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林鸮(Strix nebulosa forster)是鸮形目中最大的一种。它常以啮齿类的野鼠为食,起到保护农田和森林的作用。在国内对其生态习性尚未见报导。笔者于1979年4—6月份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北部大兴安岭山区进行动物调查时发现了一个乌林鸮的巢,并对乌林鸮在繁殖期间雏鸟生长发育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乌林鸮主要栖息在以落叶松(Larixda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中,有时也活动在沟谷杂木林中。此鸟性情机警,飞翔迅速而无声。常落在高大乔木顶端的树枝上。静止时身体与树枝呈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鸮形目鸟类放射状羽毛构成的特殊面盘的微观形态,利用其面部羽毛微观形态进行物种鉴定,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褐林鸮、长耳鸮、雕鸮、斑头鸺鹠、黄腿渔鸮、草鸮和红角鸮7种鸮形目鸟类面部羽毛的显微结构,同时测量鸮形目面部羽毛羽枝间距,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鸮形目7种鸟类面部羽毛在显微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除了褐林鸮与长耳鸮、黄腿渔鸮与斑头鸺鹠的面部羽毛羽枝间距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不同物种间面部羽毛羽枝间距差异极显著(P0.01),可以用于区分鸮形目鸟类的不同物种。  相似文献   

3.
张斌 《野生动物》2006,27(3):5-7
当森林中白天的喧闹过去,夜幕降临,一切变得寂静无声的时候,当其它鸟类回归爱巢,进入梦香的时候,鹗却睁开了它那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开始了一天的“狩猎”生活。在民间人们常将鸮称为“猫头鹰”,但并没有猫头鹰这种鸟,“猫头鹰”是人们对鸮形目中大多数常见鸮类的俗称。鸮形目分为两科:草鸮科和鸱鸮科,全世界共有约130种,我国有31种,由于数量不多,又是一种益鸟,故均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中在我国常见的有雕鸮、长耳鸮、红角鸮、林雕鸮、草鸮、斑头鸺鹞等。  相似文献   

4.
鸮形目鸟类(Strigiformes),在我国共有两科即草鸮科(Tytonidae)、鸱鸮科(Strigidae),有26种。它们都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农林害兽、害虫的天敌。研究和保护这些鸟类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减少鼠害,控制害虫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雕鸮属鸮形目、鸱鸮科的大型猛禽,广布于亚欧大陆及非洲北部,国内到处都有,在山东为留鸟。它昼伏夜出,僻居深山。1984年以来,我们在山东省日照市对雕鸮(Bubo bubo kiautschensisReichenow)的生态习性作了些调查了解和饲养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鹰鸮(Ninox scutulata),又称夜猫子,鸮形目,鸱鸮科,鹰鸮属。有三个亚种,(N.S.ussuriensis),分布在东北区长白山地亚区,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西南区西南山地亚区,华中区东部立陵平原亚区(旅鸟和冬侯鸟)。(N.S.Iurmanica)分布于华中区华南区(不包括台湾亚区)。(N.S.totogo)仅分布于台湾亚区。我们于1988年5月15日在小兴安岭双丰林业局艾林林场获一雄性标本,度量如下:  相似文献   

7.
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乘车沿昆洛公路西行,穿越著名的普河茶之乡勐海,即可进入绿荫蔽日的老黑山区。这里位於西双版纳的西南部,包括勐海县的西定、巴达、布朗山三个公社的十余万亩原始森林。海拔平均在1500米以上,属於热带季雨林区,四季温和,雨量充沛,河流纵横交错,林木繁茂,为各种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理想的场所。稀有的珍禽之一的猴面鸟就栖息这一带的群山之中。猴面鸟又称草鸮,在动物分类学上属鸮形目草鸮科。它外形极为奇特,头大,面部长有一圈硬羽形成紫黄色心脏形面盘,嘴的尖端向下弯曲成钩状,两只园形大眼镶嵌於  相似文献   

8.
本次调查运用改良凝集试验(MAT)技术对北京地区野生鸟类进行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调查发现,在隶属于8目14科46种共131只的野生鸟类中,总体的血清阳性率为27.48%。鹳形目、鸮形目、鸡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鹃形目和雀形目的阳性率分别为38.98%(23/59),21.05%(4/19),9.09%(2/22),30.77%(4/13),16.67%(1/6),33.33%(1/3)和0.00%(0/8),其中鹳形目与鸡形目鸟类的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按照食性分类,食肉性、杂食性和食鱼性鸟类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6.76%(25/68),11.76%(4/34)和24.14%(7/29)。本研究首次对北京地区野生鸟类进行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为野生鸟类弓形虫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鸮形目6种鸟类普通雕鸮(Bubo bubo)、黄腿渔鸮(Ketupa flavipes)、褐林鸮(Strix leptogrammica)、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红角鸮(Otus scops)、长耳鸮(Asio otus)进行鉴别,试验以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飞羽的羽长、阳面羽枝长、阴面羽枝长、羽毛面积、深色羽斑面积各量化指标的组间偏差进行评定,并以这5个量化指标为变量建立判别函数,再利用方差所占比例解释判别函数的判别能力。结果表明:各量化指标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0.01或P0.05),判别函数的判别能力差异极显著(P0.01)、显著(P0.05)或不显著(P0.05)。说明飞羽的羽长、阳面羽枝长、阴面羽枝长、羽毛面积、深色羽斑面积作为物种的鉴定具有标志性特征,以这些量化特征进行判别分析可对鸮形目鸟类进行种属鉴定,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野生动物救护就是为处于疾病、受伤、孤儿、行动障碍,或者面临生命危险的野生动物提供必要的救助措施或者救治,并以将其放归野外为首要目标。鸮类,俗称猫头鹰,典型的森林鸟类,为全世界所熟知一大类夜行性猛禽,它们头部宽圆,脸部扁平,眼大向前方而叫声慑人。鸮形目分为两科:草鸮科和鸱鸮科,我国境内有31种,由于数量不多,又是一种益鸟,故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1.
鸮形目为夜行性猛禽,是数量相当大的一个类群。分布几乎遍及全球。鸮形目除外形具备猛禽类特征外,内部结构近于攀禽的夜鹰,外趾能后转成对趾型,有利于攀缘。全世界共有2科25属134种,我国有26种。  相似文献   

12.
威武而凶狠的猛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树慧 《野生动物》2004,25(6):40-42
猛禽,顾名思义,就是凶猛的鸟类,共有约420种,占全世界鸟类总数的4.7%,分别隶属于白天活动的隼形目和晚上活动的鸮形目。我国共分布有86种(隼形目59种,鸮形目27种),占全世界猛禽总数20.5%。猛禽都有着十分锐利的捕杀动物的利爪和撕裂动物的钩嘴,再加上其极擅飞行的矫健的双翅,以及敏锐的听觉和视觉,可以克服其他动物克服不了的自然屏障,  相似文献   

13.
<正>猛禽是指隼形目和鸮形目鸟类的统称,包括鹰、雕、鵟、鸢、鹫、鹞、鹗、隼、鸮、鸺鹠等,大多以捕食其他小动物为食,是肉食性鸟类。分布遍及全国各地。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在控制啮齿类数量,维持环境健康和生态平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将隼形目和鸮形目中的所有种全部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在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猛禽的栖息环境正变的越来越小,猛禽面临着更多的生存威胁。据统计,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及人类  相似文献   

14.
在浙江省南部山区的松阳县赤寿公社界首村万寿山上,多次发现珍贵动物草鸮。万寿山海拔不高,但岩石陡峭、洞穴棋布,鸟鼠很多,山的西南麓有一条松阳溪,  相似文献   

15.
红豆草在甘肃的宜植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豆草属(Onobrychis)在全世界约有140余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及亚洲西部与南部。但其中限于栽培的主要有三种:普通红豆草(O.viciifo-lia)、外高加索红豆草(O.transcauca-sica)和沙地红豆草(O.arenaria)。目前全国大面积栽培的主要是普通红豆草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大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力吉 《野生动物》1999,20(6):11-11
大鸨(Otis tarda)在中国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o.t.tarda)只分布在新疆西部的天山及中部吐鲁番,为留鸟;普遍亚种(o.t.dybowskii)分布区比较广,西起新疆塔城盆地北部,向东至黑龙江明水肇东,但其繁殖区已呈岛屿状。越冬地主要在江苏、安徽省北部、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和贵州省草海地区。  相似文献   

17.
草鸮(Tyto capensis)、又名猴面鹰。主要分布于非洲、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及日本;在我国仅分布于福建、安徽、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浙江及台湾等地,且较为罕见,更无在长江以北分布与繁殖的报告。1984年11月23日在山东日照市境内居  相似文献   

18.
草鸮(Tyto capensis chinensis Harlert)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嗜食危害农作物的鼠类,是一种益鸟。因其面盘酷似猴,故亦称猴面鹰。一、病禽来源及临床症状 1989年9月18日,自忻城县的乡镇圩场上收徼得草鸮3只。据了解,该鸟从野外捕得已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野生动物及其生境的科学保护,2013年10月上、中旬,作者对湖南罗坪狩猎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参考相关资料得知:狩猎场现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154种,隶属4纲、24目、64科,其中两栖纲2目、5科、15种;爬行纲3目、7科、20种;鸟纲11目、32科、88种;哺乳纲8目、20科、31种。湖南罗坪狩猎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中区,介于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和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的过渡区域,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占明显优势,种类达102种,占该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物种的66.88%;广布种35种次之,古北界种类17种最少。项目区现已记录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即金雕(Aquila chrysaetos)、云豹(Neofelis nebulosa)和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yunguiensi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另有104种陆生脊椎动物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脊椎动物",97种属于"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中国特有种。  相似文献   

20.
图片说明     
林鵰鸮(Bubo nipalensis)鸮形目,鸱鸮科,雕鸮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其耳羽显著,上体深褐,多数羽缘杂有白色或浅皮黄色,下体皮黄色,腹部中央白色,在喉及胸部有深褐色横斑,并遍布粗大点斑,脚全部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