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后,要与耕作方式互相运用配合,才能达到利用玉米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且不影响后茬作物(冬小麦)生长的效果。浅析砂姜黑土地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后耕作方式的配合运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基地已设立六年,辐射东北一百多个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推广基地,按照农业农村部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实践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就2021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砂姜黑土小麦硫肥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姜黑土小麦硫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肥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小麦产量.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硫肥适宜用量在45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 砂姜黑土(俗称黑土上浸地)是我区的主要耕作土壤类型之一,面积达500万亩,由于多种原因,农作物产量往往低而不稳,小麦亩产百斤上下.为了探索砂姜黑土地区小麦增产规律,我们在黄牛场通过近七年的试验,调查摸索了一些办法,使全场6000亩小麦由原来亩产百斤上下,提高到400斤左右,其中亩产500斤以上的地块达2000余亩,最高单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主要耕作技术及推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分析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主要耕作技术,集成创建了一批适合不同区域的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分析了这些技术模式理论的保护效果,提出了黑土地保护技术推广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砂姜黑土小麦生产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砂姜黑土是一种僵黏瘦瘠,易涝、渍、干旱的中低产土壤。通过对漯河小麦综合试验站5个示范县砂姜黑土地小麦生产的调研,分析当前砂姜黑土小麦生产现状,研究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以为当地的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沙澧河流域砂姜黑土地小麦生产的调查研究,针对当前砂姜黑土小麦生产现状,提高小麦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山东省博兴县砂姜黑土地分布、理化性状以及小麦生产现状的分析,根据砂姜黑土地特点,提出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应重点推广优良品种、秸秆还田、配方施肥、规范播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耕作技术模式进行试验发现:在砂姜黑土区实施机械深耕和秸秆还田,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保墒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砂姜黑土区应采用犁铧式深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耕作深度以20~25 cm为宜;同时,落实好秸秆粉碎(3~6 cm)、适量还田(250~300 kg/亩)、补施尿素(10 kg/亩)、补充水分(含水量20%以上)等配套措施,确保秸秆还田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在砂姜黑土地上适宜的秸秆还田量和秸秆还田方式,试验设置了2因素不同水平组合9个处理,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株高、第四茎节单位茎长干物质量、光合参数、根系数量和干质量、穗部性状、产量等多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3秸秆量深耕翻还田的处理秸秆还田效应最好、产量最高,所有指标高于或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2/3秸秆量浅旋耕还田的处理;全量秸秆直接覆盖还田的处理产量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砂姜黑土地上2/3秸秆还田量极显著(P0.01)优于1/2秸秆还田量和全量还田量,全量还田量为最差还田量;深耕翻极显著(P0.01)优于浅旋耕和粉碎后直接覆盖还田,直接覆盖还田为最差还田方式。在砂姜黑土地上应推广2/3秸秆量深耕翻还田。  相似文献   

11.
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营养型上壤改良剂施入3种不同理化性状和不同肥力水平的酸性土壤进行恒温培养,20和40d后,测定土壤的pH值以及交换性酸总量、H^ 、K^ 、Na^ 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营养型土壤改良剂提高了土壤的pH值,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性H^ 和AP^ 含量。说明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土有机培肥对土地生产力及土壤肥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年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处理耕层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比试验前分别增加39.0%和30.7%。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地生产力贡献优于相应化肥单施。N素化肥生产力贡献率72.9%,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地生产力贡献率92.2%,增产贡献率86.0%,比氮、磷、钾化肥处理增产贡献率高1.8%。有机肥对土地生产力贡献为80.3%,无肥处理贡献率为39.6%。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对土地生产力贡献居首,能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培肥地力的最佳施肥结构。  相似文献   

13.
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周转对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水田和旱地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探明水田和旱地有机碳周转差异的来源。【方法】在标准培养条件下(25℃,100%空气湿度)培养100 d,研究了5个水分梯度下(45%、60%、75%、90%、105%WHC,WHC为土壤饱和持水量)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并测定了培养期内3个水分梯度下(45%、75%、105%WHC)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结果】土壤含水量、土地利用方式(水田和旱地)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DOC和MBC均有显著影响。水田(45%-90%WHC)和旱地(45%-75%WHC)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量)随含水量增高而增高,有机碳的周转半衰期随含水量的增高而缩短(水田为5.23-7.57 a,旱地为6.79-12.87 a)。100 d的培养期内,水田和旱地土壤分别有2.33%-3.94%和1.66%-3.33%的有机碳参与了矿化。淹水条件下,水田和旱地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均高于好气条件。同时,淹水条件还使水田土壤的DOC、MBC含量显著降低,对旱地则无影响。【结论】在一定水分范围内(水田:45%-90%WHC;旱地:45%-75%WHC),提高含水量可以促进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有利于养分的释放,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DOC和MBC)无促进甚至有抑制作用。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率(量),在淹水条件下和水田土壤中比在好气条件和旱地土壤中高,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取样制样过程中土样经历的干湿交替过程促进了有机碳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土壤酸化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酸化是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土壤退化问题。简要介绍了土壤酸化的定义和成因,着重总结了土壤酸化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对稻田酸化影响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土壤生物学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 Gibson土中的 Vlasov双参数地基模型进行了改进 ,导出了相应的特征函数 ,并就集中及均布条形荷载下土中内力及地面位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土体的非均匀性对其内力与位移影响较大 ,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16.
土壤酸化是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土壤退化问题。简要介绍了土壤酸化的定义和成因,着重总结了土壤酸化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对稻田酸化影响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土壤生物学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土壤含水率和盐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基于电流-电压四端法的“polar-dipole array”形式,以壤土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盐分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盐分和含水率2个相关因素中,土盐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较土壤含水率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8.
选取昆明白龙潭和花联两地的石灰岩红壤和玄武岩红壤进行土壤水分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红壤和玄武岩红壤的天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差异很小;但石灰岩红壤的有效含水量比玄武岩红壤低5.856个百分点,初始凋萎湿度比玄武岩红壤高4.023 5个百分点,永久凋萎湿度比玄武岩红壤高4.406 5个百分点,最大吸湿水比玄武岩红壤低4.572 5个百分点。因此,昆明地区石灰岩红壤与玄武岩红壤土壤有效含水量的差异是造成这2种土壤上植被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立体休闲翻耕降低土壤中氟磺胺草醚残留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土壤立体休闲原理",通过现代化机械技术将氟磺胺草醚的残留土层与心土层进行位置转换,同时利用液相色谱结合生物测定的方法,系统研究不同耕作方法对氟磺胺草醚残留降解情况、土壤微生物变化和甜菜受害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立体休闲翻耕处理对氟磺胺草醚残留的降解率明显好于常规翻耕处理,立体休闲翻耕后氟磺胺草醚的残留量降低了79%,而常规耕翻处理仅为46%;并且立体休闲翻耕处理对微生物的恢复效果好于常规翻耕处理,在0~10 cm土层中真菌、放线菌数目高于常规翻耕处理,10~20 cm和20~30 cm土层真菌数目均高于常规翻耕处理,各土层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数恢复率分别可达到4%、29%和12%;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立体休闲翻耕提高了受药害甜菜的株高、出苗率、鲜重和叶绿素的恢复率,分别提高了12.89%、58.50%、72.29%和41.78%,效果好于常规耕翻处理。综上可以看出,与常规翻耕技术相比,立体休闲翻耕技术可更有效地降低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的残留量并减小氟磺胺草醚残留对土壤中微生物和敏感作物甜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番茄苗期土壤微生物及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盆栽试验,对连作5年的番茄土壤施用不同浓度的磷石膏、醋酸及禾康3种土壤改良剂,研究其对番茄苗期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石膏及禾康土壤改良剂后,土壤有效微生物菌群数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对番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施加醋酸处理后,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显著减少,土壤pH及其他营养物质显著降低,对番茄生长发育无明显促进作用。综合来看,禾康土壤改良剂的改良效果最好,磷石膏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