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棉红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棉花的重要害虫。50年代用内吸磷、对硫磷等有机磷杀虫剂防效很好,但自1961年湖北荆州棉红叶螨对内吸磷产生抗药性开始,以后数年红叶螨对其他有机磷农药的敏感性也逐年降低。近年来,棉花和粮油作物  相似文献   

2.
棉叶螨又称棉花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害虫,各棉区均有发生,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寄主广泛。棉叶螨主要在棉花叶面背部刺吸汁  相似文献   

3.
棉红叶螨为害损失率及指数法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棉花不同生育期棉红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数量,叶片受害指数(叶受害面积大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棉花自身的补偿能力,以及影响种群的因素,较客观地反映害螨为害与损失的相关关系,以便制定适当的防治指标。 试验方法 选棉花长势基本一致,红叶螨从苗期开始为害较重的玉米棉花间作棉田一块,品种为岱字棉,前茬纯作蚕豆,划分几个处处理区,每处理区面积0.065亩,棉花出苗后分区分期防治。其它病虫一律不防治,田间栽培尽量求其一致。  相似文献   

4.
新疆棉叶螨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耕作栽培技术对新疆棉叶螨种群数量的影响.不同的土壤耕作技术、轮作、邻作、连作年限对种群数量均有显著影响.通过秋耕、冬灌,可破坏棉花害螨的越冬场所,消灭部分越冬害螨,减少越冬基数.连作年限越长棉叶螨的发生越重.前茬为小麦、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的棉田,棉叶螨发生晚而轻;凡是前作为油葵、豆类等双子叶植物,棉叶螨发生早而重.棉花邻作小麦比邻作苜蓿的棉田叶螨发生轻.灌溉、施肥对螨量也有不同的影响.提出了棉叶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新疆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采用田间调查方式,探究昌吉市棉花种植中主要害虫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棉蚜、棉叶螨和棉铃虫是2021年昌吉市棉田的主要害虫,7月上旬是危害高峰期,依据其发生时期和特点,科学系统的制定棉蚜和棉叶螨防控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玉米叶螨在山西忻州危害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 ,玉米叶螨在山西忻州属偶发性害螨 ,2 0世纪 90年代后 ,发生频率显著增多。 2 0 0 1年 ,玉米叶螨在忻州市大发生 ,被害作物有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棉花、向日葵、蔬菜、瓜类和花卉等 ,发生面积约 10万hm2 。其特点为发生早 ,危害时间长 ,螨株率高 ,螨量大 ,是 5 0多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红蜘蛛的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红蜘蛛在我国主要是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和棉叶螨(T.cinnabarinus Boisduval),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等玉米栽培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干旱年份发生更重,被害玉米叶片变白、干枯,造成籽粒秕瘦,严重影响产量。该虫量。该虫还为害棉花、大豆等作物。 选育抗虫品种是防治此虫为害的有效措施之一。现已发现20多种作物对棉红蜘蛛  相似文献   

8.
棉叶螨为害是棉花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近年来,五家渠等北疆棉区棉田叶螨种类增加,为害日趋严重。为了把棉叶螨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我们根据棉叶螨不同种类发生为害特点,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保护利用天敌,狠抓棉田早期中心株防治和点片发生期的防治等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农业防治是抓好棉叶螨防治的基础工作大量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对连作年限在10年以上,未进行冬灌,采用干播、湿出的棉田,较带茬灌水棉田的棉叶螨发生早、为害重,即棉苗刚出土时,两片子叶就有叶螨取食为害;而带茬灌水又比秋耕冬灌…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和耕作措施的变化,在未来五年内,我区棉、油、瓜、果等作物病虫害比粮食作物的病虫害严重,害虫中以蚜虫、红蜘蛛等发生较重,病害中以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等发生较重。麦蚜将中度偏轻发生。近十几年来,麦二叉蚜发生数量大为减少,其优势地位被麦长管蚜代替。但麦长管蚜主要在小麦穗部危害,南疆小麦早熟品种面积较大,穗期适宜麦长管蚜发生时期较短,危害比较轻。黄地老虎曾是我区棉花、玉米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在棉花、玉米地危害减轻。在未来五年内,它将保持现状,但在其他春播作物如甜菜、瓜类、蔬菜和秋白菜等地,其发生危害可能较重。我区棉花原有三种蚜虫:棉黑蚜、棉长管蚜和拐枣蚜,发  相似文献   

10.
吴士平 《植物医生》2009,22(2):18-18
抗虫棉仅仅是对棉铃虫具有一定的抗性,棉铃虫以外的其他棉花害虫和病害也会在抗虫棉上发生,尤其是棉叶螨和红叶枯病发生较重,必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1.
玉米叶螨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调查研究发现,玉米叶螨6月上、中旬开始危害春玉米、夏玉米6月底开始受害。发生期内降雨频繁、日降雨量在20mm以上时受到抑制。播期早,发生重,5月15日播种的,雄穗下第三叶的百株螨量是5月25日播种的2.8倍,是6月5日播种的75.7倍。小区试验证明,损失率随单株三叶螨量危害指数和枯叶数的增加而加大。单株三叶螨数达124头,气象预报10天内无中雨应立即防治。  相似文献   

12.
滨州地区常年的棉花种植面积 6万hm2 左右。近年来 ,随着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 ,棉铃虫的抗性不断上升 ,人们开始普遍种植抗虫棉品种 ,本区主要为菏棉 1号和中棉所 2 9号。由于受气候及抗虫棉自身的影响 ,本区 1 999年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严重。据调查 ,病田率 50 %左右 ,病株率 4 0 %左右 ,严重地块 90 %以上 ,造成棉花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下降 ,从而降低了棉花产量和品质。1 症状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凋枯病、红叶枯病、死花棵 ,是棉花生长期的重要病害。据调查 ,红叶茎枯病在本区 7月 1 0日始见病株 ,花铃期为为害盛期 ,叶片大量枯焦死亡。发…  相似文献   

13.
1 试验条件 1.1 作物和靶标 供试作物为棉花,品种为湘杂棉2号F2.防治对象为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 1.2 环境条件 本试验在武汉市汉南区东城垸农场东荆大队进行.本试验地历年棉铃虫为害程度较重,试验田农作条件一致,前茬作物为油菜.2005年4月10日播种,5月20日移栽,种植密度2.7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巴氏钝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是玉米害螨的优势种群,在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大面积发生危害[1]。由于玉米植株高、种植密度大,危害盛期药剂防治几乎无法实施,筛选和利用捕食螨控制叶螨的危害是拓展害螨防治的有效途径。为明确巴氏钝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控制潜能,本试验测定了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Hughes)对截形叶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鸣 《植物医生》2001,14(4):46-46
除草剂使用不当 ,发生药害的机率是很高的。因此 ,必须慎重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第一 ,要认真选准除草剂。除草剂的品种繁多 ,有杀单子叶杂草的 ,有杀双子叶杂草的 ,有兼杀两类杂草的。不同除草剂的杀草功能是有区别的。如种植的水稻、玉米等单子叶作物 ,应选用以除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除草剂 ;种植的棉花、大豆、花生、芝麻、瓜类等双子叶作物 ,应选用以除单子叶为主的除草剂。对下茬作物有影响的除草剂 ,应区别不同茬口选择施用。第二 ,要严格掌握施药时间和浓度。属芽前除草的 ,要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施用。属芽后除草的 ,在作物子叶展开后即可…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玉米田面临的问题: 1、玉米种植品种复杂,甜玉米,糯玉米面积较大,在除草剂的选择上要求较高,选择除草剂不当容易产生药害; 2、作物种植种类繁多,棉花等阔叶作物和玉米往往毗邻,常发生喷施玉米田除草剂发生漂移导致棉花等作物发生药害.  相似文献   

17.
春播玉米是我地棉旱区的主要秋粮作物,单作或与棉花、麦子、蚕豆等作物夹套种。玉米播种期(4月)和成熟期间(8月)正逢田间鼠类贫食期,加之分户种植,使鼠类活动集中,鼠害十分严重。1987-1989年调查,播种期间穴害率10.3-45.4%,严重田块要重、补种多次才能保住全苗:成熟期间穗被害率6-17.2%,产量损失3.08-16%。全县玉米因鼠害每年损失产量250万公斤,亩均12.5  相似文献   

18.
棉花叶螨是冀南棉花上的重要害虫,其主要种群为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和截型叶螨(T.truncates Ehara).棉花叶螨常群集在叶片背面,用口针刺吸叶片汁液,破坏细胞中的叶绿体,成虫、若虫均可危害棉叶.  相似文献   

19.
棉叶螨危害对棉花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叶螨危害致使棉花生理和代谢发生紊乱是造成棉花减产的内在原因。1984—1985年,作者采用人工接螨和控制螨量的方法,任其自然繁殖28天,使各处理株间出现螨量和被害指数梯度,然后测定各处理株主要生理参数及其产量。结果表明,当全株每叶初接螨量在5头以上、螨群最高繁殖量高于35头时,处理株比对照株组织水势增高13.11—34.31%;叶绿素含量减少39.60—62.50%;光合强度减弱23.47—89.29%;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22.79—48.04%;呼吸强度变化差异不显著。棉叶中可溶性糖、全氮、全磷损失显著,营养恶化。单株籽棉重降低35.18—45.10%,平均铃重降低24.34—35.53%。据此,确定棉叶螨防治标准为全株平均每叶螨量20头。  相似文献   

20.
竹山县玉米螟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杆及根茬内越冬,一代危害早茬玉米,二代危害中茬(靠茬)玉米,三代危害毁茬晚玉米。玉米螟发生程度随着早、中、晚茬种植面积比不同而不同。随着玉米生育期不同,玉米螟代数增加,发生程度加重。玉米螟喜中温高湿多雨,高温干燥严重抑制成虫产卵、卵孵化和幼虫存活,降雨量与发生程度极相关。采用期距预测法和统计法做出发生期预报,依据茬口播种面积,有效虫口基数,死亡率,气象预报,参照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