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原因家禽发病后,未经有经验的兽医诊断,仅凭感觉和广告,自己随意选购和使用药物。由于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因而常因"药不对因"而不见效,甚至引起药物中毒或是耽误病情而造成严重损失。尤其是近年来大量未经国家批准的多种生物制品以种种手段非法入市,如疫苗、精制抗体等应用于临床,导致病原扩散、传播和疫病流行,部  相似文献   

2.
合理使用药物也是搞好鸭病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许多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应用药物进行防治的效果很好。在饲料、饮水中加入某种安全可靠的药物,可以预防细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的发生,同时许多药物对鸭体有调节代谢、促进生长、改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对畜禽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药物进行鸭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3.
2003年5月22日黑龙江省兰西县某镇养殖户从邻县购进未经病毒性肝炎疫苗防疫的雏鸭1300多只,按常规饲养管理至19日龄时发现近70%的雏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怕水、眼半闭,呈昏睡状。其中约占发病数一半的发病鸭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身体多偏向一侧倒卧,两腿呈痉挛状,死亡的雏鸭呈角弓反张。曾使用蒽诺沙星、氟哌酸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佳,随后送省兽医卫生防疫站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家禽解剖生理特点与临床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禽包括鸡、鸭、鹅和鸽等,其新陈代谢旺盛,在解剖生理方面较其他动物有许多特点,其解剖生理特点与临床用药存在联系.1家禽解剖生理特点与临床用药的关系1.1家禽具有角质的喙喙为啄食器官.鸡、鸽的喷呈锥形,鸭、鹅的呼呈长匙形,喙的形状与食性有密切关系.鸡、鸽可来食粉料和粒料,可采用饮水给药;鸭、鹅有玩水和在水中啄食的习惯,不宜果食粉料和饮水给药,宜采食粒料,否则浪费很大,达不到预期效果.根据喙的形状与食性的关系,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物理特性、饲料的混合均匀度和是否采用饮水给药等.1.2家禽味觉不灵敏家…  相似文献   

5.
雏鸭曲霉菌病的诊治绍兴斗门镇某养鸭专业户一次购进1日龄绍兴雏鸭1500只,饲养在50平方米的鸭舍内,用未经太阳暴晒的稻草作垫料,饲以全价雏鸭饲料,7日龄开始部分雏鸭出现呼吸困难,不愿采食,到10日龄时几乎全群发病,期间用水溶性氟咙酸饮水,但不见效,共...  相似文献   

6.
1.磺胺类及抗菌增效剂。磺胺类药物是兽医临床广泛应用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对种鸡群的采食量、产蛋率和蛋的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采食量、产蛋量下降、蛋壳变薄、变白、蛋平均重下降,导致母鸡产软壳蛋或薄壳蛋,因而产蛋鸡(鸭)应禁用磺胺类药物;2.呋喃类药物。主要用于病禽的肠道感染。在应用中常因拌料不均匀或大剂量长期使用而引起毒性反应,采食量下降,从而导致产蛋率下降,故产蛋鸡(鸭)不宜使用;3.金霉素。金霉素为广谱抗菌素,内服后对消化道粘膜有刺激作用,且阻碍蛋壳的形成,使鸡(鸭)的产蛋量…  相似文献   

7.
大部分化学药物都需要在肝脏转化,通过肾脏排泄,而鸭的肝脏、肾脏两大脏器又存在着先天性遗传缺陷,如:肝脏的左叶比右叶小了3倍;肾脏不发达,肾小球结构简单,有效滤过压较低,滤过面积小;无膀胱。因此,鸭对化学药物比较敏感,易造成药物中毒,从而影响鸭的生长发育及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地区附近不少鸭场和农村散养鸭群在2~3周龄时发生大量死亡。经临床分析,病理解剖,病原分离鉴定等确诊为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所致的鸭传染浆膜炎病。用药敏试验选择的药物治疗,结果疫情很快控制。现将诊断过程总结如下。1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病鸭表现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经过。一群鸭当中最初发病的几乎看不到明显临床症状而死亡;之后,鸭群逐步发生嗜睡,萎靡不振,打堆、体温升高、不食或少食、拉绿色或黄绿色稀粪,不愿走动、眼有浆液、鼻孔流出露滴状分泌物、腹部略膨胀,发病2~3天后死亡。部分能存活,但生长发育不良,消…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南京鸭业协会注册了“南京盐水鸭”集体商标,从此,任何企业或个人。未经鸭业协会授权,不得将自己的鸭子冠名“南京盐水鸭”。由此。“南京盐水鸭”不再是通用名称。近期。盱眙也为“盱眙龙虾”申请了集体商标。同样,未经授权任何餐馆都不得以“盱眙龙虾”名义叫卖,哪怕销售的龙虾确实来自盱眙。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传染性浆膜炎,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特征性病变。它严重危害1~8周龄的小鸭,引起较高的死亡率和生长障碍,给养鸭业造成较大的损失。本病的药物预防效果不明显,病原对一些抗菌素不敏感。污染的场地很难净化,几乎同一场地的每一批鸭都在差不...  相似文献   

11.
20多年来,双山鸭场一直延用氯霉素、痢特灵及土霉素等传统药物对育雏期肉鸭进行预防用药,但愈来愈达不到预期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加之这些药品易产生抗药性、价格贵而增加饲养成本等诸多因素,因此各基层单位在考虑应用那些抗耐药性、疗效好而又提高饲料转化率、价廉、增重快的药物。作者在实践中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养鸭业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鸭的养殖密度越来越大,养殖环境也就日趋恶化,从而使得鸭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就愈来愈高,鸭病也更加向多元化、混合型方向发展,也就使得鸭病的治疗变得更复杂化。在鸭的养殖过程中,药物防治则成了鸭病防治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药物效果的好坏不但与药物本身有关,还与使用是否得当有较大关系,因此药物的效果关系着养鸭的成败。下面就如何在鸭病防治中使药物发挥最大效果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3.
鸭出血症高免卵黄抗体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出血症(DHD)是由鸭疱疹病毒2型(鸭新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病鸭双翅羽毛管内出血呈紫黑色、脏器及肠道出血为特征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自1990年秋以来,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送检病例发现我省福州、莆田、漳州、厦门、南平等地区以及浙江省金华、义乌等和广东省佛山、湛江等地鸭均有发生。该病可侵害番鸭、樱桃谷鸭、北京鸭、半番鸭、麻鸭、野鸭等,但以番鸭最易感,各日龄鸭均可发病,以10d~30d鸭更为多见,发病率高低不一,鸭日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使用现有的鸭病疫苗、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及药物…  相似文献   

14.
1 发病情况 2003年5月22日黑龙江省兰西县某镇养殖户从邻县购进未经病毒性肝炎疫苗防疫的雏鸭1300多只,按常规饲养管理至19日龄时发现近70%的雏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怕水、眼半闭,呈昏睡状.其中约占发病数一半的发病鸭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身体多偏向一侧倒卧,两腿抽筋呈痉挛状,死亡的雏鸭呈角弓反张.曾使用蒽诺沙星、氟哌酸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佳,随后送省兽医卫生防疫站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鸭瘟及鸭霍乱是对养鸭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两大传染病,给养鸭场和广大养鸭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鸭瘟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鸭霍乱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很好。鸭瘟病原是疱疹病毒,鸭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两种疫病均有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饮水增多、羽毛蓬松等相似症状。在临床上鸭群发病后应针对各自的显著特征,鉴别诊断,分别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在畜禽生产中,为了防病治病往往需要使用一些药物,但由于大多数养殖户不很了解药物与饲料之间存在的拮抗作用,而在无意中降低了药物的疗效,给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现就畜禽用药期间应忌喂的十种饲料简要介绍如下:1绿豆凡畜禽用药期间,就应该忌喂绿豆。因为绿豆具有“解金石、药草诸毒”的作用可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2黄豆和黑豆黄豆和黑豆中钙、镁元素含量较多,可与四环素族的药物(常用的有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结合成不溶于水、难以被畜禽肌体吸收的络合物,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增加治疗费用。3菜豆和高粱菜豆和高粱含…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传播迅速,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1—3周龄的雏鸭,抗菌药物效果不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较单纯使用西药疗效提高32%,且对并发或继发的其它传染病也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一、按规定程序用药 大多数药物一般用药为3~5天.在整个疗程中必须连续给于足够的剂量,以保证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在诊疗过程中常见一些养殖户将一种药物用了1~2天,因效果不理想而立即更换另一种药物,这样做往往达不到应有的药物疗效,很  相似文献   

19.
袁圆在线     
山东陈洪:鸭霍乱与鸭瘟诊断方法有哪些?袁圆:一、手摸诊断。患鸭霍乱病的病鸭,死亡之前常摇头,死亡时,嘴、鼻流血水,嗉囊里充满饲料,手摸嗉囊感觉较硬;而患鸭瘟的病鸭,流涕流眼泪,死亡时眼睛充血,嗉囊空空无食物,手摸嗉囊较松软。二、药物与病程诊断。鸭霍乱一般是零星发生,突然死亡,尤其是正在产蛋的母鸭较为多见,鸭霍乱病还能传染给鸡、猪等,而鸭瘟流行范围较广,不能传染给鸡和猪,一般多在发病后5天左右死亡。鸭霍乱可用磺胺类药物或抗菌素治疗,但对治疗鸭瘟却无效。  相似文献   

20.
一、发病情况 我县某镇养殖户从邻县购进未经病毒性肝炎疫苗防疫的雏鸭1300多只,按常规育雏管理至19日龄时发现近70%的雏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怕水、眼半闭,呈昏睡状。其中约占发病数的一半,出现神经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