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放养柞蚕用的柞蚕场,每年要被蚕吃掉大部分树叶,营养积累少,树质树势减弱,又无外界营养的补充,往往出现生长不良,枝疏叶小的现象。要保护好蚕场,做到既养蚕又养山养树。从我县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保柞茧常年丰收,必须加强管护,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2.
杨志英  王刚 《新农业》2006,(9):53-53
凤城市鸡冠山镇蚕场资源丰富,目前全镇共放养柞蚕1000把,年产值1000多万元,平均每户蚕农年收入达万元。镇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柞蚕养殖业,确立了靠养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一是开展科技培训。在市蚕业总站的指导下,先后多次在养蚕重点村举办了科学养蚕培训班,培训  相似文献   

3.
放养柞蚕是山区农民的致富项目,蚕场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风力资源丰富,有关部门将在部分蚕场安装风力发电机,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定面积的养蚕场地.为更有效地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其原有生活水平不下降、长远生计有保障,组织有关方面资深专家,对此进行了评估,并且提出了补偿方案,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省蚕业科学技术普及率不高,高产技术不配套,蚕农放养技术水平偏低,多数蚕农还是采用传统的养蚕方式。因此急需总结一整套蚕业增产放养综合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提高柞蚕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蚕业放养综合技术通过采取柞蚕场地园林化建设技术和柞蚕放养技术相结合,达到柞蚕放养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养蚕对蚕场山体不会造成什么破坏.相反完全能够形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桑树在绿化荒山、水土保持和净化空气上起重要作用;蚕场具有生态平衡的自我补偿机制;蚕生产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能极大促进生态蚕场建设.使柞蚕业成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蚕场除放养柞蚕外还具有薪炭林的作用,对缓解山区能源紧张、保护山区林业和其他植被、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鲁山县蚕业模范阎清选放养柞蚕已经历了三十多个年头,他从十几岁开始就跟随父亲上山养蚕,既学到了传统的养蚕经验,又学习了科学养蚕知识。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了养蚕配套技术,使柞蚕生产高产、优质、稳产。他放养的蚕,每50。克卵量产茧稳定在2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7.
丛娟 《新农业》2006,(3):53-53
李会远是凤城市边门镇建设村四组村民,今年四十一岁,养秋蚕十余年,他所承包的130亩蚕场,连续五年把产超百千粒,产值超2万元。今年在蚁蚕期多雨,病虫害大发生的不利条件下,又喜获丰收,摘茧260千粒,产值两万四千元。李会远在养蚕的活动中,虚心学习新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养蚕规律。他的主要做法一是培养树型增加产叶量。蚕场是养蚕基地,柞叶是蚕儿的饲料,李会远把承包的蚕场全部实行小树搬尖,培养中干树型,每年在春夏之交进行柞树剪梢,促使柞树扩枝展冠。经过他修剪的柞树产叶量,比其它蚕场增加一倍以上,有效地提高了饲料报酬率。二是良蛾投…  相似文献   

8.
宽甸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柞蚕茧生产基地县,放养柞蚕已经成为重点蚕区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存在的产权不明晰,重养蚕、轻建设、掠夺式经营等突出问题,导致柞蚕场生态质量逐渐下降。为了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柞蚕场资源,结合柞蚕场经营管理实际,对完善柞蚕场承包经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永刚 《新农业》2007,(7):56-56
由于多年来的养蚕活动和对蚕场投入不足,管护不到位,使部分蚕场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了蚕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蚕场管理,改善蚕场植被,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0.
韩兆国 《新农业》2006,(12):34-35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自然状况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占有林面积的29%。全市有40万农户,其中2万户从事柞蚕放养,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20%,占辽宁省的30%,是全国最大的柞蚕饲养市(县),年农民养蚕收入超亿元,蚕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17%。山区农民“吃粮靠种田,花钱靠养蚕”。全市22家缫丝加工企业,年工业产值3亿多元,创利税800多万元。在养蚕农民和加工企业之间活跃着1000余名蚕茧经纪人。2003年以前,全市的柞蚕生产、流通、加工三个领域间泾渭分明,各自为战。尤其是养蚕农民,由于缺少新技术、新品种、信息、交通等方面的组织协调,收入很不稳定,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广大蚕民迫切需要联合起来,组建蚕业协会并通过协会得到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实惠。2003年12月,凤城市鸡冠山镇四台子村农民高庆年牵头组建了凤城市蚕业协会。运行2年来,协会得到市县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养蚕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带动了近2万养蚕农民共同致富。经纪人增加了收入,加工企业增加了效益,真正形成了蚕业协会带动蚕业产业化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1.
柞蚕保护育     
白月 《新农业》2005,(7):54-54
柞蚕小蚕保护育是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露天放养,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为实现养蚕工厂化、自动化提供了条件;柞蚕小蚕保护育是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采用薄膜覆盖放养,比露天育增温2℃~3℃,龄期快2~7天,每年放两次蚕可避免早霜为害;柞蚕小蚕保护育是提高养蚕效益的有效途径。刘家河镇采用柞蚕小蚕保护育的春蚕比露天育保苗率提高35%,增产30%;秋蚕保苗率提高14%,增产32%;同时柞蚕保护育也提高了茧丝品质。  相似文献   

12.
柞蚕二化一放是把二化性柞蚕种通过低温控制由一年放养两次改为一年放养一次,放养时间在春蚕和秋蚕之间,所以又称为早秋蚕。经调查,"二化一放"不但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缓解农民养蚕与养山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凤城市宝山镇历家村村民宫兴富,靠科学养蚕创高产,靠规模经营多增收.他2007年共放养春秋蚕10把,净收入12万元,成为全市闻名的养蚕大户.  相似文献   

14.
蚕场的柞树一般生长到5~6年生时需要进行轮伐更新,以满足柞蚕不同龄期对柞叶成分的生理要求,也为养蚕操作提供了方便。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蚕场柞树轮伐或砍伐方法不当、养蚕用叶过重、蚕场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树势衰退、产叶量低、担蚕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柞蚕的正常生产。对此,怎样轮伐更新才能更有利于柞树的生长、促进柞蚕业生产和保持生态平衡呢?笔者根据实践和调查,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5.
蚕病的发生对养蚕生产危害较大,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特别是秋蚕期的气象和饲养环境条件,使蚕易感染蚕病,给养蚕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严格做好秋蚕养蚕前的消毒防病工作很重要.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政策和云南省退耕还林的实施,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扩大,而秋蚕期因蚕病造成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部分地区达到20%以上,因此,在秋蚕期应认真抓好秋蚕养蚕前、养蚕中的消毒防病工作,切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对蚕体的感染,以保证养蚕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王利媛 《新农业》2006,(2):53-53
刘喜庆是凤城市边门镇敖家村三组蚕农,丹东市蚕业劳动模范,放养柞蚕40多年,对中刈柞树的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培养的树形全部达到中刈化,养蚕连年增产,是当前丹东地区中刈柞树管理的榜样。敖家村椿树沟共有蚕场512亩,现已改成中刈型柞蚕场352亩。刘喜庆中刈柞树管理的主要技术是“中刈留桩”、“中刈放拐留拳”和“合理砍伐更新”。  相似文献   

17.
传统养蚕法劳动强度大,投入大,风险大,是制约蚕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无蚕具养蚕法改变传统观念,以低投入,高产出为宗旨,实现了养蚕科学化,作在攀西地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无蚕具养蚕法鉴定。结果表明:该法在桑蚕生理性状及经济性状上的传统养蚕法无显差异,其中一些性状还优于传统养蚕法,且可节省养蚕时蚕箔,蚕架及部分蚕网,蚕药的投入,每张种约可节约人民币300元左右。因此,可在攀西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灭线灵”2号防治柞蚕寄生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放养在野外,经常受到各种不良条件和病虫害的侵袭而影响产量。柞蚕寄生线虫就是我省柞蚕重要敌害之一。此外,在吉林、山东、河南、贵州等省部分柞蚕区,都有发生和为害。据不完全统计,辽宁有近三万把(210万亩)柞蚕场有线虫发生和危害,其中最严重的也有一万余把。在有效防治之前,蚕儿受害率一般为50~60%,重者可达90%以上,故有些蚕场被迫停止养蚕。  相似文献   

19.
柞蚕早秋蚕,具有产量高、丝质优,不受寄生蝇和早晚霜的威胁,市场上紧缺,上市价格高于秋蚕的30%以上,又不与农忙争工等优点。西丰县自1980年开始研究和推广早秋蚕生产以来,迄今已近30年,全县年推广早秋蚕250把。但在实践中,具蚕农反映:早秋蚕比秋蚕好,因早秋蚕种茧在低温人工控制下长达9个月左右,造成蛹体营养不足,制种时存在着产卵量少,孵化率低,蛾子交尾能力差,短爪,水肚蛾,畸形蛾多,蚕期发病重,产茧量低的不良现象。上述情况严重影响了早秋蚕的发展,放养把数逐年下降。经多年实践证明:关键是产量低。而产量的高低,又受保种温度、种子质量,放养管理等因素所制约。究竟保种温度是多少?种子质量要达到什么标准?制种和放养中应抓住哪些环节?自1982年开始,我们就在重点养蚕区与蚕民反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对比试验分析,逐步掌握了早秋蚕的丰产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解决家蚕养殖上蚕室、蚕具短缺的矛盾,近两年来我站进行了塑料拱棚养蚕试验,先后在高涧乡龙庙村三组共建塑料拱棚23个、计1350平方米、养蚕45张,获得了养蚕投资小、见效快、产量高和迅速解决蚕室、蚕具短缺问题的好效果。塑料拱棚养蚕的优点:①能迅速较好地解决养蚕与蚕室、蚕具短缺的矛盾。拱棚养蚕是在室外进行拱棚地面育蚕,不需蚕室,同时可省蚕匾等蚕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