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该研究主要进行了环斑猛猪蝽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的观察、耐饥饿能力的测定及适合食物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环斑猛猎蝽1a发生1代,若虫共5龄,以4龄若虫越冬。雌成虫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结束。且该虫是菜青虫、玉米螟、红脂大小蠢及多种林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2.
采用路线调查法和标准地网捕法,对湖南东安舜皇山蝽类昆虫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东安舜皇山共记载蝽类昆虫12科48属57种。从科级水平上分析,猎蝽科为优势科,所占比例为33.33%;从种级水平上分析,优势种十分突出,主要为瓦同缘蝽、环斑猛猎蝽和齿缘刺猎蝽。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Moore I指标、Lloyd m*/m指标、CA指标、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中的K等指标进行聚集度检验。结果表明,环斑猛猎蝽成虫种群趋于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西畴县猎蝽科昆虫多样性状况和区系特征,于2016年6月-2017年10月,对西畴县猎蝽科昆虫进行调查,采用路线调查法,利用网捕,共采集猎蝽科昆虫标本67号,隶属于2亚科10属16种。多样性分析显示,物种丰富度指数以猛猎蝽属最高,其次为彩猎蝽属;多样性指数以猛猎蝽属最高,其次为脂猎蝽属;优势度指数以犀猎蝽属、真猎蝽属、素猎蝽属和盗猎蝽属最高,其次为壮猎蝽属;均匀度指数以彩猎蝽属最高,其次为猛猎蝽属。各种数量均较少,优势种不明显。随海拔变化,猎蝽科昆虫分布存在差异,以海拔1 100-1 200m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为最高,海拔1 500-1 600m最低;同时,不同乡镇物种分布与多样性也存在差异。西畴县猎蝽科昆虫东洋区特征极显著,仅1种为东洋-古北区共有分布;同时,华南区特征明显,西南、华南、华中共有成分较多。  相似文献   

5.
环斑猛猎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北京室内饲养观察,环斑猛猎蝽一年发生一代,以4龄若虫越冬。卵期9.9±1.1d。若虫共5龄,历期315.0±4.9d。成虫羽化后7-25d交配,交配后22-23d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是杨扇舟蛾、黄刺蛾、杨叶蜂、舞毒蛾、油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刺槐蚜等多种林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6.
采用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调查了徐州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种类、发生与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徐州异翅亚目昆虫共有10科34种,较历史记载的种类(5科20种)有显著增加,其中,蝽科种类最多(13种),占调查总种数的38.2%,较历史记载新增5种;缘蝽科次之(7种),占20.6%,新增5种;网蝽科和猎蝽科分别新增1种和5种。重要林木害虫有麻皮蝽、茶翅蝽、稻棘缘蝽、点蜂缘蝽、悬铃木方翅网蝽、梨冠网蝽和小板网蝽等,其中3种网蝽均为中度以上发生,特别是悬铃木方翅网蝽为重度发生,其风险性R值为1.64。蝽科的益蝽、蠋蝽、蓝蝽和猎蝽科的黑红赤猎蝽、短斑普猎蝽、暴猎蝽、黑叉盾猎蝽和黄纹盗猎蝽均为捕食性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7.
在湛江室内和室外对锥盾菱猎蝽进行了观察研究,记述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捕食量。结果表明,锥盾菱猎蝽在湛江1年发生2代,以5龄若虫越冬;平均历期第一代为131.5d,越冬代为210.5d.若虫或成虫每天可捕食1~2龄马尾松毛虫幼虫1~6头。  相似文献   

8.
文中记述了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猎蝽科昆虫41种,分属于6亚科31属,包括最近建立的真猎蝽亚科马氏猎蝽属(Maldonadocoris Zhao.Yuan&Cai)(2006)及环足马猎蝽Maldonadocoris annulipes Zhao,Yuan&Cai(2006)。  相似文献   

9.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猎蝽昆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记述了贵州省茂兰自然保护区的猎蝽6亚科32属49种,其中包括2个贵州新记录种,即:毛足菱猎蝽Isyndus pilosipes Reuter和锥头长头猎蝽Henricohahnia monticola Hsiao et Ren。  相似文献   

10.
中黄猎蝽(Sycanus CroceouittatusDohrn)是半翅目,猎蝽科的一种捕食性昆虫,是马尾松毛虫等多种林业害虫的重要天敌。在马尾松毛虫发生的松林内常可见中黄猎蝽的成虫和若虫捕食松毛虫,对松毛虫等多种害虫的发生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据我们了解,过去对中黄猎蝽捕食马尾松毛虫未见有报道。为了利用这种天敌昆虫,我们在  相似文献   

11.
猎蝽科我国已记录270余种(萧、任等1981),分属于14个亚科,除椎猎蝽亚科的种类吸血外,其余各亚科的种类均为捕食性,常在林木枝干或草丛间捕食鳞翅目幼虫及同翅目、鞘翅目等成虫、幼虫和卵。如黑脂猎蝽(Velitra nodipes Uhler)捕食马尾  相似文献   

12.
黄带犀猎蝽在广州室内饲养年发生2代,以4-5龄若虫于杂草丛生的石块、土块下或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卵成块,12.5-16.5天孵化。若虫5龄,历期48.0-223.5天。成虫羽化后5.0-12.5天交配,交配后11.5-25.5天产卵。成虫寿命一般在36.0天以上。若虫和成虫有较强的耐饥力,在缺少猎物时3-5龄若虫和成虫寿命分别为8.9-13.2天和17.3-20.2天,室内外捕食试验表明,对马尾松毛虫,纵带球须刺蛾,录刺蛾、细皮夜蛾和竹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山松毛虫幼虫耐饥饿饲养和灯诱试验的结果表明 :文山松毛虫各龄幼虫均有一定的耐饥饿能力 ,且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强 ,但饥饿能显著影响下一代的虫口数量 ;文山松毛虫 5~ 6龄幼虫有较强的趋光性  相似文献   

14.
枣园绿盲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的危害,在沧州金丝小枣产区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羽化后1~2 d即可交尾产卵,平均每雌产卵286粒;若虫孵出1~2 min即可爬行,3龄若虫在空气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可耐饥饿35~47 h;成虫于果实膨大期开始转移到其它寄主如豆类、蔬菜、杂草和棉花等植物上继续危害,7月初进入转移高峰期,9月上旬开始出现裂果时又迁回枣树,危害裂果和嫩叶,并产卵越冬;绿盲蝽成虫受扰时1次飞行距离为3~9 m,主动迁飞时为2~5 m;绿盲蝽成虫对黄绿色趋性最强,其次为黄色、红色。  相似文献   

15.
异喀木虱1年发生3代,以第3代4龄若虫在枝干粗皮、枝杈、芽隙越冬;天敌有瓢虫、猎蝽、盲蝽、花蝽、胡蜂、草蛉、食蚜蝇等昆虫及蜘蛛12种;防治时间为6、7、8月上旬,1.0%爱诺虫清(Avermectins)3000倍液、20%梨虱霸(Lishiba)乳油2000倍液、5%蚜虱净乳油(Imidacloprid)1500倍液防治效果都在95%以上,1.0%爱诺虫清作为生物药剂,更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4~2002年期间,通过林间调查采集标本鉴定、查阅历史资料,查对有关单位标本等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半翅目(Hem iptera)昆虫种类进行了全面调查,整理记录半翅目昆虫13科71种,其中:盲蝽科16种、土蝽科1种、长蝽科8种、红蝽科1种、蛛缘蝽科1种、缘蝽科4种、同蝽科4种、蝽科21种、异蝽科1种、网蝽科3种、姬蝽科5种、猎蝽科3种、花蝽科3种。按食性分,植食性的59种,捕食性的12种。查清了它们的分布,分析了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蠋蝽对榆紫叶甲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 Motschulsky是危害榆树Ulmus spp.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室内外试验探讨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对榆紫叶甲的捕食能力。在室内,选择饥饿24 h的蠋蝽3,5龄若虫、成虫3个虫态,对10,20,30,40头共计4个密度的榆紫叶甲幼虫的捕食量测定,结果在不同的榆紫叶甲密度梯度下,蠋蝽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蠋蝽3,5龄若虫和成虫(各5头)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量分别为(9.54±3.39)粒、(50.69±25.96)粒和(50.98±21.37)粒,其中3龄若虫捕食量小于成虫和5龄若虫,差异显著。野外释放蠋蝽后榆紫叶甲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易观路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1):52-53,56
在室内和室外对锥盾菱猎蝽进行了观察研究,记述了该天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捕食量。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园林害虫红带滑胸针蓟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的室内捕食能力和野外防控能力,将东亚小花蝽成虫饥饿处理24 h后,与红带滑胸针蓟马2~3龄若虫按不同比例混合放置,24 h后统计捕食量;在野外按不同益害比释放东亚小花蝽成虫防治红带滑胸针蓟马,于释放后2,4,6 d统计捕食量。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成虫对红带滑胸针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和Holling-Ⅲ模型,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大逐渐降低,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大于种内干扰;在野外不同益害比下,短期内各处理间的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东亚小花蝽成虫在室内外对红带滑胸针蓟马均有较好的控制能力,可通过田间释放东亚小花蝽防治红带滑胸针蓟马。  相似文献   

20.
茶褐猎蝽是马尾松毛虫等多种鳞翅目幼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湖南每年发生一代,11月中旬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或树洞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产卵,5月下旬孵化。若虫共5龄,于10月上旬蜕最后一次皮进入成虫期。它能捕食各龄期松毛虫幼虫和蛹,其捕食量随若虫龄期的增大而增加,平均每头蝽全年可捕食各虫态的松毛虫414头,对松毛虫种群起着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