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气候因子对豫南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豫南地区典型代表性的驻马店市夏玉米主要生育时段近30 a气象资料分析,认为该区热量资源丰富,能基本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波动性较大,缺乏稳定性。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干旱、洪涝和渍害频发是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光照条件基本能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需要,但仍显不足,尤其灌浆期的光照不足对玉米高产影响较大。光、温、水在该区玉米高产中的限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降水-光照-温度。同时从品种选育与利用、农田基础设施改造、田间管理和种植比例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为促进豫南地区夏玉米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分析豫南(驻马店)、豫北(新乡)夏玉米生长季节主要气候特征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研究出豫南和豫北夏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期间光、热、水资源是制约豫南夏玉米高产的限制因素,其限制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降水、光照、温度,对豫南夏玉米亩产超过800㎏水平,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用对比分析法得出影响2014年峄城区夏玉米产量构成的有利气象是播种期底墒水充足,播种有利;抽雄—开花期,气温适宜、日照充足,降水虽然偏少,但降水时段与夏玉米需水期基本吻合,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未出现高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出苗—抽雄前遭遇干旱,造成出现缺苗断垅、穗子变小、粒数减少;灌浆期~成熟期,低温多雨光照不足造成玉米籽粒灌浆缓慢、每667m~2穗数和穗粒数不同程度的降低、成熟晚等影响。  相似文献   

4.
开封市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因素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影响显著.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991-2010年开封市夏玉米产量和气象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封市夏玉米产量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8月份降水>7月份降水>8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降水>8月份光照>7月份光照>9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光照>9月份降水>7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平均温度>9月份光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开封市夏玉米产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开封市6月份容易出现干旱天气,此期如果降水偏少,应注意及时合理灌溉.8月份夏玉米灌浆成熟期,正值开封市的雨季,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连阴雨天气对玉米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防涝.夏玉米生长期间需充足的日照时数和较强的光照强度,若光照不足,会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栽培管理上应该注意及时改善玉米植株光照条件.对玉米进行人工去雄可以增加光合产物输向果穗,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资》2013,(34):23
<正>东北、内蒙古: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土壤过湿地区墒情得到改善,气象条件利于一季稻、春玉米、大豆等作物生长发育。但黑龙江中北部降水偏多3成至8成,部分农田土壤出现湿渍涝害,光照略有不足,对一季稻抽穗和灌浆乳熟、春玉米灌浆乳熟以及大豆结荚鼓粒有一定影响。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地区多晴好天气,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光照充足,大部农田墒情相对适宜,利于玉米等秋收作物授粉结实和灌浆乳熟、棉花  相似文献   

6.
人工模拟洪涝胁迫对夏玉米叶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淹水方式模拟洪涝胁迫环境,分别设置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淹水处理,以不淹水为对照(CK),研究了洪涝胁迫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洪涝胁迫1天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较小,超过5天后明显降低;不同时期淹水处理均能减少公顷穗数和产量,但对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影响不同,拔节和抽穗期长时间淹水均能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而灌浆期淹水后千粒重和穗粒数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因此,拔节和抽穗期淹水的夏玉米产量降低幅度明显大于灌浆期。  相似文献   

7.
气象因子对夏玉米高产创建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年份气象条件下夏玉米高产创建研究,结果表明:光照、降水量是限制夏玉米创高产的关键因素,夏玉米生育期间,降水量在350-500mm,光照在750h以上,易于实现667m^2产量750kg以上。降水较多、光照较少的洪涝年份,要及时去除弱株,适当降低密度,产量高于高密度田块。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山东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浚单20为供试材料,探索不同播期对山东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玉米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 d,生育期缩短0.35 d,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随播期推迟,玉米穗位高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茎粗则逐渐减少,株高变化趋势不明显;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产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播期每推迟1 d,产量减少0.7%~1.7%,主要是通过影响玉米百粒质量、穗粒数、穗长从而影响最终产量的形成。抽雄期至成熟期平均气温以及全生育期积温和气温日较差等气象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一定范围内抽雄期至成熟期气温越高,越有利于玉米灌浆,结果产量越高;全生育期积温越多、气温日较差越大,玉米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9.
徐明宇  刘燕 《中国农资》2013,(34):23-23
东北、内蒙古:人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土壤过湿地区墒情得到改善,气象条件利于一季稻、春玉米、人豆等作物生长发育。但黑龙江中北部降水偏多3成至8成.部分农田土壤出现温渍涝害,光照略有不足.对一季稻抽穗和灌浆乳熟、春玉米灌浆乳熟以及大豆结荚鼓粒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郑单958玉米2006年减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减产原因 1.1 气候干旱,低温寡照.今年夏玉米整个生育期间,幼苗阶段和灌浆阶段降水适宜,拔节孕穗阶段(7~8月份)气候持续干旱,此期遇旱后,浇水不及时的地块会造成玉米穗小、秃尖.另外,自玉米播种后,气温一直偏低,光照也不充足,低温寡照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使玉米生育进程推迟,穗分化受到影响,也造成玉米穗小秃尖.  相似文献   

11.
从产量构成因素及物质生产着手分析了黑龙港流域夏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与产量显著相关,说明该地区夏玉米仍有继续增产的潜力;但在再高产过程中,单纯依靠穗数增加,产量增产幅度较小,应稳定在一定适宜的密度下,注重单位面积穗粒数和粒重的提高,但在穗数确定的情况下,穗粒数相对稳定,增加粒重成为再高产重要因素.因此,采取措施增强灌浆速率和延长灌浆时间是关键,即增强或稳定叶片在花后的有效光合能力.结果表明,增加叶片数量对产量贡献很小,而改善叶片质量、提高叶片功能,进而增加花后同化物合成至关重要.因此,茎秆和叶片的质量是再高产实现的关键技术突破点.同时,提高茎秆的花前物质转运比例也有助于提高于粒重,促进产量提升.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挖掘产量必须搞清楚地上和地下两方面的关系,但目前对“根系-土壤”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相对较少.不合理耕作方式造成了土壤耕层太浅,严重影响了玉米根系生长发育,使生育后期吸收功能减弱,不利于产量形成.加之,吐丝前后阴雨寡照,造成穗粒数形成决定期的“源”不足,同时也限制了灌浆速率,提前播期,躲避灾害天气或推迟收获时期,延长灌浆时间等逆境栽培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耿建军 《现代农业》2008,(11):22-23
夏玉米花粒期是指从抽雄到成熟期间的生长发育阶段,也叫玉米生长发育的后期阶段。玉米花粒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发育停止,继而转向以果穗和籽粒为中心的生殖器官生长,籽粒开始灌浆后根系和叶片逐渐衰亡直至成熟。玉米要高产,花粒期管理是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关于夏玉米花粒期管理的措施——防字当头。  相似文献   

13.
早熟夏玉米高产生育性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早熟夏玉米高产的主要生育性状为:(1)前期营养建成期较短,即种子出苗迅速,幼苗生长发育快,抽雄、吐丝早;后期籽粒灌浆、成熟期较长,灌浆、成熟充分,穗大、粒大。(2)籽粒灌浆、成熟期占全生育期的百分值较大。(3)株粒数适中,千粒重较高。(4)籽粒生产率高。  相似文献   

14.
鲁西南2010年夏玉米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鲁西南2010年度夏玉米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探讨了夏玉米主要发育期的有利、不利气象条件,找出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2010年鲁西南6、7月份降水量偏少,有利于夏玉米苗期根系生长,9月份降水量偏多,农田过湿对夏玉米后期生长不利;略偏高的气温对夏玉米生长十分有利;阴雨寡照对夏玉米后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麦子、油菜后夏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而对喜肥水的高产作物夏玉米要达到粒多、粒饱、穗大而高产的目的,生产中必须抓好以下措施。1浇好灌浆水夏末秋初夏玉米进入抽穗灌浆期,对水分需求也达高峰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若土壤水分适宜,既能提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9年平罗县春小麦全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要素资料,分析了春小麦生长状况和生育期气象条件,结合各生育期对气象条件的生理需求,评估了2019年平罗县春小麦生长季内气候条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春小麦幼穗分化期气温偏高,日照、降水偏少,不利于形成大穗;灌浆期气温偏低、日照偏少,加上连阴雨天气造成春小麦灌浆不充分,使得收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明显降低,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期播种试验,分析气候变化对周口夏玉米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夏玉米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天数影响较大,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影响较小。播期对株高影响较小,对穗位高、茎粗影响较大。果穗长、凸尖比、穗粒数受播期影响较大。随着播期的推迟和提前,百粒重变小,浚单随播期变化较大,新单变化较小。百粒重、穗粒数和理论产量与积温、日照时数为正相关关系、与降水为负相关关系,并且积温和日照时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开展夏玉米喷施有机水溶液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喷施有机水溶液肥1 500倍液,能增强玉米的抗旱性,增加穗长、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与当地常规施肥+同期喷洒等量清水相比,增产玉米668.6 kg/hm2,增幅6.8%。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夏播玉米生育期长短与播期、品种、墒情和气温等有关;淮北地区夏玉米生育期为100d左右,可分苗期、穗期、花粒期3个阶段;夏玉米高产配套技术:选用高产中、晚熟品种,麦收后及时播种,力争一播苗全、苗齐、苗壮,施足底肥,重施攻穗肥,先"控"后"促",抓好田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和防旱排涝。  相似文献   

20.
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的粒重因其在穗上着生位置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开花或发育早的强势粒灌浆好、粒重高;开花或发育迟的弱势粒灌浆差、粒重低。弱势粒充实差和粒重低不仅限制作物产量潜力的发挥,而且会严重影响籽粒品质。文章比较分析了水稻、小麦和玉米这三大禾谷类作物强、弱势粒灌浆差异机理以及促进弱势粒充实的调控途径,旨在进一步揭示禾谷类作物弱势粒灌浆机理,为挖掘禾谷类作物的高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