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山坡泥石流的危险性主要表现为冲击破坏作用,运用能量守恒原理,将泥石流场地危险性评价公式改进为"危险度=能量×频率".初步探讨了山坡泥石流场地易损性问题,给出了场地易损性的评价指标和计算公式,依据"风险度=危险度×易损度"计算了山坡泥石流场地风险性,并给出了具体评价实例.  相似文献   

2.
四川凉山州越西县打虎沟泥石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虎沟泥石流位于越西县城,发育于越西县城以西,由西向东长约3km,流域面积约1.3km^2。由于汇水面积较小,固体碎屑物源储量不大,最大一次堆积量仅1万m^3,属于小型泥石流。但因其出口就在县城东边,居民密集,危害严重。运用泥石流风险评价理论,结合泥石流的危险度评价和易损度评价,综合打虎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H单=0.388)和灾害的易损度评价(V单=0.98),运用自然灾害风险度模型,得出了打虎沟泥石流的风险度为0.38,为高风险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3.
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影响因子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环境保护和减灾的重要内容.针对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多因素影响问题,通过全面收集有代表性的泥石流样本资料,应用免疫进化算法,建立了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依据样本自身的数据特性寻求最优的投影方向,并通过投影方向计算反映评价样本综合特征信息的投影特征指标.该模型不但可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避免权重人为的任意性,还能在区域泥石流不同危险度级别划分的基础上,以平均贡献率的大小揭示不同影响因子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从而可清楚地筛选出其中的关键影响因子.此研究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对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影响因子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是暴发在山区小流域内的特殊地质灾害,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风险预测、评价和防治的前提。本文以流域单元为评价单元,选取沟床比降、泥石流规模和堵江程度3个因子,构建危险性评价模型,提出流域尺度的危险性评价方法。以甘肃省陇南地区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GIS技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建立以水文响应单元为基本评价单元,应用危险度模型计算研究区泥石流危险度,划分危险度等级,编制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图。结果表明:处于中度危险以上的泥石流沟数量占78%,其中,极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占25.3%。评价结果与实际灾情吻合,可为白龙江流域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南昆明东川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五个层次:即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泥石流暴发成因分析、危险度评价模型、灾害评价与减灾。根据泥石流的发生学原理,10个自然因子分别用于代表能量、物质和激发条件,以用于自然危险度评价,在评价时采用了权重模型和方根模型,野外泥石流调查资料用于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权重模型能更好进行自然危险度区划;4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代表性因子用于经济状况评价。二者复合后得到该区域综合危险度评价。根据综合危险度评价结果最重度危险区面积为133.7 km^2,79.0%的泥石流沟该区内;重度危险区面积580.6 km^2,19.8%的泥石流沟位于该区内;中度危险区面积723.9km^2,有1.2%的泥石流沟位于区内;安全区面积119.0 km^2,该区内无泥石流沟,表明分区结果符合实际泥石流分布。根据分区结果提出了该区内泥石流减灾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泥石流危险度研究,泥石流危险度研究不断深入;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从最初的分级评分模式发展到函数赋值;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已初步成型并在实践应用中逐步完善与改进。首先将我国不同时期的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中出现的模型体分为3种类型:分级评分模型,分级赋值模型和函数赋值模型;结合云南省37条典型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对这3种模型的危险度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评价因子参数个数不同及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3种模型的危险度评价结果的相似度指数仍大于0.91;并进一步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其危险度评价对实现区域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密云县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系统理论的层次分析法,从影响泥石流危险度的泥石流历史活动情况和潜在形成条件中选取10个指标作为背景参数进行定量化研究,建立了密云县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中,历史活动情况所占权重为0.414,潜在形成条件所占权重为0.586。利用该模型对当地泥石流沟道进行危险度评价,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密云县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实用的和有效的,进一步工作应放在评价方法的可靠性研究上,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AHP和GIS的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增强对广西秋季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该文利用气象、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广西省秋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度、孕灾环境的脆弱度、干旱承灾体的易损度和抗灾能力等4个方面选取因子,构建秋旱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以此构建评估模型并计算广西秋旱灾害风险指数,再基于GIS绘制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中盆地和桂西部分山区;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和桂北的山区,桂南沿海和桂东南部分地区。利用广西干旱灾情数据验证表明,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结果与干旱灾情损失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该研究为灾害风险管理和灾前防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江上海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钟敦伦  谢洪 《山地研究》1994,12(2):65-70
长江上游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活动强烈,为了长江上游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开展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区划工作,区划采用综合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区域总体研究与典型区研究相结合,因素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间接自然指标与直接自然指标相结合,以及自然阶段度与经济发展程度相结合的方法,将长江上游划分为五级泥石流危险程度不同的类型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分析大渡河泸定-得妥段内的17条泥石流沟发育背景环境和空间分布特征,获取泥石流沟危险度评价的因子参数,并结合泥石流沟易损性评价结果完成了泥石流沟的风险评价。建议将此风险评价结果应用于指导当地土地规划及其他经济建设的决策中,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也为生活在泥石流危险区的居民提供有关灾害风险信息,以作避险搬迁和灾害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