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红茶消费国。印度有组织的茶叶研究始于1891年。1911年,托克莱茶叶试验站建立,从此在托克莱开始了印度100多年的茶叶研究历程。文章回顾了印度于1910—2010年间的茶叶研究历史、研究思路、不同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获得的研究成果,并简要展望了茶叶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茶叶生产和消费国,约85%茶叶产量为CTC红茶。至今,在印度茶叶协会托克莱试验站和南印度茶叶种植者联合会茶叶研究所等地收集保存了约3350多份种质资源,选育释放了62个无性系品种、20个双无性系种子品种以及153个茶园系列品种。育种技术从早期的常规选种,逐步发展到杂交育种、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转基因育种等生物技术育种;茶树以扦插繁殖为主,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也在研究之中。目前60%  相似文献   

3.
梁月荣 《茶叶》2006,32(2):106-111
由于印度的茶叶产量达到世界总产量的27%,因此其在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茶产业也许是近150年以来印度唯一能保持领导地位的产业。尽管人均消费低,但印度茶叶国内消费几乎占总产量的3/4,而且以年增长2.7%的速度在发展。茶叶仍然是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每年约184.7亿印度卢比。然而,近几年来这个15亿美元的产业却处于衰退之中。本文讨论了造成其衰退的原因及挽救措施。印度对茶叶的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4个不同组织,其中托克莱试验站已经培育出许多改良茶树品种:30个TV无性系,150个在试无性系和14个双无性系。本文同时介绍了印度的茶文化和产茶社团的的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4.
近十五年托克莱推广了六个双无性系茶籽原种。这些原种一般包含同一托克莱推广的与有生殖力无性系结合的无性系。除TS_(378)(纳达迪维)外,原种的两个无性系都是有生殖力的,TS_(463)则是TV_1与TV_(19)  相似文献   

5.
印度托克拉茶叶试验站创制了带有锥形调节器的洛托凡揉切机,其目的是为了增进洛托凡揉切机的揉条和细胞破坏作用。拜波拉分别于1965年、1966年和1968年就提出过报告,在印度的试验表明,用带有锥形调节器的洛托凡揉切机制造的茶叶比用可调尾盘的洛托凡揉切机制造的茶叶,其茶汤的鲜爽度、明亮度和强度都较好,同时售价也较  相似文献   

6.
筛选抵御严重土壤干旱的品种是全部作物改良计划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水分协迫影响的严重程度主要依植物的类型而定,抗旱性即指植株在这种条件下顺利生长的能力。植物抗御旱害的影响是通过一系列生理和生化的作用机制来实现的,这种机制主要是在土壤水分严重亏缺的条件下通过维持相对较高的植株水分状态来完成的。托克莱茶叶试验站所育成的茶树品种根据其抗旱程度的高低可能划分为抗旱型和干旱敏感型两类(Barua和Bezbaruah, 1970)。本研究旨在试图阐明某些生理和生化的指标与抗旱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简略的发展史 据各方面的报道,茶园使用除草剂(或称除莠剂),还是在近半个世纪前开始的。东北印度于五十年代在托克莱试验站进行了除草剂研究。在他们的早期试验中认为西玛津、阿特拉津对防治阔叶草是可行的。但托克莱在1961年才推广化学除草。1965~1967年他们进一步推荐了西玛津、阿特拉津、茅草枯以及百草枯等防治茶园杂草。六十年代该站采用百草枯作为茶园防治杂草的基本除莠剂;2,4—D、  相似文献   

8.
裘孟荣 《茶叶》1996,22(3):50-53
茶叶技术扩散是茶叶技术推广的结果。它标志着茶叶科技成果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一持续地增长。茶叶技术扩散有多种模式。茶叶技术扩散的规律,类同于技术生命周期,加速茶叶技术扩散的宏观措施可归为六项。  相似文献   

9.
产品包装的文化内涵从根本上说源于并反作用于消费群体的文化需求,优质的设计可以引导并推动消费群体文化内涵的提升。因此,把握和坚持茶叶包装设计的文化性尤为重要。我国传统花鸟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具体体现。寻找将传统花鸟画的形式美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的具体方法,以提升产品价值、突出产品内涵为目标,探索茶叶包装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茶叶生产手段现代化概念我国的茶叶生产和整个农业生产一样,它脱胎于解放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制度,生产的基础是小农经济,生产手段全靠手工。解放后由小农经济转变到集体所有的生产社、队。茶叶生产从栽培制造到经营管  相似文献   

11.
1%苦参碱·印楝素EC(托盾),防治茶树害虫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均有较好防治效果,可以大力在郴州市茶叶绿色食品、有机茶产区推广应用,喷施浓度以托盾800倍液为好。  相似文献   

12.
现代茶叶生产已经集鲜叶生产、初精制加工和成品茶销售于一体,形成一个由教育、科研、生产和经营组成的小型系统工程。单就茶叶生产来说,就涉及到良种繁育、茶园建设、茶机工业和初精制茶厂等。在整个大农业中,茶叶生产的商品率较高,一般在90%以上,因此它对市场的依赖性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发育比较健全的茶叶市场机制,则茶叶的发展会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央(84)1号文件精神鼓舞下,在县农业局和外贸公司的支持下,绵竹县茶叶联营公司于一九八四年二月廿四日诞生了。这个茶叶生产经营型的实体是四川德阳市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方法体制改革的第一个典型。它取代了过去由供销社收购调运茶叶的业务,砍掉大量中间环节。一九八四年国家对茶叶价格进行了调整,在取消了价外补贴、让税、精加工  相似文献   

14.
春返大地,茶芽萌动,茶叶产销即将拉开序幕,德清县暨上柏镇政府重视发展茶叶经济,于2月27日邀请省、市、县有关方面的茶叶专家和工商、财税等职能部门领导及重点产茶单位的负责人共40余人,商讨建设德清县莫干山茶叶市场。莫干山茶叶市场是去年5月动工,面积10余亩,这是深化茶叶流通体制改革而兴办的一项新兴实体。它利用得天独厚的莫干山优势和交通方便,开发上柏历史  相似文献   

15.
贮存保管茶叶最重要的工作是防止霉变和陈化。霉变的茶叶不但失去了饮用价值而且有害于身体;陈化了的茶叶,虽然还不至于不能饮用,但由于陈化结果,内含有效成分如单宁、水浸出物等含量减少,使茶叶香味低淡,色泽枯黯、失去新茶清高翠绿的风格(指绿茶而言),因而也就降低了它的饮用  相似文献   

16.
芽接法     
在《季讯》第47期上,我们曾经报导过有关复合茶树的产量情况,有迹象表明,一个高产的砧木能够使一个品质优异的无性系增加产量而无损其品质,这与东北印度托克莱早年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为了获得复合茶树,我们选用了芽接法,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並且已被其他作物所发展。芽接法比其他方法好的地方是不影响树液的流动,同时,在砧木的疮口上也可较  相似文献   

17.
范少辉 《福建茶叶》2016,(2):160-161
任何商品的销售几乎都离不开产品的包装和设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包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外形还是意象,都成为衡量包装是否优秀以及是否符合产品市场销售要求的重要指标。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茶叶需求更加多样化,茶产品市场竞争空前加剧。在我国包装事业日益繁荣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广大生产厂商要十分注重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本文托从我国茶叶包装的审美特性入手,对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的独特审美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品牌形象整合对茶叶企业的视觉形象设计进行创新是我国茶叶产业、茶叶企业积极发展比较优势和走向品牌竞争的最新内涵。品牌形象整合对茶叶企业视觉形象设计创新的重要价值意义在于它为茶叶企业的品牌竞争提供了整合思路、为茶叶企业的品牌营销提供了重要的无形资产、有效地回应了消费者心理的情感化体验期待。品牌形象整合视角下茶叶企业视觉形象设计的创新策略可以尝试基于品牌形象整合的个性化设计策略、内嵌于企业文化治理中的人文精神设计策略、基于品牌辐射标的的色彩整合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超微绿茶粉原料茶加工中的几个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飞虎  李中林  袁林颖  张玲  邓敏 《茶叶》2005,31(4):245-246
超微绿茶粉是一种能快速冲饮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纯天然粉末茶。它能最大限度的保持茶叶原有的各种营养成分、药理成分和原料的天然本色,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等有机特性,可直接应用于茶饮料加工或直接作为速溶型饮料,也可用于各种茶叶食品或添加于各类食品中,以强化其营养功效,并赋予食品天然鲜绿色泽和特有的茶叶风味。超微绿茶粉的原料茶加工和常规的茶叶加工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贯丽丽 《福建茶叶》2016,(6):265-266
茶是中华民族的一大重要饮品,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发于神农时期,发展于唐朝,最鼎盛的时期是在宋朝。茶文化集儒家、道家、佛家等诸派的思想于一体,是中国文化闻名于世的重要体现。本文对茶叶名称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英文对译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历史发展,在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进行概述后,通过直译和音译两大方式结合具体的茶叶名称进行翻译举例,最后结合不同的文化语境,对茶叶名称的英译提出了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