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23,(1):36-38+41
玉米的品种选择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为了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密度、提高陕北风沙滩区春玉米产量,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大丰30、陕单609、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进行了5个梯度(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下的田间试验,探索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株高、穗位高、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秃尖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百粒重、穗长、穗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均在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陕单609较其他密度增产0.9%~3.9%,先玉335增产2.6%~10.9%,大丰30增产3.3%~21.7%,较其他密度增产21.67%;6.0万~9.0万株/hm2密度下,大丰30产量最高,10.5万株/hm2时,陕单609和先玉335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陕西省旬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探索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在渭北旱塬春玉米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充分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2011~2013年该县连续3年设计5种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陕单609种植密度从4 000株/667m2增加到5 000株/667m2,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逐渐提高,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955.3kg/667m2,之后随着密度增加,产量逐渐降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升高,茎粗明显变细,双穗率下降,倒伏率增大,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得出该地陕单609旱作地膜栽培的适宜密度应为4 500~5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密度和品种2个试验因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各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15万株/hm2)下的产量都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65万株/hm2)下的产量。洛玉1号和东单80在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16.04%和7.13%;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增加种植密度对各玉米品种的空杆率、茎粗、穗长、行粒数、秃尖长影响较大,对其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发挥品种和密植栽培的增产优势,完善良种良法配套,提升玉米单产水平。兴平市农技、种子等部门于2021年开展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与密度配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参试品种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可造成一定影响,但对株高、穗位高、穗粗、百粒重、含水量等影响不明显,在45000株/ hm2处理下,参试品种产量在p<0.01、p<0.05水平上差异表现显著或极显著,在60000株/hm2处理下,陕单609与陕单636在p<0.05水平上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在75000株/hm2密度处理下,陕单636与陕单609、郑单958在p<0.05水平上产量有显著差异,在90000株/hm2密度处理下,陕单636、陕单8806与陕单609在p<0.05水平上产量间存在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中熟品种陕单609、郑单958可在兴平地区>60000株/hm2以上密度种植;早熟品种陕单636与晚熟陕单8806产量水平低,没有推广价值,晚熟品种东单60贪青晚熟成熟度差,不宜推广种植;早熟品种陕单650综合表现好,籽粒脱水快,耐密性强,可作为籽粒机收品种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在8.25万株/hm2高密度条件下,以传统行株距(行距60 cm、株距20 cm)为对照,探讨了宽行密植(行距80 cm、株距15 cm)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行密植的穗位高系数均比传统行株距种植有所下降,抗倒能力增强,收获密度、千粒重、穗粒数、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参试品种产量增幅为7.9%~22.0%。因此宽行密植协调了夏玉米高密度种植与抗倒性间的矛盾,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地膜玉米是渭北主要的粮食作物,通过开展不同株距配置条件下的密度定额试验,确定渭北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和陕单609两个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进一步完善玉米等行密植种植技术模式,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增加密度对春玉米的物候期以及植株性状均无明显影响,随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均出现显著增产效果,当密度为5 000株·667 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继续增加密度产量则出现下降趋势,试验表明在渭北地膜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合理密度范围应在每667 m24 500株到5 000株。对增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在桂西南山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设7个密度,副处理设3个品种,调查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结果】3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的差异主要来自品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小。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的穗部性状影响不同,正大999的穗粗、穗行数和玉美头105的穗长、穗粗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大,其它穗部性状受密度的影响较小。正大999在种植密度为6.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8125.00kg/hm~2;正大619在种植密度为5.40万株/hm~2时产量较高,达8305.00kg/hm~2;玉美头105在种植密度为5.4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7435.00kg/hm~2。【结论】综合产量及成本因素,平展型大穗品种正大999、中穗型品种正大619和紧凑型品种玉美头105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6.60万株/hm~2、5.40万株/hm~2和5.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增密对不同株型玉米冠层光氮分布、衰老特征、及其对光能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为陕西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支撑。【方法】于2017—2018年以陕单609(紧凑型)和陕单8806(平展型)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45 000、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测定了冠层光氮分布、叶片衰老、物质生产、光能利用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结果】陕单609和陕单8806分别在90 000株/hm~2(13 824 kg·hm~(-2))和60 000株/hm~2(9 566 kg·hm~(-2))达到了最高产量,与45 000株/hm~2相比,90 000株/hm~2下陕单609和陕单8806的穗粒数(17.8%和30.1%)和百粒重(15.2%和19.6%)均降低。同一密度下,2个品种的冠层光能截获率和叶片氮素浓度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随着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冠层上部光能截获率和叶片氮素浓度不断增加,中层和下层的光能截获率和叶片氮素浓度不断下降,当密度增至90 000株/hm~2时,陕单8806冠层中部和下部的光能截获率分别较陕单609低8.8%和70.6%,且陕单609中层和下层的叶片氮素浓度较陕单8806高16.0%和40.5%。当密度从45 000株/hm~2增至90 000株/hm~2,陕单609和陕单8806成熟期相对绿叶面积分别降低36.4%和63.3%,叶片平均衰老速率分别增加40.2%和34.6%,冠层不同层次叶片衰老启动的时间顺序为下层上层中层,与陕单8806相比,90 000株/hm~2下陕单609生育后期冠层中上部的绿叶面积较高,且下层维持较高的绿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吐丝前后的氮素吸收量和氮收获指数显著增加,当密度增至90 000株/hm~2时,陕单609吐丝前后的氮素吸收量、氮收获指数分别较陕单8806高23.5%、43.9%、12.7%。增密后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冠层光能截获量和光能利用率显著增加,密度增至90 000株/hm~2时,陕单609的生物产量、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光能利用率和收获指数分别较陕单8806高26.1%、10.2%、9.1%和14.8%。【结论】与陕单8806比,紧凑玉米陕单609密植下较好协同优化冠层光氮空间分布,增加了群体花后中下部光能截获量,延缓群体冠层花后中下层叶片衰老,促进群体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获得更高的籽粒产量和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裂区设计,在2个密度(5.70万、4.95万株/hm~2)条件下对遵义市部分主推玉米新品种的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其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从4.95万株/hm~2增加到5.70万株/hm~2,10个供试品种的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青青009,其产量增加2 308.5 kg/hm~2,增幅28.99%。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穗长和行粒数对玉米产量的贡献较为显著。因此,在遵义地区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裂区设计,选择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洛玉1号、丰玉8号、延科288和1个平展型玉米品种临奥1号,设置42 000、54 750和67 500株/hm~2 3个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顶度逐渐增加,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逐渐降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品种和密度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67 500株/hm~2,平展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4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筛选出适合咸阳南部栽培的耐密植品种,设置了两个密度,以5个品种为材料,进行了不同品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咸阳南部自然条件较优越地区,可提高种植密度至5000株/亩左右,建议品种为先玉335、陕单618、陕单609。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选择近五年河南省审定及推广面积较大的22个玉米品种做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穗粗、穗长、穗行数影响较小,对穗位高、秃尖、百粒重影响较大。迪卡653、鼎鑫11号、金通152、联创808、先玉1140无论是低密度还是高密度种植,产量都比较高,且高密度种植比低密度增产在3.3%以上,适合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13.
玉米品种庆单6号为大庆市庆发种业培育的玉米杂交种,现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的主推品种,年种植面积近200万亩。本项研究是以庆单6号为试验材料,在试验地正常种植条件下,研究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与其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大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庆单6种植密度为6.3万株/hm~2产量最高;种植密度对玉米百粒重、茎粗、行粒数、秃尖长度及植株倒伏程度、空秆率影响较大,对株高、穗位、穗长、穗粗、行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渭北旱地不同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品种的产量表现有显著影响,即种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互作效果明显,郑单958最佳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陕单609最佳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下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筛选耐密性鉴定指标,为河西绿洲区密植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份不同基因型玉米为材料,设置6.75、9.75、12.75、15.75和18.75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株高、节间长度、叶向值和空杆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升高,穿刺强度、弯曲性能、茎粗、叶夹角、叶宽、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穗长、穗粗、百粒质量和单穗质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叶长与产量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指标在不同密度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分析表明,五谷632、五谷568、甘优169、五谷318、五谷704、五谷631、甘优661、CT505、富农588和富农340分别在15.9、12.5、10.6、13.3、11.9、15.0、12.9、13.8、13.5和16.8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在6.75万株/hm~2和18.75万株/hm~2两个密度处理下,穿刺强度、弯曲性能、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空杆率和单穗质量变异系数较高(CV≥15%).【结论】密度极显著影响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不同品种的玉米各指标对密度的响应有差异.穿刺强度、弯曲性能、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空杆率和单穗质量可作为玉米耐密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在渭北旱地生态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耐密型玉米品种陕单60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单609产量与密度成一元二次函数关系,最适种植密度为76 890株/hm2,此时产量最高;此密度以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超过此密度,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7.
宁南山区不同玉米生长及产量对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宁夏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旱地春玉米合理密植增产机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以当地大规模种植的2个玉米品种大丰30和先玉698为试材,设置5个密度梯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大,不同玉米品种的植株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在逐渐增加,在成熟期2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达到了最大值。群体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大逐渐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个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重、穗粗、行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等先增加后减小,秃尖率均先减小后增大,2个品种均在6.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比在5.25万株/hm~2时产量增加了73.39%、36.26%。【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丰30和先玉698的适宜密度是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邯玉396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邯玉396玉米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种植密度的逐渐增加,产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密度为7.5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种植密度对邯玉396穗长、穗粗、行粒数以及出籽率有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变短,穗粗变细,行粒数减少,出籽率降低;超过适宜种植密度7.50万株/hm~2后,倒伏率明显增加,空秆增多,秃尖增长,产量降低。邯玉396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时,可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丰产特性,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9.
滇中高海拔地区玉米高密度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云瑞505在4个密度梯度6万株/hm~2、7.5万株/hm~2、9万株/hm~2、10.5万株/h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有明显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单位面积穗数、穗位高和秃尖相应增加,穗粒数、穗行数、千粒重则有所减少。种植密度9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达11 340 kg/hm~2。说明滇中高海拔地区云瑞505最佳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以生产中广泛应用的4个不同类型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先玉335、丹玉603、丹玉606为试验材料,设计在3 500株/亩、4 000株/亩、4 500株/亩种植密度下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不同密度下不同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的差异,研究不同密度水平下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不同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和总结,使玉米植株个体在相对合理的密植范围内,将倒伏、倒折、空秆及病害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提高玉米的群体质量,充分发挥玉米品种的最大产量优势,为玉米杂交种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