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闲日光温室水芹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日光温室反季节种植黄瓜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夏季许多日光温室闲置,影响了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进行“黄瓜-水芹”轮作,可以为农民充分利用闲置日光温室种植水芹增加收入,同时也可防止黄瓜连作障碍的发生.文章根据水芹的生长特点,提出从品种选择、大田准备、水分管理、温度调节、病虫草害的防治及采收等技术环节整理一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芹的营养保健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节水型水芹和贵阳地区的野生水芹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产品器官中营养保健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野生水芹中的总糖、葡萄糖、蛋白质、黄酮含量高于“节水型”水芹,而蔗糖和硒含量则显著低于“节水型”水芹;“节水型”水芹叶片中的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茎及野生水芹;水芹中黄酮、硒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蔗糖含量较低,属于一种优质的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水芹在深水栽培条件下,不同药剂防治斜纹夜蛾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特进行了相关药效试验,并对水芹中相应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药剂都有较好的速溶性、持效性和广谱性。从安全性、经济。性和便于推广的角度考虑,对于即将上市(收获天数少于20d)的水芹,建议选用艾绿土防治水芹斜纹夜蛾;对于离收获时间较长(收获天数大于20d)的水芹,建议选用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防治水芹斜纹夜蛾。  相似文献   

4.
U、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水芹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U、Cd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水芹的生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U、Cd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处理浓度的增加,水芹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水芹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其中以Cd元素对水芹叶绿素b胁迫作用最显著;水芹根系活力在低浓度(15 mg·kg~(-1))时受到促进,而在高浓度(150mg·kg~(-1))时受到抑制;叶片相对电导率处理组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胁迫作用强于Cd;叶片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比较U、Cd单一及其复合处理对水芹的胁迫效应表明,高U高Cd(U150 mg·kg~(-1)+Cd150 mg·kg~(-1))对水芹生长和生理影响最显著,水芹在低浓度U、Cd胁迫下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因此,其在低浓度U、Cd单一及其复合污染的土壤修复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三种湿地植物抗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阶段性降温条件下,研究了三种常用湿地植物黄鸢尾(Iris pseudacorus L.)、花菖蒲(Iris ensata Thunb.)及水芹(Oenabthe javanica)叶片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锻炼使湿地植物通过对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性的调节来提高其机体的抗寒性.低温条件下,黄鸢尾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5℃时SOD活性是初始值的5.77倍;花菖蒲保持较高的CAT活性,5℃时其CAT活性是黄鸢尾CAT活性的8.95倍,是水芹CAT活性的3.77倍;水芹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明显提高,温度和脯氨酸含量呈负相关(R=-0.755,P=-0.050).综合比较各项生理指标可以得到这三种湿地植物的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黄鸢尾>花菖蒲>水芹.  相似文献   

6.
野生水芹是一类重要的药食兼用植物,在此通过综述水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食疗作用以及富集特性等一系列性质,为水芹在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方面的开发以及水芹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对毒死蜱在早、晚茬水芹中的残留动态和安全间隔期进行了研究.毒死蜱在水芹中的浓度变化符合动力学方程y =yoekx,在早晚茬水芹中其半衰期分别为6d和6.7d;在10月初用药用量为750 mL/hm2条件下,无公害水芹生产安全间隔期为54 d,远大于农药使用准则中毒死蜱在茎类蔬菜上的标准.因此,在水芹虫害防治过程中应慎重使用该农药.  相似文献   

8.
为培育出苗情一致、长势较强的水芹种子苗,采用不同的育苗基质和田园土以不同比例进行复配,选择适合水芹种子苗生长的育苗基质配方。以湿栽水芹(Oenanthe stolonifera D.C.)D0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育苗基质配方对湿栽水芹种子苗生长、根系活力、品质及功能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蔬菜育苗基质与田园土配比为1∶1或者蚯蚓粪与田园土配比为3∶2时,培育出的水芹苗生长量高,秧苗长势较好,壮苗指数测定值均为0.13;光合色素含量高,根系发达,有利于幼苗生长。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育苗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更好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水芹,并为其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水芹嫩茎为外植体,研究水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及试管苗生根、移栽、扦插的条件。[结果]MS+BA0.5 mg/L+NAA1 mg/L是诱导水芹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MS+AgNO30.4 mg/L+BA0.2 mg/L是诱导水芹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1/3 MS+IAA0.6 mg/L是水芹不定芽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以炉灰渣为试管苗的移栽扦插基质,移栽成活率为99%,扦插成活率为94%。移栽和扦插的水芹试管苗具有生长快和长势旺的特点,90 d收获的鲜食茎叶比野生水芹增产15%,根系为野生植株的2倍。[结论]在生产上,应采用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的方法进行水芹的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6,(4):12-13
2015年度江苏省"十家农民合作社十个畅销产品品牌"1.宜兴市丰汇水芹专业合作社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现有成员382户,基地面积1500多亩,辐射带动面积2000多亩,年产水芹1万多吨,是全国水芹种源基地。"陶都"牌水芹先后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名牌产品、中国名优产品和中国水芹引领品牌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水芹别名楚葵、蜀芹,伞形花科水芹属,原产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分布于湖泊、沼泽边缘和溪沟等潮湿地带。多年生湿生或水生草本,以食用嫩茎和叶柄为主,具有江南"水八仙"之美誉,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钙、铁、磷及多种维生素。据《本草纲目》记载,水芹具有健脾胃、降血压和清热解毒等功效,因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12.
水芹,又名蒲芹、蜀芹,是多年生水生蔬菜。我国自古就有栽培,是目前常见蔬菜品种。水芹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还含有芸香苷、水芹素和檞皮素等,具有一定医疗保健功能。其质鲜嫩,清香爽口,可生拌、炒食,市场价格较为稳定。市场前景水芹是一种生长在池沼、沟溪和水田里的水生蔬菜,在江、浙等地广为种植。水芹虽与普通芹菜相似,但其生长环境生态,清香脆嫩,比一般芹菜口感好,风味更为独特。在每年  相似文献   

13.
在晚春采用单层遮阳网覆盖栽培湿栽水芹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于初夏开展多层遮阳网覆盖栽培试验,比较了水芹产量、小叶总黄酮含量、叶柄粗纤维和总酚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随覆盖层数增加,水芹产量显著下降,多项品质指标也有不同程度变化.  相似文献   

14.
温度是影响水芹采后贮藏期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水芹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品质变化规律,包括呼吸强度、褐变程度、色素变化、过氧化进程,并建立水芹在4~25℃下褐变度变化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水芹品质的影响大于贮藏时间,10℃以下贮藏有利于水芹品质的保持,呼吸作用较弱,褐变程度较低,过氧化产物少,叶绿素的降解速度相对较慢。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水芹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褐变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对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水芹褐变度变化建立的货架期预测模型:SL=ln(B/B_0)/1.18×10~6exp(-3.81×10~4/RT),该模型可以大致预测在4~25℃之间的水芹货架寿命,相对误差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15.
水芹水浸提液对小球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芹水浸提液对小球藻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球藻在不同浓度的水芹水浸提液中纯培养的方法,测定小球藻生长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O2-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10g/L水芹水浸提液处理下,SOD和POD活性逐步上升,至试验结束时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20~50g/L水芹水浸提液处理,藻细胞的SOD、POD活性、·O2-产生速率及MD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有浓度效应。[结论]水芹水浸提液对小球藻具有化感效应。10g/L水芹水浸提液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20~50g/L水芹水浸提液对小球藻有明显的克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污染河水黑臭缺氧、NH+4-N含量高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漂浮载体悬挂弹性生物膜填料+水生植物并辅以人工微曝气系统"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以漂浮植物水芹为例研究了系统中水芹对N、P的吸收特性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水芹的生长其生物量干重显著增加,生长80d左右时总生物干重在2497.2~3 144.4 g·m-2之间,上、下部生物量比平均为13.4.不同部位水芹N、P的含量不同,总的趋势为含N量叶>根>茎,含P量茎>根>叶.不同生长时间水芹N、P含量及其吸收速率不同:随着水芹的生长,组织内N、P含量逐渐降低,N的吸收速率总趋势为60~80 d>35~60 d>1~35 d,P的吸收速率总趋势为35~60 d>1~35 d>60~80 d.而随着水芹的生长吸收N、P的总量却在逐渐增加,吸收N的总量从17.69 g.m-2电增加到61.66 g·m-2吸收P的总量从4.99 g·m-2增加到13.55 g·m-2,这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生物量和N、P的含量.水芹对N、P的积累主要集中在上部,分别占N、P吸收总量的92.2%~93.4%、92.5%~93.1%.水芹生长35、60、80d时,吸收N量占系统TN去除量的比率分别为4.50%、6.06%和6.87%,水芹对P的吸收量分别占系统去除P总量的18.53%、26.82%、22.00%.水芹对N、P的吸收仅是微曝气生态浮床净化系统去除N、P的一个途径,但水芹根际微生物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土壤不同含水量及种植茬次对水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水芹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水芹的生长与品质。试验设置4种不同栽培方式:(1)水芹-水芹:100%土壤含水量(SS1),(2)水芹-水芹:80%土壤含水量(SS8),(3)冬闲-水芹:100%土壤含水量(OS1),(4)冬闲-水芹:80%土壤含水量(OS8)。结果表明,栽培1茬水芹的淹水和湿栽处理的地上部鲜质量、干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栽培2茬的水芹处理,栽培1茬水芹的淹水处理的株高、分蘖数、地下部鲜质量及干质量显著高于栽培2茬的水芹处理;此外,栽培2茬水芹的淹水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湿栽处理;水芹的纤维素和亚硝酸盐含量未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栽培1茬水芹的淹水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分蘖数正相关,栽培1茬水芹的湿栽处理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分蘖数负相关,则增加分蘖数可使水芹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因此,进行1茬水芹淹水与湿栽后,水芹的生长与品质均优于2茬栽培,而进行2茬栽培水芹淹栽优于湿栽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了解水芹叶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揭示水芹叶象甲的生长发育特征,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量差异.[结果]水芹叶象甲幼虫的头壳宽、体长和体宽与龄期线性拟合的R2分别为0.9030、0.9188和0.9076.蛹和成虫在形态特征上具有明显的雌雄差异,表现为雌蛹的体长、体宽及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雌蛹和雌成虫的体长、体宽和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和雄成虫.水芹叶象甲成虫全天均取食,2个取食高峰分别出现在光期的第1个小时和第8个小时.水芹叶象甲雌虫的取食量显著大于雄虫,且雌雄虫暗期的取食量均显著大于光期.幼虫主要在光期取食,取食高峰出现在光期的第7个小时.幼虫的取食量随龄期增加而显著增加,3龄幼虫的取食量显著高于1龄和2龄.1龄和2龄幼虫光期和暗期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暗期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光期.[结论]通过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节律和取食量差异,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水芹田综合经济效益,根据生态循环立体开发原则,发挥水芹田生态资源(如底栖生物、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饵料),结合生产具体条件,讲究科学饲养方法,提高复养并种指数.近年来,我镇大力推广的"无公害水芹田套养蟹虾"技术,取得了亩产水芹4000千克以上、成蟹36千克、青虾18千克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水芹,伞形花科水芹属,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别名楚葵、刀芹、蜀芹、富菜等。生产上用花茎(芹鞭)或分株繁殖,需种苗300-500kg/667m^2。需种量大,繁殖系数低,限制了水芹栽培面积的扩大。近几年北疆地区大面积推广滴灌节水技术。如果能在滴灌条件下采种成功,将对扩大水芹栽培面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2002年引进“日本水芹”品种。通过两年研究,总结出水芹有性采种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