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老龄人口规模增加、年龄结构快速老龄化,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养老矛盾凸显,人口老龄化研究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该文从时间、空间尺度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研究认为我国≥65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东部发达地区与西北部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呈现梯级差异,城乡人口老龄化表现出倒置现象;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影响到产业发展中劳动力供给、生产效率,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家庭代际矛盾趋于显性化。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口老龄化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乡倒置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大,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城镇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特点。全国老龄办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严重,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江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居多,且山地丘陵特色鲜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更为明显。通过对江西省9个地区20个县(市)展开问卷调查发现,江西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达到52.6岁,其中,中青年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多为50岁以上老年劳动力,且留守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对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的使用存在困难。在老龄化已成必然的形势下,建议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研发、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兴职业农民培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角度,改善留守农村劳动力的劳作条件,留住中青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各国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呈正向变化关系。城市化会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化,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缓慢。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控制城市人口的政策以及城市吸收农村人口的能力低下等。运用城市化水平方程对中国城市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表明,中国2010年的城市化水平可有达到40%以上。中国应控制人口增长,采取促进城市发展的政策,消除城乡壁垒,全方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国老龄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全球人口全面老龄化的世纪,而中国是人口老龄群体最大的国家。本文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及特点,详尽地阐述了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重要影响,并指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心。  相似文献   

6.
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普遍关注,但传统指标并不能从经济学视角来衡量老龄化问题的经济负担。通过构建衡量老龄化问题新的核心指标—老年人口社会赡养能力,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口赡养负担问题的区域分布特征,探讨了劳动力区际流动和城市化对农村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影响,对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从统筹城乡的角度提出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日本少子化、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被称作老龄化"重灾区"的日本农业行业,其劳动力人口已经呈现出超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这不但降低了日本农业的行业竞争力,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日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以此为切入点,详细地分析了日本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当前,中国也不同程度地面临老龄化的困扰,尤其是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借鉴日本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提前应对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问题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使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基础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地区分布差异大,城乡老龄化倒置日益显著,给农村养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负担。农村老年人由谁来养、如何养老、在哪里养老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突破口。然而,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赡养结构转变、人力资源不足、养老供给单一等突出问题,要求政府、市场、家庭、社会组织、村民等共同努力,优化养老供给服务,形成福利多元化的养老支持路径,实现农村老年人口的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9.
<正>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的重大基本国情,务农人员老龄化更为严峻,2012年,我国老龄人口约1.94亿,农村人口占60%。农业劳动力锐减,再加上农业资源匮乏等问题长期存在,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面对这种状况,积极研究农业劳动力状况,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探索发展对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原因1.1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农村外出人口城乡流动就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四川省名山县M镇实地调研,分析了农村外出人口就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城镇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大城市病"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追求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乡村生产要素集结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是核心。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受区位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向内涵提升,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在就近迁移、就地改造两个方面,安徽省形成了大城市扩容、中小城市产城一体化、中心集镇建设三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末,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56.10%,目前正处于高速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为满足城镇化建设的用地需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甘肃省民乐县为例,分析其农村土地流转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主体、宣传、期限、行为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方兴未艾,其强大的集聚功能吸引 大量的农村生产要素流入城镇,农村出现不同程度的空心化现象。农村空心化有效促进了城镇 化的发展,但其带来的农业人口流失、农业产业萎缩等也给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了一 系列困局与挑战,继而影响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发展。面对空心化带来的城镇化发展瓶颈,应 该转变城镇发展理念,提高城镇发展的综合和进行城乡治理制度创新,并以此为纽带,在夯实农 村现实发展能力、克服农村空心化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与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最终实 现城乡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和城市的推拉力的作用下,中国农民工呈现"候鸟式"流动就业模式。农民工的这种"候鸟式"流动就业模式,是在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所特有的现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这种"候鸟式"流动对中国农村经济带来一系列重要的、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历程,指出城镇化的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导致农村人口的大量迁移,传统社区遭到破坏,农村社会迅速分层,农村地域也出现了居住空间布局的贫富分异现象,社会隔离已经产生。随着人口的迁移,旧村庄农用地大面积抛荒与新农村农用地大面积流失并存。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社会隔离、土地资源浪费和农业凋敝等问题,认为城乡规划在农村地域上不应盲目采用城市建设模式的误区,而应从农村发展与农民地位出发,重构农村社会生态,引入非物质形态领域规划,使物质形态规划拥有坚实的基础,以期引导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通途。因此,评价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采用均方差决策权数法,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构建了济南市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济南市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济南市经济城镇化和社会生活城镇化发展呈显著上升态势,而人口城镇化要明显滞后于经济城镇化和社会生活城镇化。说明制约济南市经济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仍没有得到改变,城乡一体化程度较低。只有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强调发展休闲农 业的重要性。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发展农村新产业生态新模式,有利于农民就近就地创业,有利于改 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拥有自然生态景观,兼具生活、生产、工艺、文化等多功能结合的发展地,与城 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问题成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议题,而户籍制度改革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进展较慢、外来人口获取城镇公共服务较难、福利与户籍挂钩。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农民担心进城可能面临原有福利的损失、部分城市居民担心自己的福利水平会因为外来人口落户而下降、地方政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扩大城市公共服务覆盖面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鉴于此,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财产权益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韦统郡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73-6876
根据2000~2005年江苏省的相关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农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苏省农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因子可以概括为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生活质量和环境城市化3个公共因子,而经济城市化仍然是影响农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子,社会城市化、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城市化对农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也有较大的影响。得出江苏省农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差异将逐步减小并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陈媛 《现代农业研究》2019,(11):134-135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化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逐步凸显出了一些问题,我国必须对 其加以关注,不断将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新型城镇化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模式,因此城市中的 一切都应该以人基本点,将以人为本作为思想领导核心,积极创设优良的情境。在现阶段,新型 城镇化的管理只要合理进行,则可以消除城乡差异,让城乡能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