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测定范围0~50μg/kg;线性相关系数0.99;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8%;回收率82%~120%;分析时间20min,不需要剧毒的黄曲霉毒素标准品。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以分别定量地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黄曲霉毒素B1为0~50μg/kg测定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0.91;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0%;回收率81%~110%。  相似文献   

2.
利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一荧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测定范围10-50μg/kg;线性相关系数0.99;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8%;回收率82%~120%;分析时间20min,不需要剧毒的黄曲霉毒素标准品。免疫亲和柱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以分别定量地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黄曲霉毒素B1为0~50μg/kg测定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0.91;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0%;回收率81%-110%。  相似文献   

3.
陈新  王雄  雷达 《中国饲料》2007,(24):30-31
研究建立了光化学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器测定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方法。甲醇/水提取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Afla-P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净化,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由光化学柱后衍生,通过荧光检测器测定。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检出限分别为1.0、0.3、1.0μg/kg和0.3μg/kg,回收率为67.0%~117%,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18.2%。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满足饲料用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基于在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基础上,建立酶联免疫(ELISA)直接法检测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应用黄曲霉毒素抗体和酶标记的黄曲霉毒素建立酶联免疫直接竞争法。试剂盒最低检出浓度为0.5ng/m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5~10.0ng/mL;对花生和花生粕的添加回收率为70.0%~110.0%,变异系数小于20%。本实验制备的黄曲霉毒素试剂盒能够应用于花生及其制品的检测,酶联免疫直接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酶联免疫法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LISA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本法检测线性范围0.1~10ng/ml,最底检出浓度0.1ng/ml,回收率87%~95%。本法具有快速、简便和一次可批量定性定量的优点,适用于饲料等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玉米及玉米制品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情况,确保市场上玉米及玉米制品的食用安全,本文旨在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荧光法测定玉米和玉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将玉米和玉米制品试样粉碎后,试样粉末在甲醇-水溶液(体积比为55:45)条件下提取,经免疫亲和柱富集和净化后,以甲醇-水溶液(体积比45:55)为流动相,采用XDB-C18色谱柱(5 μm×4.6 mm×250 mm),由光化学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检测(Ex:360 nm,Em:440 nm)。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的最低检出限和定量检出限分别为0.009 μg/kg和0.03 μg/kg,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 ~ 0.5 mg/L(R=0.9990),2个不同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8.4% ~ 90.1%,RSD值为0.47% ~ 1.07%。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佳等特点,适用于玉米和玉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关键词] 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黄曲霉毒素B1  相似文献   

7.
旨在建立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溶液提取,利用免疫亲和柱净化,以C18反相色谱柱分离,光化学衍生器衍生后应用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4种黄曲霉毒素在0.5~20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71.6%~89.0%。采用该方法检测5种饲料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检出率范围在74.0%~86.7%,检出值的范围为0.5~4.3μg/kg。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监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水平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蚕蛹粉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含量的分析方法,用甲醇水溶液提取样品,利用免疫亲和柱净化,以C_(18)反相色谱柱分离,光化学衍生器衍生后应用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分别在10~400 ng/kg、03~120 ng/mL、10~400 ng/kg和03~12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4种黄曲霉毒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61%~973%。采用该法对当地17批蚕蛹粉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进行检测,检出率为764%,检出值的范围为218~2043μg/kg。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监测蚕蛹粉中黄曲霉毒素水平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蚕蛹粉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应加强蚕蛹粉的质量控制,保障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饲料中4种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B_1、黄曲霉毒素AFB_2、黄曲霉毒素AFG_1、黄曲霉毒素AFG_2)多残留的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Qtrap-LC-MS/MS)的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高效,经过80%的乙腈水萃取后,再经过SPE小柱净化。结果表明:在浓度0.5~50 ng/mL时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添加浓度为1.0~20 ng/mL时,回收率为72.5%~95.7%。在市场上购买了8种品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AFB1污染较为严重。该方法采用MRM定量的同时结合了谱库检索进一步定性,实现了同时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对于常规实验室准确定量检测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定量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曲霉毒素M1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免疫8周龄BALB/c小鼠,4次免疫后,使小鼠产生免疫应答.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最终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黄曲霉毒素M1的杂交瘤细胞株系.其染色体平均计数为90±10对,间接ELISA检测该株系培养上清的效价为1:6 400,纯化腹水效价为5 000×27.与黄曲霉毒素M1及其结构类似物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反应率分别为100%、7%、0%.经传30代后.抗体效价稳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是0.08 ng/mL,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8 ng/mL~ 5 ng/mL.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0.0%~12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