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本文根据多年封山育林经验,总结出封山育林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下文主要对具体技术进行阐述,希望对同行起到一定参考作用。1检查验收为了达到封育一片,成林一片,收效一片,每年秋末冬初,当地林业部门应组织力量,按照封山育林计划和承包合同,对当年计划完成情况和按封育期限达到封育成林成效的面积进行检查验收,并写出报告,逐级上报备查。检查验收内容主要包括:1.1封山育林计划完成情况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封山育林的封育范围、封育面积、类型、  相似文献   

2.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禁止人为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本文在介绍五丈原林场封育区概况的基础上,对封育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封山育林设计、保障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进行调查,介绍了封山育林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森林资源概况,概述了其封育布局类型,总结了封育成效及经验,以期为封山育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封山育林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封山育林是大面积绿化荒山和疏林山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传统性封育方式单一,经营粗放,成林率低。为提高封育成林率,浙江省自1984年起,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定点、定期、定向”的封山育林67.354万hm~2,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论述了该省开展封山育林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以便进一步提高封育效益。  相似文献   

5.
河北山区封山育林综合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封山育林能快速、经济地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是我国山区生态建设的首选途径。封山育林是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是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该文探讨河北地区封山育林的综合技术,包括实验地概况、封育范围、封育方法,并分析了封山育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吕梁林局下李林场封育林区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能有效地促进森林植被恢复并保护物种多样性,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及物种数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垂直结构;封山育林后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封育后林下的土壤含水量和腐殖质含量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东端封山育林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东端17块具有代表性的封育地与封育前及对照区的天然更新、幼树高生长、灌木高度、盖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封山育林效果显著的结论,并运用森林群落演替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论证,从而说明封山育林是发展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封山育林作为林业生态建设重要手段,实施科学的封山育林,既可以促进林木的快速生长,也可以保障林业繁育,因此,科学的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意义非凡。本文针对目前封山育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封育方式对三峡库区秭归县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采集秭归县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及天然次生林保护区域的不同林地土壤样品,对其土壤质地、容量、孔隙度、有机质、最大持水量、含水量以及土壤养分(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的沙粒占比和土壤容重显著低于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且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最大持水量、土壤整体养分要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封育方式。从整体上看,三种封育方式的土壤性质为天然次生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N、全K、碱解N、速效K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综上所述,天然次生林高的有机质含量使土壤具有更优良的理化性质。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的土壤恢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土壤的改良和恢复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封山育林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由于地区发展状况不平衡、群众的文化素养参差不齐、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差距大等因素,实施封山育林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封山育林的效果难以在短期内呈现,不利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本文就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充分实施封山育林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封山育林是植被保护的一种重要措施,可以保护植被免受人类采伐、践踏,促进植被健康生长。本文不仅对封山育林的优点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措施,旨在提高林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20,(13)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一定破坏,林业资源锐减,当前做好封山育林能够有效促进林业资源的恢复,近年来,封山育林取得较好的成果,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做好封山育林的技术管理,保护好林业资源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基于此,文章就封山育林技术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封山育林是山区植被恢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结合繁昌县封山育林的实践,对封山育林的优点、方式等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技术和政策措施,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在林业生产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林地小班,小班的多数面积已经成林,但还尚有部分地块属于林间空地,面积一般不太大,在20亩以下,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封育措施,使其促进天然更新,为此就需要进行围栏架设,现将封山育林的围栏架设技术总结如下:1小班圈定如果是在平原地区,没有明显的地物标,则需要用GPS进行小班圈定,这样能够准确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的作用越来越大。天然林是重要的林业资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封山育林是保护林业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朝阳市封山育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不同封育条件下阔叶林地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变化,以期为研究封山育林提供土壤微生物学效应依据。在安徽省山区选取试验样地,按封育年限的不同,分季度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室土壤微生物培养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微生物酶活性一般表现为封育20年、10年封育30年、5年、0年;在封育年限相同时,土壤微生物酶的活性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方差分析表明:在同一季节,未封育林地和封育5年、20年林地土壤中微生物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明显,未封育林地和封育10年、30年林地土壤中微生物脲酶活性差异明显。此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季,林地土壤中微生物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在秋季,林地土壤中微生物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在其余季节,这3种酶呈极显著差异(P0.01)。综合研究结果可知,土壤中微生物的季节性活动表现为封育年限较长的比封育年限较短的活性强;同时,3种酶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欣 《北京农业》2013,(15):226
近年来林业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由于林区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森林资源大幅度减少。所以林业部门要对林业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开展封山育林工程。下面我就林区现阶段的封山育林工作,以及其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对贵州省都匀市喀斯特封山育林区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都匀喀斯特封山育林区土壤种子库中活力种子丰富,共有18科45属46种.其中草本植物种子占绝对优势,占种子数的81.25%,木本植物只占18.75%.草本以白酒草占绝对优势,为54.54%.8个不同封育年限的样地的种子密度变动于2 309~4 459粒/m2.在各个土层中它们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即随土层的加深,种子数量不断减少.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林分的郁密度加大,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数量、种类在相应的时间内不断减小;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后,种子数量、种类又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东端封山育林涵养水源作用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祁连山东端8块具有代表性的封育区与周围未封育对照区的森林凋落物、苔藓枯枝落叶层及其容水量、土壤含水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可以显著提高水源涵养效能。可作为培育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封山育林区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贵州省都匀市喀斯特封山育林区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都匀喀斯特封山育林区土壤种子库中活力种子丰富,共有18科45属46种。其中草本植物种子占绝对优势,占种子数的81.25%,木本植物只占18.75%。草本以白酒草占绝对优势,为54.54%。8个不同封育年限的样地的种子密度变动于2 309~4 459粒/m2。在各个土层中它们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即随土层的加深,种子数量不断减少。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林分的郁密度加大,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数量、种类在相应的时间内不断减小;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后,种子数量、种类又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