蜂和蜂王的行动缓慢 ,这时 ,可趁机用剪刀快速顺势剪去蜂王翅膀的 1/2或 1/3。剪翅效果极为理想 ,剪后不影响蜂王正常活动蜂王剪翅妙方  相似文献   

17.
在珍禽、飞禽养殖中许多珍稀飞禽如:山鸡、孔雀、水鸟类在驯养中常有飞丢事件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损失。我校兽医院门诊常有养禽户主前来咨询防飞技术。为此,我们做了许多次防飞试验,得到较理想的效果。现特简介如下:“暂时性防飞”是用软绳或布条带将翅膀绑住,也可进行剪翅。即:将一侧翅膀的前面十根左右飞翔的羽毛剪去,成年飞禽剪一次可维持到一年,幼年飞禽每月剪一次。剪翅要剪去翅膀最后一节,但不应在配种季节剪翅而畸形。“永久性防飞”是截肌腱手术。因为飞禽在飞翔时需要展翅,但翅膀内外侧的腕桡侧伸肌、指总伸肌和屈…  相似文献   

18.
译自俄刊的信息李小荣摘译(江西省磐古山钨矿于都342311)1雏鸡剪翅育肥法由于鸡胸脯肉质嫩、味美、因此欧美等国对鸡胸脯肉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提高鸡胸肉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家禽饲养的新课题。据国外专家研究,雏鸡剪翅饲养能达到这一目的。其方法是:选择2...  相似文献   

19.
近来,我从喷药中得到启发,运用喷雾剪翅,方便、快捷又不惊动蜂王。其法:找1个喷雾效果好的手摁式微型喷雾器,里边装上清水,但最好是糖水,水温20℃较为适宜;左手提脾,右手拿喷雾器在离蜂王30~40cm处连续摁2~3下;喷雾之后蜂王活动放缓。这时,可趁机用剪刀快速、顺势剪去蜂王翅膀的1/2或1/3。而蜂王仍在爬行、产卵。蜂王剪翅简方@下启昌!河南省禹州市花石下庄村,河南禹州461691  相似文献   

20.
野生中蜂多在泥穴、树洞中营巢.由于人们的收捕,破坏了它们的正常工作秩序,收捕回来后,一下子不能恢复.轻者,蜜蜂要经一两天才上脾;重者,整群逃亡.为了尽量减少损失,笔者谈谈本人的实践体会. 一、蜂王的剪翅.蜂王固然不是蜂群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是它若不能起飞,就完全可以制止刚收捕回来的蜂群的逃亡.所以,在收捕时,尽可能地寻找蜂王,给予剪翅,以防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