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颤藻目蓝藻是世界广泛分布的藻类,也是正处于藻类分类学修订中的一大类群。本文在2014年夏季上海黄浦江水体采集的藻类样品中,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分析,确定了中国蓝藻的一个新纪录属——盖丝藻属(Geitlerinema)和新纪录种——群动盖丝藻(Geitlerinema ionicum),本文对该属和该种的分类学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另外,本文参考Komárek 和Anagnostidis(2005)分类体系,对我国与该属相关的蓝藻种类进行了重新归类组合,发现尖头颤藻(Osicllatoria acutissima)、两栖颤藻(O. amphibia)、双点颤藻硫泉变种(O. geminate var. sulphurea)、四点颤藻单颗粒变种(O. quadripunctulata var. unigranulata)等4种应归入盖丝藻属。  相似文献   

2.
颤藻目蓝藻是世界广泛分布的藻类,也是正处于藻类分类学修订中的一大类群.根据形态特征,在2014年夏季上海黄浦江水体采集的藻类样品中,确定了中国蓝藻的一个新纪录属——盖丝藻属(Geitlerinema)和新纪录种——群动盖丝藻(Geitlerinema ionicum),对该属和该种的分类学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另外,参考KOMAREK和ANAGNOSTIDIS分类体系,对我国与该属相关的蓝藻种类进行了重新归类组合,发现尖头颤藻(Osicllatoria acutissima)、两栖颤藻(O.amphibia)、双点颤藻硫泉变种(O.geminate var.sulphurea)、四点颤藻单颗粒变种(O.quadripunctulata var.unigranulata)等4种应归入盖丝藻属.  相似文献   

3.
通过2013年8月和2014年9月在贵州省十丈洞景区采集的167个样本,对贵州省赤水市十丈洞景区气生和亚气生蓝藻的区系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气生和亚气生蓝藻254种,分别隶属于10科35属。初步讨论了蓝藻在不同生境的分布规律和群落形态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十丈洞的气生和亚气生蓝藻种类丰富,亚气生环境中出现215种,气生环境中出现180种;优势科为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石囊藻科(Entophysalidaceae)和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优势属为粘杆藻属(Gloeothece)、色球藻属(Chroococcus)、粘球藻属(Gloeocapsa)、星球藻属(Asterocapsa)、隐球藻属(Aphanocapsa)、席藻属(Phormidium)、颤藻属(Oscillatoria)、鞘丝藻属(Lyngbya)、伪枝藻属(Scytonema);该区的藻类群落按形态分为胶质群落、皮壳状群落、垫状群落和粉末状群落4种;该区的藻类主要是由世界广泛分布的普生性种类和热带与亚热带的常见种构成;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显示,属于丹霞地貌的十丈洞景区更适合气生和亚气生蓝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一种简易分离藻类的方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藻类分离方法。[方法]采自天然淡水水体,水样经孔径大小合适的细胞筛过滤,除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得到天然培养液。该培养液的成分未变,适合藻类生长。用显微镜观察并估计水样中藻类密度(假如其密度过大,则可以用蒸馏水适当稀释),取适量水样接种到天然培养液中,用通气膜将瓶口封好,进行预培养。取微量经预培养的藻液,接种于藻类通用培养液中,进行再培养,直至分离出藻类。[结果]采用此方法从南宁一小型淡水水体中分离出12类藻(均粗分到属),其中蓝藻门5类(色球藻、微囊藻、蓝纤维藻、鱼腥藻、螺旋藻)、硅藻门1类(辐节藻)、绿藻门6类(衣藻、弓形藻、多芒藻、小球藻、纤维藻、栅列藻)。[结论]此法中所用的天然培养液,其营养成分没改变,更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与传统的稀释法相比,采用液体培养液直接培养分离,操作更简便,有利于运动性强藻类的分离。此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分离结果缺乏直观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北洛河中藻类的生长情况与多样性变化,本研究于北洛河下桃水电站坝上水库采集水样,通过添加磷酸盐提高水体中总磷浓度、调整氮磷比,根据总磷浓度(0.02、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 mg·L-1)共设置11个处理组,进行5 d的藻类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体系中共鉴定出藻类4门31属,其中蓝藻门的微囊藻属、平裂藻属和绿藻门的栅藻属、十字藻属、惠氏藻属的占比相对较高,为北洛河中的优势种属;藻类细胞丰度随着总磷浓度升高先逐渐上升,并在0.40 mg·L-1组达到最高;当总磷浓度≥0.10 mg·L-1时,优势藻类开始暴发性生长,导致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升高(P<0.05),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水样中氮磷浓度进行测定发现,随着外源磷输入量的增加,藻类对总氮的吸收加快;当总磷浓度高于0.10 mg·L-1时,可明显促进藻...  相似文献   

6.
蓝藻是生物土壤结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迄今为止,黄土高原地区生物结皮中藻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鲜有报道。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观察、培养、鉴定,对黄土高原水蚀区、水蚀风蚀交错区、风蚀区的生物结皮中蓝藻的多样性及优势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3个侵蚀类型区生物结皮中蓝藻门植物共发现4科10属54种,其中丝状种类约占87%,占绝对优势;Shannon-Weiner 多样性指数水蚀风蚀交错区最高,水蚀区次之,风蚀区最低,依次为2.22,2.20和2.14。水蚀风蚀交错区和水蚀区蓝藻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均与风蚀区差异显著。3个侵蚀类型区的生物结皮中蓝藻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均有所差异,但均以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为优势科。水蚀风蚀交错区蓝藻种类最多(39种),以阿氏鞘丝藻(Lyngbya allorgei)为第一优势种;水蚀区次之(26种),以含钙席藻(Phormidium calciola)为第一优势种;风蚀区最少(20种),以颗粒颤藻(Oscillatoria granulata)为第一优势种。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生物结皮中蓝藻的多样性差异可能与土壤质地、土壤pH值、气候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体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为利用微生物防治该害虫打下基础.[方法]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结合16S 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刚羽化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体内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从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分离出11株细菌,经鉴定归类于3个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3个纲(芽孢杆菌纲、放线菌纲和γ-变形菌纲)4个目(芽孢杆菌目、微球菌目、乳酸杆菌目和肠杆菌目)8个科(芽孢杆菌科、微杆菌科、葡萄球菌科、乳酸杆菌科、纤维单胞菌科、微球菌科、肠杆菌科和类芽孢杆菌科)8个属(芽孢杆菌属、微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片球菌属、纤维单胞菌属、微球菌属、埃希氏杆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6株,为优势类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为优势菌属.[结论]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可培养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渭河杨凌段浮游硅藻植物群落的特点及生态类型,对采集自杨凌示范区水域的样品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共鉴定到硅藻门植物44个分类单位,包括27种14变种2变型,分别属于2纲6目9科20属,其中优势种有平片针杆藻、梅尼小环藻、小型异极藻具领变种、小型异极藻椭圆变种。小型异极藻具领变种数量最多,是构成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类群,是渭河杨凌段的优势种类。渭河杨凌段浮游植物生物量大,多样性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渭河杨凌段浮游硅藻植物群落的特点及生态类型,对采集自杨凌示范区水域的样品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共鉴定到硅藻门植物44个分类单位,包括27种14变种2变型,分别属于2纲6目9科20属,其中优势种有平片针杆藻、梅尼小环藻、小型异极藻具领变种、小型异极藻椭圆变种.小型异极藻具领变种数量最多,是构成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类群,是渭河杨凌段的优势种类.渭河杨凌段浮游植物生物量大,多样性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0.
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2011年1月、4-12月逐月对上海市水源地——青草沙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属223种,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86.37×104~2 594.63×104cell/L,全年优势种为小环藻、卷曲鱼腥藻、微小色球藻、针晶蓝纤维藻、球衣藻、啮蚀隐藻,偶有咸水和半咸水种检出。蓝藻密度在全年占据优势,优势类群季节演替明显,表现为:春季为色球藻属、蓝纤维藻属,夏季为微囊藻属,秋季为卷曲鱼腥藻、鞘丝藻属。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温、悬浮物含量和浮游动物的牧食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开发区湿地恢复与保护示范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庆油田开发区湿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的要求,选择了东风泡湖泊湿地和龙凤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作为示范区,研究确定了油田开发区湿地恢复和保护示范工程的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湿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湿地效益评估方法入手,运用市场价值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7种方法,较全面地评估了大庆市的扎龙、龙凤、小黑山等6个典型湿地资源的用途效益、生态功能效益和属性效益,并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得出了大庆市典型湿地资源的效益为10 142 297 921.9元。从评估结果表明,大庆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十分巨大,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大庆市湿地资源并保护好其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大庆市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大庆作为著名的石油产地,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快速城市化也为这个有着"百湖之城"之称的城市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针对城市快速发展之下,大庆城市湖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大庆城市湖泊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庆龙凤湿地白翅浮鸥巢的分布格局及种群相对密度,于2010年6月到7月间,应用抽样方法对大庆龙凤湿地的白翅浮鸥巢的分布进行研究,对所得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结果如下:大庆龙凤湿地白翅浮鸥巢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其巢的相对密度为22.638巢.hm-2。  相似文献   

15.
大庆龙凤湿地白翅浮鸥巢址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6月到7月,在大庆龙凤湿地内用生境因子测定法对白翅浮鸥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巢周明水面积是影响白翅浮鸥巢址选择的首要因子;植被高度、巢下水深、巢距人为活动干扰地距离是影响白翅浮鸥巢址选择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大庆湿地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调查分析了大庆的湿地类型、数量、特征及在湿地保护和利用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大庆湿地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以促进该区域湿地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其他地区湿地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监测大庆让胡路地区湿地环境的好坏、盐碱化进程。[方法]以大庆让胡路地区湿地土壤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分析其对湿地土壤的影响。[结果]从4种培养基中分离出细菌类、放线菌类、酵母菌类、霉菌类等8种优势菌。[结论]大庆让胡路地区湿地土壤中微生物种类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8.
大庆市水资源相对匮乏,属于严重缺水城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水增长明显快于供水能力增长,资源性缺水严重,尤其是生态环境用水量缺乏.应从重点防洪工程、百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民生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水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大庆市水体目前有一定的环境容量,针对不同的水体功能提出水环境容量利用的方案;指出可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改善污水处理工艺、植被控制技术、稳定塘与湿地控制技术等方法改善水环境质量;大庆地区泡沼众多,以清淤、稀释混合、水生植物净化等多种手段加强泡沼的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同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其间的协同作用,由水生经济植物浮床、芦苇湿地、固定化微生物膜、底栖软体动物和滤食性鱼类组成了多级生物净化系统,除芦苇湿地、滤食性鱼类外,全部设置在多级生物净化水渠中。不仅充分利用了水面,节约了材料、能源,提高了净化效率,而且有效调控和净化了养殖池塘的水质,实现了养殖排放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养殖效益。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排放水经过多级生物净化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控制在69.114-43.832mg/L,平均减少率为13.44%~0.47%,蓝藻平均减少率为58.41%-51.63%。  相似文献   

20.
大庆城市湿地水生生态系统重金属转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大庆城市湿地北二十里泡为例,研究生活污水污染泡沼重金属分布及转移规律,为进行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和治理湿地水生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该湿地中水、沉积物及芦苇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测定,并采用方差分析、线性和非线性模拟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模型拟合,结果表明:①水样、底泥、植物根部、茎叶中重金属分布趋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②不同部位水样、底泥、植物根部、茎叶中的重金属种类及含量明显有差异.不同重金属与底泥的键合能力不同,铅和镉的键合能力最强,最容易在底泥中沉积.芦苇对汞和铅的转移能力最强,而对铜和锌的富集能力最强.③重金属在转移链中具有明显的转移规律,铜、锌、铅等具有较好的转移模型,多呈多项式和反比例函数关系模型.该研究主要基于统计学的原理,提出了生活污染泡沼水—底泥—根系—茎叶之间的转移模型,模型均通过小概率检验,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