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恶性杂草野艾蒿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盆栽法,测定了播种深度等因子与野艾蒿生长的关系,并对野艾蒿的生长发育特征及根茎量分布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只要野艾蒿根茎着入土壤即可出苗,野艾蒿根茎离表土层越近出苗越早,5~10 cm土层是野艾蒿根茎的最适生长环境。主根发育的野艾蒿在株高、根茎长度、生物量方面明显大于侧根所发育的野艾蒿植株。野艾蒿在出苗30 d左右时其株高和叶片数迅速增加,在出苗120 d左右时其株高和叶片数增速则迅速回落。在0~20 cm土层中,野艾蒿根茎量在春夏季节的增长幅度远大于夏秋季节。[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野艾蒿的综合防除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铅锌矿区先锋植物野艾蒿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野外采样系统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年限废弃地野艾蒿对Cu、Zn、Pb、Cd的富集与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年限废弃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随着废弃年限的增加而减少,野艾蒿对zn和Pb的富集量较大,不同年限废弃地中野艾蒿和土壤Cu、Zn和Pb的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野艾蒿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有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野艾蒿的不同部位在不同年限废弃地中累积不同重金属的能力不同,除3 a废弃地野艾蒿中Pb的含量地上部分小于地下部分外,其他环境中重金属含量都表现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野艾蒿对4种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转运能力,Cu在不同年限废弃地的生物富集系数均为最大,野艾蒿对Cu、Cd转运能力较强.野艾蒿根系对Pb有弱的滞留效应为36.59%,对Cu、Cd、Zn没有滞留效应.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野艾蒿能吸收富集多种重金属并且具有耐重金属的特性,基于其具有生物量较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作为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植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北京地区能更好地进行食用艾蒿的推广种植,对筛选出的食用艾草品种——京艾1号的特性进行了详细调查及试验研究;几年来,经过反复试验筛选,通过生境适应性、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等方法搞清楚了该品种的植物学特性、生长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发现京艾1号在pH为5.5~8.0的土壤中均可栽培,不耐高温,稍耐旱但不耐涝,生长适温12℃~30℃,因此在整地、播种、采收等环节要进行精心管理。京艾1号是适合北京地区种植的栽培性状、产量和口感俱佳的食用艾蒿品种。  相似文献   

4.
艾蒿主要药用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67-8368
从艾蒿(Artemisia argyi)精油等中药药用成分的研究、艾蒿研究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及艾蒿精油等药用成分的研究开发方向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艾蒿及其主要药用成分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作物-超富集植物套作模式对修复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以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与野艾蒿、乳浆大戟、悬钩子等汞富集植物搭配套作,研究不同套种体系修复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富集植物进行套作时,作物根、茎、叶和籽粒的汞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根部汞含量下降最明显,作物与富集植物套作可以降低作物体内汞含量。与小麦单作相比,野艾蒿、悬钩子与小麦套作可以增加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增加幅度分别为49.37%和42.45%。小麦/野艾蒿套作和小麦/悬钩子套作富集植物中汞的转移系数(Transfer factors,TF)接近,但野艾蒿汞的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显著高于悬钩子,是其的2.59倍;大豆的两种套作模式下,乳浆大戟的TF、BCF值皆高于野艾蒿,分别是其的1.41倍和1.50倍;油菜的两种套作模式下,悬钩子和野艾蒿的TF值接近。结果分析显示野艾蒿适合与小麦套作,乳浆大戟适合与大豆套作。综上所述,小麦/野艾蒿、大豆/乳浆大戟套作模式可以降低作物体内汞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和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6.
1.材料 试验添加物艾蒿,系广泛分布的艾蒿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山地,荒坡、路旁、房前屋后均有生长。每年6—8月,将艾蒿收割后,除去老秆,风干粉碎而成艾蒿粉。  相似文献   

7.
潮汕中草药野艾蒿中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潮汕地区野生植物艾蒿的氨基酸种类与含量、矿物元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艾蒿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富含多种氨基酸,且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钙、镁、铁、锰、锌、铜和硒等无机元素。旨在为开发利用艾蒿这一中草药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60%乙醇分别提取了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子与艾蒿(Artemisia argyi)、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的叶和茎提取物,并用浸渍法和三角烧瓶熏蒸法测定了提取物对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复组蚊的幼虫和成虫杀虫和驱避效果。结果表明,苍耳子、艾蒿叶与茎和紫茉莉叶与茎植物提取物对蚊的IV龄幼虫毒杀作用的LC50值分别是0.373 6、1.630 7、2.715 5、6.841 1和3.981 8 mg/mL,对成虫毒杀作用的LC50值分别是0.017 85、0.042 85、0.018 09、0.034 40和0.068 74 g/250 mL;5种提取物对幼虫的毒杀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苍耳子、艾蒿叶、艾蒿茎、紫茉莉茎、紫茉莉叶,对成虫的毒杀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苍耳子、艾蒿茎、紫茉莉叶、艾蒿叶、紫茉莉茎。  相似文献   

9.
艾蒿对人工草地的侵染十分严重,为了清除艾蒿的影响,在白三叶草地上作了清除艾蒿的试验。结果表明:拿扑净对艾蒿的作用甚微,只是生长暂时受阻,根部未受伤害.但对狗牙根和白茅具有不同的杀伤作用.稳杀得对艾蒿的作用无效.  相似文献   

10.
沈慧 《新农村》2012,(3):22-23
藜蒿,又名艾蒿、蒌蒿、芦蒿、香艾蒿、水艾、小艾、水蒿、柳蒿芽、狭叶蒿等,为菊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和嫩茎供食用,营养丰富,可凉拌或炒食。我国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及云南等多有野生。藜蒿很早以前就被列为野生  相似文献   

11.
艾蒿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艾蒿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并对艾蒿在医药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艾蒿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艾蒿水提物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艾蒿水提物的提取工艺,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水浴时间和温度为自变量,艾蒿水提物的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艾蒿水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测定铁还原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评价艾蒿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艾蒿水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25(艾蒿质量与水的体积比),84 ℃水浴10 h,所得艾蒿水提物的提取率为18.05%。不同浓度提取液的铁还原力与样品浓度呈正相关,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半清除率IC50分别为0.102和0.311 mg/mL。综上,本优化工艺不仅提取率较高,而且所得水提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野艾蒿为发酵原料,在恒温30℃下进行批量式沼气发酵试验,探讨野艾蒿的产沼气潜力.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结果表明,野艾蒿发酵的总固体、挥发性固体产气潜力分别为349、376 mL/g,野艾蒿是一种很好的沼气发酵的原料.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7,(6)
<正>艾蒿又名艾草,是药食兼用的山野菜,其嫩茎叶可食用,具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止血及抗凝血、镇静、抗过敏、护肝利胆等作用。艾草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辽宁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艾蒿生长,昼夜温差大,土壤肥力好,所种植的产品质量优良。近年来,从助推“三农三增”和生物医药产业内部创新升级的角度出发,本溪市委、市政府抓住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机遇提出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建设全域药都”的战略构想,依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浸提法制得的艾蒿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法和测D值法对大肠杆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艾蒿浸提物采用滤纸片法和测D值2种方法对大肠杆菌都有很好的抑制活性;且艾蒿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与其自身浓度有关,高浓度的提取液抑菌作用强烈,反之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艾蒿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蒿叶味苦辛,性温,它不仅是防治多种疾病的常用中草药,而且将它晒干粉碎成艾蒿粉,还是畜禽优质饲料添加剂。用艾蒿粉饲喂畜禽,据喂育肥猪和肉仔鸡饲养试验对比,在试验组育肥猪饲料中添加2%的艾蒿粉,试验组猪只日均增重706克,比对照组多增重38克,每增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和丙酮4种有机溶剂在相同温度和相同浓度下分别多次提取的方法提取了艾蒿中的抑菌成分,对经多次提取得到的不同有机溶剂的艾蒿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得到浓度为0.5 g/m L的艾蒿提取液。通过对比在加入不同量的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液的PDA培养基上病原菌的生长直径,测定了艾蒿提取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浓度相同时,艾蒿的乙酸乙酯提取液抑菌活性最好,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加,抑菌活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矿区与非矿区艾蒿根部微生物数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矿区和非矿区不同地域艾蒿根部不同部位的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艾蒿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要比非根际和根内的多,而且同种微生物数量矿区比非矿区的多,微生物数量和艾蒿的生长状况成正相关,因此将艾蒿和微生物两者结合起来治理矸石山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降解艾蒿纤维素的最佳条件,以利于研究后续的乙醇发酵生产工艺,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降解艾蒿粉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酶降解艾蒿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0℃、时间40h、pH 4.60、磷酸盐缓冲液4mL和双酶配比1∶1。  相似文献   

20.
用艾蒿编成辫子,编得越长越紧越好。在艾蒿辫上每隔20厘米左右插上1个鞭炮。在果园里拉上一段铁丝,将艾篙辫缠挂在铁丝上,一头用火点燃。艾蒿辫着得慢,大约每隔1小时就点响1个鞭炮,将鸟驱走。小果园挂一辫,大果园挂几辫,连续不断的炸响,鸟自然就再不敢来果园为害了。这样,每天只需十几个鞭炮就够了。艾蒿是地里到处都生长的野草,可以在夏秋季刈割晒干备用。过去老百姓用艾蒿辫点燃后驱蚊子,如今与鞭炮一结合,便成了果园驱鸟的新式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