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育种的茄子材料,经过南繁加代,可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主要从育种基地的选择、育苗、定植、授粉和种子采收方面对南繁茄子的制种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南繁杂交制种是加快育种进程和新品种推广速度的有效手段。现据本人多年南繁工作经验,提出一些海南棉花杂交制种工作中的经验及教训,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相继在海南建立了永久性的农作物育种和繁殖基地,开展"南繁"工作。南繁是利用海南特殊的气候条件、在冬季进行育种、繁殖、制种、加代等工作,为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对玉米南繁制种技术中的几个关键点进行了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4.
到海南制种是北方科研单位加快育种速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根据多年南繁的实践并分析研究了海南自然气候的特点,对玉米育种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应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南繁制种对于高粱育种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海南三亚地区的气候、土壤及病虫害等都跟北方有很大差异,这样就给南繁制种的顺利完成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几年的南繁工作实践,总结出提高高粱制种产量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繁育种基地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是种业科技创新的特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培育科研育种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新形势,南繁工作对南繁基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系统的现状分析,总结吉林省在海南育制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南繁作为中国种业发展的加速器,在农作物育种加代、扩繁制种等方面起到不特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其南繁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有60余年历史。我省南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南繁经历,对我省南繁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南繁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环节,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早出科研成果。本文从地块的选择、播种期、整地打垅、施肥、生长管理、合理密植、防病除害等七个方面对南繁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述,以达到南繁工作的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南繁单位发展需求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繁作为中国种业的加速器,在科研繁种加代、育种和制种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在海南创建自由贸易岛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把南繁打造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文章在调查和分析南繁单位发展需求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南繁发展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南繁用地保障的长效机制、推进南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南繁科技服务力度、大力研发适合南繁的农机设备等促进南繁单位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海南(南繁)的水稻制种不仅是全省育制种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产量还在全国水稻制种市场中占据了八成份额,海南作为一个自然灾害(例如台风)多发的省份,海南(南繁)的水稻制种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较大挑战。海南省自2011年建立南繁水稻制种保险以来,保险产品得到不断优化,保险覆盖率不断提升,有效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对稳定和扩大南繁制种的面积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海南(南繁)的水稻制种保险还存在诸如保险品种单一、逆向选择严重、承保单位长期经营亏损等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海南(南繁)水稻制种实际,积极探索和完善水稻制种保险,对提高制种农民参保积极性,促进水稻制种保险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拟在农业保险和农业气象学理论基础上,结合对海南、四川、福建三地的实地调研,对海南水稻制种天气指数保险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海南(南繁)的水稻制种不仅是全省育制种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产量还在全国水稻制 种市场中占据了八成份额,海南作为一个自然灾害(例如台风)多发的省份,海南(南繁)的水稻制 种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较大挑战。海南省自2011 年建立南繁水稻制种保险以来,保险产品得到 不断优化,保险覆盖率不断提升,有效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对稳定和扩大南繁制种的面积 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海南(南繁)的水稻制种保险还存在诸如保险品种单一、逆向选择严 重、承保单位长期经营亏损等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海南(南繁)水稻制种实际,积极探索和完善 水稻制种保险,对提高制种农民参保积极性,促进水稻制种保险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 究拟在农业保险和农业气象学理论基础上,结合对海南、四川、福建三地的实地调研,对海南水稻 制种天气指数保险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因此每年冬季在海南岛进行的南繁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育种环节,而海南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一般气温在16~28℃,日照在8h以下,适于玉米生长发育)经常影响到南繁工作的成败。根据在三亚市崖城镇南滨农场的多年南繁实践,对北方玉米南繁育种工作应注意的技术环节进行总结,并提出些建议,以供南繁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繁科技性与历史性、海南南繁不可替代性、南繁功能价值层次结构以及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南繁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战略性资源。海南南繁作为科研实践与历史的选择的重大成果,在气候条件、科学育种、粮食生产抗灾救灾、保障种业安全和区位优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通过引入价值工程、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等理念,在研究南繁的功能、价值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基础上,建立南繁功能价值的层次结构。但要实现南繁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实现南繁功能价值,必须要解决南繁在顶层规划、试验用地、制度设计、硬件建设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设南繁育种科研核心保护区、完善南繁法规政策保障机制、健全南繁管理体制、编制实施南繁育制种基地发展规划、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繁工作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它可加快育种材料的世代选择,加快育种进度,缩短育种年限,还可以解决翌年生产中紧缺的原良种。每年都有数百家科研和种子单位南繁,由于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侯条件,南繁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南繁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如了解这些特殊性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避免和减少损失。现将玉米南繁工作所取得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南繁是指秋冬季节到海南省从事农作物品种加代选育、应急种子生产、制种繁种和种子纯度田间种植鉴定等活动的总称。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缩短育种周期,加快种子更新换代,是农业科研的"加速器";二是种业安全的"避雷针",每年冬季在海南进行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种子的田间纯度鉴定,确保合格种子进入市场,防止假劣种子下地,保障了农业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农民对优良玉米品种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玉米材料的南繁加代作为玉米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玉米品种的组配起着关键作用,黑龙江省由于受到光热条件影响,一年只能种植一季作物。南繁加代无疑是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的重要步骤。而正确的栽培方式是南繁加代过程的基础,现根据几年的南繁经验,总结出玉米繁育栽培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属于育种技术发展进步的核心问题。从南繁加代、本地温室加代和幼胚离体培养结合温室加代3个方面论述了大豆快速育种技术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加快我国大豆育种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繁制种水稻基地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南繁制种水稻已有40多年的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种面积每年在10万亩左右,今年达到12万亩,约占全国南繁制种总面积的90%,南繁制种面积累计达120多万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南繁水稻制种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基本上是由独立且相对固定的生产群体进行订单式生产,由于生产者的特殊性以及一些外部环境的原因,南繁制种水稻基地也因此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分析和解决,我国制种产业乃至整个种业链条都会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对南繁制种水稻基地的实地调研,对目前的基地现状及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轻杂交水稻制种劳动强度,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产量.[方法]采用人工插秧、杂交水稻制种手摇式播秧机和XL2Z-10水稻插秧机,研究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南繁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制种基本苗密度在22.5万~28.5万蔸/hm2,比人工插秧增加4.5万~9.0 万蔸/hm2,有效穗增加55.5万~112.5万穗/hm2;实测产量超过3 000 kg/hm2,制种产量比人工插秧分别提高了12.8%和17.47%.[结论]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杂交水稻南制种产量明显高于人工插秧制种.  相似文献   

20.
刘仁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49-12850
青稞作为西藏地区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其育种进程较长.为了加快其进程,在与西藏气候相当的云南元谋进行了6年的南繁加代技术实践,形成一套完备的适合青稞加代繁殖的技术.同时,总结该技术在选地、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经验,也指出南繁加代技术对促进缩短青稞育种年限和加速繁殖品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