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豆74大豆品种不同种植地点适应性鉴定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了不同地点种植铁豆74品种适应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点种植铁豆74大豆品种,株高为80.0~121.8 cm,底荚高度为17.2~23.1 cm,分枝数为0.9~3.7个,单株荚数为37.2~42.8个,单株粒数为76.1~92.3粒,百粒重为17.1~20.4 g,产量为1 828.0~3 058.0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为39.69%~41.23%,籽粒脂肪含量为21.33%~22.45%。  相似文献   

2.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铁豆119号和普通大豆品种辽豆11号为材料,设置8.0、14.0、20.0、26.0、32.0、38.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个耐密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均多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铁豆119号和辽豆11号的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后减。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是如此,超过了一定种植密度,会因倒伏带来减产,特别是普通品种。铁豆119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2.0万株/hm2,辽豆11号为14.0万株/hm2,铁豆119号在种植密度变化时籽粒产量水平较辽豆11号稳定,说明适宜的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大豆的籽粒产量,铁豆119号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地点种植大豆品种铁豆101,进行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多类项目适应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铁豆101播种后出苗良好,出苗期与各地播种期基本一致;花色、叶形、荚熟色、茸毛色、脐色等农艺性状稳定一致,均抗病、抗倒伏;受各地天气及地理条件影响,开花期、成熟期、生育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完整粒率、虫食粒率、褐斑粒率、紫斑粒率、未成熟率、霜霉粒率、其他粒率、百粒重、亩产量、增产比、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均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地点种植大豆品种铁豆103,进行田间调查、室内考种、测产,以了解其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铁豆103抗病、抗倒伏;在6地点生育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完整粒率、虫食粒率、未成熟率、其他粒率、百粒重、亩产量、增产比均不同,在瓦房店表现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地点种植大豆品种铁豆99,进行田间调查、室内考种、测产适应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铁豆99抗病、抗倒伏;6地点在生育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完整粒率、虫食粒率、褐斑粒率、紫斑粒率、霜霉粒率、未成熟率、其他粒率、百粒重上不同,岫岩和丹东表现较好。在亩产量、增产比上均不同,丹东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污染农田上种植重金属低累积作物品种,是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的首选技术。本研究选择镉(Cd)轻度污染农田,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26个油菜品种茎杆和籽粒对 Cd 富集差异。结果表明,26个供试品种中,单株油菜籽产量为13.1~28.7 g,含油量为38.77%~50.06%,单株产油量为5.1~14.4 g。茎杆富集系数为0.83~2.22,籽粒富集系数为0.14~1.39,茎杆—籽粒迁移系数为0.09~0.59。浙大系列油菜籽粒Cd含量低、茎杆Cd含量高、产量高,其中,浙大630品种最优,适合浙江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商豆14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种植密度对商豆14生物学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株高、节间长度与密度呈正相关,茎粗、分枝数、单株荚数与密度呈现负相关。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密度呈现负相关,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呈现正相关;脂肪含量与密度呈现正相关,蛋白质含量、脂肪+蛋白质总含量与密度呈现负相关。[结论]商豆14的最佳密度为25.5万~28.5万株/hm~2,其产量为4 680.12~4 746.79 kg/hm~2,脂肪+蛋白质总含量为60.07%~61.19%。  相似文献   

8.
<正>油肥1号(XPD013-2015,见第24页图4)由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强春性甘蓝型油菜,具有生育期短、抗低温结实能力强、矮秆等性状特点。幼苗叶尖,叶沿锯齿深缺刻,花色黄,花瓣覆瓦状,籽粒黑色。可春播或秋播,全生育期约180天。每667平方米种植2万株,成熟期植株高度1.1~1.4米,分枝数5~6个,单株角果数100~120个,每角粒数20~22粒,千粒重3.9克。芥酸含量零,硫苷含量19.27微摩尔/克,含油量38.7%。品种抗倒性好,田间种植试验无菌核病发生。经多年多点试验测定,盛花期每667平方米生物产量2312公斤,全氮含量2.18%~4.17%、全磷含量0.35%~0.54%、  相似文献   

9.
以英国红和品芸2号2个菜豆品种为供试材料,分别设置9万株/hm~2、15万株/hm~2、21万株/hm~2 3个种植密度,对其开花和结荚习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开花顺序为中→下→上,成荚率在23.8%~43.3%;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小区产量则表现为上升趋势;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2个品种的不同处理在籽粒鲜质量上均表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籽粒干重均表现持续上升趋势,至成熟时期籽粒干质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高产条件下浚单20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高产条件下,通过设置5个不同的密度处理,研究了浚单20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变异不大,穗位高、倒伏率和空秆率增加,株茎变细;纹枯病病情指数和青枯病发病率也增加;果穗缩短变细,秃尖长度增加,行粒数、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降低,但穗行数和出籽率稳定,且在52 500~75 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籽粒产量差异不大。结果提示,浚单20在高产田的种植密度以75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213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筛选高产苦荞种质,以期了解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因素,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来自于我国11个省(区)的213份苦荞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主茎分枝数、初花期、盛花期、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籽粒产量8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筛选出高产的苦荞种质.[结果]8个农艺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接近1.00,均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91%~35.62%.籽粒产量的变异范围为315.6~3286.8 kg/ha,平均值为2101.5 kg/ha;株高的变异范围为86.1~139.5 cm,平均值为121.2 cm;主茎分枝数的的变异范围为4.8~6.9个,平均值为5.8个;百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55~2.45 g,平均值为1.95 g;单株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03~7.21 g,平均值为3.35 g;单株粒数的变异范围为51.7~416.8粒,平均值为173.6粒;初花期的变异范围为37.0~45.0 d,平均值为40.8 d;盛花期的变异范围为40.0~47.0 d,平均值为43.9 d.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初花期呈显著负相关.供试苦荞种质材料8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4.39%.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与籽粒产量密切相关,其中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是影响苦荞种质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欧氏距离为2.50处,可将213个苦荞种质材料划分为六大类群(Ⅰ~Ⅵ),其中,类群Ⅳ的30个苦荞种质材料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籽粒产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类群,籽粒产量平均值最高.[结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时,应着重考察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这2个指标.Ⅳ类群的30个苦荞种质可作为高产苦荞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2.
13个大豆品种在甘肃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13个大豆品种在甘肃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产量鉴定并分析其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产量及适应性表现各异。其中陇中黄601平均单株荚数60.7个、单株粒数126.9个、单株粒重30.55 g、百粒重24.07 g,中作071平均单株荚数67.1个,单株粒数162.3个、单株粒重30.16 g、百粒重18.59 g,2个品种具有协调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陇中黄601产量达到3 261.1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16.70%,互作效应值0.864 4,互作方差0.271,互作变异系数8.86%;中作071产量为3 033.33 kg/hm2,增产8.55%,互作效应值0.450 3,互作方差0.009,互作变异系数1.77%。2个品种均表现出较高的丰产和稳产能力,在不同生态区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可在甘肃省中东部旱地和河西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滨海盐碱地广适性棉花品种植株性状及其产量构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0个棉花品种(系),于滨海不同盐碱度地块上种植,筛选适应性广泛的棉花品种,并研究其植株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广适性品种冀3816生育前期株高在56.4~60.2 cm之间,单株果枝数7.3~7.8个、铃数1.1~1.6个、蕾花数10.3~14.1个,叶绿素SPAD值在40.6~44.3之间;产量形成关键期株高在69.7~80.1 cm之间,单株果枝数7.7~9.9个、铃数11.5~14.6个,SPAD值在45.4~50.5之间;收获株数在(4.25~5.20)万株/hm~2之间,单株铃数10.78~12.70个,单铃重4.96~5.53 g,衣分37.4%~38.2%,皮棉产量1 0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生产上小麦粗脂肪含量变化很大的问题,选用参加2005~2006年山东省小麦高肥1组区域试验的11个材料,进行粗脂肪含量及其稳定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地点间小麦籽粒粗脂肪含量变幅为1.6%~2.7%,变异系数为4.55~13.28;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得知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的品种和地点间的互作效应,其中品种的固定效应导致的变异最大,品种和地点互作次之,地点(含重复)效应较小;但不同品种与不同试点的交互作用不同,每个品种(系)对试点都有其特殊的适应性。因此,在小麦产业化种植时,要获得粗脂肪达到标准的商品粮食,既要选准适宜的品种又要注意适宜的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灌云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本试验选用10个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进行种植对比试验,研究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之间的差异,并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徐豆18、灌豆1号这2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徐豆18产量最高,达148.23 kg/亩,分枝多,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单株产量高,田间表现好,无倒伏现象,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灌豆1号产量次之,达139.98 kg/亩,分枝较多,籽粒较大,百粒重大。徐豆18、灌豆1号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均表现较好,适宜在灌云县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条件下作为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宁夏灌区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6年引进24份国内花生种质资源,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农艺、产量、抗病以及生物学等性状鉴定。[结果]整个生育期内鉴定品种病虫害较轻,株高、分枝数随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单株结果数5~52个,平均22.4个,饱果数占69.46%;百仁重51.7~108.4 g,属大中型果粒;出仁率65.21%~76.52%。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结果数、饱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0.64~4.11 t/hm~2,产量前4位的品种为天府18号、冀花11号、冀花7号、黑花生,均较对照(鲁花11号3.19 t/hm~2)增产,增幅8.78%~28.84%。[结论]筛选出了较适宜宁夏灌区种植的花生品种资源7份。  相似文献   

17.
正黑李逵黑豆为有限结荚型,平均株高70~80厘米,株型紧凑,分枝3.3个,主茎节数16.0个;豆荚成熟时褐色,单株结荚58个,3粒荚居多,籽粒椭圆形,种皮黑色有光泽,仁心黄色,白脐。百粒重37克左右,完整粒率91.8%,籽粒蛋白质含量40%,粗脂肪含量18%,一般每亩产量360~380公斤,适宜年积温大于等于255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81-5-12-4-7-9为母本,天山白豌豆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技术和系谱选育法,培育出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6号。在2004~2006年定西市区域试验中,3年15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067.30kg/hm2,较对照品种定豌1号增产15.60%,产量表现稳定、高产。平均株高57.60cm,单株有效荚数3.39个,单株粒数11.69个,百粒重19.50g,经济性状优良。生育期90天左右。品质性状突出,干籽粒粗蛋白含量28.62%,赖氨酸含量1.90%,粗脂肪含量0.76%,粗淀粉含量38.96%。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超甜玉米品质差异及适宜采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5个超甜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授粉后15~27 d不同采收期百粒鲜重、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含水率与鲜穗蒸煮品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指标均值在不同品种和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授粉后最佳品质期及最佳品质期时百粒鲜重占最大粒重比例、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不同品种间均存在差异;推迟采收有利于增加百粒鲜重;各品种最佳品质期时籽粒含水率多为68%~74%,且不同年份表现一致。籽粒含水率68%~74%可作为鲜穗适期采收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旱作区夏播大豆种植效益,充分有效利用当地自然降水资源,在甘肃东部选择2个不同株型大豆品种,进行适宜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逐渐下降,底荚高度逐渐升高。播种密度对主茎节数、荚粒数、百粒重无显著影响。在设计密度13.5万株~31.5万株/hm2范围内,中黄30适宜种植密度为27.0万株/hm2,晋豆19为22.5万株/hm2。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产量和田间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