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文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绿化、边坡防护和路侧空闲地的绿化、互通立交区的绿化、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垂直绿化和服务区及收费站的绿化几个方面分析高速公路绿化主要包含的内容,以期对高速公路的绿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北方地区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与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北方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恢复与绿化美化工程特点,分别就高速公路不同绿化区段尝试性地阐述了北方地区高速公路绿化的功能和作用、设计原则、绿化设计类型和工程建设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现已建成3300多km,成为交通运输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作为高速公路设施的组成部分,高速公路绿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利用植物的、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综合功能,来改善、绿化美化高速公路行车环境,十分...  相似文献   

4.
从高速公路绿化和经济角度,浅述了常用绿化类型和材料选择等。  相似文献   

5.
浅析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绿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北地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却十分脆弱,而生态环境治理是开发的关键,绿化又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西宝、西铜等高速公路绿化建设现状的调查,针对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自然、环境、人为活动、经济各方面加以阐述,并提出一些建议,让西北地区高速公路绿化建设形成体系,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绿化是“绿色通道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的目标是:以绿为主,以花添美,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实现外乔、中灌、内花草敞开式绿化模式,达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效果。其绿化的特点是:战线长,任务重,难度大,标准高。1998年,河北省林木种苗站承包了石—安高速公路E1段、内丘互通等绿化工程,在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的严峻形势下,施工管理人员精诚团结,认真负责,高标准地完成了任务。主路绿化被评为石—安高速全线优秀工程。总结成功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1 领导重视精心部署体现在“四专”和“六…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施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日新月异。高速公路绿化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高速公路的特殊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使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不同于一般的绿化工程,再加上高速公路路上车辆车速快(施工人员安全不易保障)、施工线比较长,也给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能使高速公路绿化真正具有美化高速公路环境,丰富道路景观,提高行车质量,防风、防沙、防眩,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路基等功能,就必须施以严格的施工管理,以提高高速公路绿化的质量。现就近年来在北方高速公路绿化施工…  相似文献   

8.
笔者详细介绍了大同市高速公路的绿化现状,指出了大同市高速公路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列举了4种高速公路的绿化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护措施和建议,旨在为今后高速公路绿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立地条件特点,阐述了中央分隔带的防眩设计原理及绿化设计的原则,确定了树种选择的标准,推荐了部分适合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的树种,并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绿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的修建会破坏大地原有的景观,减少大地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噪声、震动、尾气排放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建设和发展高速公路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环境保护,重视绿化工作。通过绿化,保护自然环境,创造舒适的行车环境和生活环境。一高速公路绿化的特点和功能高速公路绿化工程要充分反映交通线路的特点:不仅美化公路景观,使旅客舒适,又能起到防尘、防污染、防止风沙和水土流失对  相似文献   

11.
要迅速绿化山川,加快造林步伐,飞播造林是非常重要的途径。文章从确定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技术等方面介绍了飞播造林的方法步骤,对迅速扩大森林面积、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搞好造林绿化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当前的机遇,突出重点,科学组织,精心安排,务求林业绿化工作取得实效。今年全市造林的基本思路是:一要把油茶作为造林的重点工程。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冠,称为液体黄金,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沙棘造林施工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代强  高峰  赵院  李云章 《沙棘》2001,14(3):12-13
根据10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沙棘造林施工中苗木管理、造林时间、立地选择、整地措施、栽植技术、抚育管理等技术环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操作规程,可在黄土高原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结合交通部提出的公路设计新理念,对当前公路绿化工作中的新思维、新要求做了简要介绍。对今后公路绿化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ls)为常绿乔木,树高可达25 m,胸径50 cm,树干通直,叶互生,纸质,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有不明显的钝锯齿.总状花序,萼片披针形,花瓣白色.核果椭圆形,长约1 cm.花期6~8月,果期10~12月.山杜英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自然分布,其中海南、广东、广西东西部、福建、台湾较多,越南、老挝也有分布,汕头市南澳县有山杜英自然分布,与鸭脚木、马尾松形成比较稳定的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16.
Afforestation is a stated goal in European Union policy and several member states have already implemented schemes to extend forest cover.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agnitude of non-market benefits of afforestation and how these benefits spatially differ.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novel method to spatially explicitly predict marginal willingness to pay for afforestation. The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with data from 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on local land use changes in Germany. GIS data on the respondent's place of residence allows inferring their current endowment with forest, which enters the utility specification of each respondent's status quo alternative. Marginal willingness to pay estimates therefore represent the value of changes in local forest cover relative to the observed status quo. This relationship can be utilized to predict willingness to pay at the county level. We find that marginal willingness to pay decreases as the current endowment with forest increases. The estimated optimal share of forest based on the average respondent's preferences is between 50 and 60%. The associated county level predictions of marginal and total willingness to pay can be used to inform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policies that aim to increase forest cover.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1991的开展纪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造林,到1994年完成造林108671hm^2。从1993-1996年先后对满三年的幼林进行了成效调查、分析、评价。,其面积核实率99.8%,造林平均保存率95.7%,幼林高生长达标率94.1%,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推行不炼山造林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 《防护林科技》2011,(3):86-87,109
论述了福建省顺昌县不炼山造林推行实施情况,分析了推行不炼山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推行不炼山造林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村庄绿化现状分析和经验总结及典型介绍,展示了仙居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面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杉木生态型造林和传统造林邻体对杉木基株干扰效应的差异,阐明生态型造林的优越性,避免造林地滋生大量五节芒,在不影响杉木生长的前提下解决传统造林中出现的炼山和抚育造成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为今后造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用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两种类型造林8年生生长数据,采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的方法,研究两种造林类型邻体对杉木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生态型造林地中有灌木植物22种、草本植物4种;传统造林地中五节芒占草本植物总数量的91.8%,仅有灌木植物7种、其它草本植物1种,前者林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均大于后者。测得两者初始个体高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86.8 cm/a、31.9 cm/a和94.2 cm/a、51.9 cm/a,灌木植物第1、2年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48.7 cm/a和53.3 cm/a,草本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为55.7 cm/a;两者8年生杉木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6.4 m、5.8 m和7.9 cm、8.7 cm。生态型造林地中灌木层干扰效应强于传统造林,主要干扰物种有4种,平均干扰指数为2.40;后者林地中草本层干扰效应强于前者,主要干扰物种有1种,平均干扰指数为0.42。生态型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大,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大于灌、草植物,无缓苗期,造林后快速生长,对造林初期生长速度促进作用明显;传统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小,有缓苗期,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小于灌、草植物,林地必需进行抚育。分别拟合两者总干扰指数与杉木基株大小、基株生长速度唐守正树高曲线,知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者抵抗邻体干扰能力强于后者,个体大小受邻体的影响较小,邻体对基株生长的整体干扰作用要小于后者。生态型造林不抚育促使杉木个体高生长较快,传统造林由于频繁抚育杉木个体胸径生长较快。生态型造林炼山为五节芒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前者无炼山抚育,生物多样性丰富,抑制五节芒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