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石灰岩山地的土壤和土地基层分类、生态重建模式试验、生态经济开发规划等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石灰岩山地的乡级生态重建信息系统研制。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生态现状分析、土地资源基层分类单元划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和生态规划布局等功能,达到了科学、可行、超越传统规划的质量,为我国西南广大石灰岩地区的生态规划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重庆岩溶山地土地类型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较为准确地确定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恢复程度是生态恢复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选择重庆市有代表性的典型岩溶山地生态系统,利用分层聚类分析确定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生态系统的生态退化恢复程度。结果表明,重庆岩溶山地土地生态系统按土壤属性与植被条件的退化恢复程度可分为4种类型,次生林地的生态状况都有所恢复,而大面积存在的石灰岩荒草坡与重庆石灰岩山地的顶极植被相比,其退化程度是严重的。为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皖东石灰岩山地树种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琅琊山天然森林群落为典型,在研究分析榆科树种生理生态特性以及皖东石灰岩地区立地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皖东石灰岩山地的适生树种,从而为加速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绿化提供可靠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青檀,榉树,朴树,琅琊榆,醉翁榆等榆科树种,由于在生理,形态解剖结构2等方面对高钙,干旱的石灰岩生境有良好适应性,同时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是皖东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的最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4.
王东  杨木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92-12294
以广东省高要市石灰岩矿区为例,用指数和法计算土地破坏程度,结合极限条件法对评价单元进行土地复垦目标适宜性评价,并探讨了矿区土地复垦实施及其生态重建等问题,希望为改进矿区土地复垦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淄博高新区玉皇山生态恢复工程为例,针对城市周边石灰岩废弃采石场,提出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规划措施:包括采石废弃地矿坑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措施、植被重建规划、地形处理方案、水系整治措施等内容;还从行政管理和开发运营方面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为我国采石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工程寻求经验,探索具有现实意义的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6.
安徽宿州石灰岩山地次生林群落类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安徽宿州地区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进行了群落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地区石灰岩山地植被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11个群系, 16个群丛;石灰岩山地植物群落中主要优势种为壳斗科的栓皮栎、板栗和麻栎及榆科的青檀等树种.  相似文献   

7.
石灰岩山地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石灰岩山地造林成活率以及石灰岩山地的立地条件的调查, 提出了石灰岩山地容器育苗的造林措施,为加速石灰岩干旱山地绿化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石灰岩山地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恶劣,进行容器苗造林能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尽快发挥保持水土、恢复植被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聚相山农业园规划为例,通过土地适应性分析,结合景观构成类型,规划六大生态景点,建立良好的生态景点格局;加强景观斑块互补、注重产业生态循环,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提出针对山地农业园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以期为山地农业园的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淄博聚相山农业园规划为例,通过对土地适应性的深入分析,将土地现状划分为低度、中低度、中高度、高度4种不同程度的敏感区,并结合山地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人文建设景观三大广域景观构成类型,提出针对山地农业园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第一,规划六大生态景点,构建良好的生态景点格局;第二,加强景观斑块互补,注重产业生态循环,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规划中以土地适应性分析为切入点,以景点建设为落脚点,将景点与生态相结合,总结出生态景观的表达思路,以期为山地型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石台县典型石灰岩山地森林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皖南石灰岩山地森林群落特征,旨在为皖南山区石灰岩山地更新树种选择及造林树种多样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石台县石灰岩山地由于土壤发育程度、土层厚度和岩石裸露率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森林群落,主要是冬青-枫香-香果树林、黄连木-冬青林.稳定的建群种为黄连木、冬青、枫香等树种,而黄檀、香果树等为主要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1.
呼和浩特市市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对于该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为出发点,对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系统的现存问题及目前所受到的城市化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此为基础,从优化绿地景观格局、明确城市绿地发展战略及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途径等方面为该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维东  陈其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94-8196
分析了土地与乡村景观的概念与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灾后绵竹棚花村土地利用规划为例,介绍了棚花村的土地利用现状,解析了棚花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布局,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方法。强调应保障安全,集约建设用地;调整土地用途和格局,丰富乡村田园美景;重塑年画之村,再现川西林盘风光。以期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完善地块形态,合理配置用地类型,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中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现状并对其进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提出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重建并控制水土流失为根本,根据各地区的发展规划,运用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和恢复生态学原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结合矿区废弃地的具体情况,在生态恢复和尊重现实,尊重当地人民群众和政府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发展诸如旅游业等产业,以求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81-7982,7985
从理论分析入手,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借用"熵"理论定性描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关系,指出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积极影响。针对江宁区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低及耕地质量保护形势严峻等问题,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施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和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水系整治的生态学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城市水系的重要性,提出生态水系建设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对生态水系的概念进行归纳。并探讨郑州水系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总结过去城市建设对生态水系的破坏性,提出建设生态水系的主要措施。重点介绍金水河生态水系改造的案例,为郑州城市生态水系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首先,运用框图法梳理土地利用、土地管理领域的各级规划,界定土地储备规划概念,分析其在整个土地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其次,在研究福清市2016年度土地储备计划编制的基础上,借鉴上海、广州等地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规程,运用框图法和文献综述法,从规划形势策略定位和指导方针确定、规划指标配置、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个方面系统阐述土地储备规划编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草地和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模式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分析了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基本现状,系统论述了农牧交错区存在的草地“三化”突出、农业生产低下、自然灾害频繁等问题,研究和寻求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和重建的关键技术与途径,进一步探讨在西部大开发中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黄艳华  曹月娥  周颖  李小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443-9444,9458
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农村土地规划体系存在问题,三是农村集体土地利用率低.结合优先进行农业耕作使用、节约土地、因地制宜的原则,分区域地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在沿海发达地区,可采取“迁村并点”、整村搬迁、旧村改造、城镇社区化等措施;在中部地区,要重视农田改造和农田产品发展;在生态薄弱地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要注重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9.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研究对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快速优化,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罗定市作为研究区,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空间形态、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等5个层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同时,以GIS技术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现状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调整前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要呈中间密四周疏、东西密南北疏的布局特征。布局优化后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增加了5.2 hm2,相较于调整前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合理性也有了大幅提高。总体而言,优化调整后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不仅确保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优化了空间形态,而且改善了罗定市的生态环境,其空间规划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提升。研究表明:耕地地块布局合理性的评判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合理性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调入、调出,有效推进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程;而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快速优化方法,也为全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国土生态屏障用地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斌城  邱道持  贾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21-422,446
阐明了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用地的重大意义,揭示了三峡库区国土生态屏障用地规划存在规划技术体系薄弱、规划成果内容简陋等突出问题,难以保障国土生态屏障用地科学布设和规划。提出建立和强化国土生态屏障用地规划的技术保障和实施保障,以此推进三峡库区国土生态屏障用地规划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