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27%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2017—2018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2年试验结果表明,27%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35~225g/hm~2)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均在90.96%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花生安全无药害,可以作为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有效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试验结果.两种农药均分别亩用100g,常规喷雾,在发病初期开始第一次防治,相隔8天防治第二次.防治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控制花生叶斑病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3.
代森锰锌、丰产素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赵庆荣(济宁市郊区廿里铺镇农技站272153)花生叶斑病通常是圆斑病和褐斑病的总称,是花生常发性病害,近几年发生较重,造成花生提前落叶,果实不饱满,减产20%以上。因连续使用多菌灵进行防治造成叶斑病菌抗性增强,防治...  相似文献   

4.
1试验目的河北省卢龙县常年花生种植在2000hm2以上,而花生的叶斑病严重影响着花生生产量,每年因其减产达15%~20%,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防治花生叶斑病的药剂为50%多菌灵,效果达60%~80%。25%联苯三唑醇为近年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新药,为临时登记保护农药,据笔者调  相似文献   

5.
于2009年和2010年开展了30%爱苗乳油防治花生后期病害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30%爱苗处理后的花生产量为275.3kg/667m2,分别比多菌灵处理增产22.7kg、增产8.98%,比清水对照处理增产33.5kg、增产13.85%。30%爱苗防治花生叶斑病、锈病效果较好,防效分别是49.6%和55.3%,而多菌灵防治花生叶斑病、锈病效果一般,防效分别为4.6%和14.2%。由此可知,30%爱苗对花生具有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褐斑病、黑斑病和网斑病的总称。叶斑病一般使花生减产10%~20%,是花生产量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由于花生长期连续使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药剂,已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防病效果差。因此,筛选出对叶斑病抗性好且对花生特性影响不大或具有积极影响的药剂便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分析了5种药剂对花生生物学特性、产量及防效的影响,旨在为孟州市防治花生叶斑病药剂选择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兴城县文家公社农科站利用塑料薄膜复盖地面栽培花生,取得了良好效果。栽培面积:0.93亩,花生品种:白沙1016,平均亩产837.5斤。未复膜的亩产633.3斤,增产32%,创造了兴城县历史以来花生亩产最高记录。一、基本情况试验地块:菜园地,地势平坦、肥沃,前茬是白菜。早春机翻,亩施农肥8000斤,氨化过石80斤做口肥,小灰150斤。于4月中旬人工整地做垄,行距105厘米大垄,种双行,小行距45厘米,(?)距18厘米。由于土壤墒情不足,复膜前浇一次水。喷除草剂——扑草净亩用4两。选用锦州产薄膜,播前五天复盖,4月25日播种。生育期(8月7日)间灌水一次,8月15日和22日两次喷洒六百倍液代森锌防治花生叶斑病。果针入土期在大行间培土一  相似文献   

8.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的药效研究,结果表明:在花生叶斑病开始发生时喷施12.5%氟环唑悬浮剂2次,间隔15 d,对花生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效,适宜用量为450 mL/hm2。  相似文献   

9.
李梅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63-164
为了促进拜耳公司产品在花生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进行了高巧悬浮种衣剂与好力克悬浮剂组合防治花生田病虫害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高巧拌种和喷施好力克能有效预防与控制白绢病,降低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的危害,同时增加下针期侧枝数,较大幅度提高花生产量;建议使用高巧拌种的剂量为20mL拌10kg种子,防治叶斑病好力克的用量为225mL/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进行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分析确定了6%戊唑醇微乳剂田间药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用量3 l/hm2效果最好,生产上推荐用量为2.4-3 l/hm2。  相似文献   

11.
<正> 1979年7月17—20日,当花生生长旺盛期,在开封县范村公社、开封市郊汪屯公社试用飞机为花生喷施磷酸二氢钾,喷肥面积1.2万多亩。从七个试验点调查结果,喷施磷酸二氢钾的,花生平均亩产253.9斤,未喷施的亩产231.2斤,平均增产9.4%。其中增产最高的为19.8%,有一个点减产3.9%。据开封县传礼寨大队第八队调查,花生喷施磷酸二氢钾后,有效枝长较对照增加0.4厘米,结荚节数增加0.53个;单株结果数较对照增加1.3个,其中饱果增加1.19个。开  相似文献   

12.
盾叶薯蓣炭疽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田间试验筛选,分别在2005年、2006年,应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太白农甲托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磷酸二氢钾6.0kg/hm2、70%太白农甲托可湿性粉剂+磷酸二氢钾6.0kg/hm2田间防治盾叶薯蓣炭疽病。结果表明:70%太白农甲托可湿性粉剂+磷酸二氢钾6.0kg/hm2的防治效果最好,用量750~1 500mL/hm2(制剂用量),防效达92.20%~94.55%;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磷酸二氢钾6.0kg/hm2次之,用量1.125~1.800kg/hm2,防效达85.10%~91.45%。炭疽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施药时期为发病初期至病情扩展期,施药时添加叶面微肥防治效果更好,且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3.
50%多·硫悬浮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花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1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突破1.66万hm2.由于长年连作种植,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发生相当普遍,春花生以褐斑病为主,秋花生以黑斑病为主,为害较重.因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主要侵害叶片,所以统称花生叶斑病,叶斑病一般在初花期开始发生,至收获前15 d左右达到高峰期.发病重的,花生叶片大量脱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高达40%以上.防治花生叶斑病,多年使用甲基托布津等农药,致使病菌产生抗药性,防效越来越差.为了筛选新的、防效好的药剂,笔者于2000年用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50%多*硫悬浮剂(SC)进行防治花生叶斑病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也是山东省花生发生面积最大的病害。叶斑病主要在花生中后期为害叶片、茎秆等,而花生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叶斑病的发生和为害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本文简述了花生叶斑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花生叶斑病是花生种植中常见的病害。河南省开封市年种植花生面积10多万公顷,近年来花生叶斑病的发生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调研,总结了该地区花生叶斑病的种类、田间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磷酸二氢钾(KH_2PO_4)是一种新的二元复合无机化学肥料,它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目前,在我省大连地区水稻生产上开始推广,但旱田及棉田极少使用。1980年朝阳县十二台公社腰而营子大队第五、七、九生产队和大队农科站在玉米(籽粒灌浆阶段)、棉花(纤维加厚阶段)和大豆(鼓粒阶段)三种作物上,采取大面积试验和小面积对比,高产田、低产田相结合的方法试用磷酸二氢钾:亩用量0.4斤,兑水150斤,搅匀后于7月下旬~8月上旬在叶表、背面同时喷施。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农药用量,实现轻简高效病虫害防治,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和适期田间蚜虫及叶斑病调查的方法,进行夏花生滴灌施药对蚜虫及叶斑病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施药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为88.42%;滴灌施药网斑病病情指数为33.19,较常规防治降低了41.51%;花生黑斑病防治效果由46.54%提高到65.57%;滴灌施药提高产量4.71%,饱果率提高了10.8%。因此,滴灌施药对花生蚜虫及叶斑病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下吉沙小组马铃薯进行了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铵同田对比肥效试验,综合比较马铃薯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铵与不喷施磷酸二氢钾铵的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最佳的使用磷酸二氢钾铵(N:P2O5:K2O=6:56:16)用量应该为100克/亩,喷施3次。可进一步扩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进行阜新县重茬花生叶斑病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喷洒爱苗杀菌剂3 000倍液可有效防治花生叶斑病,使花生增产,喷洒2次药液的纯效益可增加7 333.5元/hm2。  相似文献   

20.
花生叶斑病是河南省豫北花生生产区的主要病害。通过近几年对拿敌稳的示范试验研究显示,该药剂对花生叶斑病有显著地防治效果,最终防效可以达到73.28%,是多菌灵的1.9倍;对花生产量有很显著的增产效果,经试验处理区与对照区相比,荚果增产27.43%,且比多菌灵增产15.95%;经济效益显著,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