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弱光和温光双重胁迫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与增重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中期温光双重胁迫处理对小麦粒重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时期3种处理后,单粒重的降低主要是缓增期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显著降低所致,而灌浆持续期对其影响较小。灌浆进程中籽粒GA3含量的降低或ABA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导致平均与最大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变化的生理原因。对籽粒各内源激素变化速率之间及其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相关分析表明,对籽粒灌浆速率的调节作用GA3主要体现在灌浆前期(开花后7~12 d)和后期(开花后19~28 d);而ABA主要是在灌浆中期(开花后12~19 d),且籽粒平均灌浆速率与ABA之间的关系要比其与GA3的关系相对密切。整个籽粒灌浆过程,ZR和IAA含量变化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油菜花粉发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909份甘蓝型油莱(Brassica napus L.)品种作试验材料,以花粉做媒介导入异种或同种有用基因,采用悬浮培养法,对花粉发芽进行了研究。结果:油菜花粉最适发芽的外界条件,是晴朗天气,气温25℃左右,午后1时取样,在温度25~30℃条件下发芽;花粉发芽最适的蔗糖浓度为30%;悬浮培养法,用通常的培养基(蔗糖30%,硼酸120ppm)进行发芽,最高萌发率仅在35%左右;普通培养基中附加2.4-D、NAA、IAA、GA3各50ppm;或6-BA、KT、ZT 各50ppm;或2.4-D+GA3、NAA+GA3、IAA+GA3、6-BA+GA3、KT+GA3、ZT+GA3均为50ppm+30ppm 的不同生长激素处理,对花粉发芽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以细胞分裂素加 GA3,促进发芽效果更佳,萌发率提高到85%以上;用2.5%果胶酶,1.5%RS 纤维素酶,以及30%蔗糖组成的酶液,成功地分离出油菜花粉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3.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败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技术,研究了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一代花药在造孢细胞增殖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四分体至小孢子释放期、花粉发育期和花粉成熟期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一代可育花药间内源激素含量差异不明显,但在可育与不育花药间差异显著。在IAA、GA3和ZR含量上,不育花药低于可育花药,但在ABA含量上,不育花药高于可育花药,这种差异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达最大值。根据内源激素的功能推测,不育花药IAA含量过低使花药淀粉积累受阻,GA3含量不足影响花粉母细胞和绒毡层细胞的膨大,过低的ZR含量使花粉母细胞不能分裂形成四分体,过高的ABA含量促进花粉母细胞退化和死亡。  相似文献   

4.
于2005—200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试验站进行盆栽试验, 设置正常灌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和棉花花铃期土壤短期干旱处理(将正常灌水的棉花自然干旱持续8 d, 以棉株出现萎蔫症状为标准, 之后复水至正常灌水水平), 每个处理再设置3个氮素水平(0、3.73、7.46 g N pot-1, 分别相当于0、240、480 kg N hm-2), 研究氮素对花铃期干旱及复水后棉花叶片内源保护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花铃期短期干旱显著降低棉花叶片凌晨叶水势。在干旱结束时, 干旱处理棉花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增加, 内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含量升高、细胞分裂素(ZR)和赤霉素(GA)的含量降低, ZR/ABA、IAA/ABA、GA/ABA均降低, 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亦显著低于正常灌水处理。花铃期土壤干旱下施氮可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SOD与POD活性, 以240 kg N hm-2最有利于提高棉花叶片Pn, 该处理CAT活性最高, MDA含量最低; ABA含量最低, 而ZR、IAA、GA的含量以及ZR/ABA、IAA/ABA、GA/ABA最高。施氮不足(0 kg N hm-2)或过量(480 kg N hm-2)均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到复水后第10天, 干旱处理棉花叶片的内源保护酶活性可迅速恢复到正常灌水水平, 其MDA含量与正常灌水处理的差异较小; 但其AB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灌水处理, ZR、IAA、GA含量以及ZR/ABA、IAA/ABA、GA/ABA却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处理。并且施氮有利于提高复水后干旱处理棉花叶片的内源保护酶活性, 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 降低ABA含量, 增大ZR、IAA、GA含量以及ZR/ABA、IAA/ABA、GA/ABA, 相比而言, 复水后以480 kg N hm-2最有利于提高棉花叶片Pn。  相似文献   

5.
矮杆和半矮杆大豆突变体植株生长对外源GA3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杆和半矮杆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培育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矮杆和半矮杆大豆突变体与各自野生型品种为材料, 利用外源赤霉素(GA3)处理不同发育时期植株, 研究植株生长速率和成熟期株高性状发育对外源GA3的响应及主茎纵向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分析两类突变体与各自野生型之间的内源赤霉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 外源GA3(40 mg L-1)对半矮杆和矮杆突变体的作用效果明显不同, GA3处理后半矮杆突变体植株在不同测定时段的平均生长速率达到2.76 cm d-1, 而矮杆突变体的平均生长速率仅为0.92 cm d-1, 而且成熟期半矮杆突变体植株的平均高度、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与节间纵向细胞长度均显著超过对照, 外源GA3能够恢复其正常的野生型株高表型; 而矮杆突变体较对照的上述3项增幅均明显小于半矮杆型, 外源GA3不能恢复其正常的野生型株高表型。说明半矮杆突变体的植株生长对外源GA3有明显响应, 为GA3敏感型突变体; 而矮杆突变体仅在生育前期对外源GA3有一定程度响应, 为GA3钝感型突变体。半矮杆和矮杆突变体成熟期植株的内源GA3+1含量均显著低于各自野生型品种, 这可能是二者表型矮化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6.
茶树解除休眠前后体内激素等物质变化及锌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彩  方兴汉 《作物学报》1993,19(2):179-184
为了探讨茶树解除休眠前后内源激素的变化及锌对此过程的作用,测定了成龄茶树休眠芽和顶端新梢核酸、可溶性蛋白、二种形态的脱落酸(ABA)含量及不同浓度锌处理苗体内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s)和ABA含量。结果表明,茶树解除休眠前后ABA的形态明显不同,游离太代谢趋于活跃,蛋白质合成加速。锌处理促进GAs和IAA含量  相似文献   

7.
顶端调控措施对烤烟生长、内源激素及氮钾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该文探讨了打顶初期2周内打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生长、内源激素和氮钾累积的影响。【方法】在盆栽基质培养条件下,进行了打顶和打顶+生长调节剂处理,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测定技术分析了烤烟根和叶中内源IAA、ABA、GA3和ZR的变化。【结果】与不打顶相比,打顶能够降低烤烟叶内IAA、ABA、GA3和ZR的含量,刺激根中IAA、ABA、GA3和ZR的增加,其中1h时打顶叶中IAA含量比不打顶降低了2倍,14d时打顶根中IAA含量比不打顶和打顶生长调节剂处理增加了140.70%和110.77%,5h和24h时打顶根中GA3含量比不打顶增加124.18%和106.66%。打顶和打顶+生长调节剂处理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与不打顶相比主要在中上部叶、茎和根,钾累积量在叶和根中,茎和整株钾累积量降低。【结论】顶端的存在影响内源激素、光合作用产物和养分在烟株体内的累积,打顶后涂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烟株顶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茶树以收获芽叶为主,叶片的生理特性和抗逆能力直接决定着茶树生长势和品质成分的形成。为研究茶树不同成熟度叶片生理变化规律,以2 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茶树新梢不同成熟度叶片丙二醛(MDA)、脱落酸(ABA)、水杨酸(S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综合评价各成熟度叶片的生理特性和抗逆能力,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简化茶树抗逆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叶片的MDA、SA、SOD和Pro 由1 芽2 叶至老叶基本呈现增加的趋势,老叶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成熟度叶片;仅ABA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SS 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新梢3、4 叶达到峰值,老叶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MDA与SA、Pro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ABA与MDA、SOD、Pro、SA、CAT 存在中度到高度负相关。7 个茶树叶片抗逆性评价指标可简化为5 个,即MDA、ABA、SA、SS和CAT,可应用于茶树抗逆性的鉴定,提高种质材料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莲雾产期调节的内在生理生化机理,以‘粉红种’莲雾为材料,研究莲雾反季节遮阳催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IAA、GA3、ABA、ZT含量的动态变化和激素平衡(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遮阳处理后,叶片的IAA、ZT、GA3、ABA含量均降低;喷施催花药剂后,IAA、ZT、ABA含量上升,GA3含量下降。遮阳抑制了莲雾的营养生长。在花芽分化期,高水平的ABA、ZT,低水平的GA3,IAA/ABA、GA3/ABA、(IAA GA3)/ABA低,ZT/GA3高有利于莲雾成花。其中,高水平的ABA、GA3/ABA低、ZT/GA3高可能在莲雾的花芽分化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减数分裂期颖花中激素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旱A-3 (HA-3, 抗旱性品种)和武运粳7号(WY-7, 干旱敏感品种)为材料, 在减数分裂期(抽穗前15~2 d)进行充分灌溉(WW)和土壤水分胁迫(WS)处理。结果表明, WS处理显著降低叶片水势, 但穗水势没有变化。WS处理的颖花不孕率, WY-7较WW增加58.5%~50.9%, HA-3仅较WW增加12.6%~12.8%。颖花中的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吲哚-3-乙酸和赤霉素(GA1+GA4)浓度在WW与WS处理间以及在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WS显著增加颖花中脱落酸(ABA)、乙烯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浓度。WY-7乙烯的增加超过ABA的增加, 而HA-3乙烯与ABA增加量大致相等。在减数分裂早期对WS稻穗施用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乙烯合成抑制剂)和ABA, 颖花的不孕率显著降低; 施用乙烯利(乙烯释放促进物质)和氟草酮(ABA合成抑制物质), 结果则相反。上述结果说明, 在减数分裂期遭受水分胁迫, 内源ABA和乙烯的相互拮抗作用调控颖花的育性, 较高ABA与乙烯的比值是水稻适应水分逆境的一个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茶树品种光合与水分利用特性比较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春芳  孙云  陈常颂  陈荣冰  张木清 《作物学报》2008,34(10):1797-1804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52个茶树品种叶片的光合与生理参数并对其进行数值分类以及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选出3个主成分分析, 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6.98%, Pn、Tr、Gs为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 WUE、Ci均为第二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的主导因子; 根据Pn、Tr、Gs和WUE 4个指标聚类, 52个茶树品种聚为5类, 其中I类的15个品种为高光合速率、中等蒸腾速率、低气孔阻力、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 可用于茶树的品种改良; 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判别分析选出对茶树光合与生理性状数值分类有显著影响的4个参数, 建立了5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12.
Onion bulbs (Allium cepa L.) of cultivars with long-, medium- and short-storage lives, viz. Renate, Ailsa Craig and SS1, respectively, were stored in controlled atmosphere (CA) conditions (3.03 kPa CO2; 5.05 kPa O2; 2 °C). Bulb abscisic acid (ABA) concentration, pyruvate, fructans, total soluble solids (TSS) and firmness were measured throughout storage.In all cultivars, bulb ABA concentration declined exponentially during storage. The greatest decrease in ABA concentr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first 80 days of storage. Although the pattern of decline was similar for the long-, medium- and short-storing onion bulbs, onion cv. SS1 bulbs had the lowest initial ABA concentration. Onion bulb ABA concentration at harvest (measured on a fresh weight basis) may prove to be a better indicator of storage life. The ABA concentration at harvest (DW) may be indicative of a greater difference in sprouting during storage between cv. SS1 and the other cultivars than between cvs. Renate and Ailsa Craig.It is hypothesised that the storage potential of bulbs of different onion cultivars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time at which they reach a minimal ABA content. Thus, the storage life of short-storing cultivars (e.g. cv. SS1) might be prolonged by slowing the decline in ABA concentration. This could help extend the period for supplying these onions from temperate regions. Onion bulbs of cvs. Renate, Ailsa Craig and SS1 were characterised by high, intermediate and low concentrations of pyruvate, fructan and total soluble solid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外源IAA、GA3和ABA影响不同穗型小麦分蘖发生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农15和山农8355为材料,研究外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对小麦分蘖发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结果显示,外源IAA和GA3可抑制分蘖的发生,而外源ABA则仅减缓了分蘖发生速率。进一步分析外源激素对分蘖芽生长动态及分蘖节中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发现外源IAA和GA3完全抑制分蘖芽的生长,而外源ABA明显减缓了分蘖芽的生长速率。外源IAA提高分蘖节中IAA含量和IAA/ZT比,抑制ZT含量的提高;外源GA3提高分蘖节中IAA含量、IAA/ZT比和ABA/ZT比,抑制ZT含量的提高;外源ABA提高分蘖节中ABA/ZT比,减缓了ZT含量的升高速率。相关性分析显示,分蘖芽的生长与ZT呈显著正相关,与IAA、IAA/ZT比和ABA/ZT比呈显著负相关,与GA3和ABA呈不显著的负相关。试验结果表明,IAA和ZT在小麦分蘖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外源激素主要通过影响内源IAA、ZT含量以及IAA/ZT比和ABA/ZT比来影响分蘖芽的生长,进而调控小麦分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矮杆和半矮杆大豆突变体植株生长对外源GA3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杆和半矮杆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培育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矮杆和半矮杆大豆突变体与各自野生型品种为材料, 利用外源赤霉素(GA3)处理不同发育时期植株, 研究植株生长速率和成熟期株高性状发育对外源GA3的响应及主茎纵向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分析两类突变体与各自野生型之间的内源赤霉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 外源GA3(40 mg L-1)对半矮杆和矮杆突变体的作用效果明显不同, GA3处理后半矮杆突变体植株在不同测定时段的平均生长速率达到2.76 cm d-1, 而矮杆突变体的平均生长速率仅为0.92 cm d-1, 而且成熟期半矮杆突变体植株的平均高度、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与节间纵向细胞长度均显著超过对照, 外源GA3能够恢复其正常的野生型株高表型; 而矮杆突变体较对照的上述3项增幅均明显小于半矮杆型, 外源GA3不能恢复其正常的野生型株高表型。说明半矮杆突变体的植株生长对外源GA3有明显响应, 为GA3敏感型突变体; 而矮杆突变体仅在生育前期对外源GA3有一定程度响应, 为GA3钝感型突变体。半矮杆和矮杆突变体成熟期植株的内源GA3+1含量均显著低于各自野生型品种, 这可能是二者表型矮化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5.
矮秆陆地棉陆矮1号主茎顶芽几种激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棉花株高建成的初蕾到盛花期,研究了陆地棉矮秆品系陆矮1号与高秆对照TM-1及其杂种F1顶芽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各时期陆矮1号顶芽中GA3和IAA含量均低于TM-1和F1,盛蕾期顶芽GA3含量分别仅为TM-1和F1的28.37%和31.04%,初花期IAA含量分别是TM-1和F1的61.20%和52.76%;陆矮1号和F1顶芽Z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初蕾期,随后下降,较TM-1早15 d;陆矮1号顶芽ABA含量除初蕾期与其它品种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时期均最高,在盛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比TM-1高26.7%、32.4%、132.5%,比F1高129.1%、87.5%、37.4%。  相似文献   

16.
骆兵  刘风珍  万勇善  张昆  赵文祥 《作物学报》2013,39(11):2083-2093
以3个荚果和子仁生长发育正常的花生栽培品种(系)和种子皱缩变异品系05D677为材料,测定其荚果和子仁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与干物质积累变化特征,分析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干物质积累关系,探讨变异品系05D677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荚果和子仁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果针入土24~60 d是荚果和子仁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期间山花15、05D610和白沙1016荚果干物质积累速率(PKW)平均值与子仁干物质积累速率(KKW)平均值均极显著大于05D677;3个正常品种(系)PKWKKW最大值均出现在果针入土30 d,05D677出现在果针入土36 d。(2)4个品种(系)幼果或子仁内细胞分裂素(Z+ZR)、赤霉素(GA)、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中05D677的GA含量峰值出现时间比3个正常品种(系)晚6 d;05D677的Z+ZR、GA、ABA含量最高值均极显著低于3个正常品种(系),其IAA含量最高值极显著高于3个正常品种(系)。(3)荚果膨大中后期,PKWKKW与Z+ZR、GA、AB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IAA呈极显著负相关;荚果充实初期,Z+ZR含量与PKWKKW呈极显著正相关;GA含量在荚果充实后期和成熟期与PKW呈极显著正相关;ABA含量在荚果充实后期与PKWKKW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成熟期与PKW呈极显著正相关。(4)与3个荚果和子仁发育正常的品种(系)相比较,05D677幼果迅速膨大期和子仁充实初期的IAA含量明显升高,且Z+ZR、GA和ABA含量不足可能引起内源激素比例失衡,影响荚果和子仁的生长,致使荚果和子仁发育进程延迟、干物质积累速率的极显著降低,表现为收获时荚果充实度差,种子皱缩。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期水稻耐冷性的鉴定及耐冷性差异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以粳稻9516、H45、武育粳、转PEPC基因水稻、Kitaake、苏沪香粳,籼稻扬稻6号、香籼、IR64,培矮64S以及杂交稻粤优938、汕优63、X07S/紫徽100、两优培九等1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鉴定了芽期(胚根1 cm, 胚芽0.5 cm)、苗期(三叶)和孕穗期的耐冷性,同时选取南京对水稻播种敏感的自然低温条件,进行低温鉴定。结果表明,芽期存活率、苗期的枯死率和孕穗期结实率均为可靠的水稻耐冷性鉴定指标。进一步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Fv/Fm)、脂肪酸组分、活性氧指标(丙二醛,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和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变化等方面,研究耐冷性不同的水稻的耐冷生理机制。表明耐冷的水稻品种武育粳含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逆境下,膜的流动性愈大,低温对其伤害愈小;对杂交稻汕优63而言,其叶内抵御逆境的保护系统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循环被较大地激活,特别是谷胱甘肽再生的高速运转,与不耐冷的品种香籼相比,汕优63叶内的过氧化物质累积较少,其耐冷性表现中等。看来水稻叶片维持高的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谷胱甘肽的周转循环能力是水稻耐冷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