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同批次茗科1号乌龙茶适制鲜叶等量分配给6个参试小组,统一参照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工艺流程进行加工试制,结果表明:鲜叶弱光晒青30 min后,在室内摊晾1~2 h即可摇青;第一次摇青转速12~15 r/min、时长2~3 min,第二和第三次摇青转速与时长逐步提高,摇青总转数为400转左右,每次间隔时长约2 h,做青历时20 h;杀青温度控制在260~280℃,两次毛火温度均为60~65℃,而后于70℃烘至足干(约需100 min)为获得较优清香型乌龙茶风味品质的最适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将同批次铁观音适制鲜叶等量分给20个参赛小组,按照安溪铁观音工艺流程进行比赛,根据各参赛茶样的品质审评结果,总结出该批次清香型铁观音的最优工艺参数:鲜叶弱光晒青20~30 min,在室内摊晾10~20 min后摇青;第一次摇青时长2~3 min、摇青笼转速28 r/min(下同),第二和第三次摇青时长逐渐增加、晒青不足者增加第4次摇青,每次摇青间隔时长约1.0~4.0 h,整个做青过程以"看青做青"为原则,做青历时16~18 h;杀青温度控制在250~280℃。  相似文献   

3.
漳平水仙茶饼造型包装材料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平水仙茶饼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晒青→晾青→做青(摇青与晾青交替)→杀青→揉捻→造型(含造型与定型)→烘焙.造型过程中木模压制造型、白纸定型是漳平水仙茶饼的特有工序,其方法是将适量的揉捻叶放入边长约4.5厘米的木模,套入木槌舂紧,然后一手压紧木槌,另一手将木模沿木槌往上取出,最后用24开的毛边白纸将茶块包实.  相似文献   

4.
八仙红茶加工新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八仙红茶的加工过程中借鉴乌龙茶制作工艺的晒青、摇青工序,设计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毛茶的品质得到明显改善;综合感官审评结果,轻晒青、摇青2次、总转数16转的组合处理毛茶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四)空调做青技术要点清香型乌龙茶空调做青技术要点可归纳为"轻摇青,薄摊青,长晾青,轻发酵"。1.轻摇青摇青力度由摇青机转速、摇青时间及摇青次数三因素构成。摇青力度一方面影响做青叶的走水规律,另一方面影响做青叶的叶组织损伤及内含物的转化程度,对乌龙茶品质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摇青力度过强,叶组织损伤度高,酶促氧化  相似文献   

6.
以碧香早品种夏茶一芽三、四叶为原料,在黑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杀青前,加入"做青工艺",以摇青次数、渥堆程度和干燥温度为参考因素加工黑毛茶,分别对成品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加工工艺为摇青3次、轻度渥堆、120℃干燥温度。  相似文献   

7.
摇青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其灵活性大,技术性强,特别是雨青和晚青,含水量大,摇青困难,往往拖住毛茶品质的后脚。 现在许多基层(茶场)茶叶工作者,处理雨水青和晚青都采用重摇青的办法(一次摇青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铁皮石斛叶保健茶产品,研究了铁皮石斛叶萎凋晾青时间、杀青时间及干燥温度对铁皮石斛叶保健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先将铁皮石斛叶以1.0cm~1.5cm的厚度自然摊放晾青8h后,使用蒸汽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180℃,杀青时间100S,电热鼓风烘焙箱80℃干燥4h-5h。在此工艺下制得的铁皮石斛叶保健茶叶形卷曲,色泽黄绿,香气清香,无苦涩味,口感较佳,感官品质优良,评定分数为87.3分。本研究对铁皮石斛叶的利用及全产业链效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LED光萎凋对乌龙茶雨水青的光响应及对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乌龙茶阴雨天难制茶,茶叶品质低的问题,试验以LED蓝光为萎凋光源,通过设置5个不同萎凋温度,探讨LED蓝光对雨水青萎凋过程的光响应变化规律和理化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无光照的CK,LED蓝光萎凋有利于提高乌龙茶雨水青的净光合速率、萎凋叶水浸出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并能降低酚氨比,提高毛茶品质。其中LED蓝光在萎凋温度为30℃和35℃时,雨水青光响应较好,净光合速率大于其他温度的处理,萎凋叶生化品质较优,毛茶感官审评得分较高,不仅加速了在制叶萎凋进程,而且促进了乌龙茶优异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闽南乌龙茶的制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乌龙茶的创制在明清时期,由安溪茶农在绿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乌龙茶制法,先传入闽北、广东潮州,后传入台湾。乌龙茶的传统手工制法,多达十几道工序。1949年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机械的应用,乌龙茶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乌龙茶生产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到半机械化生产,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并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方面发展。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摊青→萎凋→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包揉造型→足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