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探究河南省冬小麦实际晚霜冻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选取1964-2014年1-3月SPI和1月1日-霜冻日有效温度之和的距平值为前期水分和热量因子,气温日较差距平、日照时数距平、平均相对湿度距平、霜冻日与前一日最低气温差距平为冻害发生时气象因子,将实际霜冻与气象霜冻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并对不同程度冻害进行K-mean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64-2014年河南省气象冻害发生频率(0.64)高于实际冻害发生频率(0.52)。气温日较差距平与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冻害发生前期气象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轻度实际冻害发生前期水分条件较弱、热量条件充足(占比83.33%);重度实际冻害发生前期水分条件较弱、热量条件较缺乏(占比64.3%)。冻害发生时气象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轻度实际冻害发生当日干燥,霜冻日与前一日最低气温差较大、气温下降幅度大且日照时数偏长(占比61.11%);重度实际冻害发生当日偏湿润、霜冻日与前一日最低气温差较大、气温下降幅度偏小且日照时数偏短(占比71.42%)。研究结果说明实际冻害与气象冻害存在明显差异,气象因子间相互关联共同影响冻害发生。实际冻害形成与前期水分条件不足有关;轻度实际冻害多为辐射型冻害,而重度实际冻害多为混合型冻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北方人工草地建设主要优良草种紫花苜蓿的冻害发生时期、发生规律、冻害指标和机制,进行了试验和理论分析,认为:冻害主要发生在紫花苜蓿萌动期。先有一定数量的高温积累,后有受冻害指标的出现,是紫花苜蓿发生冻害的基本规律。在萌动期气温出现-14~-16℃为轻度冻害指标,-16~-18℃为中度冻害指标,<-18℃为严重冻害指标。文章最后提出防御紫花苜蓿冻害发生的有效措施。并在大面积人工草地上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3-2018年气象资料和马铃薯生育期调查资料,采用积温法推算出苗期,动态分析湖北省马铃薯苗期冻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构建冻害风险指数模型,开展冻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湖北省马铃薯苗期冻害高发时段主要分布在2月下旬、3月上旬,其中在3月上旬冻害发生频率最高。(2)鄂西南大部地区为低风险区,可大力推广冬播马铃薯的种植;鄂西北南部和中东部各县市为中风险区;其它地区为马铃薯苗期冻害高风险区。(3)暖冬年马铃薯出苗早,冻害发生风险高;冷冬年马铃薯出苗晚,冻害发生风险低;冷冬年采用增温措施,可降低冻害风险并有利于马铃薯提早上市。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冻害和防御措施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世界和我国冬小麦冻害发生情况世界冬小麦产区可分为稳定冬眠、无稳定冬眠和无冬眠三类地区,冻害主要发生在有稳定冬眠地区和一部分无稳定冬眠地区,包括北美中西部大平原、东欧、中欧及我国北方冬麦区。因北美和中欧冬季降雪量大,冻害只在个别积雪晚或化雪早的年份偶而发生。世界小麦冻害严重的地区,一是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引种台湾青枣的寒冻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摸清台湾青枣在福建复杂地形下引种的寒冻害风险, 规避在高风险区引种, 本文依据灾害风险系统理论、气象和农业经济资料, 在分析寒冻害危险性、青枣脆弱性和引种区防寒防冻能力的基础上, 应用层次分析法、熵权系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等构建了台湾青枣寒冻害风险评价指标和模型, 对福建省引种台湾青枣的寒冻害风险程度进行等级评价和区域划分。结果表明: 在风险因素构成上, 寒冻害危险性在综合风险中起决定性作用, 引种区防寒防冻能力只能略微减轻寒冻害带来的风险。惠安县、厦门市以南沿海县市的青枣引种区为轻度寒害风险区域, 该区域寒冻害致灾危险性指数低, 中度以上的寒冻害发生频次少或没有出现过; 漳州市内陆的较低海拔地区, 福州市沿海低海拔地区, 同安区、惠安县及永春县的部分区域为中度寒冻害风险区域, 该区域寒冻害危险性指数相对较低, 中度以上寒冻害发生频次相对较少; 其余青枣引种区的冻害风险在重度以上, 其中龙岩市、漳州市西部山区、福州市西部和北部山区、永春县、宁德市辖区及霞浦县有严重冻害风险。结合近年来福建出现的青枣寒冻害个例分析, 青枣寒冻害形态表征程度与该地域风险评估结果较为吻合, 风险区划结果可为福建引种台湾青枣提供布局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变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河北省冬麦区23个农气观测站1981-2007年冬小麦冻害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发生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北省冬麦区冬季平均气温、小麦越冬期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最低气温出现时过程降温幅度无明显减小趋势;冬小麦越冬期负积温明显减少。冬小麦冻害发生率自1986年起逐渐下降,1995-2000年没有冻害出现,2000年后中南部地区冻害发生率又呈现上升趋势,且多以入冬剧烈降温型冻害和融冻型冻害为主。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冷暖交替突变、弱冬性品种小麦的引入、抗寒锻炼时间缩短和强度减弱及栽培管理不当是导致冬小麦冻害发生率回升的重要原因。因此,虽然气候变暖,但冬小麦冻害防御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在寒冷地区栽培的果树,会因为气温过低而遭受冻害,影响树木自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而影响当年的产量。轻度冻害会降低果树的发芽率,导致果树产量大幅减少,中、重度冻害则会导致果树大面积枯死、凋零,致使当年绝收。树体的不同部位生长周期不同,受冻害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果树冻害通常发生在根茎、树干、枝条、花蕾和树皮等部位,且多发生于秋、冬两季和早春时。因此,必须从"预防"做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果树进行保护,并针对果树可能受到的冻害因素加以防范。基于此,分析果树冻害的发生症状及规律,探讨相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冻害遥感监测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冻害是冬小麦常见自然灾害之一,进行遥感监测具有重要经济意义。过去对作物冻害的遥感监测研究不多。冻害不但与气温有关,也与生育期有关。该文以整个山东省为样区,收集了全省76个气象台站的由1995年3月1日至4月30日逐日最低气温、最低地面温度资料,及此期间气象卫星NOAA-AVHRR的所有晴空数据,共21个时相。根据植被指数NDVI突变的特征,并考虑到作物的生育期,提出了实用的遥感冻害监测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及时监测冻害的发生与范围  相似文献   

9.
广西甘蔗冻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区是全国主要蔗糖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甘蔗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种植了二百多万亩。我区种植甘蔗有着较好的气候条件,但有些年份出现低温霜冻,造成甘蔗大面积受害,使蔗糖生产遭到较大的损失。自解放以来。曾于1954、1975年冬季发生全区性的甘蔗重冻害。1982年冬又发生一次全区性冻害,甘蔗重冻害面积达49.27万亩,约占甘蔗种植面积的22%。甘蔗受重冻害后,糖分显著下降。据统计,1982年压榨的原料糖比1981年多172万吨,由于冻害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甘蔗含糖份下降1.44%,产糖率下降1.57%,少产糖九万二千多吨,  相似文献   

10.
罗孳孳  刘灿  杨世琦  唐余学 《南方农业》2013,(Z1):75-78,111
利用1971—2000年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马铃薯的生理特性,研究了重庆市秋马铃薯低温冻害的发生频率与发生时间,并结合马铃薯的品种特性,以积温为区划指标,应用1∶25万DEM和GIS分析技术,将重庆市划分为早熟区、中熟区、中晚熟区3个秋马铃薯气候适宜区。研究表明,重庆长江沿线秋马铃薯低温冻害的频率最低,以东部为主的中高山区低温冻害的频率最高;秋马铃薯低温冻害发生的时间中、西部晚,东部早。早熟区主要分布于南川北部、涪陵南部以及东部的中高山区;中熟区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大足、荣昌,中、东部的垫江、梁平、忠县等地;中晚熟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及长江河谷地区。  相似文献   

11.
春季,我国北方塑料大棚蔬菜常遇低温发生冻害,1987年我们开始研究塑料大棚蒸汽防冻技术.蒸汽防冻就是在出现低温时,使大棚内充满水蒸汽,靠水蒸汽的覆盖等作用防止蔬菜发生冻害.一、研究方法利用晚秋和早春的自然低温,采用大棚  相似文献   

12.
冰核细菌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中果肉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钟6 号”枇杷幼果为试材, 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 观察接种冰核细菌后, 果肉细胞超微结构在冻害胁迫下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 冰核细菌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冻害胁迫对枇杷果肉细胞壁、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破坏程度; 冰核细菌对叶绿体的破坏最明显, 其次是细胞壁、线粒体; 冰核细菌使叶绿体在-1 ℃发生胞内结冰导致细胞冻害, 而未感染冰核细菌的叶绿体则发生胞间结冰, 冻害类型不同; 与-1 ℃低温相比, -3 ℃低温条件下冰核细菌的破坏作用更强。表明冰核细菌的存在加重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将电导法应用到枇杷花果冻害研究上,并以褐变法为对照,对环境因子(冷冻温度、时间)、生物因子(生育期、品种)和管理水平在枇杷花果冻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式和贡献大小逐一进行了量化及原理性分析,以用于鉴定品种的抗寒力和推算冻害临界温度,从而为果园综合防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冬麦冻害指标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小麦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其机理和指标国内外均有不少研究。我省过去认为小麦冻害于冬季发生,主要影响北部麦区,指标多借用于外地。随着生产发展和品种更新等,原有认识及指标已不敷生产需要。为此,在以前研究基础上,从一九七九年开始,采用地理播种、分期播种等方法,进行平行观测,借助典型年的分析和调查,对冬麦冻害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分蘖节最低温度的观测方法,提出冻害按时  相似文献   

15.
晚熟柑橘保果越冬与管理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冻害问题在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周期性冻害,对于柑橘树体会产生较大的损伤,影响果实的生长和发育。基于此,就晚熟柑橘的越冬保果管理技术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提出相关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影响我国人民生活的安全,但是在小麦栽种的过程中很多灾害都会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冻害就是小麦栽培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对于我国小麦收成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基于此,针对小麦栽培冻害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技术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更好地避免冻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利用库尔勒气象站1981-2017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大气环流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4个对梨树冬季冻害影响显著的气象因子,即冬季极端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10℃负积温、最低气温≤-15℃日数以及积雪深度≥5cm日数,合成综合冻害指数,并以该指数为预测对象,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与综合冻害指数显著相关的大气环流因子作为自变量,建立综合冻害指数预测模型,最后对模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综合冻害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历年库尔勒香梨树冻害情况,指数值越小,冻害程度越严重。结合历史灾情记录,定义综合冻害指数>-0.42为无冻害,-0.91~-0.42为轻度冻害,-1.8~-0.92为中度冻害,综合冻害指数<-1.8为重度冻害。对建立的综合冻害指数预测模型进行检验,1981-2015年回代拟合值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的实际值相比较,正负同号率为85.7%;回代拟合值与历史灾情相比较,无冻害等级正确率为80%,重度冻害正确率为75%,中度冻害误差1个等级,轻度冻害拟合较差;2016、2017年延伸预报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日光温室冬季低温冻害天气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通过对延安市强降温发生过程中温室内外温度的对比分析,得出当环境气温降到-20℃以下时,即使采取防寒措施,温室内温度也会降至0℃以下,喜温作物可能受冻。因此,以最低气温-20℃作为温室可能发生冻害的指标,利用30年实测气象资料,对延安地区进行了冻害区域划分;根据环流形势进行不同方式的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9.
福建龙眼树冻害指标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强低温常给龙眼树造成伤害,重则死亡,探讨龙眼树的冻害指标对龙眼树的合理布局和低温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收集福建省近几年冬季低温考察资料、龙眼树冻害调查资料,引用考察文献中的龙眼树冻害和同期的低温资料,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1999/2000年冬季10多县(市)龙眼树冻害的照片资料和对应的低温资料;经统计处理整理成同时同地龙眼树的冻害级别与百叶箱中的最低气温资料;相关分析表明:龙眼树冻害级别与最低气温间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龙眼树的无冻害、轻冻害、中冻害、重冻害、严重冻害对应的最低气温分别为-0.2℃、-1.6℃、-2.6℃、-3.3℃、-3.5℃;各冻害级别之间平均温差随着冻害级别的提高而缩小。  相似文献   

20.
<正> 玉米育苗移栽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已在我区的农业生产上得到应用,但常因育苗或栽苗过早而遭受冻害。关于苗期冻害指标有关资料虽早有记载,自引进吉林的品种以后又出现了争论,有人认为-7℃,有人认为-9℃。为此,我们在自然降温的情况下经过反复试验,确定育苗期或栽苗期遭受冻害的指标。试验结果证明这一指标应为-4℃,近两年用其指导育苗移栽有效地防止了冻害发生。研究还揭示了温度与淀粉酶活性及苗期植株抗冻能力的关系,即受害前处于低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