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选定4个播种时期,研究了12个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品种在陕西神木县的最适播期。结果表明,播期对向日葵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重要影响。各品种出仁率、百粒重、产量等主要生产指标在播期为5月20日达到最大,之后随播期推迟呈降低趋势。同等生产条件下,油葵生育期短,株高、百粒重明显低于食用葵,但出仁率、产量与食用葵无明显差异。因此,该地区宜选取5月20日左右作为向日葵品种的最适播期。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不同播种期对蚕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的延迟,蚕豆成熟期变短,供试品种80%都在第2期产量水平表现最高,大部分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等农艺性状从第2播期之后呈下降趋势,播期变化对蚕豆单荚粒数、荚长、百粒重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早熟品种与晚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4个不同播期对油葵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越晚,植株长的越高,秸秆越细;从葵盘大小变化上可看出,6月中旬之前播种越晚葵盘越大,6月下旬播种则变小。产量也表现出与葵盘相似的变化规律。因此,冀东滨海盐碱地区适宜的播期应为6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重庆豌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不同播种期对豌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的延迟,豌豆成熟期变短,大部分供试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等农艺性状从第3或第4播期呈下降趋势,播期变化对豌豆荚长、百粒重影响不明显;供试品种都在第1、2、3期产量水平表现最高,其余4个播期产量水平依次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供试豌豆品种最佳播期在10月3~23日之间,生育期不能少于176d。  相似文献   

5.
以郑农谷09-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下,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郑农谷09-6 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在不同的播期处理下达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生长阶段天数减少,但出苗期至抽穗期持续天数的减少是生育期由104d 逐渐缩短至79 d的主要原因,株高、穗长、穗粗等主要农艺性状和穗重、穗粒重、千粒重、总产量等产量相关性状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郑农谷09-6 在郑州地区的最适播期是5 月29 日至6 月5 日。  相似文献   

6.
播期和播量对潍麦7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2008年在潍坊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场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潍麦7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及播量对潍麦7号产量等农艺性状影响较大,以播期10月2日的产量最高,10月上旬为宜播期;播量在666.7m2基本苗10万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施用氮、磷、钾肥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用向日葵品种(龙食葵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施用处理对食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食用向日葵高效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磷、钾肥能有效提高食用向日葵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花盘直径等农艺性状。适当的氮、磷、钾肥能有效提高食用向日葵的百粒重、结实率和产量,向日葵子仁率则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当的氮、磷、钾肥能有效提高食用向日葵粗脂肪和粗蛋白等品质性状。施肥量为N 90kg·hm-2、P2O545kg·hm-2、K2O 100kg·hm-2时,向日葵籽实的产量最高、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高。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向日葵的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产量等也随之升高,但随着肥料的过度施用各性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合理施肥能够有效提高种植食用向日葵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糜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隆化县中关镇农家种白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5个播期和5个密度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密度的增大,白黍子的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主茎节数、主茎粗、主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等性状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密度因素较播期影响更加明显。白黍子在播期为5月23日、密度为60万株/hm~2时,产量水平最高,为2 883.5 kg/hm~2。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得出,承德中北部种植白黍子时建议在5月中旬开始至5月底前完成播种,密度以60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播期、不同密度对绿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设计5个播种期、4个种植密度,研究其对绿豆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播期下,株高、主茎节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主茎果枝数、千粒重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当播期为6月7日、种植密度为16万/hm~2时,绿豆产量最高,为2 070 kg/hm~2,且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期。该研究为绿豆播期和密度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合黑河地区补种的晚播大豆品种,以黑河地区主栽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为4个播期,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熟期大豆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后,各品种株高逐渐增高,分枝数差异较大,主茎节数差异不大,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基本上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气候条件变化下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最适播期,通过研究中早熟、中晚熟、晚熟三个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不同播期与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粱不同播期对株高、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的影响显著。中早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15日左右、中晚熟和晚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5日左右。积温、降水量与播期的关系是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播期对株高的影响是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是最佳播期产量最高,提早和推迟播期产量都表现为减产。积温与产量、降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均呈正相关,但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旱地垄膜集雨沟播种植胡麻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膜集雨沟播种植胡麻不同施肥处理各农艺性状(株高、单株有效分枝、单株有效结果和单株粒重)与产量表现均以施肥82.5 kg/hm~2处理最高,其产量为981.75 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1.71%。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远杂9307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远杂9307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影响,荚果产量最大差异达21.8%,籽仁产量最大差异达29.77%;不同种植密度对远杂9307部分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远杂9307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1—25日,适宜密度范围为18.0 ̄21.0万穴/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对江香薷主效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药用成分的影响,为江香薷在江西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常规品种为依据,采用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A因素为播期,设置为3月15日、3月25日、4月5日,B因素为收获期,设置为8月22日、9月5日、9月24日,共设置9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株高、茎粗、分枝数等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挥发油、麝香草酚、香荆等主要药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种主效农艺性状明显减少,通径分析进一步确定了主效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发现农艺性状都对产量有影响。其中性状分枝数对产量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0.472 1。从药用成分含量来看,播期为3月5日,药用成分挥发油的含量最高,3月25日播种,药用成分麝香草酚含量最高,4月5日播种药用成分香荆的含量最大。说明不同的药用成分有各自适合的播期。无论是农艺性状、还是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最佳的收获时期为9月5日左右,过早过晚收获都不利于江香薷产量和品质的积累。所以播期对江香薷的主效农艺性状和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适当调节播期,来达到江香薷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优质玉米新品种华兴单88的最佳栽培因子组合,以便于在云南省适宜区域推广应用,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华兴单88在玉溪市中海拔区域最适宜的播期、密度、施肥量及这三者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子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播期、密度、施肥量,播期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性水平,施肥量对产量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播期与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施肥量对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相对较弱;产量与生育期、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及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穗粗、秃尖及穗行数呈不显著负相关。华兴单88在中海拔玉米种植区域的最适宜播期应选择在5月20日,密度为4 500株/亩,种肥、苗肥及穗肥共施用尿素45 kg/亩。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大豆品种山宁16号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宁16号为试材,研究播期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延迟其出苗至初花日数(生育前期日数)缩短,开花至生理成熟日数(生育后期日数)差异不大,生育期结构增大;晚播缩短大豆营养生长期,株高、底荚高和主茎节数均降低;随播期推迟该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虽有增加,但单株粒重、百粒重降低较多,其影响大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增加的影响;晚播不利于大豆的鼓粒及产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贵州直播高粱的适宜播期,为当地高粱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主推高粱品种红缨子、红珍珠和台糯9号为试验材料,在2个不同生态区(清镇市、汇川区)设3月20日、3月30日、4月9日、4月19日、4月29日5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不同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气象因子与高粱农艺经济指标及产量的相关性。【结果】高粱生育期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缩短,播期对高粱的茎粗无显著影响。不同生态区域下播期对高粱产量有不同影响,平均产量清镇市试点第1个播期(3月20日)最高,达7 021.70 kg/hm2;汇川区试点第4个播期(4月19日)最高,达7 662.26 kg/hm2。不同生态区域下高粱产量构成因素的表现不同,清镇市试点高粱穗粒重和穗实粒数均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呈逐渐下降趋势,与该试点的产量表现一致。汇川区试点第3个播期的高粱穗粒重最高,其次是第4个播期,与该试点的产量表现基本一致。2个试点的千粒重表现一致,均为第4个播期的千粒重最高。不同高粱品种在不同生态区播期下,不同部位的干物质积累量不同,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不同谷子品种的最佳播期,对谷子产量、农艺性状及抗性进行测定。[方法]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播期,副区为品种,研究了播期对谷子产量、农艺性状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早播或晚播均会造成减产;参试品种长生07、晋谷36、长农35产量较高。结合产量、农艺性状、抗性,长生07、晋谷40、晋谷36适宜的播期为5月13日,延谷13、长农35适宜的播期为5月20日。[结论]延安谷子适宜播期为5月10~20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适合江西省长治地区春播种植谷子新品种"长农39号"的栽培技术。[方法]采用3个播期(主区)、3个密度(裂区)和3个施肥量(再裂区)的3因素裂—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谷子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播期对产量、单穗粒重、穗重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对株高、茎粗、穗长、穗粗无显著影响;密度对产量、株高有显著影响,对茎粗、穗长、穗粗、单穗粒重、穗重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施肥量对产量、茎粗、穗长有显著影响,对株高、穗粗、单穗粒重、穗重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对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粒重、穗重、千粒重、茎粗、穗长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株高、穗粗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在长治地区春播种植"长农39号"谷子时,以播期为5月15日,密度为45.0万株/hm2,施肥量为农家肥3万kg/hm2+硝酸磷300kg/hm2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在晋南复播条件下油葵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及相关程度,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支持,对15个油葵杂交种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及通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单盘粒数、单盘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伏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盘粒数和单盘粒重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影响产量,茎粗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产量,株高和倒伏率通过综合效应影响产量。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随株高和单盘粒数的增加,产量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当株高172.1~176.8cm,单盘粒数1352~1428粒时,产量达到最大值。故此认为,在新品种选育中应通过对单盘粒重、单盘粒数等一些直观的性状的选育达到选育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