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对1年生杉木扦插苗根、茎、叶中8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8种营养元素含量在杉木扦插苗的不同部位差异极显著,不同部位比较N、P、Mn、Zn含量以叶中最高,而K、Ca,Mg,Cu以根中最高,叶中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小。无性系间各营养元素含量及部位与无性交互作用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N、Mg含量与苗高、地径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韶关林场和天井山林场的杉木大径材林针叶为试验材料,对N、P、K、Ca、Mg 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杉木大径材培育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杉木中龄林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K>N>Ca>P>Mg,近熟林的为N>K>Ca>P>Mg;杉木中龄林、近熟林针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坡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的排序;杉木中龄林针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8.64%~44.76%,而近熟林针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8.44%~26.3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中龄林生长性状与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分别有不同程度正相关,其中胸径、树高、材积与N 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近熟林与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其中胸径与P、Ca 含量间为显著正相关,但高生长与N、K 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龄林、不同坡位的杉木针叶矿质营养元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N、K 含量对杉木生长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S1、S6、S8、S11为试验材料,以二倍体毛白杨S10为对照,采用7种种植密度A1(2 m×2 m)、A2(2 m×3 m)、A3(2 m×3.5 m)、A4(3 m×4 m)、A5(2 m×4 m)、A6(2 m×5 m)、A7(3 m×3 m),研究了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对三倍体毛白杨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无性系对三倍体毛白杨叶片中N、P、K、Ca、Mg的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叶片中N含量最高的是S6(27.41 g/kg),P含量最高的是S1(1.88 g/kg),K含量最高的是S8(3.59 g/kg),Ca、Mg含量最高的分别是S10(10.48 g/kg)、S11(4.61 g/kg)。不同种植密度对叶片中N元素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叶片含N量最多的是A6,达26.97 g/kg。而不同种植密度的无性系叶片中P、K、Ca、Mg的含量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g与C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K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杉木无性系扦插繁殖的生根及生长能力与扦插基质、原株年龄、采穗部位、穗条长度、扦插深度和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杉木无性系之间,扦插生根及生长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扦插基质、原株年龄、采穗部位和穗长、扦插深度和时间,对杉木扦插成活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①蛭石插床有利于插穗生根,但苗高生长以混合土为基质的插床为好;②无性系的生根能力、苗高和根径的生长量与原株年龄的关系表现为1年生>3~5年生>15~20年生;③根径处插穗的生根率、侧根生长量及苗高,分别比苗高1/3处的插穗大11.8%~18.6%,3.4%~9.8%和14.7%~25.7%;④穗长以10~12cm为宜,扦插深度为穗长1/2为好,扦插时间选择在12月份为佳.  相似文献   

5.
对红锥3个不同种源2 a生苗的叶片进行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大多数植物体内营养元素含量适宜范围相比,红锥叶片营养元素N、Ca、Mg、Zn、Fe、B含量在适宜范围之内;Cu的含量只有浦北种源在正常范围之内,博白和东兰种源处于缺乏状态;Mn含量处于安全水平之下;P和K的含量严重缺乏。常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N,其次是Ca,最低的是Mg和P;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Fe,其次是Mn,最低的是Cu;叶片中N、P、Ca、Mg、Cu、Fe、Mn和B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不同种源叶片内矿质元素含量变幅不同,变幅最大的是B,其次为P,再次为Cu,最小的是N、Zn和K;大部份元素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元素间存在着相互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SPAD-502叶绿素仪,对来自江西、浙江和福建的9个不同油荼无性系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极显著,PN7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同为福建省当地无性系的△51-2和○65-7的值明显偏低.不同油茶无性系叶片多以叶基部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叶尖部最低.每个无性系不同节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大小顺序不统一,植株中部叶的叶中部位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标准误相对较低,比较稳定,可作为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最佳测定部位.  相似文献   

7.
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吸收情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叶片营养元素N含量最高,其次是Ca和K,Cu含量最低;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综合评价油茶不同无性系营养元素吸收情况,按综合得分排序依次是桂软3号、桂软2号、湘林A5、湘林70号、桂软1号、桂软11号、桂软22号、桂软24号、桂软23号。  相似文献   

8.
对马大相思幼苗9个无性系的N、P、K、Ca、Mg、S、Fe、Cu、Zn、Mn、B等11种营养元素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养分需求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对N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K,对cu或B的需求量最小。器官间的养分需求总量叶〉茎〉根;不同无性系间各养分需求量亦差异显著,其中需求量最大的AMA306号养分总含量是最小的AMA305的1.54倍。根据分析,得到了各无性系对各养分的需求比例。  相似文献   

9.
杉木无性系不同扦插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两年采用5种不同密度对杉木无性系进行了扦插试验。研究了不同扦插密度对杉木无性系苗高、地径、单位面积出苗率、生物量和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扦插密度间苗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地径生长量、单位面积出苗率、生物量和根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最佳的扦插密度为100-120株/m^2,此范围的扦插密度能使投入产出比、苗木质量、单位面积出苗量和土地利用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在浙江省开化县对开天3、开天57和开天新6三个杉木(Cunninghamia lauceolata)无性系的5个规格扦插苗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不同无性系、不同苗木规格对杉木造林的影响。2014年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及不同苗木规格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5%、85%以上,无显著差异;3个无性系间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差异极显著,以开天新6号表现最好,23年生时其平均树高15.56 m、胸径15.48 cm、单株材积0.159 8 m~3;不同苗木规格间其胸径、材积差异显著,Ⅰ级苗木生长表现最好,23年生时平均树达14.39 m、胸径14.34 cm、单株材积0.130 9 m~3。对不同规格杉木苗1、3、5、8年生时各生长性状的比较发现,Ⅰ、Ⅱ、Ⅲ、Ⅳ级苗造林后随树龄增加,其树高、胸径、材积间的差距也逐步减少,8年生时其树高由原来差异极显著变成差异不显著,胸径、材积由原来极显著变成显著;高径比在无性系及不同规格苗木间差异都不显著,以开天57最大,达到100.64;冠径比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显著,开天新6冠径比最小,为14.26,不同规格苗木之间差异不显著。选育的开天新6无性系在生长性状与形质指标上均表现良好,适宜在开化县类似杉木产区中等立地推广。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麻竹开花过程中植株不同部位N、P、K、Ca、Mg等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在麻竹开花过程中,各种营养元素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别表现为:N,枝 > 秆 > 叶;P,叶 > 枝 ≥ 秆;K,未开花及开花前期为叶 > 枝 > 秆,开花盛期为枝 > 叶 > 秆;Ca,未开花及开花盛期为叶 > 秆 > 枝,开花前期为叶 > 枝 > 秆;Mg,叶 > 枝 > 秆。营养元素在植株同一部位的变化规律表现为:N在枝、秆、叶中的含量均为先降低再升高;P在枝、秆中含量逐渐升高、在叶中含量逐渐减少;K在枝、秆中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叶中含量逐渐减少;Ca在枝中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在秆中含量逐渐减少、在叶中含量逐渐升高;Mg在枝和秆中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在叶中含量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竹子开花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相似立地条件下速生阶段(11年生)的秃杉与杉木(第2代)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均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Ca和K,Mg和P最低。秃杉人工林分营养元素贮存量为573.40kg.hm-2,明显高于杉木人工林(330.33kg.hm-2),其中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分别为517.97、11.05和47.05kg.hm-2,分别占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89.91%、1.92%和8.17%。5种营养元素贮存量在秃杉与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分配均为树叶树枝干材干皮或树根。秃杉人工林营养元素平均年净积累量为47.09kg.hm-.2a-1,是杉木人工林(26.55kg.hm-.2a-1)的1.77倍。秃杉的营养元素利用效率低于杉木,但明显高于马尾松、刺槐和马占相思。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杉木优良无性系的繁殖速度,降低苗木生产成本,我们进行了不同种源无性系组培苗建立采穗圃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的穗条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以福建建瓯无性系为最高。各无性系的单株穗条年产量可达80条左右,是杉木优良无性系快速繁殖的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杉木种子园母树叶中营养元素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湖南东安杉木无性系种子园杉木针叶营养元素年变化规律,确定营养分析的样品采集期,初步对球花产量与针叶中N、P、K含量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制定出营养元素含量的临界值和最适范围。  相似文献   

15.
杉木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及重复力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浙江省12个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在Ⅱ、Ⅲ类立地的不同坡位上与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初级种子园实生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 a生时12个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冠幅、单株平均材积生长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枝下高因造林密度原因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造林对无性系的影响,除冠幅显著外,其它各生长性状均极显著;与实生苗对比,适宜本地发展的杉木无性系首选57号、28号,其次为38号、A1、110号,可作为建立采穗圃的优良种源.无性系各生长性状重复力测算结果表明,20 a生时各无性系与原株之间的遗传特性保持极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6个华山松全分布区种源为对象,研究了1、2年生枝和叶的含水量,N、P、K、Ca、Mg等元素含量的地理变异。结果表明:南、北种源含水量无明显差异,其它元素均存在显著差异,并有明显纬向渐变规律。N、P、K和Ca含量北方种源比南方种源高,Mg含量南方种源比北方种源高。1、2年生枝以K含量最高,叶中以N含量最大。各元素在不同组织中,除N、P含量一致,其它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土壤类型的油茶树体营养元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板页岩,第四纪红壤、砂岩和石灰岩四种不同母岩发育的土壤上油茶叶的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上的油茶叶片中的营养元素会不同,其中K,Ca,Mg,Mn,P,B均存在着显著差异,油茶叶中K,B含量,以板页岩发育的土壤上的较高,Mg的含量以砂岩中的最高,Ca的含量以石灰岩中的最高,而Zn,Fe,Cu的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开花麻竹的营养动态变化规律,对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开花前后营养分配格局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开花麻竹枝、秆中氮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74.40%、54.32%),叶中钾元素含量最高(54.45%);开花前期麻竹枝、叶中钾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45.81%、47.85%),秆中氮元素含量最高(76.12%);开花盛期麻竹枝、秆中氮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35%、62.88%),叶中钙元素含量最高(34.84%)。麻竹开花前后,枝中氮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磷元素含量差异显著,秆中氮、钙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叶中钾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钙元素含量差异显著。综合麻竹各器官营养元素,钾、钙、铁等元素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杉木无性系扦插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杉木无性系扦插苗的生长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插穗属混合生根型;不同无性系插穗形成愈合组织的多少、生根快慢、成活率、生长量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苗高生长量只出现一个峰值(8~9月间),下半年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85%以上。应用计算机对观测数据资料进行逐步回归,筛选出影响各无性系扦插苗高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是,速生期天数和根长。对扦插苗的抚育管理、苗期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杉木优良无性系的繁殖速度,降低苗木生产成本,我们进行了不同种源无性系组培苗建立采穗圃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的穗条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以福建建瓯无性系为最高。各无性系的单株穗条年产量可达80条左右,是杉木优良无性系快速繁殖的一咱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