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药剂处理对茄子老化种子活力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茄子老化种子的活力,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GA、AsA、CaCl2、6-BA和PEG对人工老化种子活力及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茄子人工老化种子的活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0.5 g/L GA在25℃下处理24 h的效果最佳,其活力指数较对照提高2.44倍(老化处理8 d)、2.70倍(老化处理14 d)和2.77倍(老化处理20 d),采用最佳组合药剂处理后茄子种子的SOD、POD、CAT和脱氢酶活性增强,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下降,从生理生化水平上说明种子活力提高的原因。SOD和CAT活性与种子活力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和0.968,可以做为衡量茄子种子活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过程中桔梗种子萌发特性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揭示其劣变机理。【方法】以桔梗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温(40℃)高湿(相对湿度95%)的方法对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处理,且于0~10d,隔天测定1次桔梗种子发芽指标、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结果】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桔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下降;种子的质膜透性明显增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则明显下降,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发芽指标与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在人工老化过程中,桔梗种子细胞膜受损,抗逆性物质脯氨酸含量增加,造成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保护酶系统受到破坏,致使种子活力丧失,这可能是引起桔梗种子老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unM 20’、‘民乐深紫葵’、‘大山葵花4’和‘吉葵24’4份向日葵种质为材料,研究了高温高湿人工老化(100%RH,45℃)处理不同时间(0、2、4、6、8、10d)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向日葵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和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其中‘SunM 20’比其他3份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强,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活力和保护酶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并且在老化过程中,其种子活力变化及保护酶活性变化最慢。[结论]老化过程中保护酶POD、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少量MDA的逐渐积累促进了种子的老化。  相似文献   

4.
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unm20’、‘民乐深紫葵’、‘大山葵花4’和‘吉葵24’4份向日葵种质为材料,研究了高温高湿人工老化(100%RH,45℃)处理不同时间(0、2、4、6、8、10d)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向日葵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和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其中‘Sunm20’比其他3份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强,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活力和保护酶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并且在老化过程中,其种子活力变化及保护酶活性变化最慢。[结论]老化过程中保护酶POD、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少量MDA的逐渐积累促进了种子的老化。  相似文献   

5.
油菜种子老化处理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品种‘镇油6号′种子为材料,研究油菜种子在高温(50℃)高湿(相对湿度100%)老化处理后的萌发特性、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油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其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同时,随着老化天数的延长,浸出液电导率显著性增大,浸出液可溶性糖含量则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种子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此外,在油菜种子老化进程中,SOD、POD、CAT活性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其活性均随老化天数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研究发现,在油菜种子老化处理中,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老化及劣变程度显著性相关;膜脂过氧化作用也可能是引起或加剧种子老化劣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低温胁迫对胡芦巴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张昕欣  彭立新  阎国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58-14259,14271
[目的]从抗氧化能力的角度揭示胡芦巴幼苗抗寒机理。[方法]以胡芦巴幼苗为材料,研究0℃低温胁迫下胡芦巴幼苗叶和根中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胡芦巴幼苗SOD、POD活性呈现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活性在6h处达到小高峰后下降,12h之后又开始上升,并于48h时达最大值;CA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12h时达到峰值。叶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幅度及峰值均大于根。MDA含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处理24h时达到峰值,且叶中MDA含量小于根。[结论]三种抗氧化酶协同作用抵抗低温胁迫的伤害;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反应比根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重金属及酸胁迫下枫香种子和幼苗的生理响应,设置不同浓度的Pb、Cd及酸胁迫试验,测定不同胁迫处理下枫香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抗氧化酶等指标。结果表明:Pb、Cd对枫香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随Pb胁迫浓度的增加,枫香种子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下降,第10 d过氧化物酶(POD)、及第4、7 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多项式变化,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Cd胁迫显著提高枫香种子的SOD和CAT活性,发芽初期(4 d)POD活性受到抑制,但随胁迫时间延长POD活性显著升高;pH4.5、pH5.5对枫香种子的发芽指数、幼苗生长均有促进的作用;随pH值减小,胁迫第7 d的POD活性及第10 d的POD、CAT活性均显著增加。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在强酸条件下萌发初中期,枫香种子通过增加POD活性清除体内H2O2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丙二醛(MDA)含量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未萌发种子的MDA含量显著高于胁迫处理(P0.05),说明胁迫造成枫香种子膜脂过氧化严重。综上,CAT活性变化是枫香种子响应Pb、Cd和酸胁迫的主要策略,SOD在枫香种子适应Cd胁迫、POD在枫香种子适应Pb和酸胁迫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大麦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与生理生化的变化情况,指导大麦种子的合理贮藏,通过人工老化处理(45℃,90%RH 高温高湿)大麦种子,对其种子发芽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OD 和 CAT 活性、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进程加剧,大麦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溶性蛋白、POD 和CAT 活性逐渐降低。2)在大麦种子的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均与种子的老化及劣变密切相关,其中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溶性蛋白含量、POD 和 CAT 活性与种子活力下降的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9.
高温老化处理对棉花种子抗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99B、晋棉32号、中棉41号3个棉花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高温老化处理,研究了棉花种子在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45±1)℃)、高湿(相对湿度100%)密闭环境条件下,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3个棉花品种的种子活力均表现出先升高而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电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种子在高温处理过程中,POD,SOD,MDA活性均呈双峰曲线,MDA含量变化与POD,SOD活性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铬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浓度铬(Cr6+)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早期保护酶活性(SOD、POD、CAT)及膜脂过氧化(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Cr6+的胁迫下,黄瓜种子的发芽率随Cr6+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黄瓜胚轴中SOD活性随Cr6+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POD、CAT活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则是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处理对甜玉米Zea mays L.saccharata Sturt.种子活力、生理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甜玉米种子贮藏及大田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甜玉米品种‘农甜88’和‘农甜99’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处理玉米种子,沙床发芽法检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测定了种子的脱氢酶(Dehydrogenase,DHA)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RE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SRAP标记检测不同处理时间种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种子生理指标和遗传多样性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结果】随老化时间的增加,2个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DHA活性和POD活性逐渐降低,而REC和MDA含量则逐渐升高。老化处理6 d后,‘农甜88’和‘农甜99’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DHA活性、POD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18.32%和43.15%、10.73%和15.38%、19.43%和23.60%、41.85%和45.70%、69.78%和71.74%、52.02%和71.60%;浸泡24 h的REC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68%和27.68%,MDA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50%和47.08%。老化处理使种子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老化处理6 d后,‘农甜88’和‘农甜99’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分别比对照下降29.35%和23.58%、25.00%和20.00%、96.99%和83.35%。相关性分析发现,2个品种老化种子浸出液的REC和MDA含量均与种子活力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DHA和POD活性均与种子活力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随老化时间的增加,2个甜玉米品种种子的活力以及DHA、POD活性逐渐降低、REC和MDA含量逐渐升高;种子老化处理降低了种子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农甜88’种子耐老化能力强于‘农甜99’。  相似文献   

12.
将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子置于温度45℃、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进行人工加速老化,通过测定其活力、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的完整性(测定种子滤出液的电导率)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以阐明油菜种子活力衰退的机制。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率、发芽速率、质膜的完整性及POD、SOD和CAT的活性随老化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而MDA含量随老化时间增加显著增加。说明人工加速老化期间油菜种子活力的衰退与各种过氧化物清除酶活性的降低、脂质过氧化和质膜结构的破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大果木莲种子为材料,比较赤霉素( GA3)浸种、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种子萌发特性和萌发生理代谢差异,结果表明:冷藏1个月的大果木莲种子在较佳萌发温度25℃/15℃(昼/夜)下,种子萌发率仅为21.33%;当GA3质量浓度达到800 mg· L-1时,种子萌发率均超过53%,且差异不显著,萌发率受温度的影响不大;GA3处理能有效提高在非萌发适温下种子的发芽指数,但对萌发适温下的种子发芽指数无显著促进效果。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处理对提高种子萌发率无显著作用。随着萌发进程,800 mg· L-1 GA3处理能显著地提高种子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清除体内的丙二醛(MDA),但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影响;层积组和对照组种子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CAT和POD活性随萌发进程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仅在清除MDA的速度上,层积组要优于对照处理。在大果木莲种子萌发的生理代谢变化中,CAT活性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MDA质量摩尔浓度、CAT活性与MDA质量摩尔浓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经主成分分析,CAT、POD活性的变化对种子发芽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以大果木莲种子为材料,比较赤霉素(GA3)浸种、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种子萌发特性和萌发生理代谢差异,结果表明:冷藏1个月的大果木莲种子在较佳萌发温度25℃/15℃(昼/夜)下,种子萌发率仅为21.33%;当GA3质量浓度达到800 mg·L-1时,种子萌发率均超过53%,且差异不显著,萌发率受温度的影响不大;GA3处理能有效提高在非萌发适温下种子的发芽指数,但对萌发适温下的种子发芽指数无显著促进效果。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处理对提高种子萌发率无显著作用。随着萌发进程,800 mg·L-1GA3处理能显著地提高种子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清除体内的丙二醛(MDA),但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影响;层积组和对照组种子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CAT和POD活性随萌发进程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仅在清除MDA的速度上,层积组要优于对照处理。在大果木莲种子萌发的生理代谢变化中,CAT活性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MDA质量摩尔浓度、CAT活性与MDA质量摩尔浓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经主成分分析,CAT、POD活性的变化对种子发芽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自交系Mo17和478种子为试材,通过(58±1)℃人工热水老化处理,进行玉米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SOD活性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CAT,POD和APX活性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而下降;2个玉米种子的SOD和POD活性数值相近,但478种子的CAT活性高于Mo17,而APX活性却低于Mo17;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黄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镍(Ni2+)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黄瓜胚轴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i2+浸种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且随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效应逐渐增强;细胞内MDA含量在低Ni2+浓度处理下增幅较小,而后随着镍浓度的提高MDA含量逐渐增大;体内保护酶系统中SOD、CAT活性的变化表现为随Ni2+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POD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萌发期POD、CAT活性的变化。[方法]选取豫农51、周麦22、济麦19、淮麦22等4种小麦品种,用不同浓度 PEG6000模拟不同干旱程度,分别测定其 POD、CAT酶活性。[结果]小麦萌发期在0-120 h 期间,5%、15% PEG6000胁迫下POD、CAT活性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15%PEG6000胁迫下 POD、CAT 活性比5%PEG6000胁迫下其活性增幅大;25%、35%PEG6000胁迫下 POD、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胁迫时间对小麦萌发过程POD、CAT活性有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抗旱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对不同品种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引进的10个甜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Cl模拟盐胁迫对不同品种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甜高粱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幼苗的SOD、POD、CAT活性均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NaCl胁迫浓度增加,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逐渐下降,不同品种幼苗的SOD和CAT活性均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NaCl胁迫浓度为100~150 mmol/L时,SOD和CAT的活性均最大,而POD活性变化则因品种而异。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不同品种甜高粱幼苗MDA含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盐胁迫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引进的10个甜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Cl模拟盐胁迫对不同品种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甜高粱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幼苗的SOD、POD、CAT活性均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NaCl胁迫浓度增加,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逐渐下降,不同品种幼苗的SOD和CAT活性均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NaCl胁迫浓度为100150 mmol/L时,SOD和CAT的活性均最大,而POD活性变化则因品种而异。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不同品种甜高粱幼苗MDA含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盐胁迫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金盏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胁迫对金盏花种子萌发影响不大,但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显著降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金盏花幼苗中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现连续下降的变化趋势,而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以B处理活性最高;金盏花幼苗MDA(丙二醛)和Pro(脯氨酸)含量均随NaCl胁迫浓度升高而呈现逐渐上升趋势,D处理中两者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