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超级小麦的育种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超级小麦育种目标、途径及超高产育种的两种模式:大穗类型和中间类型。论述了优异种质资源对小麦育种的特殊贡献,提出超级小麦育种以常规育种为主,利用远缘杂交、多亲本聚合杂交等手段创新种质,以提高育种效率,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自法国引进数百份小麦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同时对特殊材料进行诱变处理,由此得到一大批优异突变体。本文阐述了法国小麦种质资源的特点、诱变利用的方法和育种经验,以期对山东小麦育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烟农系列小麦是以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产品种‘蚰包’为亲本育成的21个优异小麦种质,含有较多的优良性状和优异基因。基于该系列种质育成的审(认)定小麦品种达374个,遍布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甘肃、湖北、青海、北京、天津、新疆、宁夏、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为全国的小麦育种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了明确该系列种质的育种价值,以更加科学地进行亲本选配和研究,提高小麦育种效率,本研究采用亲缘系数法对这21个烟农系列小麦种质的育种贡献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7个种质育成的品种数达到10个及以上,其中,‘鲁麦14’‘鲁麦13’‘烟农19’育成品种数分别为163、67、50个,育种贡献值分别达60.313、25.188、24.750;‘鲁麦21’‘烟农15’育成品种数分别为22、21个,育种贡献值分别为13.375、9.500;‘烟辐188’‘烟1934’育成品种数均为10个,育种贡献值分别为4.000、1.875。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合理利用烟农系列小麦种质选育优良小麦品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分子育种研究室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遗传育种原理与方法、小麦高光效、抗逆、营养高效转基因工程育种和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与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基因源分析及分子标记研发工作,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分子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技术依托单位。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麦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以"优质、高产、抗病"为目标,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小麦育种材料,通过借鉴小麦育种方法和引进育种材料,丰富了本地育种资源、扩大了遗传基础,拓宽了育种思路,创造了具有利用价值的中间种质材料,进一步提高了小麦育种水平,推动了育种进程。同时对引进材料进行评价、鉴定、选择与利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直接筛选和杂交创新选择,培育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受耕地减少、水资源贫乏和极端气候频发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现状处于紧平衡状态。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所以打好种业翻身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口粮作物,小麦新品种培育,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小麦育种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主要有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原创性分子育种技术缺乏和精准的表型鉴定困难等。为使我国的小麦种业更有竞争力,需要在明确育种目的的基础上,做好以下3点:(1)加强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通过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航天育种等方法创制突变体或将小麦与其近缘种如长穗偃麦草、小黑麦和鹅观草等进行远缘杂交以创制新种质,同时要加大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基因挖掘,在此基础上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促进优异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应用。(2)大力推进育种技术开发与创新、突破小麦分子育种的技术瓶颈,加强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1年多次加代和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紧密结合,加快育种的速度与选择效率。(3)尽快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鉴定平台,加强抗病鉴定、品质测定和水肥利用效率等特性评价,为表型的准确鉴定奠定基础,以增强小麦育种...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旱地小麦育种进展与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西是北方麦区典型的干旱省份,旱地小麦面积比例较大,旱地小麦生产对全省小麦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选育抗旱性、丰产性、稳产适应性等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小麦品种,归纳了山西小麦生产发展概况,总结了山西旱地小麦育种在团队建设、育种方法、育种成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生产条件下旱地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从育种目标、种质材料创新和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突破的育种策略和探讨建议。  相似文献   

8.
小麦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育种家提供丰富的且具有遗传多样性的亲本."七五"以来,我省在小麦种质资源征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多年来用于种质资源研究的方法并没有很大进展,这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不协调.根据小麦种质资源现状以及当前生产需求来调整小麦种质资源工作的重点,并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小麦种质创新,是今后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邦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01-10904,10940
根据近年来小麦新品种种质资源的遗传育种及推广应用情况,分析研究了小麦红粒品种和白粒品种的种植现状,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群众喜爱、市场需要为基础,高产、抗逆性强为前提,努力选育优质、白皮、大穗大粒、商品性好、广适性强、农艺性状优异为中心"的小麦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新目标新方向。在30多年的小麦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工作中,将传统的育种理论与自创的选择方法相结合,阐述了白粒小麦品种种质资源的选育方法及育种成果。在目前小麦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不太成熟、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为小麦育种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超级小麦理想株型品种选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创新具有理想株型的超级小麦种质资源,为开展山西省超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新春6号和新春10号为对照,采用干旱水分胁迫和正常灌溉对照的处理方法研究33份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材料的抗旱性,探讨利用小麦野生祖先资源进行小麦抗旱种质资源创新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利用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对3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种研究方法评价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得出的结论不完全相同;筛选出了3份抗旱性较强的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结论]利用小麦野生祖先种创制人工合成普通小麦进行小麦抗旱种质资源创新是可行的;3份人工合成小麦资源2012-XK008、2012-XK071及2011-46的抗旱性较强;对照新春10号抗旱性较强,可作为新疆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2.
重点论述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种业,而发展现代种业,种子是关键。坚持绿色优质专用不仅是品种培育的大方向,也是种业发展的始终目标,更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研究对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功培育出四个优质专用型小麦新品种,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一定贡献。未来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种质资源的原始创新,加快小麦遗传改良进程,创新改进育种方法和手段,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以保持小麦新品种培育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麦高产抗旱育种实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山西省干旱缺水的气候特点,以抗旱节水、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不断调整育种方向、明确育种目标、突出培育重点性状等,利用与创新关键遗传种质资源,不断充实提高基因库整体水平,采用科学有效的选择方法及选育环境,育成了晋麦46号、晋太170等优良小麦新品种。运用的理论与方法对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为创建新型的小麦基因体系,并为性状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利用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和电离辐射三结合的育种方法,进行了37 a的小麦超亲遗传及新种质创育工作。结果表明,三结合育种后代品系的染色体数量变异和结构变异幅度大,趋向双亲性状类型的分离较少而超亲遗传突出,后代种质分离持续时间长,不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较常规育种后代显著提高。研究证明,三结合育种方法既克服了单纯的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或辐射育种方法的缺点,又综合了它们的优点,为丰富小麦种质资源和提高小麦育种效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宝鸡市共选育了17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200万hm2,并在产量、抗性及品质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落后等突出问题。为此,笔者依据多年的育种和生产实践,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创新育种技术和方法,提高选择效率;提倡多学科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联合攻关;研制绿色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实行产业化开发"等发展对策,以便有效指导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克丰2号的遗传基础与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从而探讨了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优异种质春小麦品种克丰2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配合力高、丰产、多抗优质等突出特点。黑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以克丰2号为育种亲本,采用不同育种途径,先后育成了15个小麦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西藏开展冬小麦研究50多年来,成功引进、育成推广品种肥麦、藏冬6号、藏冬20号、山冬6号等20多个,并且在产量、适应性、品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在育种方法上有很大改进;但还存在着基础研究滞后、种质资源研究利用不够、育种目标单一等问题。据此,对今后西藏小麦育种工作提出几点建议:明确育种目标,加强西藏当地小麦种质资源及引进资源的鉴定、利用和创新,加强基础研究、育种技术与方法的创新,积极开展穿梭育种、异地培育、多点试验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是四川省人民政府1984年批准建立的专业研究机构,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优秀城市四川都江堰市。所在学科作物遗传育种是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团队。主要工作任务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开发小麦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研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培养中高级小麦育种科技人才,实现科研、生产、教学三结合,逐步建成四川省小麦研究中心。现有基因资源与分子育种、育种与良种繁育、细胞遗传学、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6个研究室。拥有小麦族标本室、基因资源库、试验基地60余亩。在…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715-1717
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小麦特异种质资源,是理想的遗传改良工具。总结了山西省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及其衍生种质矮败小麦在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基础研究和群体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取得的育种成就,并提出今后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培育优异新品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盐城是江苏粮食生产第一大市,小麦是盐城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笔者从本地区小麦产业发展简况出发,回顾盐城市小麦育种工作的历程,主要在分析梳理小麦育种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育种目标的制订、种质资源的引进、育种手段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小麦育种工作步伐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