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科学》2011,(3):6
为总结玉米栽培30年研究成果,交流国内外玉米栽培研究进展,促进我国玉米栽培学科发展,并加强玉米栽培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全国玉米栽培学组值此成立30周年之际定于2011年8月中旬在学组  相似文献   

2.
赵久然 《玉米科学》2003,11(4):100-100
2003年9月17~19日,由中国作物学会作物栽培研究委员会玉米学组主办,河南农业大学承办的“八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交流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我国20个省(市、区)40多个单位的从事玉米生产理、科研、教学、推广以及种子企业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为期3天的会议。在论文交流中,全国玉米栽培学组组长、北京市农科院玉米中心主任赵久然研究员作了题为“抓住机遇振兴玉米栽培学科,为提高我国玉米国际竞争力做贡献”的大会发言,详细分析了新形势下玉米栽培学科临的挑战和机遇,系统总结了玉米栽培学组近年来的工作情况,提出密切结合国家生产需求,积极…  相似文献   

3.
翟荣惠  李万良 《玉米科学》2020,28(3):186-190
胡昌浩先生是国内著名玉米栽培研究专家,他在玉米栽培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我国玉米栽培学科发展和玉米增产增收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开创的玉米叶龄模式、叶片结构与功能、品种演进的生理机制、群体光合性能与产量的关系等许多研究创新性强,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他大力推广的栽培技术为玉米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总结他的学术思想和科研育人成就对今天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理念都有良好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久然 《玉米科学》2004,12(1):103-105
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玉米产业现状,概括总结了玉米的三大类:子粒用、鲜食和青贮;三冠王:高产之王、饲料之王和加工原料之王;三种产销关系:自给有余、自给自足、自给不足;四元利用:粮、经、果、饲;六区一带:即我国6个玉米产区和一条从东北经黄海至西南形成的主产区玉米带;3个竞争优势:市场区位、食品安全和成本空间;3个竞争劣势:规模小效益低、水分高商品品质差和流通体制不完善.指出了由于我国目前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的突显,使玉米栽培学科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栽培学科本身应融入到整个玉米产业链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面向生产  相似文献   

5.
玉米栽培理论及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玉米栽培理论技术研究进展以及玉米模拟模型系统、玉米管理专家系统和玉米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智能系统在国内外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概况,指出了现有智能系统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趋势,指出了未来玉米栽培管理智能决策系统的发展方向———绿色栽培和标准化栽培。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产业形势分析与栽培学科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启现 《玉米科学》2008,16(4):35-38
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调研资料分析了我国玉米生产、进出口和需求的近年发展形势。尽管我国玉米产区发生了变化,但全国玉米生产仍能在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同时,仍有净出口,但规模逐年缩小;尽管近年来国内玉米市场供求态势日趋偏紧,但若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我国玉米产业前景依然广阔。根据技术需求,提出了我国玉米栽培学科需要关注的4个研究领域,即超高产研究、精准投入研究、简约集成研究和发散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7.
《玉米科学》2011,(5):158
2011年8月13-16日,值全国玉米栽培学组成立30周年之际,由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肥功能研究室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  相似文献   

8.
何达春  窦大巍 《玉米科学》1993,1(4):028-031
玉米保护地栽培包括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其增产幅度高达40%左右,高的成倍增长,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般公顷纯增收750元左右,是建国以来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中增产增收效果最大的项目之一。黑龙江省地处祖国最北部,热量不足是限制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发展玉米保护地栽培,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降低子实水分含量,提高玉米质量,进而提高效益,完全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益的要求,因此,玉米保护地栽培将有一个新的发展。抓住契机,进一步提高玉米保护地栽培的经济效益,促进其稳定发展,促进玉米生产和粮食生产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玉米学组于2002年8月11-14日在北京市平谷召开了全国玉米栽培小型交流研讨会。参加会议人员主要有玉米栽培学组全体负责人、农业部有关领导、中国作物学会有关领导、《玉米科学》有关负责人、玉米栽培界部分老领导和专家等。  相似文献   

10.
玉米间种栽培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栽培应突出玉米的生物学特性。玉米是典型异花授粉作物,杂交当代起就有杂种优势。玉米的主要功能叶是棒三叶,边行优势大,叶面高光效。在玉米栽培形式上应适应玉米生物学特性。将目前大面积清种改成株高、品质、育性不相同的3个杂交种按一定行比间种,形成波浪起伏的立体栽培,可充分发挥和利用玉米生物学特性,稳产、丰产,改善玉米的品质,降低生产投入,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