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沙棘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这一属植物共有15个种和亚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其中只有4个亚种被研究和开发。本文综述了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发表的沙棘研究方面的大量文献,着重阐述了中国原产的沙棘的种和亚种的种质资源特点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等多方面的意义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张玉芹 《经济林研究》2012,30(3):119-123
为给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及驯化栽培甘肃省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以帮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振兴山区经济而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野外调查、查阅大量标本和文献资料,对甘肃省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种类、地理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共有13属、150种和29个变种(变型);其中悬钩子属、蔷薇属和李属的种质资源最为丰富,分别为32种、10个变种(变型),27种、7个变种(变型),28种、5个变种(变型);其次为栒子属和苹果属,分别为21种、1个变种,14种、3个变种;这些种质资源集中分布于甘肃陇南高山河谷区和陇东南丘陵沟壑区,其蕴藏量约有15万t。  相似文献   

4.
一、沙棘属的种类及地理分布沙棘系胡颓子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本属共有4种9亚种,其中沙棘(H.rham-noides)分为9个亚种,分布于亚洲和欧洲的温带地区。亚洲主要分布于西北利亚及贝加尔湖地区,中国黄土高原,中亚,横断山及喜马拉雅山地区;欧洲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北岸地区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其中我国有4种5亚种,分布于西南、西北及华北诸省(区),详见表1。据现有资料记载,陕西仅有一亚种——中闰沙棘(H.rh-amnoides subsp.sinensis),主产本省北部。由表1看出,我国西南(或横断山)及  相似文献   

5.
大果沙棘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沙棘属 (Hippophae L inn.) ,为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原产我国及欧洲 ,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 ,以前苏联、蒙古、中国分布最多。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为主要布区 ,其中以内蒙、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新疆等省区最多 ,主要有中国沙棘亚种 (通常称为中国沙棘 ) ,还有少量的柳叶沙棘、西藏沙棘、云南沙棘、中亚沙棘等亚种。大果沙棘是从沙棘栽培品种筛选培育出来的果大、无刺或少刺的沙棘。1 栽培意义沙棘是一种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6.
新疆沙棘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防护林科技》1995,(4):55-55,63
新疆沙棘资源及其利用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1沙棘资源情况我区沙棘资源较为丰富,总面积达3万hm ̄2。新疆有2个沙棘亚种,即:中亚沙棘和蒙古沙棘。分布范围较广,南北疆均有分布,一般生长在低山河谷地带,河漫滩和山前洪积冲积扇的河流两岸阶地,在田园渠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甘肃省胡頽子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和综合分析,已查明,甘肃胡頽子科野生果树资源有2属,11种和2个亚种,果实富含维生素、糖类和氨基酸,可生食、酿酒、加工果酱、果糕和果汁,亦可药用。阐述了胡頽子科野生果树资源在甘肃的分布、生境、果实经济性状及用途,对几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果树的化学成分及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提...  相似文献   

8.
沙棘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沙棘属(Hippophae L.)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植物,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四川大学张泽荣教授将我国沙棘属植物分为4个种5个变种.廉永善等将我国的沙棘属植物分成两个组6个种12个亚种.由于沙棘属植物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已引起了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沙棘果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为营养价值颇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的天然药物.国内外学者对沙棘进行了命题广泛的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固原市分布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2个种(亚种)。主要栽培品种有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及杂文沙棘3类,目前已有较大栽培面积,资源较丰富。固原市沙棘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分类培育经营、合理布局;加强优良品种的扩繁及推广;作好低产沙棘林分的改造;引进、普及新的栽培管理方法;防止灾害,特别是甘肃鼢鼠及野免危害;重视加工利用的投入与研究,提高资源的转化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沙棘开发利用事业的战略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棘》1996,(2)
1 我国沙棘开发利用事业10年回顾1.1 主要成就1.1.1 查清了我国天然沙棘的分布、面积、种质类型等资源状况。1.1.2 结合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需要,以每年6.7万hm~2的营造速度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造林。1.1.3 研究、积累了包括沙棘育苗、良种选育、种植园、营林技术等可行的生产技术经验,并迅速推广应用;对不同沙棘种、亚种、类型的生物学、生态学、生化成份、经济和水保效益进行了较高水平的基础性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廉永善  陈学林  孙坤 《沙棘》2004,17(2):1-3
描述了沙棘属(Hippophae)一个分布于四川省汶县和茂县的新亚种--卧龙沙棘(Hr.rhamnidessubsp wolongensis Y.S.Lian,K.Sun & X.L.Chen).依据主要形态特征和分布的分析,它近缘于中国沙棘,但是卧龙沙棘具有莲花瓣状着生的花芽,叶片大而互生、叶边缘呈明显地波状而且波谷常向背面稍反折,叶柄和果柄明显较长等,容易辨认.卧龙沙棘分布比较小,仅仅出现在四川省汶县和茂县海拨1660~1920 m的山坡上.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干旱程度下俄罗斯大果沙棘与中国沙棘之间抗旱性差异。以两个树种2年生盆栽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为创造重度、中度、轻度干旱胁迫条件,定期测定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从渗透调节物质变化比较可以看出俄罗斯大果沙棘的抗旱性明显高于中国沙棘。对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固土林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沙棘种群表型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铨  佟金权 《林业科学》1993,29(3):257-261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 sinensis Rousi)是个遗传结构十分复杂的种群。树型、棘刺、果色、果形、果实大小、种子大小等,均有幅度很大的变异,尚未从种群表型结构角度系统研究。为了探明中国沙棘种质资源状况,了解各种性状变异的幅度和性质,以及性状变异之间的关系,1988年秋,对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国沙棘天然林,从表型上对其种群结构作了系统调查和分析,为探索中国沙棘的种群分化和演进,为在生产上对中国沙棘进行遗传调控和育种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发西藏丰富的沙棘资源,从沙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3方面对沙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从沙棘的改善小气候、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方面进行了生态价值的探讨;从沙棘的观赏价值、扩大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发展旅游、提高文化底蕴和解决燃料问题方面进行了社会价值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应用GGR浸泡插穗,对中国沙棘雌株扦插育苗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GGR对中国沙棘雌株扦插育苗成活率、苗高、地径及主根生长有显著影响。用GGR处理插穗的苗木成活率为82.1%,平均高53.83cm,地径0.46 cm,主根长0.26 cm,均高于未处理的苗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丰宁“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探讨了性状相关和各主要性状的组配情况,分析了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的频数分布及种群特征和优种分布范围。认为丰宁的“中国沙棘”是以主干型、桔黄扁圆果、褐色种子植株为主体的多态型种群系统,是品质较好的种质资源,是沙棘树种改良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17.
了解沙棘种质资源特性是其种质创新和良种选育的基础。为给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从山西省沙棘野生资源重要分布区的右玉、交城、古交和沁源共采集了45个沙棘单株的果实样品进行观测与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单株、不同采样地区、不同颜色果实的结实性状(结实密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柄长度和百果质量)和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和黄酮含量)及其差别,并对其性状特性与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观测结果表明:采集于交城的27号单株在结实特状和果实外观品质上的表现均最优,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黄酮含量均最高的单株编号分别为10、7、32和27号;不同地区沙棘的结实密度、果柄长度和果实中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采集于古交的沙棘果实其结实密度最大,采集于沁源的沙棘果实其VC含量最高,采集于古交的沙棘果实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不同颜色沙棘果实间其百果质量、结实密度、果实横径和纵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黄色果的百果质量最大但结实密度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的黄酮含量与VC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研究,对沙棘种质资源、生物学、生态学、育种及在传统医学和商品开发利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开发利用沙棘植物资源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沙棘属于阳性树种,也是典型的克隆植物,因此有些学者将其视为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先锋种群,而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它在自然状态下更新良好。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沙棘能够通过克隆生长所赋予的生理整合作用、觅养行为以及死亡风险分摊等特性实现资源的共享,缓解资源在时空异质性上对种群稳定性造成的压力,从而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自身的繁殖和生存有效性,能够通过平茬更新、林窗更新以及林缘扩散等途径维持种群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沙棘主要害虫危害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陕西省沙棘昆虫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陕西沙棘害虫的危害及分布特点,并对区域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为陕西省沙棘病虫害防治及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