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陆健  刘国华 《广东茶业》1992,(3):33-36,24
用人工气候器模拟大气高温对茶树离体新梢、茶苗和不同茶树品种进行的热害机理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茶树受热害始于35℃,45℃时严重受害。茶树受热害后,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急剧下降,氨基酸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亦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陇南碧玉茶     
张金明 《中国茶叶》2007,29(1):51-51
陇南碧玉茶产自甘肃南部甘、陕、川交界的陇南茶区。产地气候温润,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具有独特的高纬度、高海拔茶树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3.
茶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炭疽病是近年来茶树上发生为害较重的一种病害。本文介绍了茶树发生茶炭疽病后各发病阶段的症状特征,阐述了该病害发生和气候条件、茶树品种及栽培管理等的关系,提出了茶炭疽病的防控措施,为生产上预防和控制该病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东是我国重点产茶省之一,茶叶发展方兴未艾。据唐陆羽《茶经》载“岭南荼产韶州(今韶关)往往得之,其味甚佳……”可见历史相当悠久。得天独厚的华南气候,适于各类茶树生长,汇集了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资源,尤以花香型茶树品种居国内外领先地位,近代又发现了国内外独有的不含咖啡因的天然茶种。丰富的资源成就了众多的历史名茶,如粤北的乐昌白毛尖、清远笔架茶、粤东的凤凰单丛茶、梅县清凉山茶和鹤山的古劳银针等享誉国内外。近代我省创新  相似文献   

5.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经济作物,每年有4至5个采摘轮次,针对茶树所特有的多轮采收特性,要提高茶叶单位产量,必须把握以下六点技术要领。一是选地选苗,精心栽植.栽种茶树前,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团位结构、呈微酸性的肥沃土壤.茶苗要选择无带菌、苗木健壮、根系发达的幼苗,茶苗栽植后要精耕细作,保持土壤松软,以利幼苗根系发育,促进生长,为茶树高产稳产打好基础.二是施足基肥和适时追肥、合理搭配有机肥和化肥.首先,茶苗栽植前要施足人粪尿、牛粪、土杂肥等有机肥,配合施一定量的磷肥;其次是在茶树投产期间要增施氮磷…  相似文献   

6.
苍山感通茶     
感通茶是云南大理点苍山一个古老的茶树品种。点苍山十九峰第十六峰称圣应峰,它的山麓,古称“荡山”。这里有古刹群建筑,即称三十六庵,茶树就种植在这些僧院的“中庭  相似文献   

7.
茶树树型修剪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茶树修剪时间的确定茶树何时进行修剪,要根据茶树的生育周期待.性、茶树根系内含物和茶树生理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确定的。以我省、我区的大面积种植的福云6号为例进行分析。从3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这是茶树枝消生产旺盛的季节,而从11月中旬至次年2月下旬,都是可供选择的修剪时期。据科研部门的研究表明,2月份茶树根部贮存的淀粉量等糖类物质最多,同时吸收的无机物也比较多。实施修剪后,切口的的愈合有比较丰富的有机物质作基础。春季气温逐渐上升,水温条件比较好,对修剪切口的恢复有好处。综上所述,在2月份春茶茶芽萌动之前…  相似文献   

8.
一、茶与文化中国茶叶的发现、利用、发展以至普及为人类主要饮料几乎与我国的文化发展,传播同步并进,关系密切。根据:古地理的气候条件、野生茶树的叶片结构、在贵州发现的茶子化石以及196种山茶属植物的分布等资料,论证了中国是茶树原产地,茶的故乡。唐代饮茶之风盛行,成为名流学者的风尚,有关茶的著作先后问世。《茶经》公认  相似文献   

9.
施用铜肥对茶叶含铜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训健  郑克跃 《茶叶》1996,22(1):24-26
在茶叶采摘前,对茶树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铜后,发现其茶叶中铜含量明显地高于对照组,藉此可生产富铜茶。用吸附伏安法测定茶叶中铜,兼具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线性范围为0.0013 ̄0.32μg/g,峰电位为-0.25V(vs,SCE)。  相似文献   

10.
施用锌肥对茶叶含锌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茶叶采摘前,对茶树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锌后,发现其茶叶中锌含量明显地高于对照组,藉此可生产富锌茶。用吸附伏安法测定茶叶中锌,兼具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线性范围为0.00588-1.12μg/g,峰电位为-1.29V((vs.SCE)。  相似文献   

11.
鹿苑茶     
远安鹿苑茶产于湖北省远安县的鹿苑寺.该寺地处海拔120公尺左右的群山之中,泉水潺潺,树木参天,茶树就分布在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松的山脚峡谷中.由于茶树生长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加之工艺独特,从而构成了鹿苑茶品质特点:色泽谷  相似文献   

12.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广西野生和栽培的凌云白毫茶鲜叶样品在400~4 000 cm-1范围内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的凌云白毫茶鲜叶在3 373 cm-1、2 918 cm-1以及指纹区处吸收峰的峰位置或形状或吸收峰大小方面出现差异,故可以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实现野生和栽培的凌云白毫茶鲜叶的鉴别。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及聚类分析法对鲜叶样品进行分析,可将不同地域的鲜叶进行分类,从而快速准确地应用于古茶树鲜叶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福建山地面积广阔,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7%,山地垂直分布近海面至海拔2158米,立体茶叶气候特征极其明显。本文在已有研究福建山地宜茶气候带上限海拔高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论述高海拔山地的主要气候生态特征及其对茶树、对茶叶生产所产生的相应气候生态效应。并依茶树生物学特性,探讨开发高海拔山地持续性茶业的若干关键措施。一、福建高海拔山地范畴本文指的高海拔山地是:海拔高度400m以上,至适宜种茶的上限海拔高度以下、坡度在25度(显陵不超过30度)以下的广大山地。作者曾根据福建山地气候生态特征和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把…  相似文献   

14.
在茶叶采摘前,对茶树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锗后,发现其茶叶中锗含量明显地高于对照组,籍此可生产富锗茶。用催化极谱法测定茶叶中锗,兼具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线性范围为0.029ug/g—0.081ug/g,峰电位为—0.57V(VS.SCE)。平均回收率为99-103%。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的茶树规模化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为发展茶叶生产,就近解决西北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饮茶需求,1958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农业部委派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专程来到与陕南茶区和川北茶区毗邻的甘肃省陇南市考察。考察结果表明,陇南市的文县、康县和武都县的碧口、阳坝和洛塘一带,西屏岷山,北依秦岭。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植被繁茂,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比较适宜茶树生长。但陇南从有规模地发展茶叶生产之初,就沿袭纯茶树的平面式建园模式,从山顶到山脚,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整片开垦种茶,这种单调的种植模式既降低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又导致生态系统失调,对茶园乃至整个茶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后果。在查明陇南茶区的土壤、气候等资源情况及茶园耕作制度、效益状况等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茶世界》2009,(5)
浙江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据去冬今春的气候条件,结合茶树主要害虫越冬后基数的调查分析,预计今年茶树害虫总体属中等偏重发生年份,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螨类、  相似文献   

17.
叶榕  王文建 《福建茶叶》2000,(2):23-23,29
茶叶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我省地处亚热带,属季风性气候,四季气候变化差异大,与采制乌龙茶关系密切,春茶雨量较充足,空气湿润,气候温和,茶叶生长旺盛,芽梢持嫩性较长,产量高,质量优;而夏、暑茶,气温高,相对湿度小,芽梢易老化,在加工过程中,茶叶内含物难以趋向适宜比例,多酚类物质偏高,茶芳香类偏低,茶叶香气低淡,味偏苦涩,故经济效益差;到秋、冬季,气候又较为凉爽,茶叶质量也较好,但由于秋、冬季雨水少,气候干燥,影响茶树生长,最终使茶树进入休眠,故秋冬茶产量低,甚至无冬片茶可采。为此在安溪县气象局支持下,根据气候变化规律,我们采取一些…  相似文献   

18.
我国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茶树根际微生物动态、茶树根际固氮微生物的研究、茶树有益微生物对茶树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茶树VA菌根、土壤pH值、根系分泌物对茶树及茶树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提出了今后茶树根际微生物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茶树的营养状况对实现茶叶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氮磷钾肥料的配合施用对茶叶的产量提高与品质改善十分重要;张亚莲等研究认为湖南省最适合的氮、磷、钾配比,第四纪红壤和板页岩红壤为2:1:1,石灰岩红壤与花岗岩红壤为1:1:1。目前适用于山东省崂山区土壤与气候条件的茶树配方施肥相关研究极少。崂山茶区作为山东省绿茶重点产区之一,开展茶树施肥效果与茶叶高产优质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调查崂山茶园施肥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崂山茶区的配方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0.
台湾茶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管曦 《福建茶叶》2005,(3):36-37
据史书记载,早在300余年前在台湾便发现有茶树生长,这些茶树大都是野生茶树.200余年前台湾先人开始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及种植技术在台湾北部开始茶叶栽培与加工.由于台湾的地理、气候及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时至今日,台湾已经是世界有名的茶叶产区,所产的包种茶和乌龙茶更是驰名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