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吉林省西部湿地退化原因及湿地恢复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导致吉林省西部湿地退化的原因,从留住过境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加强湿地的保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恢复湿地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3,(3):23-27
湿地是流域水资源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文功能对保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区域生态环境良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湿地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提供水源、改善水质、调节气候等水文功能及其作用机理,提出了将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与流域综合管理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并对湿地保护和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水资源丰富的里下河平原典型淡水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该区淡水湿地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苏省里下河平原两种典型淡水湿地植被(池杉针叶林和杨树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布设2个地下水水位观测井,并对井中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长期观测,分析其月际和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同时采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1个水文年的降水量和气温数据,分析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典型淡水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存在显著的差异,池杉林几乎全年淹水,其月均地下水水位大于杨树林,而杨树林月际间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表现出季节差异;从季节动态看,池杉林和杨树林夏季的地下水平均水位相对于其他季节均明显要低。两种淡水湿地森林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受降水量影响程度不同,杨树林地下水水位月动态表现出滞后于降水量变化约1个月,而这种滞后性未体现在池杉林中。杨树林和池杉林地下水的月均水位与月均气温间均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淡水湿地森林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具有不同特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有差异。在水资源丰富的里下河平原,降水量大小并不是影响该区淡水湿地植被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而气温则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南湖湿地是自然湿地恢复和人工湿地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模式。文章通过对呼和浩特南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可以正确认识南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将有助于呼和浩特地区自然资源开发的合理决策和规划。  相似文献   

5.
以衡水湖湿地为研究对象,结合湿地的生态、环境特征提出评价因子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GIS技术对湿地生态适宜度进行分析,以期为衡水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城镇绿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黄河三角洲的湿地资源,对保护区自然与资源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条件,就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城镇绿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应坚持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适当发展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重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在城镇绿化中,注意选用耐盐树种和进行微域改土,加强庭院绿化增加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马林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5):26-29,35
湿地地理信息系统在湿地管理和保护中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文中详细阐述了湿地地理信息系统的国内外概况和所运用技术,对国内外GIS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组件式GIS开发是GIS开发的新技术,是今后GIS开发的主流方式.以组件式GIS为平台,开发新型湿地地理信息系统是湿地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思路.并重点分析了GIS开发技术中的独立开发、宿主型二次开发、基于GIS组件的二次开发和基于Arc Engine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技术.  相似文献   

8.
刘瀛 《辽宁林业科技》2020,(4):59-60,63
应用遥感影像区划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卧龙湖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获取湿地类型、湿地动植物分布情况等信息,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保护对策,以期为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提供基础,为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东台市滨海湿地围垦影响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沿海滩涂湿地围垦后湿地开发现状及保护与利用情况,采用2008—2016年间的3期Landsat-7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在Arcgis 10. 2软件支持下进行叠加分析,并对发生变化的湿地斑块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东台市滨海湿地面积动态变化与空间格局,评估湿地保护效果。结果表明:2008—2016年间,东台市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减少10 543 hm2,减幅达4. 98%;围垦面积最大的区域是淤泥质海滩,减幅最大的区域是潮间带;被围垦利用的湿地以水产养殖和种植业为主;受保护湿地被围垦面积仅占东台市滨海湿地总面积的0. 78%。说明以围垦为主的人为干扰活动,是东台市滨海湿地面积减少和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19年8~10月,采用线路调查和重点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海宁长水塘省级湿地公园维管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该湿地公园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结果表明,长水塘湿地公园维管植物共83科186属232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6科8属9种,被子植物74科175属220种。维管植物生活型以草本占绝对优势。珍稀濒危植物6科6属6种,外来入侵植物12科20属23种,主要集中在菊科、苋科和豆科植物。该湿地公园内的野生种子植物分布区系类型多样,在科的层次上有6类型和3变型,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在属的层次上有13类型和6变型,表现出由热带属性向温带属性过渡的特性。与邻近湿地植物区系进行比较分析显示,长水塘湿地公园植物区系与地理位置较近的西溪湿地公园关系最为接近,与地理位置较远的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1.
湿地,素有生命之源之称,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物种资源,在涵养水源、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海口市湿地资源数量、结构、环境及其生态系统劣化成因的分析,从湿地资源监测、湿地资源保护、分级管控、精准修复等方面对海口湿地生态系统优化和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县可建成湿地公园的42块湿地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需水的概念发出,分析了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依据野外现场水源补给调研结果,结合湿地公园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给出了现有水资源量对不同等级湿地生态需水量的满足情况,并从再生水利用方面对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包括天然降水、地下渗水、过境水和再生水;在所调查的42块湿地中,现有水资源量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9处,能够满足适宜生态需水量的有11处,区域现有水资源量难以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处;总体来看,北京市再生水的有效利用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的要求,并能够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基本的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缘拥有大量的湿地,是我国重要河流的发源地.这一地区湿地的变化会影响我国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研究地点选取青藏高原东缘的3处典型湿地:若尔盖高原湿地,九寨沟温地及虹口自然保护区湿地.本文通过对这一地区生物量变化的观测,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比较,在地上生物量方面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甘海子和其他3组都与有相关性,且相关性明显(P<0.01).而其他3组相互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在地下生物量方面若尔盖地区的数据和其他3个地区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高海拔地区的生物量要比低海拔地区的生物量要高.甘海子和九寨沟的距离极为接近,但甘海子的地上生物量却是九寨沟湿地的2倍(F=9.05,P<0.01).而甘海子和九寨的的地下生物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固碳效果方面甘海子湿地>若尔盖湿地>九寨沟湿地>虹口保护区.湿地类型是影响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4.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独特生态功能的景观类型,在控制洪水、滞留洪峰、调节河川径流、补充地下水、净化水体、防预温室效应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容易引发系列水患。另一方面,频繁水患又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维持湿地数量质量、面积容积、自净功能、自然属性、“海绵体”作用是防治水患的最有效措施,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湿地资源在自然环境中是重要资源,保护自然资源不被破坏是做湿地公园规划的重要目标,水环境在湿地中尤为重要。针对水资源保护,对湿地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本文以调查研究为主,对全国湿地类型进行简要分析,对山西省湿地资源进行调查,以山西太岳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公园规划定位,结合湿地公园的特点和位置、以水资源的保护为特色,对公园进行功能区划分,突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的重要性。本湿地公园以双泉眼为特色,拥有复杂、综合的湿地生态系统,水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针对公园现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湿地水资源的稳定,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相似文献   

16.
湿地水资源状况直接决定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补水已经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湿地萎缩和退化、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介绍了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的发展现状、实践探索和保障机制,综述湿地生态需水和生态补水策略研究,以及补水对区域水资源、湿地景观和植被、湿地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服务等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当前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的发展成就及生态补水实践探索,分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区域规划、方案编制、实践探索、生态系统影响评估等方面给出了未来湿地生态补水发展和研究的建议,以期为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黑龙江省省级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区的动植物特点,总结出了湿地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自然性、脆弱性等特征,提出了应从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湿地污染源分析与控制对策、以芦苇为代表的湿地植物水体净化研究、红外监控网的布点原则、以鸟类和环境监测为基础的湿地环境变迁与鸟类群落变化相关性研究、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多方面进行湿地管理技术研究,通过三级防控措施将有效实现龙凤湿地的生态风险防范,进一步保持和改善龙凤湿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循环净化杭州植物园玉泉观鱼池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湿地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采用中一欧合作设计的新型人工湿地循环处理杭州植物园玉泉养鱼池水,并对运行效果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6.43%;对总氮去除率为12.10%;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较差;总磷的去除率为32.28%,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46.5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率为59.65%。湿地出水溶解氧浓度和入水相关不大;出水浊度和电导率比入水有明显降低。初步表明湿地出水可以代替地下水进行鱼塘水的更新。  相似文献   

19.
湿地恢复监测与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恢复过程的跟踪监测与管理是保证恢复项目全面正确实施的有效手段。文中阐述了湿地恢复监测的方法和指标, 主要集中于对湿地水文、水环境、湿地土壤、气象及湿地生物的监测, 介绍了常用的湿地恢复效果评价方法, 包括能值分析法、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法以及景观格局分析法, 并从湿地水体、湿地植物及有害生物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常用的湿地恢复管理方法, 以期为更好地完成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贵州草海湿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草海是我国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阐述草海湿地基本特征,分析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草海河口湿地、湖泊与沼泽湿地冰污染处理、面山植被以及湿地生态景观等方面,提出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