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选取盘龙河流域(龙潭寨水文站以上段)作为研究区域,根据1990、1999年遥感影像,利用RS、GIS技术,分析研究区1990、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以及9年间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剖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的关系,并为区域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杨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区2003年和2007年QuickBird遥感影像解译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强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土地利用动态度而言,其他类土地的变化幅度最大,以年变化率约50%的速度增加;从变化强度的绝对值来看,耕地的变化强度最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4 a间减少了约11%;2003—2007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小于零,说明该区的土地利用处于衰退期。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主要是人口因素、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  相似文献   

3.
基于Landsat TM/OLI_TIRS 遥感影像数据,以汪清县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技术,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模型,以2004年为时间节点,分析1994-2014年间汪清县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状况,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该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前,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62%,空间变化差异明显,2004年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降为0.56%,但空间变化差异逐步扩大,总体变化趋势放缓。1994-2014年间,林地面积总体减少,但2004年后呈增长趋势,变化程度较高的有裸地、草地及居民用地,每种土地类型都有不同数量的相互转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汪清县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是人口、经济等因子综合驱动的结果,不同土地类型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阿克苏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反映了土地利用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驱动力,将有助于环境和发展的综合决策。该文收集1998-2010年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阿克苏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对指导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陕西省佛坪县长角坝乡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及其驱动力,为该乡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陕西省佛坪县长角坝乡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类,利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变化强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分析长角坝乡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长角坝乡未成林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幅度最大,每年以12.290%的速率迅速增长;有林地的土地变化强度最大,年增加0.9800%;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202.387和203.891;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大于0。【结论】长角坝乡是一个以林业为主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处于发展时期;影响该乡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主要是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涛  彭笃明  李德一 《甘肃农业》2006,(11):285-286
随着土地利用研究的日益深入,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转化及其驱动力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利用两期遥感影像,以烟台市为例,对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烟台市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信息,分析了烟台市区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1990-2000年之间的建设用地迅速增加,耕地显著减少。这一变化是人口驱动力、城镇化发展驱动力、经济驱动力、政策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地理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等3个区域之间经济差异较大,其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研究苏北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有助于指导区域的规划布局、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宿迁市作为典型的苏北城市,自成立地级市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本研究以宿迁市为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驱动力,为苏北地区整体的土地利用和驱动力分析提供参考.运用遥感技术,对宿迁市在1997年和2017年2期的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研究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合统计资料分析影响该地近2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近20年宿迁市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为主,耕地面积增加了415 km2,面积占比从54.25%增加到59.12%,城镇工矿及居民用地面积增加了282 km2,面积占比从17.38%增加到19.00%,这2种地类增加的部分由水域、林地和未利用土地转变而来;研究区土地利用方式动态变化的驱动力以经济和政策因子为主,人口和自然等因子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8.
淮北市城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卫星的2景TM遥感影像和1景Quickbird遥感影像监测和分析淮北市城区1987~2005年共18年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探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淮北市城市环境变化研究和城市规划及城市化前景展望提供理论及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淮北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淮北市城区在1987~2005年18年间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用地和林地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土地利用类型稳定区域面积为12.15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9.94%,18年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70.06%,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面积比平均每年为3.89%,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84%.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土地利用演化驱动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首先,以青岛市1986、2000和2006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以谷歌地图为参考,对3期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提取出了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其次,利用数学模型对1986~2006年青岛市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速度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再次,结合同期青岛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影响青岛市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计算得出青岛市社会经济驱动力指数,指出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的驱动力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青岛市水域、林地、建筑用地和耕地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得到了影响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社会经济因子。最后,运用Markov模型预测了2012~2030年青岛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着手,以山西省蒲县为例,采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以遥感影像为载体,利用支持向量机和最大似然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进行分类,分析了蒲县2000~ 2014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土地调查数据为支撑,综合运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及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度模型,分析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变化轨迹,探索土地政策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效应。结果显示,28 a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先减后增,其中林地、未利用地与草地对耕地增加贡献最大;林地呈现一定波动趋势,但总体面积基本持平;草地持续减少,主要转向耕地;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5.13%,远大于其他地类。耕地保护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直接推动其他各类用地变化;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显著,建议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对草地与林地保护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和覆被生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西北内陆干旱地区LUCC(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力机制,以乌鲁木齐为例,选取2004、2008和2013年的土地利用及统计年鉴数据,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幅度变化、土地利用速度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4方面探讨分析3个时期LUCC的转移变化情况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政策法规因素3方面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3个时期中,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以牧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园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减少最多,耕地、未利用土地和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最多;2004—2013年间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先增后减,土地利用由发展期转变为调整期;影响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政策法规因素,其中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2方面。  相似文献   

13.
内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依据内江市2002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土地面积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了内江市土地利用类型总体的变化情况以及各县(市、区)之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对内江市2002—2006年的社会经济系统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加确定为引起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通过这些驱动力因素对内江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论述分析,从中发现驱动力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内江市的实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和建议,从而实现内江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升金湖湿地土地利用对鹤类栖息地及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金湖湿地是中国重要的越冬鹤类Gruidae栖息地,通过对升金湖湿地鹤类种群和栖息地的变化研究,为鹤类及栖息地保护提出建设性建议。选取1986-2015年8期TM遥感影像,运用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计算1986-2015年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得到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采用土地利用转化率法,计算升金湖湿地1986-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概率,分析越冬鹤类栖息地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各时期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波动较大,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为220~260,土地利用以林地、草滩地和水域为主,对栖息地影响有限;鹤类栖息地中草滩地保留率最高,达34.44%。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滩地保留率最低,仅为15.36%,芦苇滩地主要转移为草滩地和旱地,分别为23.22%和18.16%。泥滩地主要转移为水域和农田,分别为31.79%和27.75%;除2011-2015年,其他各时期栖息地面积变化与鹤类数量增减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寿光市是我国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亟需选取典型数据对其在体量及空间分布格局发生的显著变化进行分析与管理.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形成的专家先验知识,对研究区1985、1995、2005和2015年4期遥感影像图进行监督分类及处理,并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监测寿光市...  相似文献   

16.
香港未来3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敏  庾思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648-2650
用香港1993和2006年SPOT遥感数据,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马尔柯夫预测模型预测了未来30年研究区土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1993-2006年期间,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主要以建设用地和绿地的面积大幅度增加为主;在未来的30年里,建设用地面积在整个土地面积中所占的百分比将小幅度减小趋于稳定值,而绿地的面积百分比则将持续小幅度增加趋于一个稳定值。在总体上,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将逐渐趋于一个较为平稳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以无锡市2000、2005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将无锡市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园地和水域5大类。同时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2000~2010年无锡市土地利用特征。最后结合无锡市社会经济和人文数据,对无锡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无锡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总量和比例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不断减少,而园地和水域面积有小幅度的上升,林地基本维持在原来的比例,减少的耕地大部分转换为建设用地、水域和园地。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2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大庆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该文以黑龙江省大庆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该研究区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数据,获取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采用单一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定量刻画该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过程,并结合大庆地区发展实际,归纳总结出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大庆地区五类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大庆地区草地面积变化主要由该地区总人口、第二产业比值和天然气产量所决定;耕地面积变化主要由单位油井产油量、农村机械总动力决定;盐碱地和沙地面积变化主要由单位油井产量和工业产值决定;湿地面积变化主要由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决定的;而建筑用地面积变化主要由人口的增长以及油田建设用地增加所决定.总之,大庆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变化主要是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驱动的.  相似文献   

19.
盘锦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土地利用详查资料和遥感影像资料为主要信息源,在GIS支持下研究了盘锦市1988-2005年问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和程度,阐明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5年的17年间盘锦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乡工矿居住用地增加了0.55万hm2;同时耕地增加了7.21万hm2,但这主要是以林地、草地和湿地的急剧减少为代价,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潜在威胁.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5年的17年间盘锦市草地和林地的动态指数变化最大,动态度指数分别达到-5.62%和-5.42%;盘锦市土地利_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1988年的245.51提高到2005年的292.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1,92.研究认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府政策是影响盘锦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及宏观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杰  杨春德  张保华  叶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36-5339,5363
基于山东省1987~2003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研究揭示了山东省近17年来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7年来,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变化经历了增加→减少→缓慢增加的变化过程,总体趋势是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差别逐渐缩小,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具有空间分异规律,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总体而言,东部半岛丘陵区的信息熵值>中南部山地丘陵区>西部、北部平原区;自然因素、人口变化、经济因素和政策调控等是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