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农业新业态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农业新业态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产业创新和产业融合而产生的不同于传统业态的农业新型产业形态。当前农业新业态的"新",最突出的特征表现在技术的进步、农业多功能的拓展以及新要素价值的凸显。依据农业新业态的产生路径,可将现有种类繁多的农业新业态划分为服务型农业新业态、创新型农业新业态、社会化农业新业态、内部融合型农业新业态和综合型农业新业态等5大类别。从生命周期阶段特征看,当前,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已走出萌芽期,进入到成长期的快速推进阶段。创意农业、阳台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则在积极探索之中,处于萌芽期。从地域特征看,农业新业态的发育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东部地区农业新业态发育较为充分,西部地区反应相对较慢,呈现东中西的空间梯度格局。大中城市周边成为推进各类农业新业态发展的重点区域。整体上看,虽然农业新业态在我国已现多发态势,但普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监管缺失等问题。因此,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需进一步明确农业新业态培育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探索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业新业态市场监管与规范。  相似文献   

2.
试论新时代农业新业态的特征和实践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时代农业新业态的概念界定,将农业新业态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融合型,包括高新技术融合型、产业融合型、产业内部重组融合型、新型经营主体融合型、资源开掘型;二是分离型。并呈现创新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协调性四大特征,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城乡融合发展相结合、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农业新业态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3.
大中城市都市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激活了农业农村资源要素的多种组合利用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就业增收注入持久活力。基于产业融合和产业链延伸的视角,以沿海重要城市青岛市的都市农业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青岛市都市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模式和特征,分析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都市农业发展的路径。研究表明,青岛市发展都市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典型模式主要有高科技向农业渗透衍生出创新型农业、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衍生出综合型农业、现代农业多功能拓展衍生出服务型农业、资源要素流动形成的城乡融合农业。体现为以新六产推进三产融合、以科技创新激发产业活力的特征。然而,当前青岛市都市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仍存在有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产业同质化严重、用地指标短缺、行业新标准缺乏、复合型人才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出划定发展区域与完善配套设施、创新转变思维与打造产业特色、盘活土地资源与创新供给方式、健全发展机制与完善行业标准、引育专业人才与鼓励农村"双创"、借鉴成功经验与加快提档升级等推进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曹冰雪  李瑾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4):1018-1024
数字化时代下,推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分析与江西省典型案例凝练,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剖析数字化时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理论维度,数字化时代下,现代技术交叉融合能推动农业产业信息共享、模式创新、技术赋能,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催生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智慧农文旅等数字化新产业新业态。在实证维度证实数字化有助于促进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智慧农业生产管理精细化、农产品电商运行高效化、智慧农文旅体验便捷化,且均建立起政产学研结合、公司+农户契合、多重业态融合3个维度的保障机制。据此,针对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智慧农文旅提出相应实施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文磊  李茜 《农学学报》2022,12(5):70-76
为进一步促进县域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益提升。本研究基于农林文旅康产业间的组合,围绕农林文旅康产业分化、融合和整合形成的组织形态,构筑组织形态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是农业、林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5个产业之间相互融合推动新业态和新功能的发展。本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为研究对象,围绕其资源和地形特点的发展基础,在新业态和新功能视角下,构建出“平川+现代农业主导”型、“丘陵+文化旅游主导”型和“山区+森林康养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利益联结强化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和培育延伸拓展机制的发展机制。本研究对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发展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189-190
新业态下,信息化发展有利于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加速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应从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河南农业信息网络;利用现代化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培育农业信息化创新人才等方面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伴随我国休闲游、乡村游、研学游等一批新概念旅游热的兴起,旅游业已经不再是过去单一的产业,需要与时俱进,实现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有效融合。新形势下新型旅游业将会是行业发展的常态,农文旅融合模式应运而生,既能有效促进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又能带动地方经济突破增长,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探讨如何基于农文旅融合背景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其中重点提到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和培养"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方面。壮大农业新业态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农民收入,而针对农业新业态如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对策研究还相对缺乏,本文针对我国农业新型业态发展的趋势,提出农业新型业态推动农户增收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农业嘉年华——现代都市农业园区的新业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业嘉年华是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科学装备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为载体,以弘扬农耕文化、享受农事乐趣为内容,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最终实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现代都市农业园区的新业态。经过几年实践,我国的农业嘉年华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文章从农业嘉年华的发展、特点、科技创新、效益简析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农业嘉年华提供了部分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健康市场具有巨大的前景,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成为趋势,中医药健康旅游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分析安徽省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的业态类型情况,以"御医之乡"祁门县历溪古村为例,构建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旅游新业态,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就安徽省明光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展开研究,从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基础建设、试点示范、宣传工作、技术合作、协同长期机制方面介绍了明光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总结出具体的经验模式,指出其通过应用新农具,实现新融合,建设新阵地,农机、农艺、农信、农经融合发展,探索了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到田模式,加速推广了绿色增效模式集成技术,推动了农村三大产业的融合,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最后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实践中存在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智慧农业瓶颈问题、农业电子商务瓶颈问题、信息化进村入户问题、信息法制与安全隐患问题,提出相关应对办法,以期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界对创意农业的关注持续升温,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各个产业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在农业的产业现代化进程中,产业升级使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融合促进传统农业走向全新发展模式;农业产业链延伸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创新发展空间;创意产业为农业增加文化、创意附加值,创意农业应运而生。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产业链环节,创意农业划分为乡村及农业景观创意类、农业生产科技创意类、农产品及包装展示创意类、营销与服务创意类、农产品加工创意类、农业文化遗产创意类六大类型。  相似文献   

13.
宋庄镇创意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创意产业,它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将都市型现代农业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深度拓展农业功能,融合农业、科技、文化、创新等于一体而发展形成的满足特定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该文以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为例,分析了宋庄镇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条件,探讨了未来宋庄镇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和布局,为宋庄创意休闲农业的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XML Web服务在异构系统集成方面的优势,针对农业专家系统中的互操作和信息共享问题,提出了基于XML Web服务的农业专家系统集成思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Visual Studio.NET开发环境上给出了一个基于XML Web服务的农业专家系统集成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杨菲  张维战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155-157
创意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兴业态,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表现形式,是市场多元化需求的产物,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分析了济宁市任城区创意农业示范园规划,从园区总体概况、规划原则、总体思路、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对规划内容进行了探讨。规划立足济宁市任城区"南水北林"农业资源特色,提出以儒家文化、运河文化为背景,构建一个"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韵"的开放式创意农业示范园区,打造"一心、一带、三区"的总体布局,以此为引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开年之初,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中国大地。此次疫情对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影响巨大,对北京市农业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北京市农业主要产值由种植业、养殖业、休闲观光农业构成。受疫情影响,农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养殖业长期供给紧张,休闲观光农业面临游客出游意愿锐减等困难与问题。未来北京市应在资金、技术、政策方面帮扶农业企业,如采取减税等政策帮扶受损农企,搭建智慧农业平台,拓展线上销售市场,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制定旅游业重振计划等。  相似文献   

17.
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对发展农村产业,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等都有重要意义。针对北京市房山区产业融合中存在的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经济总量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应做“强”做“优”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产村融合示范带,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并优化利益联结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既不同于自给自足的原始农业,又不同于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它是一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知识型产业。根据地域不同,中国的现代农业可分为农区农业、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等类型。中国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结构的市场化、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农业经营形式的产业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和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等。  相似文献   

19.
玉米育种走出困境需要坚持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本文仅从技术层面讨论种业发展和育种研发涉及的管理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简要阐述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分析了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要求,提出了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目标、任务和优先领域,重点对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生产、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防控制、农业环境控制与修复、特色农业生产、工厂化农业、现代设施与装备、农业信息与市场服务、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质量与标准、绿色农业生物制品、工业原料生产、农村新能源与社区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与新材料等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