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市南漳、保康、谷城三个山区县,地处荆山山系秦巴走廊,坡耕地面积大.为了不失时机地抓住国家正在组织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最近,我们到三县的部分乡镇、村组就坡耕地现状和退耕还林的有关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退耕还林的意义退耕还林工程是从我国发展和生存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森林树种植被、恢复秀美山林、维护自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  相似文献   

3.
正退耕还林就是以改善和保护现有生态环境为目的,将坡耕地及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二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一、退耕还林的意义退耕还林工程是从我国发展和生存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森林树种植被、恢复秀美山林、维护自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  相似文献   

4.
<正> 我市南漳、保康、谷城三个山区县,地处荆山山系秦巴走廊,坡耕地面积大。为了不失时机地抓住国家正在组织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最近,我们到三县的部分乡镇、村组就坡耕地现状和退耕还林的有关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 1 三县坡耕地现状 三县版图面积为9616.94km~2,其中山地约7533km~2,占版图总面积的78%。山高坡陡、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是三县山地的基本特征。其坡耕地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积大,分布广。从土地资源详查结果看,三县共有6°以上的坡耕地10.73万hm~2占三县耕地总面积的69%,其中保康县坡耕地面积占该县耕地  相似文献   

5.
李翠莲  戴全厚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034-5037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老鹰山镇不同年限退耕还林地为对象、石漠化未治理地为对照,分析探讨了坡耕地退耕还林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土壤酶的差异性变化比较明显.相对于石漠化未治理地,自然松林及其他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脲酶活性都有一定的增加.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蔗糖酶活性均高于石漠化未治理地,增幅为176.59%~741.37%.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淀粉酶活性不同,对比石漠化未治理地,其他退耕还林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降低,但变化规律并不明显.通过相关分析可知,脲酶和蔗糖酶与碱解氮之间相关显著,脲酶和蔗糖酶与其他养分及淀粉酶与各养分因子之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宜君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际出发,分析了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办法,从而不断提高退耕还林保存率,巩固退耕还林成效,对渭北地区坡耕地退耕还林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2年我县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三年来共建设工程4 533.3hm2,其中坡耕地造林2 866.7hm2、荒山荒坡造林1 666.7hm2,有效地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根据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有关政策,结合实际,我县积极采取措施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目前我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规范、政策兑现及时、档案齐全、成果巩固有力.  相似文献   

8.
<正>前言:退耕还林是指从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生活费)补助。黄河流域以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中,云南省新平县桂山镇被列为云南省“18工程”项目实施地,农村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都要实施退耕还林。在退耕  相似文献   

10.
1实施"退耕还林(草)",改善生态条件 1.1全县基本完成坡耕地退耕还林(草)任务,对退耕还林周边的荒山荒坡实施造林种草,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环境防护体系,使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减少,水源涵养初见成效,河道流量明显增加,逐步达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雨不成灾.  相似文献   

11.
<正>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从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覆盖率,再造秀美山川,维护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建平县是辽宁省西北部的一个农林业生产大县,由于坡耕地较多,为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自2002年至2012年10年间,建平县大面积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全县退耕地造林面积50万亩,退  相似文献   

12.
建设梯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山区扶贫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兼解决温饱、水保与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富民工程.本文简述了坡耕地造成的危害以及实施坡改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吉林农业》2015,(4):30
<正>2014年,我国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在陡坡耕地较多的地方优先安排500万亩;2015年拟安排1000万亩。到2020年,将全国具备条件的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约424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5年来,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4.41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3.08亿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  相似文献   

14.
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勇 《农技服务》2012,29(5):567-569
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不同退耕还林还草区植被及土壤进行调查,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后坡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后,土壤质地趋向粘化,土壤容重明显下降,土壤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增强。同时,土壤有机质及碱解氮含量出现显著增加,其大小顺序均是退耕还林地>退耕还草地>退耕荒草地>旱地;而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退耕还林还草能明显提高土壤保水和蓄水性能以及土壤有效养分数量,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我县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三年来共建设工程4 533.3hm2,其中坡耕地造林2 866.7hm2、荒山荒坡造林1 666.7hm2,有效地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根据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有关政策,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点调查、水分定位试验与气象要素相结合的方法 ,对平凉市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区的降水时空变异、坡耕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 ,据此提出了平凉市坡耕地退耕还林 (草 )应采取的措施是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适宜树种 ;采取各种节水、蓄水措施 ,提高苗木成活率 ;综合治理荒山荒沟 ;改每年春季一次造林为春秋两次造林 ;及时提供坡耕地土壤墒情信息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面源污染物负荷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水土流失及土壤面源污染的防治效果.【方法】在3个坡级、4种退耕还林草土地利用方式下(乔木林、灌木林、人工草地和坡耕地)布设12个径流小区,对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污染物输入量、地表径流、主要面源污染物负荷和林草地拦蓄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年径流系数坡耕地(3.23%)、人工草地(2.91%)明显地高于油松林(2.74%)和沙棘林(0.91%);坡耕地N、P、K投入量分别是需要量的282%、115%、369%;坡耕地、油松林地、沙棘林地和人工草地CODMn、BOD5、NH3-N、TN、F-、NO2-N、TP含量超标,污染物负荷分别为3.05、3.37、1.07、0.26kg/hm2.【结论】林草植被有效地减少了地表径流的产生数量,整地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对地表径流的拦截效率.与坡耕地相比,油松林地、沙棘林地面源污染物输出数量减少了64.85%和88.80%,人工草地减少了16.02%.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积累的影响,在花江峡谷地区采集典型坡耕地(玉)、撂荒 地(域)、坡耕地退耕后种植车桑子(芋)、油桐(郁)和椿树(吁)5 类样地的土壤剖面样品,对有机碳、全氮的含量与 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椿树林地和油桐林地含量差异不显 著(P 0.05),椿树和油桐林地显著高于车桑子林地、撂荒地及坡耕地(P 0.01);2)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密 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0 ~ 20 cm 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分别占整个剖面的36.84% ~ 46.01% 和 35.63% ~44.50%,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3)研究区有机质分解较为容易、氮素矿质化作用明显,土壤C/ N 介于 9.79 ~13.59 之间,C/ N 水平总体偏低,并且表现为除坡耕地外,4 种退耕还林地C/ N 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 5 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与碱解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土壤有机碳、 全氮含量与pH 值呈负相关(P 0.05)。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关键因子,研究区坡耕 地退耕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含量和密度均增加,表现了退耕还林还草促进土壤碳库和氮库积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人工植被复合经营在解决农林争地、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满足人们对各种农林产品的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对黄土地区坡耕地人工植被7种复合经营模式的系统结构配置、调控技术、系统功能及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植被复合经营是黄土地区坡耕地治理,农林牧综合协调发展、达到持久农业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坡耕地人工植被复合经营模式的多元化生产是黄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林草覆盖率、恢复植被,进而改善生态环境及振兴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一、突出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在平原搴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绿化工程,提高农田防护功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落实和兑现补偿政策,加大造林地管理、管护投入,建立健全管护队伍,调整结构和开发特色产业,解决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