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满仓是在安徽省农科院引进美国有机矿化技术生产的美洲星系列产品基础上,由全国政协8-10届委员、农业部肥料专业委员会1-4届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杨志福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郑平研究员根据小麦生长特点研制的高科技产品。在小麦的不同生育期使用,具有不同的多方面效果。(1)拌种或土壤处理:每公顷种籽用麦满仓750ml对适量水(能使种籽均匀受药皆可)拌匀或于播种前后,每公顷用麦满仓1500-2250ml对水300-500倍喷于土壤和种籽表面,可使小麦出苗早、齐、壮。在正常年景下,能提高出苗率15%左右;播后一个半月左右调查:株高增加12.1%,有分蘖的…  相似文献   

2.
<正>美洲星(原世纪星)在大豆上使用具有明显的增产及增强大豆抵御不良环境因子侵害能力的效果。例如:1996年焦岗湖农场用100mL美洲星喷洒土壤,又于花期以75mL对水500倍进行叶面喷雾,结果单株荚数增加6.6个,单株粒数增加12个,单株粒重增加2.3g,百粒重增加0.8g,667m2产量增加43.6kg,增产幅度达27.8%。  相似文献   

3.
<正>美洲星、庄福星在水稻上使用,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1使用方法(1)水稻育秧时,667m2用美洲星、庄福星液肥100mL对水300~500倍喷于苗床,可减少氮、钾肥用量的30%~  相似文献   

4.
美洲星在小麦种植上处理土壤技术--即在小麦播种后每亩用美洲星100~150毫升对水300倍喷于土壤.最好是连种籽、土壤一道喷淋,喷后覆土.据安徽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李昌春副研究员和国营东风湖农场田木生高级农艺师、成广明先生的试验研究:增加了出苗率14.58%,一个半月后调查:株高增加了0.93厘米,有分蘖的麦苗比例增加19.83%,主根数增加32.88%,处理的小麦侧根多、根系长、根壮而白,且在地下呈均衡性分布,即在地下空间每个方位都有根系,而对照麦苗根系在地下呈非均衡性分布.  相似文献   

5.
使用多旋翼飞行器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研究不同用水量对小麦纹枯病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67 m2用水量2 000和2 500 mL对小麦纹枯病防效最好,药后30 d病指防效达75%~80%;用水量750和1 000 mL对小麦纹枯病防效较差,药后15 d病指防效仅有30%左右,药后30 d病指防效为60%左右;用水量1 250、1 500、1 750 mL对小麦纹枯病防效较好,药后15 d病指防效在60%左右,药后30 d病指防效在70%左右。目前小型植保多旋翼飞行器喷雾容量为5、10 kg级较多,根据调查走访江苏省扬州市种植大户植保飞行器试使用情况,正常病虫防治667 m2用水量为750~1 750 mL。建议5、10 kg级的小型植保多旋翼飞行器667 m2用水量控制在1 250~1 750 mL。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增强我县小麦穗期抗灾能力的途径,我中心于3月28日在县农科所淮麦20田块设置对比试验,材料美洲星由安徽省神农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本次试验设空白对照(Ⅰ),每667m2施美洲星25mL(Ⅱ),每667m2施美洲星50mL(Ⅲ),3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为125m2,并于小区中部设20m  相似文献   

7.
正1使用方法1.1拌种或土壤处理用清水浸种,稻籽露白至出芽时用新美洲星原液30 m L拌种5 kg,现拌现播。可以减少氮、钾肥用量20%~30%、减少磷肥用量15~30%;同时能提高出苗率,从而降低播种量。拌种后出苗快,苗齐、苗壮,根系长、粗、白、嫩。此外,可改善水稻烂秧及秧苗长势不良等问题。用新美洲星1 500 m L/hm~2兑水300~500倍喷于苗床及露籽上进行土壤处理,或用新美洲星200~300倍液浸种,以解决因天气原因前茬作物无法收割、稻种浸泡时间过长而造成的烂种、烂芽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精确施氮试验为基础,通过对产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作物需氮量等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不同类型土壤目标产量氮肥用量。结果表明,精确施氮处理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小麦产量提高6.2%~7.6%,效益增加60.6~71.8元/667m2。水稻土、沿江潮土、沿海潮土土壤供氮量分别为6.37、5.57、6.02 kg/667m2。在300~500kg/667m2产量条件下,小麦百kg籽粒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均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目标产量400、425、450、475kg/667m2时,所需施氮量分别在9.0~14.0、11.5~16.1、13.8~18.1、15.9~19.9kg/667m2。  相似文献   

9.
新美洲星对小麦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新美洲星对小麦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新美洲星拌种对小麦成苗率的影响和喷施新美洲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美洲星拌种后,"宁麦13"、"淮麦31"和"淮麦33"的成苗率均有所降低;出苗后喷施3次新美洲星,小麦每667m~2产量为550.76kg,比对照增产7.2%。说明用新美洲星拌种不利于小麦成苗,但出苗后喷施3次新美洲星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
<正>美洲星是安徽省农科院引进美国有机矿化技术并进口主原料研制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在天长市小麦生产上应用较为广泛,取得了较好效果。1美洲星小麦土壤处理及拌种的好处1.1美洲星拌种或土壤处理能明显提高小麦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2006年宿州市埇桥区三八乡前赵村周庄农民刘士安种玉米郑丹958共3 335m2(夏播)。播种时每667m2种子用美洲星25mL拌种,未施底肥。玉米出苗快,苗匀,苗壮。老刘说:"那长相与没用美洲星的邻边地就是不一样,比人家的好看,且苗期根长、粗而多。"于是老刘又在玉米抽雄时每667m2地叶面喷施美洲星50mL(2袋),7d后又喷了1次。收获后的老刘到宿州经销商处反映:"我今年玉米用了美洲星,苗壮、发根多、根粗、茎秆粗壮,虽遇大风,别人的倒伏,我的玉米未倒,全部活棵成熟,  相似文献   

12.
通过5种杀虫剂对黄瓜美洲斑潜蝇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防治黄瓜美洲斑潜蝇,可选用20%灭蝇胺悬浮剂120.0、90.0 mL/667 m2(有效成分360.0、270.0 mL/hm2)、30%虫酰肼悬浮剂80.0 mL/667 m2(有效成分360.0 mL/hm2),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30.0、20.0 mL/667 m2(有效成分112.5、75.0 mL/hm2、),1.8%阿维菌素乳油120.0、80.0mL/667 m2(有效成分32.4、21.6 mL/hm2),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 mL/667 m2(有效成分4.5 mL/hm2)在黄瓜美洲斑潜蝇1~2龄幼虫期对水针对黄瓜均匀喷雾施药,药效持效期10 d。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07,(21):240-240
<正>美洲星在小麦上使用具有增产、优质、早熟、抗灾、防病等多重效果,各地都有很多生动的实例。在增产方面:太和县张宏树先生(0552-8292009)2006年小麦收割后马上来电反映:他和他儿子、他女儿小麦上都喷施了美洲星,结果小麦病害少,抗早衰、千粒重增加,667m2产量都超过500kg。  相似文献   

14.
滩涂土壤地力较低,存在盐分较高、土壤理化性状差等特点,小麦产量较面上低,为此,特进行了有机肥料和以畜禽粪便为主的土壤改良剂对小麦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用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可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增幅为11.3%~15.6%,且有机肥的增产效果优于土壤改良剂。不同处理中,常规施肥+猪粪2t/667m2和常规施肥+鸡粪1t/667m2两处理的小麦生长情况较好,产量较高,表明滩涂土壤施入猪粪或鸡粪,可提供小麦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增加分蘖数和穗粒数,从而起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美洲星”叶面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档  赵小庆  张德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43-10445
[目的]验证“美洲星”叶面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方法]通过不同小麦品种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美洲星对小麦产量3要素及产量的影响;通过不同时期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美洲星对小麦产量3要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小麦品种喷施“美洲星”叶面肥后的穗粒数、千粒重有所增加,穗数变化不大,小麦生育后期喷施“美洲星”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8个品种平均增产2.4%;不同喷施时期都使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有所增加,有效穗数变化不大;产量以喷施3次处理最高。[结论]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喷施美洲星复合液肥,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6%左右,在小麦拔节、孕穗、灌浆期各喷一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直播化学除草配套技术试验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推广和应用水稻旱直播栽作模式下新型化学除草剂,笔者进行了土壤处理和茎叶3~4叶期和5~6叶期三个阶段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封闭处理旱直播水稻播种、盖籽、上水、自然落干后每667m2用36%广灭灵50mL加苄嘧磺隆20g或36%广灭灵35mL加30%扫茀特50mL加苄嘧磺隆20g防效较好。茎叶处理:在稗草、千金子3~4叶期每667m2选用36%广灭灵35mL加10%韩乐盛20g防效较好。在稗草、千金子4~6叶期,每667m2用10%韩秋好80~100mL防效较好。除广灭灵混配处理区出现轻微稻苗白化外,其余处理区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吡唑醚菌酯·氟环唑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氟环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及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特进行了小麦田间药剂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防效,在小麦扬花初期用药1次,每667m2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50~100 mL对水30kg喷雾防治,防效可达75.9~85.2%。在小麦扬花初期和小麦扬花中后期用药2次,每667m2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50mL对水30kg喷雾防治,防效可达87.6%。该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小麦籽粒产量可增加10%左右。  相似文献   

18.
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棕榈蓟马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剂量的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棕榈蓟马田间试验结果:药后7d,使用制剂量10mL/667m2处理的防效为95.79%~96.6%,使用20mL/667m2处理的防效为97.25%~98.87%,使用30mL/667m2处理的防效为99.76%~99.91%;其防效明显高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g/667m2处理防效36.93%~47.83%。该药剂对供试作物的生育期安全,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乙草胺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乙草胺90%乳油30,60,90mL/667m2三个剂量对小麦出苗与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后苗前施用乙草胺在土壤潮湿或遇较强的降水时,施用量60mL/667m2对小麦的出苗及幼苗生长造成明显的药害。播种后10d的出苗率较空白对照降低了5%~25%。出苗后3周,受药害幼苗的生长量(高度)较空白对照降低11.62~13.08cm。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剂防除小麦地杂草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进行了不同药剂防除小麦地杂草的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75%苯磺隆WG 2 g/667m2 高效助剂10 g/667m2处理防除小麦地杂草效果最好,10%苯磺隆WP 12 g/667m2处理防效次之,750 g(a.i.)/L 2甲4氯胺盐AS 55 mL/667m2处理防效较差。3种试验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