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品种的生产能力在适宜密度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适宜密度不是一个单一值,而是产量无显著差异的一个密度区间值.德国KWS公司品种德美亚1号(A)和国内选育的国审品种元华116(B)均为极早熟玉米品种,品种A、B在5个密度处理中的峰值产量分别为632.7 kg/亩、664.3 kg/亩,B较A高出31.4 kg/亩,无显著差异.A在M1-M5区间与B在M1-M3区间的8个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适宜密度:A为6000~7000株/亩,B为5000~5500株/亩,属高密品种.有效穗长、秃尖、穗径、轴径、籽粒长度、出粒率等性状,同一品种不同密度之间有一定变化,品种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德美亚1号表现出更好的耐密性,而元华116在穗粒性状方面有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新品种金穗1203为试验材料,研究定西市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主要性状随密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穗位高随着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穗长、穗粗、穗粒数等性状及百粒重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产量在密度67 500株/hm2时最高,其次为60 000株/hm2。在该区域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金穗1203种植密度宜控制在60 000~67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寻求最佳种植方式、提高普通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两种密度和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品种迪卡008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穗长、秃尖、行粒数和百粒重呈下降趋势;穗位高、穗粗、行数和产量呈上升趋势.株高、穗长和行粒数在宽窄行方式下有较好的生长表现;行数和百粒重在0.75 m+0.55 m宽窄行下表现最好;茎粗和穗粗以0.80 m+0.40 m种植方式为佳.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下,叶绿素相对含量在4个不同生育时期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面积指数在3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结论]玉米品种迪卡008在密度为57000株/ha、行距为0.65 m+0.65 m的种植模式下产量最高,可达9677.35 kg/ha.应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可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寻求最佳种植方式、提高普通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两种密度和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品种迪卡008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穗长、秃尖、行粒数和百粒重呈下降趋势;穗位高、穗粗、行数和产量呈上升趋势.株高、穗长和行粒数在宽窄行方式下有较好的生长表现;行数和百粒重在0.75 m+0.55 m宽窄行下表现最好;茎粗和穗粗以0.80 m+0.40 m种植方式为佳.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下,叶绿素相对含量在4个不同生育时期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面积指数在3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结论]玉米品种迪卡008在密度为57000株/ha、行距为0.65 m+0.65 m的种植模式下产量最高,可达9677.35 kg/ha.应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可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玉米品种禾源1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以期为该品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禾源18号在不同密度水平下产量与穗长、穗粗、秃尖、穗粒数、行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亩穗数等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对其表现进行客观评估。结果表明,禾源18号在种植密度为4 500株/亩时产量最高,达到876.2 kg/亩。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当地粮饲通用玉米获得最高生物产量的最佳合理密度,以桂单166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了秋季5个不同种植密度的种植试验,对秋玉米主要经济性状、品种综合性状、田间抗性、生物产量、鲜穗比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粮饲通用型玉米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种植密度4 500株/亩处理产量最高,5 500株/亩处理鲜穗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辽东地区先玉335玉米最适宜种植密度,在桓仁县安排5个不同种植密度对先玉335玉米的生育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重递减;而秃尖长度在递增;总穗数、株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中等肥力以上的条件下,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 500株/667m2,产量为967.43 kg/667m2。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玉米新品种邢玉10号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在种植密度4.5万~10.5万株/hm~2范围内,按照梯度0.75万株/hm~2设9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百粒重、穗粗、轴粗和轴重均呈线性减少趋势,秃尖长度呈线性增加趋势,出籽率和产量呈二次函数曲线变化。影响邢玉10号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出籽率和穗长,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为7.44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以凉单14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环境×密度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西昌和盐源2个环境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种植密度,研究环境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凉单14属于可密植的新品种,在2个环境条件下种植密度为8万株/hm2时均能获得最佳产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植,西昌试验点出籽率和产量都极显著高于盐源试验点;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种植,对凉单14的产量、株高、穗位高和穗粗影响趋势一致,呈现出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华美1号在冀南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以及不同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开展了本研究。结果显示,品种的农艺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穗长、行粒数、出籽率、百粒重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密度提高呈上升趋势,穗行数和穗粗受密度影响较小,说明这两个性状对环境反应不敏感。华美1号的最佳亩种植密度在7 000株以上,高的可达每亩8 000株,比当前主推品种提高了2 000~3 000株/亩。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植株繁茂性较好的联科96和中单28号为试料,设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3 000株/亩、4 500株/亩和6 000株/亩。化学调控采用6叶期叶面喷施膦酸胆碱合剂处理(设清水为对照),研究化学调控对不同密度下春玉米抗倒伏性的影响及产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6叶期叶面喷施膦酸胆碱合剂可以缩短穗下部节间的长度,有效增加密植群体下春玉米的穗长,降低秃尖长,增加穗粒数,显著增加高密度条件下春玉米千粒重,改善春玉米穗部性状。同时通过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极显著增加茎秆单位长度干物重,增大截面积,改善玉米茎秆性状,显著增加春玉米田间致倒伏推力,从而降低倒伏发生的几率,实现密植群体丰产性和抗倒伏性的协同表达。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MC278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玉米品种的单株生物产量、穗长、穗粒数、穗粒重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单株叶片的干重积累最佳密度为3000-4000株/667m2;5000-6000株/667m2产最高且MC278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密度配置下夏玉米单产对一次性分层施肥的响应机制,明确增密与一次性分层施肥协同对集成模式的贡献力度,陕西省兴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以陕单650为试验品种,开展了不同密度配置下缓释肥料一次性分层与不分层施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相关性状影响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4 500株/亩不分层施肥相比,5 500株/亩+分层施肥对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影响不明显,但2个处理的行粒数、单穗粒重有显著差异,5 500株/亩+分层施肥较4 500株/亩+不分层施肥增产27.18 kg/亩,增产幅度为4.8%,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增产机理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春玉米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物候期、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玉米杂交种郑958、农华101、四单19和KX3564为供试材料,进行了4个密度梯度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表现延长,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减小趋势,群体干物质量、叶面积、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呈现增大趋势;籽粒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表现为增加,其中,在高密度条件下郑单958和农华101增产效果更为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密度与亩穗数、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密度和穗粒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叶面积指数和亩穗数受密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23,(1):36-38+41
玉米的品种选择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为了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密度、提高陕北风沙滩区春玉米产量,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大丰30、陕单609、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进行了5个梯度(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下的田间试验,探索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株高、穗位高、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秃尖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百粒重、穗长、穗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均在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陕单609较其他密度增产0.9%~3.9%,先玉335增产2.6%~10.9%,大丰30增产3.3%~21.7%,较其他密度增产21.67%;6.0万~9.0万株/hm2密度下,大丰30产量最高,10.5万株/hm2时,陕单609和先玉335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高密度条件下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对28个玉米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高密度条件下,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及决策系数表现不一致。在75 000株/hm~2密度条件下,容重、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经济系数与产量正相关,对产量直接效应贡献最大的是经济系数,株高、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倒伏率、经济系数等性状对产量起到正效应。在90 000株/hm~2密度条件下,容重、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空秆率和经济系数与产量正相关,对产量直接效应贡献最大的是行粒数,容重、倒伏率、经济系数等性状对产量起到正效应,株高、穗位、穗长、穗粗、倒伏率则是通过各性状因子对产量负效应影响多于正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黑龙港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占地约3 600万亩,是河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但该地区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盲目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不但会增加水肥投入,同时也可能引起倒伏等负面影响。本研究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初步探索了玉米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关系,为该地区玉米节水高产栽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研究表明该地区最适种植密度为5.9万株/hm~2,理论产量最大值为8 591.99 kg/hm~2。穗部性状如粒长、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穗粗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行粒数与产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提高行粒数并兼顾其他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利用4个新组配的玉米杂交组合,研究3种不同密度对其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在逐渐减少;出籽率变化有所不同,组合1和组合4表现为增加,组合2与其相反,组合1和组合3的变化不明显;秃尖长、空秆率均呈增加的趋势,而穗粗、穗行数、粒深及品质等性状所受影响较小。方差分析显示,组合间、密度间及两者间的互作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4个组合的产量受密度影响较大,除组合2外,增加密度对其余3个组合增产有利,且在密度超过75 000株·hm-2时,产量均高于对照,说明密度在其增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一定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豫单998和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郑单958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豫单998的产量开始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最大(9 375.47 kg/hm^2),当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2个供试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秃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有所差异,郑单958的适宜高产密度为75 000株/hm^2,豫单998的适宜高产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夏玉米品种衡单6272在冀中南夏玉米种植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及耐密性,在行距均为0.6 m的条件下玉米种植密度由株距调节,试验设玉米种植密度60 000、67 500、75 000、82 500和90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单6272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不同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9 419.81 kg/hm2)最高,种植密度为75 000 kg/hm2时产量(9 347.97 kg/hm2)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为0,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秃尖长度逐渐增加,穗长逐渐缩短,千粒重逐渐降低,穗行数和行粒数变化不明显,但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穗行数和行粒数均最大。在生产上衡单6272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该密度下,玉米产量最高,植株空秆率低,穗秃尖长度短,经济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