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正日前,钦州市组成技术专家组对灵山县石塘镇、钦北区板城镇等水稻机械化插秧示范点测产验收表明,应用机械化插秧技术比人工插(抛)秧每亩节省100元左右,增产31kg,按今年全市早稻机插秧面积7133hm2计算,全市节约水稻生产成本1070万元,增产稻谷331.7万kg,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汝城县农机部门为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发展,组建了技术指导小组,强化了包村联户服务,建成了6个省级水稻育插秧示范基地,实行"七统一"的技术要求。目前全县插秧机拥有量达到282台,全年实现机插面积7667hm(211.5万亩),使山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经对比测产,机插秧每亩产量达600kg,减少成本150元/亩,每亩平均增收达2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一、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重要性(一)武鸣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优势和特点一是机插秧后庄稼整齐规范,通风透光,有效确保后期生长良好,利于形成大穗,较好地实现增产。二是实现节本省工高产。据试验示范统计,武鸣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与手工抛秧相比,机插育秧亩使用秧盘25个,人工抛秧则需45个,机插比人工抛秧节约秧盘10元/亩,人工费节约20元/亩。经测产对比试验,机械插秧比人工抛秧每亩增产51 kg左右。  相似文献   

4.
2006年9月份,黄梅县农机局、黄梅县农调队在蔡山镇田宝村、停前镇金寨村就机械插秧和手工插秧的中稻进行了对比测产,并就机械插秧相关情况走访了农机局的技术人员和若干农户,通过实地测产,对中稻机插与手工栽插单产和投入进行了对比,并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双季晚稻机插秧的技术实践及其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双季晚稻机插秧的发展现状 对水稻机插秧而言,双季晚稻(以下简称晚稻)比早稻机插、中稻机插农艺性要求高、育秧难度大、产量风险大。因此,机插晚稻是推广和普及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影响我省水稻机插秧发展普及的主要障碍。因此,攻克机插晚稻关是推广机插秧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湖南农机》2011,(8):14-15
近年来,我县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中,精心组织、大胆摸索、稳步推进,2010年示范点机插秧创下了单产750kg的好成绩。今年,新推广插秧机62台,全县已完成早中稻机插面积3334hm(25万多亩)。总结回顾示范推广工作,主要体会是:机插秧技术必须严把"四关"。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插秧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插秧具有省工,省水,省肥,省秧苗,高产、增收的特点。根据示范的结果,机插水稻较人工手插水稻平均亩增稻谷52.5kg,增产10.2%,省工节本40元以上。但在近几年的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并因地制宜在部分地区开展中稻机械直播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湖北省共完成水稻机插面积1260.1万亩,比2014年增加51.1万亩,机插水平37.1%。本文结合对京山、天门等26个水稻主产县(市、区)的水稻播栽机械化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从机械保有量、机械插秧水平、插秧机使用效率以及人工插秧情况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农机部门借鉴跨区机收的成功模式,于5月20日首次从江苏省引进200台插秧机在湖北省枝江市等17个县(市)的32个乡、镇进行中稻跨区插秧,这是湖北乃至我国水稻生产机械插秧环节实现跨区作业迈出的可喜一步。据了解,机插水稻旱育秧,一亩秧田,可为100亩大田提供秧苗,人工插秧水播水育,一亩秧田只能提供5亩大田的秧苗。一台插秧机10小时可插30亩,人工一人一天只能插8分田。机插水稻平均亩产616公斤,比手工插秧每亩增产54.5公斤。机插旱育秧每亩成本46.02元,比人工插秧所需的水播水育秧每亩节本40%。湖北省农机专家分析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  相似文献   

10.
机插对籼型杂交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籼型杂交水稻组合培两优986为试验材料,采用机械插秧和人工手插种植方式对比,研究机插水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机插的齐穗期比手插晚2d,在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成熟期机插的单株地上部分干重较手插分别提高了5.98%、32.36%、45.93%、24.52%.机插稻的高峰苗较人工手插出现期偏迟,但机插稻约在播后41d分蘖明显增加,单位面积的分蘖总量也显著提高,群体增长较快.机插稻的成穗率为60.54%,较手插有所降低.机插较手插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机插比手插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11.40%和2.73%.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澧县承担了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011年机插示范点创下了亩产750kg的好成绩,得到了农民朋友的认可和农机专家的肯定.今年,澧县已完成早中稻机插3333hm2(5万多亩),推广插秧机62台.回顾总结机插示范推广工作,主要体会是把好“四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传统的人工插秧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生产需求,为保证我国粮食的安全,传统的人工插秧种植模式必须向机械化和轻简化转型。【方法】课题组通过大面积田间示范的方式,以优质晚稻泰优553作为试验材料,比较了3种常见轻简化模式(机插、有序机抛和手抛)下的产量。【结果】有序机抛轻简化模式最佳,示范片整体生长平衡,株高和穗型均匀,结实率高;按照净谷比99%、水分13.5%折算成综合产量,有序机抛示范片测产平均产量为577.6 kg/hm2,较手抛和机插分别增产14.4%和9.8%,增产明显,生育期较手抛和机插约缩短1 d~4 d。【结论】有序机抛轻简化模式具有产量高、生育期短、效益好、适用性强等特点,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机插秧的水稻秧苗返青期长,一般要比手插秧和抛秧的返青期长3~5天,有的甚至长5~7天。机插秧返青期长是因为机插水稻适宜移栽的秧龄为15~20天。此时,叶龄基本处于四叶期,刚刚进入自养阶段,根源基发育数目相对较少,加上播种密度高,根系盘结紧,机插时根系拉伤重,受伤的根系要几天时间生长恢复,机插后秧苗抗逆性比常规手插秧弱。  相似文献   

14.
浏阳市2011年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广工厂化育秧及机插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效果.经浏阳市统计局和农调队联合测产,五福堂种植合作社机插陆两优996杂交稻早稻亩产528.93kg,龙港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插湘早仙10号常规稻早稻亩产432kg,机插稻普遍亩增产40kg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械化插秧增产的三大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插秧比水稻传统人工种植和抛秧亩增稻谷40kg左右,忻城县农机推广站2007年示范推广对比试验表明,早稻机插比人工抛秧亩增稻谷42kg,晚稻机插比人工插秧亩增稻谷38kg.  相似文献   

16.
机械插秧在赣中南双季晚稻生产上应用规模越来越大,在插秧机上加装侧深施肥器械,具有一次性同步完成插秧和施肥的功能。为掌握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文章探讨了在种植当地主栽品种、正常机插规格情况下的适宜用肥量和施用法,并于2018年在泰和县开展了双季晚稻机插侧深施施肥量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水平条件下,化肥全部采用机械侧深施比常规施肥方法每亩增产21.55kg,增效80元,增幅分别为4.2%和10.3%。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中有关技术问题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是“十五”期间江苏省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近2~3年对水稻机插秧相关技术的试验示范,已基本确立了适合省情的插秧机主导机型和适于机插的省工、节奉、增效的育秧方式,为大面积推广机插秧技术提供了装备和技术保障。今年的多点、多机、大面积试验成功表明,机插秧技术已经具备了全面推广和加速发展的经济技术条件。 机插秧技术作为水稻生产的一项技术手段,为水稻稳产高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机插水稻在缓苗期、分蘖期、分蘖势等方面与常规手插水稻相比,有其自  相似文献   

18.
林秀兰 《福建农机》2007,(2):25-25,26
水稻是明溪县主要粮食作物。长期以来,明溪水稻插秧一直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快速发展。为突破水稻机插这一瓶颈,明溪县农机中心于2006年3月引进“东洋PF-455S型”水稻插秧机一台,当年完成早、中稻机插试验示范130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单季杂交晚稻机插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浙江省水稻机插秧主要应用在常规早稻上:开展单季杂交晚稻机插秧研究与示范对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省农机局组织瑞安、乐清、路桥、武义、诸暨、衢江、江山、海盐、长兴等县市区开展了单季杂交晚稻机插示范、机插与手插对比试验、以及机插相关因素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经过几年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证明:水稻机插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插秧速度快,质量好,病虫害轻,生产成本低,增产明显,效益好的优点。但在实施中,一些农民反映:机插的水稻秧苗返青期长,一般要比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