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项目来源:黑龙江省科技计划(GAO06B202)。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试剂盒为国内首创,水平国内领先。项目简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virus,BVDV)是黄病毒科(Fla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成员,引起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急、慢性粘膜病,持续性感染与免疫耐受,免疫抑制,母畜流产、死胎和畸胎等。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病又称之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 viv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Bovine vival diarrhea virus,BVD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的粘膜病。BVDV会破坏牛自身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病牛容易被机会致病菌侵袭,感染其他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由于该病流行范围广、危害大。因此,建立准确、高效的BVDV检测方法对于阻断BVDV的传播及实现BVDV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检测技术和净化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旨在为规模化牛场提供检测技术参考和BVDV的净化思路。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分子及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侵害牛,尤其是犊牛,引起以腹泻(急性感染症状)和黏膜病(慢性持续性感染症状)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此,主要就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特征、分子及血清流行病学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牛黏膜病也叫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或者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牛的一种病情较为复杂的、呈多临床类型表现的重要的传染性疾病,本病主要感染牛,尤其是犊牛,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将牛黏膜病定为三类疫病。本文就牛黏膜病通过病原体、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与广大养牛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简称粘膜病)是牛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消化道粘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传染源主要是来自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1病因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来自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病畜可发生持续性的病毒血症。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发生垂直感染,交配、人工授精亦能感染。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二季多发。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粘膜病,羊、鹿、猪等动物均可发生感染。临床上以发热、白细胞数量减少、口腔及消化道黏膜溃疡、糜烂、坏死以及腹泻为主要特征,本病分布世界各地,在我国也普遍存在,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发生与传播、预防与控制以及诊断要点和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常以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为主,且多感染小母牛,病牛口腔糜烂明显,尸检时胃肠道呈典型的粘膜病变,发热、失重、腹泻,故又称粘膜病。  相似文献   

8.
正牛病毒性腹泻即粘膜病在养牛业发生率极高。其病原体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这种病毒会通过病牛的唾液、排泄物等途径迅速感染牛群,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染、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牛病毒性腹泻的存在使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并给我国养牛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已成为我国养牛业的重点难点。1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极具感染性的疾病。一旦有牛感染病毒性腹泻病毒后,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在群众中迅速传播。例  相似文献   

9.
自疑似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中分离得到一株不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及RT-PCR扩增进一步证实该病毒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BVD)或者牛粘膜病(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极为复杂、呈多临床类型表现的疾病。  相似文献   

11.
<正>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粘膜病毒(BVDV)所致的一种世界广为传播的传染病,以消化道粘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大部分感染粘膜病毒的牛多呈隐性感染,常不表现独特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比较困难,从而增加了防治难度。一、发病情况伊犁州察县某奶牛场饲养1000多头黑白花奶牛,2009年1月中旬以来,该牛场出生的100余头4月龄牛相继发病,至1月22日发病犊牛共70只,发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ovmeViralDiarrheaVirus/MucosalDiseaseVirus.BVDV/M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一粘膜病的病原.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许多养牛业发达国家尤其严重.造成该病广泛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牛群中存在持续性感染牛,因此建立起特异、敏感、简便且快速的诊断方法来检疫、淘汰持续性感染牛是防治该病的关键。近年来.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不断出现,在BVD/MD的病原检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对近年来在BVD/MD检测技术研究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牛病毒性腹泻是黏膜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也叫黏膜病或牛病毒性腹泻。该病的临床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它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牛的黏膜病毒在牛的体内大量的生长,破坏力相应的免疫机制。该病主要传染源是有病的动物和本身带有相应病毒的动物。无论是老牛还是小牛,都会感染这种疾病,死亡率相当高。因此,掌握该病的诊断方法十分重要。一、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1、急性症状的特点感染病毒之后,不管是小牛还是大牛首先出现发热和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病因素是因牛黏膜病毒在牛体中生长较多,对相应免疫机制产生破坏。是一种热性传染病,感染源是病畜和动物本身的相应病毒。由于牛分泌物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这种病毒可以直接或间接传播给其他牛。牛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特点是有一些新感染的流行区,并且感染率很高。老牛和小牛均会受到感染,死亡率很高。牛病毒性腹泻的相关症状、有效诊断和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呈世界性分布,给世界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生物学特性、国内外流行现状、诊断检测方法及防治现状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病毒性腹泻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牛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造成的,通常的表现方式就是亚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这种病最大的感染对象是小母牛,病牛的主要发病特征是口腔糜烂,在对病牛进行尸体检验的时候可以发展典型的黏膜病变。牛病毒性腹泻还可以称之为牛黏膜,它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牛的黏膜病毒在牛的体内大量的生长,破坏力相应的免疫机制。牛病毒性腹泻属于一种热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传染源是有病的动物和本身带有相应病毒的动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河北分离株HB株的特性,阐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致病机理,更好的控制BVDV感染、流行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此项试验;【方法】用理化学及生物学方法对BVDV河北分离毒株HB的特性进行检测,与BVDV准毒株OregonC24V株进行比较,分析了其理化性及生物学特性。电镜负染检查可见直径为40 ̄60nm有突起的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毒颗粒,病毒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1.13 ̄1.14g/cm3。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颗粒相似。毒力测定TCID50为10-4.5。理化学研究表明,该病毒对氯仿、乙醚、胰酶敏感;不耐酸、对碱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对56℃30min较敏感,56℃70min可使其完全灭活。血凝试验表明,该病毒对鸡、兔、猪和绵羊的红细胞均无血凝性;5-碘脱氧尿核苷(5,-IUDR)不能抑制病毒的增殖,核酸分型试验表明该病毒株基因组为RNA;病毒纯化后经SDS—PAGE电泳出现了5条主要结构蛋白带,与BVDV国际标准毒株OregonC24V株结果一致;【结论】河北分离株HB株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是一个影响养牛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病原,它能够引发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oea,BVD)。BVD是急性和繁殖障碍型传染病,使牛发生病毒性腹泻、发热、黏膜溃疡和白细胞数量减少等症状。文章重点对病毒的分型、E2蛋白结构功能、临床感染类型和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粘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可感染家养和野生的反刍兽,主要侵害6~18月龄的幼牛。一、发病机理牛腹泻病病毒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一种单股RNA、有囊膜的病毒。新鲜病料作超薄切片染色镜检,电镜下观察可见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24~30纳米。在自然条件下,病毒经口、鼻侵入宿主体内。病  相似文献   

20.
正牛病毒性腹泻是牛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分布于世界各地,隐性感染率50%,主要侵害犊牛。其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消瘦、白细胞减少,病理特征是消化道尤其口与食道黏膜的糜烂、溃疡。本病常年均可发生,且无特效疗法,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需采取综合办法进行预防。本病于1946年由Olafson等首次在纽约发现,称为牛病毒性腹泻。1953年许多死于出血性胃肠炎的病例,被称为黏膜病。以后经过血清学和免疫学方法鉴定,证明二者是同一种病毒,故定名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1980年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