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研究金华金东水库和江山碗窑水库2个代表性的重点养殖区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水体pH值的季相变化。结果表明,金东水库水体pH值与浮游植物密度均由春季到冬季缓慢下降,而浮游植物种类以夏季和秋季最多,春季最少;江山碗窑水库水体pH值与浮游植物密度均由夏季到冬季逐步下降,之后从冬季到夏季逐步增长,而浮游植物种类以春夏两季最多,秋季最少。据此推测,浙江省重点水产养殖区浮游植物数量和水体pH值之间的季相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浮游植物种类的季相变动与水体pH值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
湖泊适宜生境对于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觅食生境改变影响水鸟取食集团的组成,进而影响水鸟群落结构的稳定。对比2004与2015年2个越冬季升金湖水鸟群落结构以及湿地景观变化,分析了湖泊湿地变化对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04与2015年两个越冬季,分别记录到水鸟7目12科41种33 775只和7目12科44种38 794只。越冬水鸟种类和总数量有所增加,虽然优势种群仍为雁鸭类,但豆雁和白额雁取代了小天鹅、鸿雁和针尾鸭成为优势物种,前2种主要分布地点有赤岸、三千亩、小西湖等地,后3种主要分布在杨峨头、白联圩、舍干、三千亩、沙山等地。沉水植被的退化可能是导致小天鹅、针尾鸭等浅水取食集团和鸿雁等挖掘集团水鸟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广阔苔草滩的形成使得啄取集团如豆雁、白额雁和小白额雁等草食性雁类数量明显增加;湖区大面积渔塘转变为水稻田,使部分鸭类丧失了适宜的觅食地,但为白头鹤、豆雁、白额雁等水鸟提供了替代生境。实施植被恢复和加强退化湖泊的生境恢复是维持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雅安市区冬季水鸟进行系统统计与记录,分析城市化进程对水鸟时空分布的影响,为雅安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方法】2008年至2011年冬季,采用样线法对雅安市区冬季水鸟进行直接观察,记录物种、个体数量、生境、人为干扰等。【结果】记录水鸟7目11科44种,其中雁形目鸭科鸟类最为丰富,绿头鸭、斑嘴鸭、绿翅鸭、赤膀鸭及凤头潜鸭为优势物种。【结论】水鸟多样性在各个年度呈现相似的时间分布格局,但波动期与稳定期的共存表明雅安市区既是水鸟迁徙的中转地同时也是其越冬地。水鸟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差异则体现出滩涂、开阔水域、人为干扰对水鸟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选取1979—2009年1月份的米埔湿地内的水鸟和7种与水鸟密切相关的气候要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探讨水鸟与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水鸟对于气候要素的关联性较强。其中,留鸟对本区气候适应能力相比较候鸟较强;随着时间推移,水鸟对于天然气候要素的适应逐年减弱,人为因素对于水鸟数量和种类的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主导。另外,从不同种类水鸟与气候要素的关联程度来看,不同种类水鸟对于气候的适应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水鸟本身的生活习性特征决定了不同种类的水鸟对气候具有一定的适应和应对的能力,例如,擅长飞行的鹈形目对于最低能见度时数的关联性最强,擅长游泳的对于降水的关联性最小。  相似文献   

5.
由于湿地内的水鸟分布与景观偏好存在相关性,所以,选取2000,2005,2009年的米埔湿地内15个分区的水鸟数据和景观格局数据,构建能充分利用三维数据特征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湿地面积及边缘长度能最大程度地吸引本区内水鸟栖息;斑块数量,最大斑块面积比,形状指数等也影响水鸟对湿地景观的吸引力。总之,水鸟适宜在景观类型丰富且景观内斑块面积较为宽广的区域栖息。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海参养殖池塘水体中的异养菌、弧菌数量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表层水体异养菌数量为4.4×103~2.3×105 CFU/mL,中层水体异养菌数量为7.95×103~1.60×105CFU/mL,底层水体异养菌数量为5.0×103~1.6×105CFU/mL;表层水体弧菌数量为0~7.85×103 CFU/mL,中层水体弧菌数量为0~1.8×103 CFU/mL,底层水体弧菌数量为0~1.32×104 CFU/mL。池塘水环境中的异养菌总数和弧菌数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夏季处于较高水平,秋季、冬季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弧菌数量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季达到最低值,随着养殖池塘水温的回升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区域越冬雁鸭类分布与数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鄱阳湖区域雁鸭类水鸟资源状况,从1998年冬季开始,采用同步调查计数法在鄱阳湖区域进行了9次雁鸭类水鸟调查.结果表明:共调查记录到雁鸭类7属2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中华秋沙鸭(Mergus sqyuamatus)]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和红胸黑雁(Branta ruficollis)].鄱阳湖雁鸭类水鸟数量大,9年来鄱阳湖雁鸭类水鸟数量均在10万只以上,近3年均达到35.7万只以上.其中小天鹅每年达1.1万只以上,2005年冬季数量达到11.2万只;鸿雁每年达1.8万只,小白额雁在2006冬季数量达到6 000只;从2005年以来,青头潜鸭的数量一直在增加;花脸鸭在2007年最多,达到480只,主要分布在林充湖、新妙湖和矶山湖;红胸黑雁和中华秋沙鸭在鄱阳湖区域也有零星记录.可见,鄱阳湖在雁鸭类水鸟资源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8.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鸟类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样线法年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鸟类进行调查,并对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和生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共记录有鸟类11目26科65种,总数量为24531只,其中水鸟有41种,占调查总种数的63%。全年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均为越冬期较多,繁殖期较少。不同生境的鸟类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苏连云港地区近5年越冬和迁徙期水鸟资源的调查,共记录到106种水鸟,其中,鹳形目76种,雁形目25种,鹤形目5种;旅鸟58种,冬候鸟27种,其他居留型鸟21种。水鸟的数量在同年度的不同季节和不同年度的同一季节有些差异;部分种类水鸟的居留状况会发生变化。在河口及海滨主要分布鸻鹬类,在海滨、河道及河口主要分布鸥类,在水库及河口主要分布鸭类,前三岛上多分布海洋性鸟类。基于连云港地区水鸟的资源状况,尚未发生水鸟种类和数量显著衰退现象,连云港地区仍是东亚古北界水鸟迁徙途中重要的一站。在此基础上,对水鸟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鄱阳湖重要国际湿地水体面积变化,以MERSI/FY-3和MODIS/EOS资料为主信息源,采用植被指数、多波段运算方法对鄱阳湖水体面积进行遥感监测。比较分析了MERSI与MODIS资料的光谱特点及对水域面积监测的差异,根据水体在近红外和红光波段反照率的特点,建立了鄱阳湖水体遥感监测指标,动态监测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鄱阳湖水体面积季节变化明显。近16年来,鄱阳湖丰水季与枯水季水域面积相差1倍以上;春季平均为2 210 km2,夏季3 360 km2,秋季2 300 km2,冬季1 510 km2。有关成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湖区防洪救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拉市海自然保护区越冬水鸟面临的威胁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市海自然保护区是云南省第一个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有记录的水鸟共77种,占云南省已记录水鸟种类134种的57.46%,占中国已记录水鸟种类271种的28.41%.其中涉禽37种,游禽40种,分属7目14科.与前人的研究记录相比增加了14种.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6种.越冬鸟类的种群数最高可达5万多只,拉市海是水鸟重要的迁徙通道和理想的越冬聚集地.指出了拉市海湿地保护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宁市宁湖位于西宁市区东出口,是集防洪、灌溉、改善生态环境为一体的人工湖。掌握其鸟类种类、数量、居留类型以及多样性等情况,对该地区的植物保护和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关的科学依据。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采用直数法、目测估计法对该地区的水禽进行连续观察和分析,参照《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以及《中国鸟类图鉴》确定物种,并采用香农-威纳指数作为衡量西宁市宁湖水禽群落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西宁市宁湖地区水禽共19种,隶属于6目7科,且栖息在宁湖的水禽全部是冬候鸟,停留时间一般为每年10月到次年5月,多样性指数为0.421 5,均匀度为0.143 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利用小群繁育技术进行水禽品种资源保护的效果,为保种机构创新保种方法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国家级水禽基因库(江苏)中保存的金定鸭、山麻鸭、荆江麻鸭、广西小麻鸭、攸县麻鸭等5个蛋鸭品种为素材,采用小群繁育技术进行保种,并开展连续两个世代的生产性能测定。【结果】在同一品种内,两个世代间近交系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生长速度整体上未发生较大波动,体斜长、胸深、胸宽、龙骨长、骨盆宽、胫长、半潜水长等体尺发育指标差异也不显著;在繁殖性能方面,也发现运用小群繁育技术进行资源保护其世代间差异不明显,较完整地保持了蛋鸭品种的繁殖性能。【结论】以小群繁育技术开展水禽品种资源保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浙江湿地水鸟种群数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年4月至1999年7月,采用系统抽样技术和样带法、样点法对浙江省湿地水鸟种群数量进行了研究。其间共记录到湿地水鸟97种,隶属于7目13科,其中赤颈鸊鷉、小滨鹬和阔嘴鹬3个种为浙江省分布新记录。浙江省湿地水鸟以冬候鸟为主,占53.6%。湿地水鸟的估计总量为92.6×104只,数量在万只以上的有25种,其中以黑腹滨鹬数量最多,海岸湿地水鸟的种群密度明显高于大陆和岛屿湿地水鸟,种群密度超过1.0只/km2的种类多达21种,岛屿湿地水鸟种群密度超过1.0只/km2的有5种,而所有大陆湿地水鸟的种群密度均未超过1.0只/km2。乐清湾和温州湾滩涂湿地是黑嘴鸥的最重要越冬地和黑脸琵鹭的主要迁徙停歇地。  相似文献   

15.
根据白鹤GEF项目"保护白鹤及其他迁徙水鸟并建立迁徙地点网络"制定的迁徙水鸟监测方案,于2004~2008年春季,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次调查共记录水鸟70种,隶属7目14科,其中包括1个新记录种;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各年度间春季水鸟的种群数量和物种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双台子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洁  郑冬梅  罗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54-12956
介绍了双台子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和自然概况,参考了1987年和2005年Landsat5 TM湿地面积数据,以双台子河口湿地的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天然水域、裸滩、翅碱蓬滩涂、养殖区、水库坑塘、苇田、稻田、非湿地景观的面积,以及湿地群落、湿地水质、水鸟类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情况,得知研究区湿地面积严重破碎化,湿地芦苇产量降低,水质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减少,由此说明湿地环境严重下降,已经对某些湿地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在此基础上,从区域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2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其中气候变化主要包括气温的明显上升、降雨量的下降;而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在于石油的开发、围湖造田、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交互影响下,双台子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强调相关部门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双台子河口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2001~2007年,分别对天津地区几大湿地保护区和沿海的鸟类进行了调查。结合以往的资料,共记录到天津地区水鸟157种,隶属9目21科67属。鸟类区系以古北种类最多,83种,占总种数的52.87%,东洋种15种(9.55%),广布种59种(37.58%)。居留型以旅鸟最多,120种(76.43%),夏候鸟次之,29种(18.47%),留鸟3种(1.91%),冬候鸟5种(3.18%)。其中有3个新记录种,分别为:斑胸滨鹬Calidris acuminata、小滨鹬Calidris minuta和流苏鹬Philomachus pugnax。用G-F多样性指数对天津水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浅水、沼泽鸟类多样性稍高,为0.6033,其次为沿海滩涂0.5314,湖泊水库、城市公园为最低,分别是:0.3367,0.3455,最后针对天津湿地环境和滨海新区的开发提出了湿地水鸟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对湖北仙桃市的水禽产业调查入手,探讨了仙桃水禽产业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建议。调查结果显示仙桃水禽产业发展呈现以下趋势:水禽养殖数量总体上逐年递增,但稳定性较差;水禽生产模式地域性特征明显,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分布特色;水禽产业化发展基础好,饲养管理技术能力突出,养殖户效益明显。在此基础上,对仙桃市在水禽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结论对整个江汉平原区的水禽产业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洗浴池水体是水禽饲养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关于洗浴池水体污染对于水禽生长发育的具体影响仍知之甚少. 由于骨骼发育是影响鹅生长性能的重要指标,本试验以20日龄马岗鹅为试验对象,以不同的洗浴池换水频率构建不同的洗浴池污染程度,来检测洗浴池水体污染对雏鹅胫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发现不同的换水频率显著影响了水体总菌落数.通过胫骨测量、HE染色等方法发现,洗浴池水体污染在雏鹅27日龄时显著降低了胫骨直径和髓质厚度,而在34日龄时则显著降低了胫骨的骨质厚度.本研究为今后通过改善鹅养殖环境,提高鹅生长效率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