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麦415”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培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10年12月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中麦41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6。该品种为天津市冬小麦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特征特性中麦415冬性,中熟。幼苗半匍  相似文献   

3.
漯麦18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12011)。漯麦18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在同类品种中位居前列,在2009—2012年参加国家区域及生产试验中,产量均居第一位;高产示范中,该品种产量连续2年超过10 500.0 kg/hm2,具有高产潜力;漯麦18具有低氮高效等优良特性,研究熟化漯麦18栽培技术,创新推广模式,在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近3年累计应用面积80万hm2,实现了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典型污灌区土壤筛选耐盐、Cd低吸收小麦品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在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农田筛选同时具有耐盐与重金属低吸收特点的作物品种,采集了污灌区Cd污染农田土壤,添加0.4%Na Cl平衡14 d后,利用盆栽实验测定不同小麦的耐盐指数与Cd富集系数,结合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模型对耐盐、Cd低吸收小麦品种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盐分胁迫对10种小麦的生长抑制程度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中麦415与中优206受抑制程度最为明显,耐盐指数分别为0.542和0.591,而中优9507与中麦996植株生长正常;不同小麦耐盐指数大小依次为中优9507≈中麦996轮选1690轮选987中麦1062中麦175中麦14中麦816中优206中麦415。不同小麦茎叶与根对Cd的富集系数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小麦茎叶对Cd富集系数为0.338(中麦996)~0.970(中优206),小麦根对Cd富集系数范围为3.01(中麦1062)~5.71(中麦14)。基于茎叶Cd富集系数(1/BCF)的SSD顺序为中麦996轮选1690中麦415中麦1062中麦175中优9507中麦816中麦14轮选987中优206。基于Cd富集系数(1/BCF)与耐盐指数的物种敏感性分布频次,筛选出了同时具有耐盐分胁迫与Cd低吸收特点的小麦品种分别为中麦996与轮选1690。研究结果可为盐分胁迫条件下Cd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绵杂麦168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2007年相继通过国家审定和四川省审定,2012年通过甘肃省审定。结合近年生产实践,形成一套绵杂麦168适宜四川麦区生产应用的高产栽培技术、高产制种技术和亲本高产繁育技术规程,以供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6.
豫麦158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矮败核不育轮回选择技术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4),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的特点,适于在黄淮南片麦区种植。2015~2017年多点大面积高产示范,创造了百亩连片平均11 463 kg/hm2的高产记录。通过对豫麦158的品种特性进行分析,结合高产示范,总结了豫麦158的栽培技术要点,以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杰  苏霞 《现代农业科学》2008,(11):35-35,46
皖麦53系宿州市农科所以豫麦29为母本,皖麦1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先后参加了安徽省小麦联合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通过国家级审定。详细阐述了其特征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审小麦新品种绵麦367和绵麦51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麦367和绵麦51是由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最新育成、来源于同一组合的大穗型高产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2010年和2012年分别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成为国家级推广品种;2011年和2013年分别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示范推广,绵麦367被农业部推荐为2013-2014年度全国小麦主导品种。重点阐述了绵麦367和绵麦51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镇麦8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育成的春性小麦新品种,在2005~2008年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组区试和2008~2009年大面积示范种植中表现突出,笔者根据国家区域试验的资料和大面积示范种植的结果,分析了"镇麦8号"广适、高产、稳产的特征特性及其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定远县稻茬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定远县生产条件和气候特点,总结分析了在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中稻茬麦高产的原因,阐述了稻茬麦高产集成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期为该县提高稻茬麦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超强筋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小麦新品种"新麦26",2010年底通过国家审定,系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专项研究成果。"新麦26"破解了小麦高产与优质不能兼顾的难题。据《中国小麦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新麦26"质量超群,其硬度指数、容重、  相似文献   

12.
绵麦367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良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命名(国审麦2010001);2011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同编号:2011GB2F000007)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绵麦367目前已经成为各县高产创建和高产示范的首选品种,在示范中表现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  相似文献   

13.
中麦996和中麦99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基本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改良。为了便于生产应用,介绍这两个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4.
以登峰168、中麦895、中麦175、九麦2号、西农509等5个小麦新品种与大荔县常规品种小偃22作对照,在大荔县高产创建示范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合大荔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中麦895,以及可作为大荔县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种植的产量高、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中麦175。  相似文献   

15.
豫棉17号是一个高产、优质、早熟、兼抗、适应性广的麦棉套种棉花新品种。该品种1993~1994年参加河南省麦棉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5~1996年参加河南省麦棉套棉花品种生产试验,1995~1996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麦棉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  相似文献   

16.
淮麦25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广适、多抗等众多优点,适合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中高肥力地块早中茬种植.文章阐述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16,(13)
正洛麦29是洛阳市农林科学院用高产、矮秆抗倒、抗旱、抗病综合抗性好的品种矮抗58,与穗大、高产的半冬性品种开麦18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半冬性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16009),其抗倒性、稳产性、高产性在生产实践中表现良好。1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7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苗势一般,叶片宽短,叶色深绿,冬季抗寒性中  相似文献   

18.
GS开麦18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用(开64×89中170)F1作母本,(开1003×温2540)F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利用GS开麦18连续4年参加河南、国家中间试验的有关数据,对该品种的优良特性综合分析,并总结了GS开麦18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新麦21是由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用具有高产性的偃展一号以及具有抗寒性的新麦种9号选育出的优良麦种,具有高产、抗寒、早熟、抗病等一系列重要特点,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批准批量种植。文章首先介绍了新麦21的主要特征,其次对新麦21的栽种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特别提出了严冬前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20.
2011-2012年度济麦22在邳州市小麦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中,作为万亩示范片示范品种,表现高产、多抗,并通过省农委专家组验收.结合其高产创建情况,总结了济麦22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