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籼稻品种浙辐802抗稻瘟病基因的鉴定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辐802是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南方稻区大面积种植的籼稻品种,它对北方稻区的菌株表现很宽的抗谱。利用2个致病性稳定的稻瘟病菌系对浙辐802(ZF802)与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杂交的F1、F2、BC1F1群体进行抗病性遗传分析,从ZF802中鉴定出2个抗病基因Pi-ZF1(t)和Pi-ZF2(t),它们都抵抗供试菌系研54-04,其中Pi-ZF1(t)基因也能抵抗供试菌系95-t2,而Pi-ZF2(t)基因对该菌系无效。根据F3和F4株系对供试菌系在抗性表型上的差异,对ZF802携带的抗病基因进行  相似文献   

2.
早稻翻秋是晚稻直播、抗灾补救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为筛选黄陂区适宜翻秋的早稻品种,探索早稻品种翻秋播种期的下限,为今后指导晚稻直播、抗灾补救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特以10个早稻品种为材料,开展了早稻品种翻秋筛选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其表现上尚佳的品种有"鄂早18"和"两优287",可作早稻翻秋及抗灾补救品种用,其它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3.
早稻翻秋是晚稻直播、抗灾补救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为筛选江汉平原适宜翻秋的早稻品种,探索品种翻秋播种期的下限,为今后指导晚稻直播、抗灾补救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特以嘉育948、中嘉早17、两优9168、两优287、金优402、株两优819等6个早稻品种为材料,开展了早稻品种翻秋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汉平原进行早稻翻秋种植,宜选用生育期短的嘉育948,在生产上更安全,且最迟播期应定在7月28日以前。  相似文献   

4.
1994年绍兴县种植的0.52万亩早籼优质米浙92—48喜获丰收,同全县种植6.29万亩常规早籼浙辐802比较,亩产增5.7公斤,且熟期类同,达到了优质与高产的统一。经全县试验示范,农户反映:“浙92—48秧苗耐寒性好,秧龄弹性小,根系活力强,适宜直播栽培,省肥、早熟、产量高。”归纳全县高产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控制播量,化调化除育壮秧经秧田亩播20、30、40公斤试验,播前进行晒种,然后用600倍线菌清与50ppm5%烯效唑混合浸种72小时(用烯效唑1小包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2015年双季稻区早杂翻秋试验基础上,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排列,分3个播种期、5个早杂品种,研究出了不同播种期对双季稻区早杂翻秋直播产量和构成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常规中熟早籼湘早籼45号连作二晚翻秋直播栽培,开展不同播期种植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水稻生育期及产量差异显著,生育期与抽穗灌浆期间的气温负相关,气温愈低,生育期愈长;产量与抽穗灌浆期间气温正相关,气温愈高,产量愈高。湘早籼45号等中熟早籼稻在鄱阳湖平原连作二晚翻秋直播栽培,适宜临界播种期为7月下旬前期。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省工、省力、省本、高产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并加速早稻良种的繁育进程,我们于1994年在青肃村横塘畈刘德能户进行了早籼浙92—48翻秋撒直播栽培试验,面积1.1亩,取得了高产,现介绍成功经验如下:一、试验经过与结果1994年7月15日将刚收获的早籼浙92—48干种子用1800倍液“402”杀菌剂进行浸种消毒2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催芽。7月16日试验田每亩先施碳酸氢铵50公斤,尔后另加钙镁磷肥20公斤作基面肥;并作畦、  相似文献   

8.
吕海枝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24-125,306
于2010年采取不同品种、不同播期栽培方式,探索沿江及江南地区洪灾后"早翻晚"栽培的适宜品种和播期。结果表明,作"早翻晚"栽培的品种,全生育期100d左右的早稻品种7月27日前播种都较为安全,皖稻143、浙辐991、湘早灿7号、竹青最适宜作"早翻晚"载培。  相似文献   

9.
利用早稻种子翻秋直播栽培在水稻抗灾补救上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为明确在鄂东南地区播种量对早稻翻秋直播产量的影响,以杂交早稻两优287为材料,研究了翻秋直播稻不同播量(M1,30 kg/hm2;M2,37.5 kg/hm2;M3,45 kg/hm2;M4,52.5 kg/hm2;M5,60 kg/hm2)下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处理实际产量高低依次为M3(7.13 t/hm2)M4(6.98 t/hm2)M2(6.54 t/hm2)M5(6.16 t/hm2)M1(5.77 t/hm2),其中M3与M4间达显著水平差异,其他处理间互相达极显著水平差异;有效穗数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随播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产量构成因素间相互制约、协同发展的关系促使播量在M3(45 kg/hm2)水平时,取得最高产量,且大田表现好,不易倒伏。播量与产量关系呈一元二次方程y=-0.005x2+0.4666x-3.7872(R2=0.977**),据方程可求得杂交早稻两优287作翻秋直播应以播量为46.66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和室内试验,探讨了绍兴银山贩水稻田砷污染防治的一些措施。结果表明:(1)施用铁、锰和石灰能不同程度地减少土壤中水溶性砷含量;铁、锰的加入在土壤淹水的情况下,使产量增加不显著,在搁田的情况下,使产量低于对照:石灰的加入引起土壤pH过高,导致减产68%。(2)搁田能显著提高土壤Eh,降低土壤中水溶性砷和其中的As(Ⅰ)%以及糙米含砷量,并增产22Ⅱ;施用紫云英能显著降低土壤Eh,可增加土壤中水溶性砷和其中的As(Ⅲ)%,使水稻前期生长较差。(3)在砷污染地区。宜种植552、沪红早一号等水稻品种,而不宜种植浙辐802、85—149等品种。(4)在绍兴银山畈,在土壤含全砷70mg/kg和100mg/kg以上时,浙辐802和二九丰的糙米含砷置分别超过了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1.
油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油料作物。70年代,泌阳县曾与浙江科研所合作,大面积推广,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平均亩产110公斤左右,为泌阳县油菜种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油菜种植一般有直播和移栽两种方式,泌阳县多为秋发直播。油菜喜冷凉,抗寒力较强,分为秋发冬发两种,有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三大类型,泌阳县栽培的多为秋发甘蓝型油菜,主要品种有浙油18、浙油50、浙双758、浙双6号、湘杂油1号等,这些品种均为增产潜力大、抗病性强的中迟熟甘蓝型油菜品种,特别适合在泌阳县开展秋发栽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水稻直播中的几个关键技术,为水稻直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在绵阳市安州区进行水稻直播技术研究,经过2013—2016年连续4年的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水稻直播的品种、确定了辐优838直播的最佳播种量和多效唑喷施期。[结果]在供试的10个品种中,产量居前的是辐优838、F优498、川作优619、内5优979;从综合指标来看,这4个品种更适合直播。通过水稻的自我调节能力,辐优838播种量在22.5~33.8 kg/hm~2范围内有利于高产。直播水稻辐优838在2叶期喷施多效唑可显著增产。[结论]田间小区试验显示水稻直播技术可以达到增产稳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金衢地区稻-麦(油)不同种植方式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金衢地区的稻(Oryza sativa L.)-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Brassica napus L.)]种植方式和主栽品种。[方法]选取在金衢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浙双6号、浙双3号、浙双72、浙油50、浙油18)、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甬优9号)、小麦品种(扬麦14),分别进行了免耕直播、翻耕直播等种植方式比较研究,筛选直播油菜品种,对比考察油菜、水稻、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产值、农资投入、人力投入等。[结果]油菜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其中浙油50和浙双72产量最高,同一品种翻耕直播产量较免耕直播高,适宜金衢地区的油菜的种植方式是免耕直播,可选择产量高、株高适中的浙油50;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与甬优9号直播时的产量与移栽差异不显著,但应用直播技术较移栽可分别节本增收1 911和1 716元/hm2,综合效益较好;小麦品种扬麦14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其生育期、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免耕直播节本增效1 110元/hm2,适宜采用免耕直播。[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金衢地区油菜(小麦)免耕直播-单季稻的直播栽培及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直播早籼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再次是结实率.在控制好播种密度、建立适宜群体的基础上,早促早控,合理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以争取大穗才有利于高产.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早籼稻直播浙辐203单产500 kg/667m2三性状95 %置信区间为:有效穗26.58±0.47 万/667m2,穗总粒数94.99±2.18粒,结实率90.04 %±1.61 %.  相似文献   

15.
天禾1号是由金华市天禾生物技术研究所和金华三才种业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常规早稻新品种。分析了其免耕直播翻秋技术的优势,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天禾1号是由金华市天禾生物技术研究所和金华三才种业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常规早稻新品种。分析了其免耕直播翻秋技术的优势,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扬麦14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的小麦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0404)。2010年秋引入建德市多点试种,表现比浙麦1号增产20%以上。总结小麦扬麦14在建德市种植的生育特性表现及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麦草还田直播水稻扬辐粳8号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和不同播种量对扬辐粳8号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扬辐粳8号耐迟播,是苏中地区理想的直播稻品种;明确用种量以67.5 kg/hm2为宜。秸秆还田优化了直播稻产量结构,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强了直播稻的生理功能,增加结实期物质生产。讨论了高产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扬辐粳8号高产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1989~1991年以早籼湘州5号、二九丰、浙辐802、广陆矮4号和原丰早等为供试品种,用ZB_1(85-14),ZB-(15)(0262),ZC_(15)(84-76)等稻瘟病菌(有性态为Magnaporthe grisea Barr.,无性态为Pyricularia oryzae Cay.)菌株,分别测定了供试品种的病斑大小、相对侵染率、相对抗病性指数、群体抗病性、病斑产孢能力和潜育期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述6个性状在供试品种间均有显著差异,它们均为慢瘟性的有效组分,其中湘州5号、二九丰、浙辐802与对照相比具有病斑小、相对侵染率低、相对抗病性指数较高、群体抗病性较强、病斑产孢能力较差和潜育期较长等特点,表明这3个品种对供试菌株具有慢瘟性的性能,在旱圃条件下表现为发病进程缓慢。相关分析表明各组分之间呈显著相关。此外,本文还就慢瘟性与广谱抗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初步提出了慢瘟性的简易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一、深翻整地整地分为两种,一种是伏翻整地,另一种是秋翻整地。1.伏翻整地由于小麦成熟早,所以能抢时间进行伏翻。伏翻的深度通常在23~25 cm之间,翻后应及时耙平、耙细。2.秋翻整地秋季作物成熟后,立马实施秋翻。秋翻深度比伏翻要浅一些,一般在18~22 cm之间,要求是整齐严密,耕深保持一致。翻后整地应耙透,保留12~15 cm的松土层。秋翻整地应该在土壤封冻前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