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长薄鳅属典型的有胃鱼,胃呈V型;消化道较短,仅为体长的0.704倍;肠长为体腔长的1.14倍.食道粘膜层中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和棒状细胞,杯状细胞H.E染为蓝紫色,棒状细胞着色较浅;外肌层为横纹肌,纵行;内肌层为平滑肌,环行.胃分为贲门部、育囊部和幽门部,均有较丰富的胃腺组织.肠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不显著,但直肠粘膜褶明显平缓,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肌肉层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观察了中华鳖消化道组织结构和粘膜表面。结果表明,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食道粘膜层为复层扁平细胞;胃、肠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肌层有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而且粘膜上皮中腺体的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分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皖西白鹅消化管的组织学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成年皖西白鹅母鹅消化管的形态特征,在鹅放血致死后,解剖观察其消化管的组成,取消化管各部分,制作组织切片.结果表明,成年皖西白鹅母鹅消化管由口咽、食管、腺胃、肌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大肠(盲肠与直肠)和泄殖腔构成,其中肌胃和盲肠(2条)发达,缺少唇、齿、软腭和结肠等.消化壁一般分为4层,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其中粘膜下层很薄,十二指肠粘膜下层无十二指肠腺.  相似文献   

4.
长薄鳅消化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薄鳅属典型的有胃鱼,胃呈Ⅴ型;消化道较短,仅为体长的0.704;肠长为体腔长的1.14倍。食道粘膜层中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和棒状细胞,杯状细胞H.E染为蓝紫色,棒状细胞着色较浅;外肌层为横纹肌,纵行;内肌层为平滑肌,环行。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均有较丰富的胃腺组织,肠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不显著。但直肠粘膜褶明显平缓,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肌肉层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竹鼠消化管的特征,通过解剖、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方法对中华竹鼠进行消化管解剖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竹鼠的胃为单室胃,呈U形;肠道较长,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较细小,盲肠较粗大;消化管壁为4层结构,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胃、小肠、大肠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食道黏膜肌层较厚,胃、小肠、盲肠、结肠的黏膜肌层较薄。  相似文献   

6.
对51头黄羊的胃进行了形态结构的研究。整个胃组织质量占体质量的比率为2.74%~2.89%。成年雄性、成年雌性、幼年雄性和幼年雌性中的比率分别为(2.74±0.11)%,(2.83±0.09)%(2.82±0.14)%和(2.89±0.20)%。瘤胃最大,占整个胃组织质量的72%~76%其次是网胃(9%~10%)、皱胃(8%~10%)和瓣胃(5%~6%)、除瘤胃与体质量呈线性正相关外,其它3个分胃与体质量呈线性负相关。瘤胃表面扩张系数( SFF)值为 8.52.瘤胃粘膜乳突密度为 89。黄羊胃分四层结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前胃粘膜上皮都由复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瘤胃缺乏粘膜肌层、网胃肌层较厚。黄羊前胃无腺体.仅皱胃分布大量腺体。胃底腺主要由主细胞、壁细胞和颈粘液细胞构成、前胃的肌层比皱胃发达。从黄羊复胃形态结构特征分析、黄羊属于混饲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黄缘盒龟消化道进行组织学研究.[方法]应用石蜡切片和显微照像技术,对黄缘盒龟的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消化道管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食管具有纵行皱襞,可见杯状细胞,有丰富的弥散淋巴组织和一些孤立淋巴小结,未见食管腺.胃有大量的胃腺,胃腺细胞可分成2类:一类是体积较大的细胞,胞核较大,胞质嗜碱性;另一类是体积较小的细胞,胞核较小,胞质嗜酸性.肌层特别发达.小肠的表面有大量绒毛,绒毛中未见中央乳糜管.绒毛上皮细胞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肠腺由柱状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构成.大肠具有粘膜皱襞和较多的杯状细胞,无绒毛,可见许多分散的淋巴小结,外膜较厚.[结论]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异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  相似文献   

8.
应用解剖、常规石蜡切片和显微摄影等技术,观察了漠斑牙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对饥饿前后漠斑牙鲆的食道、胃和肠道纹状缘高度、柱状细胞高、壁厚、肌肉层厚以及食道、肠道杯状细胞大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漠斑牙鲆消化道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上皮,胃本体和肠道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直肠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除胃本体外,从食道到直肠粘膜上皮中均有杯状细胞分布,但其数量呈减少趋势。粘膜下层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食道肌肉层为内纵外环的横纹肌,胃本体、肠道及直肠肌肉层为内环外纵的平滑肌。漠斑牙鲆饥饿10 d后各段消化道的褶皱高度降低,纹状缘边界不光滑,甚至局部断裂,肌层和粘膜下层连接疏松。消化道显微结构的测量结果显示,饥饿后粘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显著变小,胃、肠、直肠的柱状上皮细胞高度显著下降,肠前段和中段肌肉层厚和壁厚度呈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冷应激对伊褐红公雏鸡腺胃中肥大细胞数目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采用 70 只伊褐红公雏鸡进行急性及慢性冷应激实验(比常温低 8 ℃),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腺胃中肥大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冷应激 2h 时,雏鸡腺胃肌层中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慢性冷应激 3d 时,雏鸡腺胃肌层中肥大细胞数目减少(p<0.05);慢性冷应激 10d 时,腺胃肌层中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本实验结果提示在冷应激过程中肥大细胞可能通过其炎性介质的释放对胃道粘膜充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菱鲆饥饿前后消化道的定量组织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技术等,对大菱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饥饿前后消化道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测量了食道、胃和肠道纹状缘厚度、柱状细胞高、壁厚、肌层厚以及食道和肠道杯状细胞大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的消化道由内至外分别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食道和肠道具有杯状细胞,且从前肠到直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但粘膜皱褶逐渐变矮。食道肌肉层为内纵外环的横纹肌,而胃和肠道为内环外纵的平滑肌。饥饿10d大菱鲆的消化道纹状缘高度均无显著变化,但肠道纹状缘有断裂脱落现象;从食道到直肠柱状细胞的高度均显著降低、杯状细胞体积均显著变小;食道与胃的肌肉层厚度无显著变化,而肠道的肌肉层显著变薄。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15头患结肠小袋纤毛虫病仔猪结肠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和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及包囊的光镜下形态.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结肠粘膜损伤程度大,其肠上皮、肠腺和杯状细胞严重坏死,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病变,同时固有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2月龄绿孔雀的消化器官各段肌层发达,消化腺发达。食管粘膜为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未出现角质化。食管腺由单层枉状上皮构成,开口处为复层扁平上皮,粘膜肌异常明显。嗉囊的粘膜上皮和腺体与食管相似,粘膜下层不明显。腺胃有浅层单管腺和深层复管腺,浅层单管腺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小肠绒毛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粘膜肌不明显,有中央乳糜管,无十二指肠腺。十二指肠后段,固有层有淋巴孤结。空肠、回肠固有层有淋巴孤结。盲肠的固有层有淋巴孤结和丰富的肠腺,肌层发达。肝小叶间界限不清,血窦中可见大量扁平的内皮细胞和多突的星状细胞。胰脏的小叶界限不清,内分泌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13.
用动脉灌注法,观察了绯胸鹦鹉胃的动脉供应。结果表明,腺胃由腺胃背侧动脉和腺胃腹侧动脉供应营养,肌胃由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供应。肌胃背侧动脉和肌胃腹侧动脉均由胃左动脉分出,肌胃背侧动脉发出分支与腺胃背侧动脉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对一只意外死亡朱的消化系统各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消化管均具有一般的四层结构,但食管粘膜内有密集的泡状腺,分泌物丰富;腺胃和肌胃均未见粘膜肌,但肌层很发达;小肠绒毛较长,未见中央乳糜管构造,固有膜及绒毛内有丰富的平滑肌束;盲肠亦有短的绒毛,且淋巴组织发达,可形成淋巴小结。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少,小叶界线不清。  相似文献   

15.
斑腿树蛙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尾两栖类的消化道组织。[方法]采用解剖学与组织学方法研究斑腿树蛙的消化道。[结果]结果表明,斑腿树蛙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大肠。消化道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食道为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胃和肠都为单层柱状上皮。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皱褶最丰富。食道腺为复泡状腺,胃腺属于单管状腺。具有十二指肠腺,回肠和大肠无多细胞腺体。杯状细胞存在于食道、十二指肠、回肠和大肠中,但食道、十二指肠中较少,回肠和大肠中较为丰富。[结论]斑腿树蛙肌层均为平滑肌,内层环肌较厚,外侧纵肌较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镜、电镜及特殊染色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5例双峰驼大、中、小动脉与静脉以及毛细血管的微细结构,结果表明,各级动脉与静脉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在大动脉,3层中均有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其间界限不甚明显。中动脉与小动脉属肌性动脉,中膜平滑肌厚而明显。中动脉外膜内层结构致密,纤维组织丰富。大静脉的内膜与中膜均较薄,中膜由数层平滑肌构成,外膜则很厚,由大量平滑肌束及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构成。中静脉中膜仅由数层平滑肌构成;外膜厚,弹性纤维丰富。小静脉管管壁的结构与中静脉的相似,但较薄。毛细血管管壁也较厚,内皮细胞呈高突状,胞质中常有许多质膜小泡。毛细血管管腔狭小,管腔内有红细胞时,毛细血管内界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板诱集的蔬菜害虫及天敌数量进行分析,发现黄板对蚜虫、黄曲条跳甲、斑潜蝇、寄生蜂均有不同程度的引诱作用.不同害虫在黄板上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蚜虫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多,黄曲条跳甲、斑潜蝇大体上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少.黄板法能够有效监测黄曲条跳甲的田间种群发生动态,与常规的单位面积法反应的田间种群动态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其受体(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EGFR)、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lpha,TGF-α)在大鼠胃溃疡愈合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溃疡组(42只)和正常组(6只)大鼠胃黏膜EGF、EGFR、TGF-α的表达,测量各指标的积分光密度值。结果 EGF、TGF-α以胞浆表达为主,EGFR以胞膜表达为主,三者均可见壁细胞、内分泌细胞阳性表达,阳性信号以靠近黏膜肌层为主。EGF、EGFR阳性细胞在溃疡术后1d即有增多(P<0.05或P<0.01),TGF-α于溃疡术后2d增多较为明显(P<0.01),之后均呈渐强趋势,EGFR阳性细胞在溃疡术后6d表达最强,EGF、TGF-α阳性细胞于溃疡术后10d积分光密度值达到高峰,溃疡愈合后期三种指标积分光密度值均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大鼠胃溃疡自愈时期胃黏膜能特异性表达内源性EGF、EGFR、TGF-α,三者共同参与了胃溃疡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