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松毛虫发生期与气象条件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阜新县虫情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松毛虫各虫态平均发生期、发生历期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气象期距及有效积温法进行松毛虫发生期预测。  相似文献   

2.
根据祁阳县1958~1992年6月逐日气象资料及土壤条件,计算出逐日土壤含水量,分析得到湘南红壤试验区季节性干旱发生的日期和危害程度在年际间有极大的差异.认为固定将该试验区土壤水分状况划分为土壤潮湿期、水分耗损期、干旱期和补充恢复期分别出现在11月至第2年4月、5~6月、7~10月和10~11月间并不完善.文中又结合湘南旱作甘薯、大豆、冬小麦、棉花等的物候期和多年逐日土壤含水量资料,分析它们多年来的干旱规律以及采用有效的抗旱措施.  相似文献   

3.
适期播种是三麦高产稳产的基础,但一般只是凭经验确定播种适期。本研究通过多年试验取得三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平行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三麦分蘖与拔节的气象生态模式。根据“年前有一定分蘖,年后不过早拔节”的原则,在29年不同气象条件下运用模式进行模拟试验,求得最优播期的气象生态指标,从而可以明确不同地区在多年气象变化情况下的最优播期。  相似文献   

4.
采用2015年马山国家气象站新旧址对比观测的气压、气温、降水量、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分析探测环境变化对气象数据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的影响,发现海拔高度、下垫面性质、周围环境则是造成各要素数据差异的主要原因。搬迁气象站可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使新站气象资料更加符合观测资料的代表性要求,同时,也会使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变差。  相似文献   

5.
贵州烤烟品质与气候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利用1981~1984年贵州高原不同海拔的11个点的烤烟试验和气象同步观测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讨论分析了气象因子与烤烟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成熟期温度和全生育期≥20℃持续日数是影响烤烟质量最重要的气象因子,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马林  胡玲 《中国农业气象》1998,19(5):17-20,25
对青海省诺木洪地区14年(1980~1993年)的春小麦生长发育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指出了该地区小麦生育期内有利和不利气象要素对上麦发育的影响,通过综合归纳,提出诺木洪地区春小麦稳产高产的气象要素最佳配置模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京津冀棉区45个气象观测站1954(或建站)-2006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京津冀区域棉花生育期的连阴雨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棉区各地棉花播种-出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连阴雨分别为1~2.5年一遇、1~3年一遇、1~3年一遇和3~5年一遇,重连阴雨所占比率分别为24%、39%、47%和45%。近53 a来播种-出苗期和蕾期连阴雨出现次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花铃期和吐絮期不论是连阴雨还是重连阴雨的出现次数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生育后期连阴雨次数减少有利于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 山区地形复杂,小气候条件悬殊,中小区域农业气象服务中普遍存在气象资料不足的困难.利用林木物候观测资料分析推断局地气象状况和天气气候条件,能够弥补气象资料不足的缺陷.这种方法不受设备条件限制,基层单位都能做到,效果也较满意.1.推算农业气象要素在不同地段观测林木生育情况,可以间接推算农业气象要素局地差异.如确定某些  相似文献   

9.
<正> 前言本文对安庆近郊的红星公社历年棉叶蝉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找出与棉叶蝉发生关系较密切的几个气象因子,经过相关系数检验和回归分析,点绘物候图,初步总结了棉叶蝉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趋势的预测方法。一、棉叶蝉的危害棉叶蝉(Empoasca biguttula Sniraki)又名棉叶跳虫,棉浮尘子,蜢虫,小知了等,属同翅目,叶蝉科。77年以前只作兼治对象,自77年以后大发生频次明显增加,由潜在性害虫上升为沿江棉区铃期的主要害虫。由于棉叶蝉世代周期短,群体增长快,  相似文献   

10.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地类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晋西离石王家沟流域为试验基地,收集了1994年7~9月份的土壤水分逐日观测数据和与之相对应的降雨量、气温、空气湿度、蒸发量等气象因子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得到了较高精度的用于预报该地区梯田、坡耕地、荒坡地、弃耕地、人工草地、沟坡林地6种不同地类土壤水分的经验公式,为各种地类的土壤水分预报以及土地生产力评价、土壤侵蚀规律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土壤水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 为搞清气象因子与苗木生长的关系,提高育苗水平,我们对此进行了试验,取得一些数据以供参考。一、试验的基本情况1.试验地点本试验是从1980年初至1982年2月底,在学院苗圃地进行,该地土质为石灰质粘土,pH=8.5,有机质含量2.5%、全氮0.18%、磷为0、速效钾8.5PPm。共5个树种,1800株苗木。2.观测方法和资料(1981年)气象资料由每天三次定时观测而得。项目有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相对湿度、0-2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光敏核不育系 89- 7S不同播期物候、气象平行观测及育性敏感期 (度 )诊断资料分析表明 :89- 7S是目前已育成的少数几个生态适应性广 (不育温度范围宽 ,2 2~ 32℃ ;开花习性好 )的强光敏性核雄不育系 ,7月下旬~ 8月上旬为集中的不育敏感期 ,8月 9~ 17日为转换期 ,此后至 8月底为可育期 ,不育和可育安全期以安排在 8月 5日前、15日后为宜 ,分别对应不育制种和可育繁殖 ,播期为 5月 10日前和 6月 2 0日左右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通贤柚历时三年定点、定株观测资料,结合同步和历史气象资料,同时对国内主要柚类品种主产地气候类比,分析气候与通贤柚生长的相关关系,得出通贤柚栽培、果实膨大、果实着色、物候期及冻害气候生态指标,并应用GIS技术对通贤柚在本地生态气候进行区划,提出相应生产推广气候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山东省曲阜市植保站1982~1994年棉花苗期棉蚜的系统观测资料和相应年份的气象资料,应用模糊优选技术,建立了棉花苗期棉蚜发生程度的模糊优选预报模型,对历史资料进行回代验证,其历史拟合率达100%,将1995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15.
应用模糊优选技术预报棉花苗期棉蚜发生程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山东省曲阜市植保站1982~1994年对棉花苗期棉蚜的系统观测资料和相应年份的气象资料,应用模糊优选技术,建立了棉花苗期棉蚜发生程度的模糊优选预报模型。对历史资料进行回代验证,其历史拟合率达100%。将1995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16.
黄淮平原大豆品质的气象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几种数理统计方法,据黄淮海南一组5年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测定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资料与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对黄淮平原大豆品质与气象条件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了形成蛋白质和脂肪所要求的气象条件是相异的分析结果.影响蛋白质形成的综合气候关键期是8月中旬,主导气象因子是温度;8月上旬是影响脂肪含量的综合气候关键期,主导因子是日照时数.温度日较差对二者均有重要影响.并找出影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17.
南疆和东疆地区棉田棉蚜发生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系统观测和大田调查资料,分析了化防与非化防条件下不同生态区域棉蚜的消长规律及差异原因,提出了便于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应用的棉田棉蚜始见期的气象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8.
贵州西部马铃薯生育期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贵州西部14县(市)1978-2009年连续32a的马铃薯生育期(3-9月)的定位观测和加密观测资料、1960-2009年3-9月地面平行观测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变化倾向率、Morlet小波分析、Cubic函数以及积分回归等方法,对贵州西部马铃薯生育期主要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及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马铃薯生育期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倾向率为1.96℃/10a(P<0.01),马铃薯块茎膨大期(7-8月)气温日较差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82℃/10a(P<0.05);马铃薯生育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50.26mm/10a(P<0.05),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62h/10a(P<0.05)。同时降水量存在3a和9a的周期变化,日照时数存在3a、8a和48a的周期变化。马铃薯播种到收获需历时155~175d,>10℃积温达2100~3800℃.d,降水量730~1300mm,日照时数820~1100h。气温对马铃薯产量形成为负效应,但块茎膨大期气温日较差对其为正效应,且该期对气温变化十分敏感;降水量对马铃薯产量形成除开花期(5月中旬-6月下旬)为负效应外,其余时段均为正效应,马铃薯开花期到块茎膨大期(5月中旬-8月下旬)对降水量变化十分敏感;日照时数对马铃薯产量形成除苗期(3月下旬-5月中旬)为负效应外,其余时段均为正效应,马铃薯开花前期(5月中旬-下旬)和块茎膨大期对日照时数变化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9.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华北平原玉米生产潜力的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在对DSSAT4.0中CERES-Maize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气象站30年(1976~2005年)的气象资料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土壤数据展开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年一季的生产条件下,华北平原各地区玉米多年平均光温生产潜力为13.53~22.56 t/hm2;各地区玉米产量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播期范围内均呈随播期的延迟而增加的趋势,对这一趋势和各气象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在华北北部主要驱动因子是灌浆期平均日辐射量,而华北中南部主要驱动因子是灌浆期的温度.华北平原自北向南,优化播期呈逐渐推迟的趋势:北部怀来地区5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北京、乐亭和天津地区以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产量最高;中南部以6月中上旬播种(夏播)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根据乌桕与茶树套作茶园的小气候观测资料 ,分析了乌桕树遮荫下茶园的小气候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计算了茶丛间 1m高度热量平衡各分量以及波文比 ,并与单作茶园作对比。结果表明 :乌桕—茶树间作不仅能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 ,有利于茶叶高产优质 ,而且能充分利用地力 ,增加经济收入 ,是一种值得在茶区大面积推广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