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兴玉101玉米品种为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通过普通膜和降解膜覆盖示范,研究两种地膜覆盖对玉米增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地膜覆盖均能有效缩短玉米生育期,促使玉米提前出苗,提早成熟;能够提高玉米出苗率,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使株高、穗位高增加;能够促进穗的生长发育,果穗更长而粗,秃尖缩短,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显著提高单穗粒重和产量。相比露地栽培,每亩普通地膜覆盖的玉米产量达897.3 kg,显著提高产量12.6%,降解膜覆盖的产量为852.0 kg,显著增产6.9%。同时,本试验所用降解膜仅3个月左右便已完全降解,诱导期仅18 d,降解过快,影响其增温保墒性能,因此无普通膜覆盖综合表现优良,但也具有与普通膜类似的覆盖效果,鉴于其环保优势和生态效益,建议地膜栽培技术中尽可能采用降解膜覆盖。  相似文献   

2.
渗水地膜覆盖对高粱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三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高粱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渗水地膜覆盖明显加快了高粱的生长发育进程,使高粱提早成熟。(2)渗水地膜覆盖高粱每公顷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穗长、穗粗、经济系数明显高于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3)渗水地膜覆盖较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产量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比露地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3.
西藏高原玉米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引进的26个早中晚熟玉米品种的6个数量性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粒重r5>百粒重r4>生育期r1>株高r2>双穗率r6>穗位高r3。说明玉米的穗粒重、百粒重、生育期等主要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大。这为西藏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庄浪县川台旱地条件下,通过玉米可降解性地膜试验研究降解膜对土壤肥力、土壤墒情、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膜较普通地膜生育期推迟1 d,较不覆盖地膜生育期提前4 d;降解膜较不覆盖地膜产量增加3 055.5 kg/hm~2,增幅33.2%,较普通地膜产量略低或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和明确生物降解膜在干旱地区玉米生产中能否代替普通地膜,比较了覆盖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膜覆盖的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穗长略低于普通地膜,差异不显著,秃尖长高于稍高于普通地膜;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低于普通地膜,减产1.40%,相对于普通地膜“白色污染”的严重性,生物降解膜的减产程度基本可忽略不计,由于其可自身降解,有效减少农田残留,可以代替普通地膜用于干旱地区玉米生产。产量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探明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在谷子上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挖掘谷子生产潜力。本试验从谷子生育期、光合特性、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对谷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播种相比,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能提前谷子生育期3~5d,显著增加谷子灌浆期光合作用,提高叶片SPAD值,对谷子农艺性状作用明显,产量达到3885.69kg/hm2,较露地处理分别增加86.57%、32.63%,穗重、穗粒重增加显著。同时,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在谷子抽穗开花以后要优于普通地膜,产量较普通地膜增加8.81%。可见,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效果较好,可进一步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目前残膜累积导致农田生态环境污染和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探究不同厚度聚乳酸可降解地膜对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和农田水热特性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流域进行田间试验,本研究选取0.006 mm(PLA1)和0.008 mm(PLA2)厚度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地膜以及0.010 mm厚度的普通聚乙烯地膜(PE)覆盖种植玉米,探究不同厚度聚乳酸可降解地膜对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和农田水热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填埋试验探究不同厚度可降解膜的降解性能。【结果】与PE相比,PLA2覆盖下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作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达24.6 kg/(hm2·mm),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与PE无显著差异,籽粒产量达13 533.3 kg/hm2。此外,PLA2覆盖下农田水热特性和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PLA1。在降解性能方面,PLA1降解率显著高于PE和PLA2,90 d后超过50%;PLA2填埋后60 d降解程度显著增大,150 d后成为碎屑,降解率达50.9%,降解性能优良。【结论】从生产上看,0.008 mm聚乳酸可降解地膜降解性能优良,与普通PE地膜具...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玉米上开展不同生物降解膜试验,初步探索降解效果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4(降解膜4号)处理下,对玉米的穗位、穗长、穗粒数、产量等植物性状有明显增长作用,亩产高达1028.8kg,与A1(CK)相比增产150.5kg,增产17.14%;A4生物降解膜于6月5日出现裂纹,至到玉米收获中后期达到无膜期,降解效果好,玉米产量最高,适宜在当地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优良高油与普通玉米杂交种的穗粒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2个高油玉米杂交种玉油1号、HE-1和2个普通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在6种不同密度下6个穗粒性状间的相关以及对产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类杂交种的表现趋势不完全一致:高油玉米杂交种的穗长和行粒数与穗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最大正值,其次为穗长和行粒数;普通玉米杂交种的百粒重和穗粗与穗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粗和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较大正值;百粒重对2类杂交种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最大负值。2类杂交种实现高产的途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同玉米杂交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其主次关系,以12个玉米杂交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顺序是:穗行数(0.801 6)株高(0.799 3)单穗粒重(0.780 2)穗粗(0.763 2)秃尖(0.759 8)穗位高(0.747 3)穗长(0.728 8)行粒数(0.722 5)百粒重(0.712 0)生育期(0.697 6),穗行数、株高和单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生育期影响最小。本研究明确了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降解地膜降解后对土壤增温保墒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降解效果及对土壤增温保墒性能、棉花产量的影响,为棉花生产筛选出合适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方法】 田间对比试验,设4个处理,TZ1、TZ2、TZ3 处理为降解地膜处理,CK为普通地膜处理。【结果】 在棉花整个生育期CK处理未发生降解。而各3种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和降解程度均不同。在铺设33 d时几乎没有发生降解,在铺膜后约105 d TZ1处理地膜已完全降解成碎末;收获时TZ2降解率为56.7%~66.2%,而TZ3降解率不足5%;3种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中,当TZ1完全降解时所需时间为100 d。使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棉花产量与常规膜无显著差异;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各处理茎粗无显著差异,但6月TZ1、TZ2处理棉花株高显著低于TZ3处理;膜下0~10 cm处,土壤增温保墒能力顺序为:CK>TZ3>TZ2>TZ1。【结论】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过早降解显著降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但对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降解地膜降解的彻底性和降解时间的可控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几种降解地膜应用于花生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并研究了5种降解膜应用于夏花生覆盖的降解效果,并以露地为对照,普通黑、白地膜作参考,研究了各膜型覆盖后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PPC等几种降解膜在花生生育期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然破裂和降解作用,其降解速度依次为PLAPBSPLA+PBSPBAT+PBS,PPC黑、白膜自然破裂和自然降解均较晚;花生收获前,PLA膜、PBS膜处理自然降解达70%(4级)以上,PLA+PBS膜及PBAT+PBS膜均达50%(3级)以上,白色PPC膜达3级,而黑色PPC膜降解30%(超2级);各降解膜处理对花生生育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效果随有效覆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白、黑普膜对花生生育促进和增产效果均更好,较对照分别增产23.73%和22.15%;PPC膜次之,较对照分别增产22.50%和21.21%。PPC膜白、黑地膜的降解及增产效果较好,建议大面积扩大示范,以更好地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生育期提前6 d,产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可增产1 882.5 kg/hm2,增产率为18.56%,可增收3 313.5元/hm2。覆膜处理的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极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植株整株鲜重和整株干重均极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叶面积系数、根系数量、根系长度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玉米24个杂交组合与产量相关的11个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当地(桂林地区)特定气候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关系,进而筛选出适合桂林地区种植与推广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度为:单穗粒重0.890 0、穗长0.741 0、穗粗0.758 5、秃尖长0.704 5、穗行数0.709 5、行粒数0.661 3、百粒重0.739 4、出籽率0.720 9、株高0.743 7、穗位高0.726 3、生育期0.761 4;关联序为:单穗粒重生育期穗粗株高穗长百粒重穗位高出籽率穗行数秃尖长行粒数。因此,在玉米育种实践中,应注重对单穗粒重、生育期的选择,兼顾其他性状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培育高产品种,进而选择单穗粒重较重、生育期适宜的品种在桂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不同覆膜材料下旱地种植对高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是主要的抗旱性经济作物,陕北地区常年干旱,地膜覆盖是解决干旱地区高粱种植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采用降解膜和渗水膜薄膜覆盖的方法以无覆盖为对照,研究3个高粱品种在旱地种植对高粱生长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地膜覆盖会增加高粱株高、穗长、千粒重和产量。高粱产量:晋中0592晋中7742晋夏2842;种植方式:降解膜模式渗水膜模式无覆盖模式;经济效益:渗水膜模式降解膜模式无覆盖模式。陕北地区高粱种植应选择优良品种+矮秆高粱+降解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干旱缺水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燕山丘陵区春玉米子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覆膜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水分条件。于2017—2018年开展玉米田间试验,设置不覆膜(CK)、行上覆膜、行间覆膜和全膜双垄沟播4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率、玉米生育期、土壤容重、玉米产量及产量影响因素,计算土壤贮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各处理间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均为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全膜双垄沟播的玉米子粒产量和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最高。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可延长玉米生育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茬口对后茬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黄金苗为试验材料,对玉米、大豆、高粱、向日葵和谷子5种不同茬口的谷子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高粱和向日葵4种茬口处理的谷子生育期比谷子茬口处理晚1~3 d,其中玉米茬口处理的生育期最长;各茬口处理谷子的株高、穗长、穗粗、穗重、单株粒重等均高于谷子茬口处理;各茬口处理下的谷子草重和根重表现相同,玉米茬口最重,谷子茬口最轻;各茬口处理谷子产量高低表现为玉米>大豆>高粱>向日葵>谷子,分别较谷子茬口高49.5%、40.6%、28.3%和1.2%,其中玉米茬口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玉米茬口可以有效提高谷子产量,适宜在当地推广应用,其次是大豆茬口,谷子茬口不宜种植谷子。  相似文献   

18.
为推广种植优良的玉米品种,以10个早熟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各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品比结果、各主要农艺性状间与其产量关系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玉米生育期的9个性状中,对产量的贡献排名由小到大依次为生育期、秃尖、株高、穗长、穗位高、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粗,其中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选择生育期适中的,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在所参加试验的品种品系中结合性状与产量关系,DN270表现最好,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材料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材料地膜覆盖的集雨效果,为选择高效集雨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8-2009年于渭北旱塬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3种材料,在玉米不同时期进行覆盖(生育期覆盖和周年覆盖),以不覆盖的传统平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及玉米生长发育、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5~10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1.6和1.3℃,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了7.8%和7.3%,玉米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和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年试验中,玉米生育期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处理的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9.96%,19.67%和4.77%,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30.67%,29.69%和7.36%;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籽粒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3.75%,23.90%和5.3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06%,31.59%和8.44%;生育期和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的增产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覆盖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均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生物降解膜可以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中熟玉米区试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新疆2005年、2015年、2016年参加中熟组玉米区试排名前10的30个玉米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倒伏率亩产量单穗重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生育期穗行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单穗重穗长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株高黑粉病倒伏率生育期;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单穗重、穗长和穗行数对产量的贡献较大。以上结果为新疆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